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地時:欲界善心、有覆、無覆心。
叁、欲界有覆無記心:
亦從十心生,生四心,與不善心同,可推知。
四、欲界無覆無記心:由五心産生,生七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五心産生:
相續時:由無覆無記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不善、有覆無記心生;
入化心時:由色界加行善心産生。
(2)作等無間緣而生七心:
相續時:生欲界無覆無記心;
同地時:生善心、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出化心時:生色界的加行善心;
結生時:生色界有覆無記心;生無色界有覆無記心。
235、 色界心分別生幾心,並由幾心中生?
答:一、色界善心:生十心,從九心生。
(1)作等無間緣,而生十一種心:
相續時:生自地善心;
同地時:生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
出定時:生欲界善心(加行、俱生);
入化心時:生欲界之無覆無記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生無色界有覆無記心。
入定時:生無色界加行善心、二無漏心。
(2)作等無間緣之果,由九心無間産生:
相續時:由善心生;
同地時:化心所生的加行善心、異熟生與威儀心二者所生的俱生善心;
入定時:由欲界加行善心生;
出化心時:由欲界無覆無記心生;
出定時:由無色界加行善心生;
由二無漏心生。
染汙定所逼惱時:由無色界之有覆無記心生。
二、色界之有覆無記心:由八心生,生六心。
(1)作等無間緣果,而由八心生:
相續時:由有覆無記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無覆無記心生;
結生時:由欲界善心、無覆無記心生;
由無色界善心、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生。
(2)作等無間緣而生六心:
相續時:生有覆無記心;
同地時:生善心、無覆無記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染汙定所逼惱時:生欲界善心。
叁、色界之無覆無記心:由叁心生,生六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叁心生:
相續時:由無覆無記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有覆無記心生。
(2)作等無間緣,生六心:
相續時:生無覆無記心;
同地時:生善心、有覆無記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生無色界之有覆無記心。
236、 無色界分別生幾心,由幾心生?
答:一、無色界無覆無記心:由叁心生,生六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叁心生:
相續時:由無覆無記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有覆無記心生。
(2)作等無間緣而生六心:
相續時:生無覆無記心(唯異熟生);
同地時:生善心,有覆無記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生色界有覆無記心。
二、無色界善心:生九心,由六心生。
(1)作等無間緣,生九心:
相續時:生無色善心;
同地時:生無覆無記心、有覆無記心;
入定時:生二無漏心;
出定時:生色界善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生色界有覆無記心。
(2)作等無間緣果,由六心生:
相續時:由無色善心生;
同地時:由有覆無記心、無覆無記心生;
入定時:由色界善心生;
出定時:由二無漏心生。
叁、無色界之有覆無記心:生七心,由七心生。
(1)作等無間緣而生七心:
相續時:生有覆無記心;
同地時:生善心、無覆無記心;
結生時:生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
生色界有覆無記心。
染汙定所逼惱時:生色界善心。
(2)作等無間緣果:由七心産生:
相續時:由有覆無記心生;
同地時:由善心、無覆無記心生;
結生時:由欲界善心、無覆無記心生;
由色界善心、無覆無記心生。
237、 有學心無學心分別生幾心,並由幾心生?
答:一、有學心由四心生,生五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四心生:
相續時:由有學心生;
入定時:由叁界叁種加行善心生。
(2)作等無間緣果
相續時:生有學心;
入定時:生無學心;
出定時:生叁界善心。
二、無學心由五心生,生四心。
(1)作等無間緣果,由五心生:
相續時:由無學心生;
入定時:由叁界加行善心,金剛喻定心生。
(2)作等無間緣果
相續時:生無學心;
出定時:生叁界善心。
238、 十二心如何分爲二十心?
答: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善心 善心 善心
(加行、俱生) (加行、俱生) (加行、俱生)
十 不善心 二
二 有覆無記心 有覆無記心 有覆無記心 十
心 心
無覆無記心 無覆無記心 無覆無記心
(異熟、威儀、工巧、化心)(異熟、威儀、化心) (異熟)
二無漏心(不屬叁界)
或:
欲界八個心:俱生善、加行善、不善、有覆無記心、
異熟生心、工巧處心、威儀路心、化心
色界六個心:俱生善、加行善、有覆無記心、
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化心
無色界四個心:俱生善、加行善、有覆無記、異熟生
二無漏心:有學心、無學心
239、 何界何心現前有幾心新得?
答:一、欲界煩惱性心現前有六心新得:
(1)欲界二煩惱性心,俱生善心及色界有覆無記心(四心):
① 俱生善心:
a、由疑續善:已斷善根,由疑心發生正見,而續善根,疑是染心,生欲界善;
b、由界退還:上界退還生欲界染心,染心起時,欲界善心亦得起法前得得之。
② 欲界不善心,有覆無記心以及色界有覆無記心:
a、由起惑退:已得無色界定(斷欲、色染),後起欲染,則由定退,欲染(即有覆與不善)起時,色染(有覆)亦得;
b、界退還:無色界退還來生欲界,受生心中,得欲界二染,兼色界染心。
(2)得無色有覆及學心者:(二心)
由起惑退,阿羅漢起欲界惑退,正起欲染時得無色有覆及學心。
二、色界煩惱性心現前時有六心新得:
(1)得自界叁心,欲界無覆(四心):
由界退還者,此據無色命終,來生色界,正起色界續生染時,自界叁心,欲界一通果心,此時總得也;
(2)得無色有覆、有學心(二心):
由起惑退:阿羅漢起色界惑退,得無色有覆及學心。(色界染起,無色有覆得起。)
叁、無色界煩惱心現前新得二心:
無色煩惱心、有學心。
由起惑退:阿羅漢起無色界惑退,正起染時,得自界染心及學心也。
四、色界善心現前時新得叁心:自界善、欲色二化心。
色界善心:從欲界善入未至定,得色善心;
入初禅:得欲色二化心。
五、有學心現前時新得四心:
(1)得有學心:初證入正性離生,得有學心;
(2)欲、色二化心:由聖道入初禅離欲染時,得二界化心;
(3)得無色善心:由聖道離色染,得無色善心。(色善心先于得有學前已得。)
六、剩余六心,即欲界無色界善心、無學心、叁界無覆無記心現前時它們本身新得,其他都不産生。
第叁品分別世間品問答題
240、 什麼叫做欲界、色界、無色界?
答:欲界:依靠五欲妙而産生並增上煩惱爲欲界,包括地獄、餓鬼、旁生、人及六欲天並器世間。
色界:功德、住所皆勝欲界,雖離欲貪但能增上自地煩惱,色相善妙,名爲色界,包括四禅十七處天。
無色界:無單獨住所,以無色等持未退失而死後,立即形成四名蘊(受想行識四蘊)于該處轉生,爲無色界。包括: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241、 什麼叫地獄、餓鬼、旁生、人、天人?
答:地獄:以非福德的業力牽引或心不歡喜,稱地獄。
餓鬼:心裏挂念飲食或前往尋覓,一去不複返,稱餓鬼。
旁生:因爲頭橫著行走而稱旁生。
人: 以意識爲主,有著過多的思慮,由此而稱人類。
天人:擁有喜樂或安樂,稱天人。
242、 什麼叫做欲界二十處?什麼是欲界六天?
答: 地獄分八:八熱地獄
惡十處 餓鬼
旁生
人分四:南贍部洲、東勝身洲、北俱盧洲、西牛貨洲
欲天分六:四天王天、叁十叁天、離诤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叁十叁天、離诤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243、 哪些是四禅、四無色界,以何因而轉生?
答: 梵衆天:以初靜慮下品禅定爲因而生
初禅叁天: 梵輔天:以初靜慮中品禅定爲因而生
大梵天:以初靜慮上品定爲因而生
少光天: 以二靜慮下品禅定爲因而生
二禅叁天: 無量光天:以二靜慮中品禅定爲因而生
光明天: 以二靜慮上品禅定爲因而生
少淨天: 以叁靜慮下品禅定爲因而生
叁禅叁天: 無量淨天:以叁靜慮中品禅定爲因而生
遍淨天: 以叁靜慮上品禅定爲因而生
無雲天:以有漏下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凡夫住地 福生天:以有漏中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廣果天:以有漏上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無煩天:以輪番 無漏下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無熱天:以輪番無漏中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聖者住地 善現天:以輪番無漏上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善見天:以輪番無漏極上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色究竟天:以輪番無漏最上品四禅定爲因而生
空無邊處:以修空無邊處定爲因而生
識無邊處:以修識無邊處定爲因而生
無所有處:以修無所有處定爲因而生
非想非非想處:以修非想非非想處定爲因而生
244、 哪些是色界十七處?克什米爾有部如何認爲?
答:初禅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二禅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明天
叁禅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凡夫住地: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
聖者住地: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印度有部與經部:承許色界十七處天,如上。
克什米爾有部:承許爲十六處天,以初禅天中,梵輔天與大梵天同在一處,大梵天如處城市,梵輔天如處周邊,並無二處。這樣,于色界十七天中,除大梵天,爲十六處天。
245、 無色界有無處所?對此有何不同觀點?
答:克什米爾有部:無色界無處所。
紅衣部:無色界有微細色法,處于色界之上。
無垢光尊者于《如意寶藏論》中…
《俱舍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