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聚等屬何界?叁生中屬何生?叁性中屬何者?
答:何界:名聚等屬欲、色二界,不屬無色,無色無語言等。
叁生:屬等流生,是同類相續産生;
非長養,不是微塵積聚故;
非異熟,是隨心所欲而生,不是異熟。
叁性:是無覆無記法。非善與不善,因爲斷善根及斷煩惱者皆可具故。
185、 十四不相應行之叁生、是否相續攝、叁性、叁界所屬情況如何?
答:
不相應行 叁生 是否相續攝 叁性 叁界
名聚等 等流生 是 無覆無記 欲、色
同類 等流、異熟 是 無覆無記 叁界
得 等流、異熟 是 叁性 叁界及無漏
四法相 等流、異熟 是 叁性 叁界
無想定 等流 是 善 色界
滅盡定 等流 是 善 無色
命根 異熟 是 無覆無記 叁界
無想 等流、異熟 是 善 色界
非得 等流 是 無覆無記 叁界
186、 什麼是能作因?什麼是有能力之能作因與無能力之能作因?
答:一法産生時,除自己以外其他對自己不作障礙的一切有爲法與無爲法即是能作因。
有能力之能作因:一法生時,除自己外其他于自生有幫助能力的法。(如水之于花,利于花的生長,爲有能力之能作因。)
無能力之能作因:對于一法的産生,無有幫助之能力,但亦不作障之法。(如對于花之生長,涅槃未做有利有害之事,爲無能力之能作因。)
187、 六因是哪些?如何分類?
答: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異熟因
六因分類:
總因:能作因
總因:俱有因
別因:相應因
別因 總因:同類因
別因:遍行因
因果不同類因:異熟因
188、 光明能否成爲黑暗之能作因?
答:可以。光明能夠障礙的是未生的黑暗,而不能障礙已生之黑暗,因此光明可以安立爲黑暗能作因。
189、 俱有因之事相有幾類?
答:俱有因分叁類:
(1)四大種互爲俱有因;
(2)心與心隨轉法互爲俱有因;
(3)有爲法之法相(生住衰滅)與其事相(本法)互爲俱有因。
190、 什麼是俱有因?
答:同時産生是任何法與自己的果互相成爲因果是俱有因,這是從互相起到幫助方面而安立的。
191、 哪些是心隨轉法?
答:心隨轉法有叁:
(1)心所;
(2)禅定、無漏律儀;
(3)諸相(即心王上四相與心所、二律儀上四相)。
192、 安立心隨轉法的條件是哪些?
答:(1)時四種:心隨轉法與心必是生、住、滅同時並墮于一世;
(2)果等叁種:心隨轉法與心必是同一果(即士用、離系果是同一個),並且異熟果、等流果亦是一個;
(3)善等叁種:心隨轉法與心必同是善、不善、無記。
193、 一心能作爲多少法之俱有因?
答:最少五十八法。
如無覆無記心(二禅以上):最少爲五十八法之俱有因。
遍大地法:十個
五十八法 遍大地法之法相(根本法相):四十個(無隨順法相)
心王:自之根本法相四個,隨順法相四個
此五十八法中,除心王之隨順法相外余五十四法可爲心王法之俱有因。
194、 什麼是同類因?
答:前相同之法産生後同類之果,前法爲後法之同類因。同性質的五蘊與同性質的五蘊爲同類因,如善五蘊爲善五蘊之同類因。
195、 什麼是五類所斷?
答: 苦谛見斷
集谛見斷
滅谛見斷
道谛見斷
修道所斷——修道所斷
這五類所斷中,與自己同類的一切法爲同類因,與自己不同類者非爲同類因。
196、 哪些是有漏九地?
答: 欲界:一地
有漏九地 色界:一、二、叁、四禅
無色界: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九地中,自地相同的一切法爲同類因;不同地之法非爲同類因。
197、 叁時中何者是同類因?
答:過去、現在之法是同類因,未來不是同類因,因爲未來無有次序。
過去是過去、現在、未來之同類因(是過去之同類因者,如宿世嗔心可以是昨日嗔心之同類因);現在是未來之同類因。
198、 無漏九地之無漏法必定同處一地才是同類因嗎?
答:無漏九地:一禅未至定、殊勝正禅、四正禅、初叁無色定。
此九地是無漏法生起的所依,稱無漏九地。無漏法可以是不同地而爲同類因。
199、 什麼是平等殊勝同類因?
答:平等殊勝同類因是指,依無漏九地而生起之無漏法,前面叁法爲後面或平等或殊勝之(果)法的同類因。如苦法忍,與未來苦法忍(未來法實有)爲平等同類因;與苦法智及修、無學道爲殊勝同類因。鈍根,與自己之後面同類鈍根爲平等同類因;與後面修成之利根爲殊勝同類因。
加行生一切有漏善法也是平等殊勝同類因,如聞慧,與自己同類爲平等同類因;與思、修慧爲殊勝同類因。思慧,與自同類爲平等同類因;與修慧爲殊勝同類因。修慧,與自同類爲平等、殊勝同類因。
200、 什麼是相應因?
答:心心所同所依根、同所緣、同形相、同時間、同相應物質(事)而, 名相應因。
201、 什麼是遍行因?
答:遍行因是一切煩惱性自果的共同之因。
202、 遍行因是哪些?其能增上何地煩惱?
答:遍行因有十一種:苦谛見斷的五見、懷疑、無明;集谛見斷的見取見、邪見、懷疑、無明。
叁界各有十一種,共叁十叁個遍行因。遍行因只能增上自地(五類)煩惱。如欲界遍行因可以遍行于欲界五類所斷(苦集滅道修)爲因而增上其煩惱。
203、 什麼是異熟因?
答:異熟因是不善與有漏善法。(異熟,因是善惡,果是無記,異類而熟,名爲異熟。)
204、 什麼無漏法、無記法不是異熟因?
答:不善與有漏善是異熟因,因其具有力量並具愛的濕性,如欲界衆生對于欲界自地具有強烈的執著與貪愛,其所造善惡業又具有力量,善惡業如種子,由貪愛之水滋潤,所以由此種子心定招感系縛于欲界自地的異熟果報。而無漏法卻沒有對界地的貪愛,其如優良種子而無有水的滋潤,所以不可能招感系縛于界地的異熟果。而無記法雖然于界地有貪愛,其自身卻如腐爛的種子一樣無有力量,所以也無異熟果。
205、 六因于叁時中各具幾時?
答:遍行因與同類因:具有過去、現在二時,不具未來,因爲未來無次序。
異熟因、相應因、俱有因:具叁時。
有爲法:具叁時
無爲法:不爲叁時所攝
206、 果如何分有爲無爲?
答:有爲四果: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無爲一果:離系果
207、 無爲法無有因果如何解釋?
答:無爲法不存在六因五果:
一、無爲法是果(離系果)無因,即無有六因。
(1)無能作因:能作因是指不障礙法的産生,無爲法無生,故無能作因;(2)余五因唯感有爲果,故亦非無爲法之因。此無爲法唯是以道谛之力而獲得,不由六因生,故說無因。
二、無爲法是因(能作因)無果,即無有五果。
(1)無爲法雖可以作爲能作因,但其是一假立因,不能産生增上果。增上果只是有爲法的果;(2)此無爲法無有執果與生果的能力,故不能産生余有爲果;(3)此無爲法無有道谛之力,故不能證離系果。故無爲法是能作因,但無有五果。
所以說無爲法無有因果是說,其是果無因,是因無果。
208、 何果由何因生?
答: 能作因
同類因
遍行因
俱有因
相應因
異熟因
209、 異熟果法相、事相是什麼樣的?
答:異熟果法相:
(1)異熟果是無覆無記法,不是善法與煩惱性(不善與有覆),因爲斷善根與斷煩惱者皆存在故;
(2)相續攝,于非情法中不存在;
(3)有記法生,其因唯是善惡性;
(4)其由善不善後時之業的能力成熟而産生,是業之異熟又是果,故稱異熟果。
異熟果事相:異熟所生的一切法。
210、 等流果的法相、事相是什麼?
答:等流果法相:于自相續同類之後産生的法。
等流果事相:除去初果聖者以外的一切有爲法。
211、 有漏、無漏法之等流果有何區別?
答:一、有漏法之等流果:
(1)遍行因所生等流果:其與因在地、煩惱性上相同;
(2)同類因所生等流果:其與因在地、種類、本體(善惡無記性)上相同。
二、無漏法之等流果:其與因僅僅在本性(善性)相同。
212、 離系果的法相與事相是什麼?
答:離系果的法相:通過智慧力滅盡所斷有漏法。
離系果事相:抉擇滅。
213、 士用果的分類及法相是怎樣的?
答:士用果分爲産生士用果與獲得士用果兩種:
一、産生士用果:依靠任何因的力量所生的任何果,無論是與彼因一起或無間或後來生,其果均是通過如士夫之作用而産生的,因而稱爲士用果。其事相有叁:
(1)無間士用果:無間即連續不斷意,如由世勝法位無間獲得見道;
(2)同時士用果:諸如由俱有因所生的果;
(3)間斷生士用果:因與果間斷而生,如莊稼春種秋收。
二、獲得之士用果:抉擇滅得繩(即離系得)僅僅是靠獲得而産生而並不是通過因的作用而産生。
214、 增上果的法相與事相是什麼?
答:增上果法相:非爲前生的新生有爲法,即與因同時及後來産生的一切法即一切有爲法的增上果(無爲法無增上果)。
增上果事相:與自因一起或後來産生的一切有爲法。
215、 增上果與士用果有何差別?
答:有部:士用果唯是作者的果(狹),而增上果是指不障礙自生之所有法的果(廣)。如:家俱對于木工,是士用果,亦是增上果;而家俱對于其他非木工者,只是增上果。
有些論師說:增上果是總果,士用果是別果。
216、 果可以分爲幾種什麼樣的法?
答:果分爲:
一、相應心、心所法;二、無情法(包括色法與非相應法)。
其中相應心、心所法分爲四類:
(1)煩惱性(即不善與有覆無記);
(2)異熟生(無覆無記之異熟生);
(3)余法;
包括:a、無覆無記中除異熟生外工巧、威儀、化心;…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