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二堂课

  

《普贤行愿品》释论.第二堂课

  

供养,锻炼自己能分享

  

供养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修持自心,扩展自己分享的心,让自己有勇气成为一切众生的依靠跟守护者。

  

我们人常常心怀恶念对待彼此,尤其对于许多被饲养的众生,我们明知故犯,让它们受着如地狱般的苦痛。今天我们在此圣地积聚着善业功德,便该不同以往的来修整、改变自己的思想,因为平时我们的思想,多数参杂着错误的想法与观点。从现在我们便该思考,如何以善念来改变我们平时错误的思想与行为,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要继续讲说普贤愿文。普贤菩萨有十大愿,首先是「顶礼」与「赞叹」,这是昨天说过的;在今天这一炷香里面,要讲的是「供养」与「忏悔」。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有限供养:最好最新的,全部供养

  

说到供养,有显乘的供养与密乘的供养,这里主要是显乘的供养,也就是经典中说的供养,又分为无上供养以及有限的供养。所谓有限的供养,意谓与之相较,还有更广大、更殊胜的供养。无上的供养则是指,除此之外再没有比这更广大殊胜的供养。请大家来看看

  

以下两首偈颂: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这两个偈颂,说明了所谓的「有限供养」。

  

前几天在讲说《菩提道灯论》的时候,其中也有提到:「以花香等物,尽所有供养,亦以普贤行,所说七支供。」这里的意思是说,当尽己身所有事物来发心供养,而非以少数的东西来供养。可以说是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拿来作为供养。

  

不然,就会像蒋贡仁波切所著作的《了义炬》中所说,有人把陈旧的酥油拿来供佛,自己却享用着新鲜的酥油,即便如此,仍然嘴里念着:

  

福薄我贫穷,无余堪财供,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

  

也就是说,我是个没有福气的人,也没有什么可供养的,请佛菩萨大慈大悲的纳受。其实不是没有好东西可以供养,是好的东西都自己先用了,只把剩下的、旧的没用的拿去供养罢了。就像有时候我们看到酥油坏了,就会说:「喔,这可以拿去点灯。」又或者是水果快坏了,就说:「人不能吃了,赶快拿去供佛。」所以这里的意思不是这样的,而是说,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供养。

  

七支供养,经论有依据

  

所说「七支供」是指,花、鬘、伎乐、涂香、灯烛、胜香、衣服。其中末香与烧香,都算在「胜香」里面。「七支供」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说七支就是七种供养;过去种敦巴尊者说,阿底峡尊者曾说过一种七支的说法,只因当时未有记录传下来,之后也无从考据了。

  

1.花:第一个供养,清净的花朵,那是指天人的花朵,可随顺着人们的心愿而变化,并且整朵花皆为稀有珍宝所组成,比如说花瓣为银所成,根茎为金质所成,而花蕊则是帝释青所成。另外,如果花供养能以五官受用的型式来呈献,那功德会更加殊胜,比如说,此花姿色娇妍,则为视觉感受;而风吹花瓣时发出的悦耳音声,则为声;再以会散发香味的藏红花为例,便是满足嗅觉;而花朵如果滋味甜美,即能满足味觉;而触碰柔软舒适的花朵,即代表触觉。

  

2.鬘:接着再讲到花鬘,这是印度的花环习俗,各种形状与颜色的花朵串在一起而供养。

  

3.伎乐:便是现今所说的音乐,不光只是声音,且包含着一切乐器,有海螺、笛子等吹奏乐器,有鼓和锣等等打击的乐器,还有琵琶等等弹奏的乐器,以及铙钹等等敲击的乐器,总言之,尽量去想各种可以供养的乐器。

  

4.涂香:则是将各式香料调成液体涂在身上,就像印度有一种香膏,在炎热的时候擦在胸口上,不只有芳香怡人,还能让人感觉清凉。也就是说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最好的、最芬芳的香水,都拿来献供养,为诸佛菩萨洗净。

  

5.灯烛:所谓的灯烛,也就是芳香的酥油灯,譬如说像日月星辰、或者是摩尼宝,还有人造光源,比如电灯、油灯等等明亮的光芒。可以一直产生光明,让黑夜跟白天没有分别。

  

6.烧香:有线香、团香、香粉等等,可以分为天然和人工的香料。这里讲到末香、烧香,是指能够涂抹的或者是燃烧的这些芳香。

  

7.衣服:则是能穿戴在身上,且感觉柔软舒适,冷暖皆宜的衣服,这些也是很好的供养。

  

〈普贤行愿品〉中还提到「最胜伞盖」,这是当年龙王供养给佛陀的伞盖,伞柄为琉璃所做,伞本身则是黄金所成,饰以各种庄严珍宝,例如火晶具备太阳的功能,水晶会流出甘露,能够作为灌沐佛菩萨,藉此因缘,佛菩萨手中流出甘露,消除众生的饥渴。而宝伞的铃铛,则能够发出赞佛音声及宣说因果的教法。而且伞盖可以说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广大而无边无际,颜色和形状更是各不相同。

  

各位在前几天「噶mb九百年」的开幕典礼的时候,便看到我们在舞台的顶上吊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伞盖,就是按照《华严经》所说的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的宝伞,这个伞盖就要尽量做大,要象征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因为一开始做得太大了,结果吊不上去。所以只好把伞盖改稍微小一点了。

  

再讲到: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也就是说我们用最好的、最殊胜的供养,最好最殊胜的涂香、末香、烧香、华鬘等等,全部都陈设出来,就如同山一般的高广。

  

欢喜供养,对治贪吝

  

刚刚讲到很多的供养,印度文为「布加」,有欢喜之意。依字面的解释便是「内心充满喜乐」,意思是佛菩萨们接受了我们的供养,内心满是无漏的喜乐。当然有漏的话就不是佛菩萨的喜乐,因为那只是暂时的快乐,是属于「坏苦」。因此,供养的时候,心中要想,佛菩萨们心中生起充满了无漏的喜乐。

  

一般我们所谓供养,好像就是摆设很多的供品,这样讲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真正殊胜的供养,是指透过各种物质的供养,也就是供养的行为,让一切佛菩萨心生妙乐。所以供养一词,在印度文当中,表示了结果,也就是将喜乐的结果,当做了名词。

  

基本上在藏文里面的供养,就是供养而已,在印度文里面它所说的供养,这个词本身的意义是比较深刻的。所以一些智者们说,只要是供养,就一定是真实的供养,因为它具有让佛菩萨生起无漏喜乐的力量。

  

任何我们修持法门,都要能够对治我们的烦恼;不能对治烦恼的法,便非正法。所以即便是供养,它也是要能够对治我们的烦恼。而供养它是对治我们哪一种烦恼呢?它就是对治我们的贪吝的烦恼。

  

何谓吝啬呢?就是指我们拥有很多的东西,然而我们的心地狭隘,不愿意去分享;或者你自己拥有,却只是做一些少量供养的话,这也是不清净的供养;或者是我们留着一些好的部分自己用,然后分出来一些剩下的、多余的,拿去做供养等等,这也算是不清净的供养。夏惹瓦大师说:把发霉的食物拿来供养,或者把枯叶作为供养,这样都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把好的、善妙的部分供养出去。

  

供养就是在帮助我们修心。对佛菩萨来说,他们是没有差别的,事实上佛菩萨还不见得喜欢吃糌粑团呢!因为那些是藏族的食物,可能佛菩萨还比较喜欢吃米饭。无论如何,对于佛菩萨来说,任何供养都没有差别,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佛菩萨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痛苦,远离痛苦要具备各种条件和因缘的,而这些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积聚福德资粮,并且净除罪障。积资净障是无法由别人代替你修的,要我们每个人都要亲力亲为的。佛菩萨们就是最好的积资净障的榜样,如果自己能去实践,好好积资净障的话,自然我们就会离成佛越来越近的。

  

供养不在物质,而在信心

  

噶当派大师们说:「供养不在物质,而在于信心。」日月、星辰、树木、山河,这些无主人的物质,或者是外在的世界,都是我们可以拿来做供养的;当然现在有主人的事物愈来愈多,例如很多国家都喜欢划定自己的领空和领土,甚至月球的土地都被购买,可以说我们现代人的欲望越来越重了。但事实上,不在于你供养的物质是什么,无论是有主物或无主物,总之能够供养的东西,俯拾即是,因此重点不在供养物,而是在于那一念心。就算你真的可以准备上好、圆满的供养,但也不一定如法;因为重点在于你是否有一个虔诚的信心。

  

我之前在宣导环保的…

《《普贤行愿品》释论 第二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