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心看「第一」

  

菩提心看「第一」

  

梁乃崇教授

  

「第一」是大家普遍关切的问题。不追求第一,就不会努力;而追求第一,就有竞争,得不到第一的人就是失败了,因此制造一大群失败者,该如何是好?所以这始终是个两难的问题。

  

我有一个看法可以把这两难的状况解掉,就是当我们在讲「第一」的时候,重点不要只放在那个「第一」上,而是对于第二、第三、第四……一直到最后一名,都可以一起来分享「第一」的荣耀。亦即「第一」的荣耀不是第一名的专有,而是其他不是第一的人也可以共同来分享第一的快乐、第一的成果、第一的成就感,同时怀抱着「下一次我也要得个第一给大家分享」的愿望;切不要以羞辱那些不是第一的人,来凸显第一有多好,这样就错了。所以我们在称赞第一的时候,不可带有贬损非第一的态度,而是要鼓励其他不是第一的人,一起来分享第一的荣耀。

  

「虽然我不是第一,我还是可以分享第一的荣耀」,这样做的话,「第一」就会有鼓励的作用,追求「第一」就会变成动力,而不会压抑了不是第一的那一群人,就不会有负面的影响。很多事情都是竞赛,包括选举也是一种竞赛,但是在竞赛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人应用所谓「负面竞争」的手段,用抹黑、指责对方缺点的方式,来凸显自己比较好,这样的方式是不好的。所以大家在竞赛的时候,最好是用正面的——「比好」而不是「比烂」的方式,这样才不会有问题。

  

像《楞严经》有二十五圆通,每一个都是第一啊!洗澡也有「第一」、持咒也有「第一」、穿衣服也有「第一」……各式各样的「第一」,共有二十五种,每个都是第一呀!像多力檀陀是清扫「第一」,清扫也可以修行成道哪!另外还有一个数息「第一」,那个人为什么数息?因为他脑筋之差,教他念一个咒他都念不全,念了第一个字就忘掉后面那一个字,是这样一个愚笨的人,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你数息就好了。」所以后来他数息还数到修成了,他就是数息「第一」。这样看来,只要修成了就好,管你用什么聪明或愚笨的方法,像那个用数法的笨人,他也有第一啊!如果我们把「第一」限定成要聪明才行,那数息的笨蛋怎么可能参加比赛?谁说一定要用聪明的方法才可以成佛呢?如果是用笨办法修成佛不是更有本事吗?

  

所以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无所住的状态,甚至可以创造新的「第一」!并不是只有分数最高才可成为「第一」,功课不好的人也可以创造新的手艺而成为「第一」。甚至可以:我很会感冒,那我就是感冒「第一」吧!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特殊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某种「第一」。当你得不到大家所认同的「第一」,也没关系,你就自己给自己一个「第一」:譬如慈悲第一啊!学佛第一啊!即使是倒数第一也没关系呀!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一个「第一」的。当我们这样想时,就会拥有一个宽松的心情。——这就是解脱自在!也就是无所住的状态!

  

如果跳不出别人设定的「第一」,就会陷进那个「牢笼」里去,不得自在,我相无法健全;若能创造个「第一」给自己,心就会开,能自我肯定,一切就好办了,这种态度是我们要学习的。(摘录整理自2002年12月2日共修)

  

关键字:解脱自在 无住状态 无所住 《楞严经》 二十五圆通 「比好」与「比烂」 分享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