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真的有,这就是誓愿力。
第八、在“护生转化颂”中,我们祈求道:“僧伽为伴,我立誓要长住世间,以便救济一切众生。”
各位,不能离开佛菩萨,随时念佛,这个世间最会念佛的人,就是要度众生的人。僧伽就是菩萨,乃至我们依止的大善知识,观世音菩萨会随时加持。
很多人问我说:海涛法师,你来世要去哪里?我说我决定要去上品上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但是由观世音菩萨做最后决定,随时僧伽为伴,没有能力在这个世间帮助世人,可以先去极乐世界,有能力,观世音菩萨会做依靠,我一定做到底。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有心,佛菩萨随时会帮助你。
所以,我们每天皈依的时候都念“愿大德忆持慈悲护念”,每天都要拜佛、念佛、念菩萨,随时在你左右,让我们不会陷下去,随时可以在这个苦难的生死苦海里度众生。
第九、用“僧伽眼”来看,离群索居是不可能生存,我们只会与别人抱括祖先子孙互生。“自我”,只能由非自我的元素组成,我们的忧郁、苦难,我们的喜悦、和平,都根源于社会、自然,还有跟我们同处一屋檐下的人,若修行正念生活和谛观,便能看到互生的事实。
学佛,我们要有僧伽的眼睛,这是什么意思?僧伽,代表民主意志、清净和合的意思。我们要和众生合为一体,这样子的眼光为心佛众生,叫空性的眼睛,也叫僧伽眼,僧伽眼就是观世音菩萨的眼睛。
所以,离开众生单独自己住,离群索居是不可能生存的。你今天穿衣服、吃饭,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这个社会种种的因缘,我们才能活著,所以在修行者的眼里,谁都无法单独存在,我们只会和别人包括祖先子孙互生,我们互相依靠、互生、互存。
所谓的自我,是由非自我的元素组成,这个我不过是由头发、骨头、种种,包括心态所组成,不是真正的我,乃至没有一个实体的我的存在。我常常比喻的,这个大雄宝殿不过是由各种元素所组成,这些铁栏杆、钢筋水泥、钉子、土地,都是非自我元素因缘和合制造的,不会永恒存在。
所以自我,由非自我的元素所组合,这元素分成五种──色受想行识,我们称作“五蕴”,蕴是一种暂时的聚集,这样组合就是我们所谓的生命。所以我们今天会郁卒、苦难,我们会高兴、和平,都是根源于外在的一切社会和自然的存在,还有和我们一起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
佛这样说的意思是,我们和一切众生,和一切状况都息息相关,我们无法单独存在,所以如果可以这样修行,叫做修行正念,保持这种空无自我,离开众生无法单独存在的这种缘生的思想,叫作正念生活,和谛观、真实观了解,我们就会看到互生的事实。
那一天你了解,你会非常的感恩,知道原来我们活著,都依靠旁边的一切,包括和我们住的人。做丈夫的人,要感恩太太为我们生孩子、煮饭,替我们照顾家庭、替我们洗衣服,让你可以安心去上班,没有她,我们没有办法。做太太的要想,还好有丈夫在外面努力工作,我们才可以生存互生、互相依靠,这样才会感恩,没有怨恨。
第十、正见正念的修行,会使自己变得更心胸宽广,更宽容、更关爱。由于他人的关爱,我们可以接触到内心与周遭的清新和疗愈元素。不要害怕去爱,没有爱,生命就无可能,我们必须学习爱的艺术,让走路中有爱,让做事中有爱,让进食中有爱。
所以正见正念的修行,正见,就是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有正确的了解,才会产生正念。什么叫正念?正念就是将你所了解的完全看做是事实,把蟑螂、蚂蚁乃至打我的人,都视为我的母亲。正念,保持那个念头,正见,产生那个念头。所以正见产生正念,正见和正念的修行,就是知道我们和众生这种密切的关系,众生都是母亲,可使我们心胸变得更宽广、更宽容、更关爱、更有责任感。
我们在这个世间必须要别人爱我们,如此才可以开发真正的爱心,所以我们和周遭是一种清净和合。什么叫疗愈元素?就是说你就不会郁卒、怨恨,感恩的心、原谅包容的心就会出现,那种负面、嗔恨、排斥的种子、原素就会不见了。
所以各位不要怕去爱,现在很多人都偷偷的爱,不敢大方的去爱,应该开放自己去爱一切生命、一切人。我们现在追求的是那种放在内心里的私爱,这种见不得人的爱,尽量不要,我们要开发的是拥抱众生,所以不要怕去爱,不用怕他、不用怕鬼、不用怕吸毒的人、不用怕在监狱的人,你只要用爱靠过去,再毒的蛇、大象都可以降伏。
我们必须学习爱的艺术,什么叫做艺术?艺术是创造出来的,所以爱的艺术,就是一种清净慈悲,没有杂染的爱,这种爱的艺术,让我们连走路都充满了爱,好像走在母亲的肚子里一样,因为这个地球是我们的母亲,让我们做事情充满了爱,不论是煮饭、洗衣服,都是使这个社会更加方便、更加快乐、更加有利益。让我们吃饭也充满了爱,我们在吃饭时供养三宝,想到众生,我们要回向法界众生。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充满了爱。
爱的箴言
爱
就是要学著保存
所爱的人的自由、
保持双方的个人特色,
这是最基本的
1.认知心中的种子爱和理解,我们是园丁,确认、灌溉、耕耘最好的种子。我们需要真挚地坚信:在我们心中有好种子。
2.“愿我学会以理解与爱之眼看自己。”只要仍旧拒绝自己,仍旧继续害自己的身心,就谈不上爱他人、接纳他人。
3.一旦你用理解之钥打开了爱之门,你将体验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办法接纳他人,那是因为你尚未能接纳自己。如果你与你周围的人斗争,便是因为你心中有挣扎。
4.“愿我有能力去认知、去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这是很重要的修行。
5.要学著接触你心中的正面种子和苦难种子。
6.如果我们爱某人,我们每天都需要认知并接触在心中的正面种子,不再浇灌忿怒、沮丧和仇恨的种子。
7.愿他的身心和谐、快乐、轻松。愿他了脱伤害。愿他安详无恙。愿他了脱忿怒、骚乱、恐惧、烦恼和焦躁。
8.如果你还没有办法爱自己,你就没办法爱你的敌人。但,当你可以爱自己时,你就有办法爱所有的人。
9.“敌人”这个观念会消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他也在受苦难、也需要我们的爱和慈悲的真相。
10.修行真爱,“愿我有能力认知、接触心中喜悦与快乐的种子。”这项修行的本质是爱。一人修行,全家受益。
11.爱他,就是要以具体的方式,带给他喜悦和快乐。
12.修行慈悲,我们的爱很快就会围绕并渗透所有的人,所痛恨的人跟所爱的人之间的分别将会消逝。
13.只要仇恨和忿怒在心中犹有余迹,你将找不到真正的和平。终于做到爱敌人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有如一代英豪,但你将明白,事实上,爱那人就是爱自己。当放开心胸,接受一度恨之入骨的人时,很自然地,你的心会随之一宽,让你成为第一个受益者。平等且无歧视与偏见,才是舍的真谛。
14.《法华经·普门品》说,烈火狰狞时,口念观世音菩萨,烈火将转变为莲花池。观世音菩萨代表著爱与慈悲的能量。
15.修行是要面对嗔,也多谢正念,将嗔转变为爱和理解的能量。
16.若你是出家人,就要记得你曾立誓要依法修行,期盼将喜悦和快乐带给所有的众生。想要实现誓言,便要在僧团中学习、修行、生活,每天朝那个方向,坚实地走上几步。
17.爱和慈悲成了内心一股真真切切的能量,藉著谛观他人深刻的苦难、理解痛苦的根源,爱和理解的大门自然而然大敞。
18.冷漠,使一切变得难以享受、了无兴趣、不值努力。我们将无法体验爱或理解,生活也会变得无趣、无意义。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秋叶的美丽,或是邻近儿童的笑声,更无法接触他人的苦难或快乐。如果你发现你为人冷漠,就要请求朋友帮忙。生命虽苦,却仍惊奇遍遍。生与死都是奇迹,在生死的浪涛下,藏著无限美妙。
19.学著以喜悦滋育自己和他人。
20.佛陀希望我们耕耘的爱,不是占有或执著的爱。我们所有的人,不分老少,都有执著的倾向。在呱呱坠地那刻,无明和我执就已经在那里了。每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就产生占有的倾向。在被爱的时候,则希望能得到爱人所有的注意力,不希望他去爱其他人。占有的爱与独裁无异。我们要控制所爱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在健全的感情关系中,是有一定的占有和执著,但如果太多了,爱人的人和被爱的人都会受苦。
21.若依法过生活,也就是说依佛陀所开示的理解和爱的方式生活,将会得到喜悦、宁静、稳定、自在。
22.接触生命中每一时刻的喜悦。把微笑、爱的眼神、快乐带给生命中每一位我们碰见的人。发挥你的才华,找出快乐,带给你自己和他人。禅观的喜悦能滋育正念、理解和爱。试著让自己的生活方式,能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深刻快乐。我立誓,要在早上将喜悦带给一个人,要在下午解除另外一个人的苦难。问你自己:“今晨,我要将微笑带给谁?”这就是制造快乐的艺术。
23.爱,就是要学著保存所爱的人的自由、保持双方的个人特色,这是最基本的。这才是佛陀教导的爱。
24.《沙密地经》讲一个年轻比丘的故事。有一天大清早,沙密地跑到河边去洗澡。在他洗完澡等待身体干时,出现一名天女问他:“比丘啊,你是如此的青春年少,为什么在黄金年华之际就出家呢?怎么不出去走走,享受一下青春呢?”沙密地回答:“亲爱的天女啊,我很快乐的。我依著佛陀的教导修行,快乐地活在当下。追逐红尘中的财色名食睡五欲,不会带来永…
《真爱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