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有漏善法;
c、無漏善法(除初刹那)。
(4)初聖者無漏第一刹那。
善 (3)b余法 異熟 (2)異熟生果
工巧
威儀 (3)a余法
化心
有覆無記
不善 (1)煩惱業果
無漏(善)法 (3)c余法,(4)初刹那
217、 六因何時執果與生果?
答:執果:即因能成爲生後面果的種子或具有能力,叫做執果。
能作因以外的五因只在現在位執果。
生果:因給果的力量,令入現在,叫生果。
俱有因、相應因:唯于現在位生果
同類因、遍行因:于現在、過去生果
異熟因:唯于過去位生果
另外,能作因,于現在執果,于過去、現在生果。
218、 相應心、心所法之中四種果法各有幾因産生?
答:(1)煩惱性(果):由五因生,除異熟,因爲異熟因生之果唯是無記。
(2)異熟生(果):由五因生,除遍行因,因爲遍行因唯生煩惱性果。
(3)余法:由四因生,除異熟因與遍行因。此余法中有善法與無覆無記(除異熟):
a、其中善法(有漏與無漏)不由異熟遍行二因所生;
b、無覆無記中之工巧、威儀、化心非爲異熟因生,所以余法(果)之因中除去異熟與遍行。
(4)初聖者無漏第一刹那:
由叁因生(除異熟因、遍行因、同類因)。
a、初聖者刹那爲善法,故非異熟、遍行因生;
b、無漏刹那爲無漏法,世勝法位下爲有漏,其前非同類,故非同類因生。
219、 無情法即色與不相應行法分四類由幾因産生?
答:色法:
(1)煩惱性,即惡戒無表色:由四因生,除異熟、相應因;
(2)異熟色法,即眼等五根:由四因生,除遍行、相應因;
(3)余色法即余無漏戒(除無漏戒第一刹那)及禅定戒等一切善色,以及工巧、威儀通果色:由叁因生。除異熟、遍行、相應因;
(4)初無漏戒即苦法忍上無漏戒:由二因生,除異熟、遍行、同類、相應因。
不相應法,即與心心所等法俱生的得繩、四相等法。可以類推之。
220、 佛經中所說四種緣是哪些?法相、事相分別爲何?
答:四種緣: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
(1)因緣之法相:指除去能作因以外五因的任何一種。
因緣之事相:一切有爲法。
(2)等無間緣之法相:前後平等,故爲等;同類未被他法阻斷,故無間;又因是外緣,稱爲緣,由此故名爲等無間緣。
等無間緣事相:一切已生心、心所法。
(3)所緣緣法相:爲心識所緣之對境,故名所緣緣。
所緣緣事相:一切法。
(4)增上緣法相:能作因。
增上緣事相:一切法。
221、 爲什麼色法非等無間緣?
答:(1)因果不等:
a、因小果大:如阿秀嘎種小而果大;
b、因大果小:如燒稻稗,大聚而成灰。
(2)色法一個未滅,第二個又生。
(3)同時生二色:
a、如欲界色無間生欲、色二無表色(受別解脫戒時,入色界定,即欲界別解脫戒與色戒禅定戒同時生);
b、或如欲界無間生欲界、無漏二無表色。
由此而說色法非等無間緣。
222、 一切已生之心、心所皆等無間緣嗎?
答:阿羅漢之最後心、心所非等無間緣。
223、 等無間緣與其果能否被隔斷?
答:有部說特殊情況下可以,如于滅盡定中,其入定心是出定心之等無間緣,而于定中其被隔斷。
224、 增上緣與所緣緣的差別爲何?
答:(1)同時非同時:
增上緣同時:一切法可以同時爲增上緣;
所緣緣非同時:所緣諸法不同時産生(如觀無我前後念)。
(2)有緣無緣:
增上緣:一法生,不作障之一切法皆可爲增上緣;
所緣緣:(有緣)是所緣法,則爲所緣緣;
(無緣)非所緣法,則非所緣緣。
由上可知增上緣較所緣緣體廣。
225、 緣何時對果起作用?
答:(因有執果與生果;緣唯生果。)
一、因緣:
(1)俱有相應二因:對正滅的現在之果起作用(生果);(正滅位是現在,此二因,因與果同時,因生果時唯在現在。)
(2)同類、遍行、異熟因:對正生法起作用。
a、同類、遍行無間斷而生果;
b、異熟因:異熟因已成過去,其果要生時,因與果力,令果入現在。
二、等無間緣:對未來生果起作用;
叁、所緣緣:對正滅之現在之果起作用。
226、 何法由幾緣産生?
答:一、一切心、心所法由四緣生:
(1)因緣:能作因以外任一因,同類因,遍行因,異熟因,相應因,俱有因皆可爲心、心所之因;
(2)等無間緣:前心、心所是後面同類的等無間緣;
(3)所緣緣:五境或一切法可以作爲心、心所生起之境;
(4)增上緣:即能作因,心、心所生時不作障礙立爲增上緣。
二、二定由叁緣産生(除所緣緣):
(1)等無間緣:于加行入定時依賴心,定前之心是等無間緣;(二定本體非等無間緣,但入定前之心、心所是等無間緣。)
(2)無所緣緣:二定無心、心所故無所緣之境。
叁、除心、心所法與二定以外的其他不相應行以及一切色法:皆由因緣與增上緣二緣生。
227、 萬法是否一因而生?
答:外道承許大自在天等一因生論不應理。
因爲:(1)萬法次第而生,若許由大自在天生,則萬法當一時全部生起,然而並非如此,故說非一因生;
(2)萬法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故非一因生。
所以,沒有其他如大自在天等造物者,一因生不合理。
228、 大種作爲大種之因有幾種?
答:大種作爲大種之因有二種:俱有、同類。
(1)俱有因:大種作爲與自己同時大種之俱有因,即地水火風與其群體中之地水火風互起作用;
(2)同類因:前大種作爲後大種之同類因,地産生地,水産生水,同類因生同類果。
非遍行因:非煩惱性故;
非異熟因:非善不善故;
非相應因:是無情法故。
這二者是大種作大種生之因緣,另外,增上緣必定具有。
229、 大種作大種造之因有幾種?
答:大種産生大種造,其作因緣無需觀察,其作增上緣時有五種因:
(1)生因:大種新生大種造;
(2)住因:大種使大種造不間斷;
(3)相同因:大種所造隨著大種增減而增減(即大種與大種造同);
(4)所依因:大種所造依靠其大種;
(5)增上因:大種使大種所造愈加增上。
230、 大種所造生大種所造之因有幾種?
答:大種所造生大種所造增上緣必定具足,其因緣中叁種因:
(1)俱有因:禅定戒無漏戒(無表色)之七斷 互相爲因;
(2)同類因:色法所攝前後同類善法等;
(3)異熟因:如以有表無表有漏善法、不善法分別産生善惡趣之眼等身體。
231、 大種造作爲大種之因有幾種?
答:大種造生大種增上緣(能作因)是必定的,其爲因緣中有一種因:異熟因,如即生中善不善有表色産生後世異熟生之根群體中存在的大種。
232、 心有多少種?
答:心有十二種:
欲界:善、不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色界: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有漏心十個
無色界:善、有覆無記、無覆無記
無漏:有學、無學 無漏心二個
233、 哪一心後面立即産生具等無間緣之心?
答:以八時了知何心無間生生何心:
一、相續時:同類的前心生後心,如善心生善心;
二、同地時:心之種類不同,地相同,能生其他心,如善心生惡心、無記心等;
叁、結生時:
(1)死心:即從死有結生到中有;
a、俱生善(非加行善):除去二無漏、加行善、工巧、化心,諸如十大善地法;
b、不善法:如壞聚見;
c、有覆無記法:諸如根識;
d、無覆無記法:威儀。
(2)生心:即從中有結生到生有,是所生的那一地的煩惱性心(不善或有覆);
(3)上下地轉生:
下界生上界:死心爲俱生善與無覆無記;
生心爲有覆無記(煩惱性)。
上界生下界:死心爲善、有覆無記以及不包括工巧化心的無覆無記心;
生心爲煩惱性(或不善或有覆)。
自地生自地:死心是善,生心爲煩惱性。
有學無學二無漏心無有生死二心。
四、入定時:必以善心(加行善)入定,下界生上界。
欲界善心 生 色界善心與二無漏心;
色界善心 生 無色界善心與二無漏心;
無色界善心 生 二無漏心。
(欲界善心不會産生無色界善心,有四種遠故,所依、所緣、形相、對治四個方面皆遠故。)
五、出定時:上界善心生下界善心(生自界地時由相續時包括。)
二無漏心産生無色界之加行善心;
無色界善心與無漏心生色界加行善;
色界善心與二無漏心産生欲界的善心(俱生或加行)。
六、染汙定所逼惱時:于定時生慢等,則成染汙定。
上界的有覆無記法(即染汙定)産生下界善心:無色界的染汙定(即具有貪、癡、慢之定)産生色界善心;色界的染汙定産生欲界善心。
七、入化心時:于定中起定心中無間可入化心。
色界加行善之後會出現欲界與色界的兩種無覆無記化心。
八、出化心時:出化心位無間入于定心。
欲界、色界化心中産生色界的加行善心。
234、 欲界心分別生幾心,並由幾心中生?
答:一、欲界善心:生九心,從八心生。
(1)作等無間緣,産生九心:
相續時:生欲界善心;
同地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
入定時:生色界加行善心;有學、無學二無漏心。
結生時:色、無色界二有覆無記心。
(2)作等無間緣之果,由八心中産生:
相續時:由欲界善心生;
同地時:由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生;
出定時:由色界之加行善心生;由二無漏心生;
染汙定逼惱時:由色界有覆無記心生。
二、欲界不善心:從十心生,生四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十心産生:
相續時:由不善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有覆、無覆無記心生;
結生時:色界:由善心、有覆、無覆心生;
無色界:由善心、有覆、無覆心生。
(2)作等無間緣,而生四心:
相續時:欲界不善心…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