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问答▪P25

  ..续本文上一页所出乳汁:喻身语之事。)

  四种不善:

  (1)胜义不善:轮回是胜义不善,因被痛苦所缚最不快乐故。喻:如病痛一般。(胜义不善与十不善业有差别,胜义不善指三界皆不善;十不善唯欲界有,而色、无色界中无。)

  (2)本性不善:三根本不善(贪嗔痴)与无惭无愧是本性不善。

  喻:如不对症之药。

  (3)相应不善:与不善相应之所有心、心所,以相应不善而立为不善法。

  喻:如与不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

  (4)等起不善:以不善发心引起的身语之业,以发心不善而立为不善之故。

  喻:如与不对症之药配合的饮料中出的乳汁一样。

  (不对症之药:喻不善发心;所出乳汁:喻身语之业。)

  四种无记法:

  (1)胜义无记法:非抉择灭、虚空(无为)。

  (2)本性无记法:器世界、五根、化心、工巧威仪。

  (3)相应无记法:与无记法相应之心与心所。

  (4)等起无记法:无记心等而引起的身语业。

  387、 什么叫做因时等起和彼时等起?

  答:因时等起:指最初发心,如加行一样,能为因而引发身语二业;

  彼时等起:指正在行事时的心犹如正行,即身语正作业时同时俱有之心。

  388、 怎样分析是否两种等起之四种分类?

  答:能等起者,唯是在说心识,心识分六,此六种识从因时等起与彼时等起上分类有四:

  (1)唯是因时等起:见所断识。即与见断惑相应之意识,此见断识可以为远因而帮助引发身语二业,但身语二业正造作时,此识不会同时具有,因为身语正造作时之心识是修断,见断识不存在,故见断识唯因时等起。

  (2)唯是彼时等起:五根识。五根识无有分别,则不会引发身语二业,即非因时等起;五根识是修断,是外观之法,于身语二业正行事时同时具有,故是彼时等起。(外观之法,观于外在身语造作,而为之等起,即此能等起之心与身语二业不相分离。)

  (3)既是因时等起又是彼时等起:修断之意识,意识通见、修、非,属修断烦恼相应之意识,因为有分别故,能为初心而引发身语二业,故是因时等起;是外观之法,能为正心而与身语造作同时具有,故是彼时等起。

  (4)非二:无漏识与异熟生心。无漏识唯与无漏禅定俱生,不能发业,故不是此二等起;异熟生心,前业所感,不观待加行任运而起,也不能发业,故亦不具二等起之义。

  389、 因时等起是善等,彼时等起是怎样?而佛陀呢?对此大小乘有何不同观点?

  答:初心善,正心有善、不善、无记;

  初心不善,正心有善、不善、无记;

  初心无记,正心有善、不善、无记。

  关于佛陀:

  《俱舍论》认为:初心善,正心善;初心无记,正心无记或善;没有初心善,正心无记,因为佛之心不会由胜而劣。

  大众部认为:初心善,正心善,没有不善与无记;

  经部:佛陀恒时利他,无出定入定的区别。

  390、 无表色分哪几种?无表色具足时,有表色也具足吗?

  答:无表色分三种:

  戒:能遮止恶戒相续;

  恶戒:如屠夫长期造不善是恶戒;

  中戒:暂时受持二戒中任一种。

  无表色具足时则一直存在,而有表色偶尔出现,所以无表色具足时,有表色不一定具足,戒律本来就具足有表色,唯说是无表色,是就主要而言的。

  391、 什么叫做戒、恶戒、中戒?

  答:戒:能遮止恶戒相续是戒。

  恶戒:如屠夫长期造不善业是恶戒。

  中戒:暂时受持二戒其中之一的是中戒。

  392、 戒律分哪几种,各自法相是什么?

  答:戒律分别解脱戒、禅定戒和无漏戒。

  别解脱戒:包括在欲界中的一种出离戒。

  禅定戒:属于色界的一种善法戒。

  无漏戒:无漏法之戒律。

  393、 什么是八种别解脱戒?怎样归纳为四种?

  答:八种别解脱戒: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女戒、沙弥戒、沙弥尼戒、男居士戒、女居士戒、斋戒。

  八种归纳为四种:

  (1)比丘、比丘尼戒;(2)正学女、沙弥、沙弥尼戒;

  (3)优婆塞、优婆夷戒;(4)斋戒。

  可以如此归纳是因为如果有男女变性亦不会舍戒体,只是名称改变而已。

  394、 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是一体还是他体?自宗如何承认?

  答:三戒他体:因为还比丘戒后沙弥戒仍旧可以存在。如果三戒一体,前二戒则包括于比丘一戒中,若舍比丘戒则三戒皆舍。实际上并非如此,故三戒是他体。然而三戒并不相违,可于一身中同时存在。

  395、 为什么叫居士、沙弥、比丘呢?他们所守护的戒条有多少?斋戒为什么不分男女戒?

  答:居士:应做比丘、比丘尼的仆人而承侍,故称居士。

  居士戒:在有生之年受断除四根本罪与饮酒五所断。

  沙弥:勤勤恳恳为上师做事,叫沙弥。

  沙弥戒:有生之年断除十种所断,即五戒、歌舞等、花鬘等、高广大床、过午进食、取金银。

  比丘:近圆,圆是指远离轮回所有损害的涅槃,与之趋近,因此称近圆。

  比丘戒:在有生之年断除身语的一切所断即是比丘戒,也叫近圆戒。

  因为斋戒是一日的戒律,时间短暂所以不分男女。

  396、 戒律有什么不同名称?

  答:戒律的不同名称有律仪、妙行、业、戒律、别解脱、业道。

  律仪:能消除破戒的酷热获得清凉,故称律仪。

  妙行:蒙受圣者的赞叹,故称妙行。

  业:是所作的自性,称为业。

  戒律:禁止身语的非事,故称戒律。

  别解脱:得戒第一刹那的有表色与无表色开始脱离恶业,故称别解脱。

  业道:得戒前之思是趋入之因,而称业;初刹那之戒体是彼业的途径而称为道。故初刹那戒体名别解脱,亦名业道。

  397、 戒律在何情况下是有表色或无表色?藏地对此有何不同观点?

  答:戒律是有表色:在开始受戒时,顶礼、诵戒之仪轨为身语之有表;在持戒的中间阶段、解制、诵戒、磕头或不去有虫之处等皆是身语有表。身语有表,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

  戒律是无表色:于受戒时之刹那,通过发心及上师的表示而获得戒律;获戒律后,一直到未舍戒之前,无表色一直存在。

  藏地对此的不同观点:

  (1)萨迦班智达于《分析三戒论》中说:“声闻戒律无表色”,是指无表色占主要位置,并一直存在,并非不承认是有表色,而只因有表色是有时存在(如在开始存在等)并非主要,故不说。

  (2)《俱舍论》声闻戒律是有表色与无表色,即是指最初戒体既是有表又是无表。

  398、 哪些众生具别解脱戒、禅定戒、无漏戒?他们恒时都具足吗?

  答:(1)具别解脱戒的补特伽罗有八种:比丘、比丘尼、正学女、沙弥、沙弥尼、男居士、女居士。

  (2)具有禅定所生等持者,具足禅定戒。

  (3)圣者有情即学与无学具无漏戒。

  别解脱戒不是随心戒,散乱无心时亦具足,直至舍戒前皆具足;禅定戒,无漏戒是随心戒,皆以入定时具戒,出定时不具。

  399、 为什么叫两种随心戒或断道?什么叫未至定?分几种?

  答:禅定戒与无漏戒是随心戒,因为他们随着心是否存在而变化,并依赖入定的缘故。

  断道:依一禅未至定的九个无间道称断道。因为二断除之戒于无间道生并断欲界烦恼及恶戒故。

  未至定有八种,色界四种禅定,无色界四种禅定的根本禅定之前各有一未至定。

  400、 什么叫意戒和根戒?它们依何而言,有何教证?根戒怎样具足正知正念?

  答:意戒:正知正念从属于意识而产生,是意戒。

  根戒:正知正念随从根识而产生的是根戒。

  意戒与根戒都依正知正念而立。

  教证:经中说:“身之戒善妙,语之戒善妙,意之戒善妙……”、“眼根以戒守护而住”。

  根戒具足正知正念,是首先意识起作用,后于根识有守护作用,实际上根识无分别作用,应只具足一部分正知正念。

  401、 怎样具足禅定戒、无漏戒、戒、恶戒之无表色?

  答:守别解脱戒者:未舍戒之前具现在无表色。

  初刹那:具现在无表;

  初刹那后:具过去无表及现在无表色。

  守恶戒者:未出现舍因之前,具现在无表色。

  初刹那:具现在无表;

  初刹那后:具过去无表及现在无表。

  具禅定戒者:第一刹那时起恒具过去未来无表色,具有过去无表色,是因为过去生修定所俱生的无表色虽已失掉,现在入定初刹那时又重新再得到了。

  圣者:于无漏第一刹那时,只具未来无表色,不具过去无表色,因为以前从未生起过这样的无漏戒之故。第二刹那起恒具过去无表、未来无表。

  有漏禅定、无漏定入定时具足二戒现在无表色,出定时则不具备,因为此二戒是随心戒。

  402、 守戒者具有不善无表色,守恶戒者具有善无表的情况存在吗?具多久?

  答:守戒者可以具有不善无表色:如守戒者,在其杀生时即具恶无表色,乃至未舍杀心前皆具恶无表色。

  守恶戒者亦可具善无表色:如守恶戒者,顶礼等时具有善无表色,乃至未舍此善心前善无表色都存在。

  403、 守戒、恶戒、中戒时,有表色是怎样具足的?有覆无覆无记法也是如此吗?

  答:守戒、恶戒、中戒者之身语有表色:

  (1)具现在有表色:身语于第一刹那造作乃至未舍之间皆具现在有表色;

  (2)具过去有表色:第一刹那后至未舍有表色间皆具过去有表色;

  (3)无未来有表色:有表色非随心色。

  以上是说善恶有表如何具足。有覆与无覆无记法只是具足现在有表色,不具未来有表色,亦不具过去有表色,因为有表色力量薄弱,不能与过去得绳相连。

  404、 恶戒有哪些不同名称?为何如此称呼呢?

  答:恶戒有五个不同名称:恶戒、恶行、破戒、业、业道。

  恶戒:恶行不是戒律故称恶戒。

  恶行:由于受到圣者呵责,故称恶行。

  破戒:因为是戒律的违品故称破戒。

  业:因为是所作自性故称业。

  业道:初刹那戒体是彼业之途径,是正行和根本故称业道。

  405、 具有表色不具无表色等有哪四种类别?

  答:(1)具有表色而不具无表色:以前不具无表而守中戒者,若中戒不能起无表色(心弱),则只能具有表色,而不具无…

《俱舍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遣疑明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