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问答▪P12

  ..续本文上一页聚等属何界?三生中属何生?三性中属何者?

  答:何界:名聚等属欲、色二界,不属无色,无色无语言等。

  三生:属等流生,是同类相续产生;

  非长养,不是微尘积聚故;

  非异熟,是随心所欲而生,不是异熟。

  三性:是无覆无记法。非善与不善,因为断善根及断烦恼者皆可具故。

  185、 十四不相应行之三生、是否相续摄、三性、三界所属情况如何?

  答:

  不相应行 三生 是否相续摄 三性 三界

  名聚等 等流生 是 无覆无记 欲、色

  同类 等流、异熟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得 等流、异熟 是 三性 三界及无漏

  四法相 等流、异熟 是 三性 三界

  无想定 等流 是 善 色界

  灭尽定 等流 是 善 无色

  命根 异熟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无想 等流、异熟 是 善 色界

  非得 等流 是 无覆无记 三界

  186、 什么是能作因?什么是有能力之能作因与无能力之能作因?

  答:一法产生时,除自己以外其他对自己不作障碍的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即是能作因。

  有能力之能作因:一法生时,除自己外其他于自生有帮助能力的法。(如水之于花,利于花的生长,为有能力之能作因。)

  无能力之能作因:对于一法的产生,无有帮助之能力,但亦不作障之法。(如对于花之生长,涅槃未做有利有害之事,为无能力之能作因。)

  187、 六因是哪些?如何分类?

  答: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

  六因分类:

  总因:能作因

  总因:俱有因

  别因:相应因

  别因    总因:同类因

  别因:遍行因

  因果不同类因:异熟因

  188、 光明能否成为黑暗之能作因?

  答:可以。光明能够障碍的是未生的黑暗,而不能障碍已生之黑暗,因此光明可以安立为黑暗能作因。

  189、 俱有因之事相有几类?

  答:俱有因分三类:

  (1)四大种互为俱有因;

  (2)心与心随转法互为俱有因;

  (3)有为法之法相(生住衰灭)与其事相(本法)互为俱有因。

  190、 什么是俱有因?

  答:同时产生是任何法与自己的果互相成为因果是俱有因,这是从互相起到帮助方面而安立的。

  191、 哪些是心随转法?

  答:心随转法有三:

  (1)心所;

  (2)禅定、无漏律仪;

  (3)诸相(即心王上四相与心所、二律仪上四相)。

  192、 安立心随转法的条件是哪些?

  答:(1)时四种:心随转法与心必是生、住、灭同时并堕于一世;

  (2)果等三种:心随转法与心必是同一果(即士用、离系果是同一个),并且异熟果、等流果亦是一个;

  (3)善等三种:心随转法与心必同是善、不善、无记。

  193、 一心能作为多少法之俱有因?

  答:最少五十八法。

  如无覆无记心(二禅以上):最少为五十八法之俱有因。

  遍大地法:十个

  五十八法  遍大地法之法相(根本法相):四十个(无随顺法相)

  心王:自之根本法相四个,随顺法相四个

  此五十八法中,除心王之随顺法相外余五十四法可为心王法之俱有因。

  194、 什么是同类因?

  答:前相同之法产生后同类之果,前法为后法之同类因。同性质的五蕴与同性质的五蕴为同类因,如善五蕴为善五蕴之同类因。

  195、 什么是五类所断?

  答:  苦谛见断

  集谛见断

  灭谛见断

  道谛见断

  修道所断——修道所断

  这五类所断中,与自己同类的一切法为同类因,与自己不同类者非为同类因。

  196、 哪些是有漏九地?

  答:   欲界:一地

  有漏九地  色界:一、二、三、四禅

  无色界: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九地中,自地相同的一切法为同类因;不同地之法非为同类因。

  197、 三时中何者是同类因?

  答:过去、现在之法是同类因,未来不是同类因,因为未来无有次序。

  过去是过去、现在、未来之同类因(是过去之同类因者,如宿世嗔心可以是昨日嗔心之同类因);现在是未来之同类因。

  198、 无漏九地之无漏法必定同处一地才是同类因吗?

  答:无漏九地:一禅未至定、殊胜正禅、四正禅、初三无色定。

  此九地是无漏法生起的所依,称无漏九地。无漏法可以是不同地而为同类因。

  199、 什么是平等殊胜同类因?

  答:平等殊胜同类因是指,依无漏九地而生起之无漏法,前面三法为后面或平等或殊胜之(果)法的同类因。如苦法忍,与未来苦法忍(未来法实有)为平等同类因;与苦法智及修、无学道为殊胜同类因。钝根,与自己之后面同类钝根为平等同类因;与后面修成之利根为殊胜同类因。

  加行生一切有漏善法也是平等殊胜同类因,如闻慧,与自己同类为平等同类因;与思、修慧为殊胜同类因。思慧,与自同类为平等同类因;与修慧为殊胜同类因。修慧,与自同类为平等、殊胜同类因。

  200、 什么是相应因?

  答:心心所同所依根、同所缘、同形相、同时间、同相应物质(事)而, 名相应因。

  201、 什么是遍行因?

  答:遍行因是一切烦恼性自果的共同之因。

  202、 遍行因是哪些?其能增上何地烦恼?

  答:遍行因有十一种:苦谛见断的五见、怀疑、无明;集谛见断的见取见、邪见、怀疑、无明。

  三界各有十一种,共三十三个遍行因。遍行因只能增上自地(五类)烦恼。如欲界遍行因可以遍行于欲界五类所断(苦集灭道修)为因而增上其烦恼。

  203、 什么是异熟因?

  答:异熟因是不善与有漏善法。(异熟,因是善恶,果是无记,异类而熟,名为异熟。)

  204、 什么无漏法、无记法不是异熟因?

  答:不善与有漏善是异熟因,因其具有力量并具爱的湿性,如欲界众生对于欲界自地具有强烈的执著与贪爱,其所造善恶业又具有力量,善恶业如种子,由贪爱之水滋润,所以由此种子心定招感系缚于欲界自地的异熟果报。而无漏法却没有对界地的贪爱,其如优良种子而无有水的滋润,所以不可能招感系缚于界地的异熟果。而无记法虽然于界地有贪爱,其自身却如腐烂的种子一样无有力量,所以也无异熟果。

  205、 六因于三时中各具几时?

  答:遍行因与同类因:具有过去、现在二时,不具未来,因为未来无次序。

  异熟因、相应因、俱有因:具三时。

  有为法:具三时

  无为法:不为三时所摄

  206、 果如何分有为无为?

  答:有为四果: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无为一果:离系果

  207、 无为法无有因果如何解释?

  答:无为法不存在六因五果:

  一、无为法是果(离系果)无因,即无有六因。

  (1)无能作因:能作因是指不障碍法的产生,无为法无生,故无能作因;(2)余五因唯感有为果,故亦非无为法之因。此无为法唯是以道谛之力而获得,不由六因生,故说无因。

  二、无为法是因(能作因)无果,即无有五果。

  (1)无为法虽可以作为能作因,但其是一假立因,不能产生增上果。增上果只是有为法的果;(2)此无为法无有执果与生果的能力,故不能产生余有为果;(3)此无为法无有道谛之力,故不能证离系果。故无为法是能作因,但无有五果。

  所以说无为法无有因果是说,其是果无因,是因无果。

  208、 何果由何因生?

  答:  能作因

  同类因

  遍行因

  俱有因

  相应因

  异熟因

  209、 异熟果法相、事相是什么样的?

  答:异熟果法相:

  (1)异熟果是无覆无记法,不是善法与烦恼性(不善与有覆),因为断善根与断烦恼者皆存在故;

  (2)相续摄,于非情法中不存在;

  (3)有记法生,其因唯是善恶性;

  (4)其由善不善后时之业的能力成熟而产生,是业之异熟又是果,故称异熟果。

  异熟果事相:异熟所生的一切法。

  210、 等流果的法相、事相是什么?

  答:等流果法相:于自相续同类之后产生的法。

  等流果事相:除去初果圣者以外的一切有为法。

  211、 有漏、无漏法之等流果有何区别?

  答:一、有漏法之等流果:

  (1)遍行因所生等流果:其与因在地、烦恼性上相同;

  (2)同类因所生等流果:其与因在地、种类、本体(善恶无记性)上相同。

  二、无漏法之等流果:其与因仅仅在本性(善性)相同。

  212、 离系果的法相与事相是什么?

  答:离系果的法相:通过智慧力灭尽所断有漏法。

  离系果事相:抉择灭。

  213、 士用果的分类及法相是怎样的?

  答:士用果分为产生士用果与获得士用果两种:

  一、产生士用果:依靠任何因的力量所生的任何果,无论是与彼因一起或无间或后来生,其果均是通过如士夫之作用而产生的,因而称为士用果。其事相有三:

  (1)无间士用果:无间即连续不断意,如由世胜法位无间获得见道;

  (2)同时士用果:诸如由俱有因所生的果;

  (3)间断生士用果:因与果间断而生,如庄稼春种秋收。

  二、获得之士用果:抉择灭得绳(即离系得)仅仅是靠获得而产生而并不是通过因的作用而产生。

  214、 增上果的法相与事相是什么?

  答:增上果法相:非为前生的新生有为法,即与因同时及后来产生的一切法即一切有为法的增上果(无为法无增上果)。

  增上果事相:与自因一起或后来产生的一切有为法。

  215、 增上果与士用果有何差别?

  答:有部:士用果唯是作者的果(狭),而增上果是指不障碍自生之所有法的果(广)。如:家俱对于木工,是士用果,亦是增上果;而家俱对于其他非木工者,只是增上果。

  有些论师说:增上果是总果,士用果是别果。

  216、 果可以分为几种什么样的法?

  答:果分为:

  一、相应心、心所法;二、无情法(包括色法与非相应法)。

  其中相应心、心所法分为四类:

  (1)烦恼性(即不善与有覆无记);

  (2)异熟生(无覆无记之异熟生);

  (3)余法;

  包括:a、无覆无记中除异熟生外工巧、威仪、化心;…

《俱舍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遣疑明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