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启发feeling不是只学名词

  

启发feeling不是只学名词

  

梁乃崇教授

  

  我一再强调,学习要有内在的feeling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举个例子:重量除以体积就是「密度」,但是光看「密度」这个名词,是一点feeling也没有的。如果老师可以做十个同样大小的立方体,有的是保力龙,有的是木头,有的是铝,有的是铜,有的是铅,就把这样的东西包在里面,体积都一样大,让学生拿在手中秤一秤感觉一下,也个别去秤,看看到底有多重,把这些重量记录起来,再去除以同样大的体积,最后才告诉学生这就是密度,那么每一个学生就可以深切的了解「密度」的feeling了。

  

  这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学习就像市面上的体验式行销。有些餐馆让你自己煮或把环境布置得像义大利式、德国式或很有某个地方的文化气息,让你亲身感受、体验那个地方的文化。台北有一个俄罗斯餐厅,里面有一个酒吧间,温度维持在负20度,让你喝伏特加酒,在那么冷的状态下喝起来觉得很来劲,这就是体验。这样的教学也是先让你体验密度的感觉是什么,当你有了感觉,才告诉你这是「密度」。

  

  「密度」这个名称是人为的,但密度的feeling是当你有了那个经验后,自然生出来的,因为关于这样的feeling,前人把它定名为「密度」,所以「密度」这个东西只是名词而已,更真实的是那个feeling。而这个feeling是自己生出来的,是你自己去摸一些东西时,自动生出来了,是自生的,不是谁教你的。

  

  这个地方生出来的feeling,全都是无师智,是你自己生出来的;但「密度」这个名称是老师教你的,所以老师的责任是在让学生生出这个feeling以后,告诉他们这些feeling有一个名称、代表,它就是「密度」。当学生了解以后,就可以用「密度」跟别人沟通,而它的内容就是那个feeling。

  

  但现在的教育错了,它完全没有feeling,以为教了名称就可以带给学生feeling;其实名称里没有东西!它只是一个名词!所以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大家只是糊里糊涂地学到一些名词、公式,计算来计算去,但是没有feeling,越学越无趣,越学越不知道干什么,甚至觉得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如果你有发自心中的feeling,这东西就跟你息息相关,是跟你连在一起的,你当然也就清楚、明了了。(摘录整理自2005年4月4日共修)(莉华、满妹整理)

  

  关键字:feeling 名词 教育 体验 密度 体验式行销

✿ 继续阅读 ▪ 我知,故我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