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俱舍问答▪P6

  ..续本文上一页熟如何分别?

  答:(是异熟、非异熟是指其体本身是否为异熟果。)

  唯一是异熟:命根,由善恶业所招,故唯是异熟;

  是异熟亦是非异熟:十二根,即七有色根(眼等五根、男女二根)、四受根(除意苦受根)与意根。

  七有色根:业所招感的是异熟,长养生者是非异熟

  四受根与意根:非异熟:善不善性,以及其他如威仪、工巧、化心

  异熟:由业所招感者。

  唯是非异熟:最后八根(信等五根及三无漏根),必是善法,故非异熟;意苦受根,没有无记性,唯善不善中的一种,故非异熟。

  111、 二十二根中具异熟与不具异熟者如何分别?

  答:(具异熟与不具异熟是指其体是否为异熟因而具有将来之异熟果。)

  唯一是具异熟:意苦受根,因其必为善不善法之一种,故定是异熟因而唯一具异熟。

  既具异熟又不具异熟:意根,余四受根(除意苦受根)及信等五根。

  意根、余四受根:所有不善与有漏善皆是具异熟;无记则是不具异熟

  信等五根:有漏善具异熟;无漏部分不具异熟

  唯一是不具异熟:七有色与命根,无记法故不具异熟。

  112、 二十二根中善、不善、无记法如何分别?

  答:唯是善法:信等五根、三无漏根。

  具有善、不善二者:意苦受根,善,做恶事心苦;不善,做善事心苦。(另外尼洪派论师说意苦受根亦具无记法,因做无记法心苦,故为无记。)

  具善、不善、无记三者:意根,余四受根(除意苦受根)。

  唯是无记法:七有色根(眼等五根、男女二根)、命根。

  113、 二十二根于三界中各具多少根?

  答:于三界均不能安立:无漏三根。

  欲界:除无垢三根余十九根。

  色界:在欲界十九根基础上,再除女男二根、身苦受根、意苦受根四根外,余十五根。

  除女、男二根:

  (1)色界众生以远离贪恋淫行才能转生色界;

  (2)女男二根极不庄严。(色界说男者,是因其具有男相而并非因其具有男根。)

  除身苦受根:不存在以因缘所感受的痛苦,

  (1)不存在以因所感受痛苦:无不善业,其身非为苦境;

  (2)不存在以缘所感受的痛苦:其身如光,不是苦所依。

  除意苦受根:断九害心故。

  无色界:在色界十五根基础上,再除去五有色根、乐受根、意乐受根七根外,余八根属无色界(即信等五根、命、意、舍,共八)。

  114、 二十二根以三种断如何分别?

  答:具三种断:意根、乐受根、意乐受根、舍受根。

  见断:见断相应;

  修断:见断外余有漏法;

  非所断:无漏法。

  具见、修二断:意苦受根。见断相应,对四谛之理迷惑是见断;余有漏修断相应是修所断。不是无漏法,故没有非所断。

  唯具修断:九根,即七有色根、命根、身苦受根。

  非见断有三个条件:(1)非烦恼性;(2)非第六意生;

  (3)色法。

  七有色根:色法、无覆无记性、非烦恼性、故非见断,乃修断;

  命根:无覆无记性、非烦恼性,故非见断,乃修断;

  身苦受根:与前五识相应,非第六意生,故非见断,乃修断。

  此九根为有漏法是所断,然非见断,故皆是修断;不是无漏法,故不是非所断。

  具非所断与修断二:信等五根。此五根无漏法是非所断;有漏法是善法故是修断。

  唯具非所断:最后无漏三根,无漏法故是非所断。

  115、 于三界结生时,各于最初获得几根?

  答:欲界:

  胎卵湿三生:于结生时最初得身根、命根二异熟根;(此三生五根渐次生起,故于最初不得余四根;意根、舍根于结生位定是烦恼性,因为有染著才会结生,故此二非为异熟本体。)

  化生分三种情况:

  (1)得六根:初劫如人,无女、男根(无形),唯六根(五根、命根)。

  (2)得七根:男根、女根得其一(一形),加余六根。

  (3)得八根:男根、女根皆具(二形),加余六根。(化生具二形唯恶趣中才有,善趣中无。)

  色界:

  于结生时最初新获得六根,即眼等五根与命根。(色界唯有化生,故六根顿现;离欲贪故,不具男女二根。)

  无色界:

  于结生时最初获得唯一是命根异熟。(意根、舍根虽亦具足但为烦恼性,故非异熟本体。)

  116、 三界死亡时有多少根最后灭尽?

  答:无色界:死亡时命、意、舍三根最后同时灭尽;

  色界:死亡时八根最后同时灭尽,八根为眼等五根、命根、意根、舍根;(色界皆是化生,生死时必具足六根。)

  欲界:顿时死亡时有三种情况:

  (1)十根同时灭:前说色界八根,加上二形(男女根共);

  (2)九根同时灭:前说色界八根,加上一形(男女根一);

  (3)八根同时灭:前说色界八根(无男女根)。

  次第死亡之时,除化生外余三生有四根最后灭尽。四根即身、命、意、舍受根。

  以上是就在无记法与烦恼心中死亡而言的。若以善心死亡而言,则前面所说三界各种情况都再要加上信等五根,如此无色界有八根灭尽,余可类推。

  117、 预流果以几根而得?

  答:预流果以九根而获得: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意根、信等五根、舍根。

  未知当知根:见道十五刹那是预流向,以前未知者,现在当知(即于道类智时当知);

  已知根:第十六刹那,已入修道,是道类智,前未知者,现在已全部知道,从而具已知根(从道类智乃至金刚喻定之间皆具已知根,均为修道故。道类智时是最初具足);

  意根:上二根群体中存在的无漏意根;

  信等五根:已无漏所摄;

  舍根:欲界初禅未至定所摄的舍根。未离欲贪得预流果,唯依初禅未至定,其相应受是舍受。

  于获得预流果时:

  未知当知根是引因,即其住于无间道(见道第十五刹那),作为同类因,引出离系得(离系得是离开烦恼系缚之得绳,即于烦恼已不存在之位安立一得绳);

  已知根是依因,即已知根住于解脱道,成为离系得之所依,也就是说这个离系得依靠解脱道上的已知根而存在。

  以上未知当知根可以驱除盗贼为喻,说明以未知当知根断除了见断烦恼;已知根可以关上门来比喻,说明烦恼已不存在,唯以已知根执持一个灭尽见断烦恼的离系得。

  (此处说九根得预流果,并不是说住预流果摄有几根,而是在说以几根之作用而得预流果,所以宣说了无间与解脱之二道。)

  118、 阿罗汉果以几根而获得?

  答:阿罗汉果以九根而获得:已知根、具知根、意根、信等五根、(乐受根、意乐受根、舍受根)三者之一。

  已知根:金刚喻定(无间道)所摄的修道已知根;

  具知根:尽智 (解脱道)所摄的无学道具知根;

  意根、信等五根:于上二根群体中所存在的无漏法;

  以下三者中之一:

  乐受根:依第三静虑正禅;

  意乐受根:依初、二静虑正禅;

  舍受根:依前无色三定、四禅、初禅、未至定、初禅殊胜正禅。

  119、 一来果分别以几根获得?

  答:一来果分别以七、八、九根而获得:

  渐次一来果:

  依世间道以七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一禅未至定);

  依出世间道以八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一禅未至定)、已知根。

  (无间道、解脱道皆依已知根,故唯一立一个无漏根。)

  离贪一来果(超越证):

  即于见道前已依世间道断除欲界六品惑,于见道位不取初果,而直接证得一来果。

  以九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一禅未至定)、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此处未知当知根是见道之十五刹那,住于一来向;已知根是第十六刹那,住于一来果。)

  120、 不来果分别以几根获得?

  答:不来果分别以七、八、九根获得:

  渐次钝根不来果:

  依世间道以七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初禅未至定);

  依出世间道以八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初禅未至定)、已知根。

  渐次利根不来果:

  依世间道以八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初禅未至定)、意乐受(初禅正行);

  依出世间道以九根得:信等五根、意根、舍根(初禅未至定)、意乐受(初禅正行)、已知根。(因为是利根,虽然于无间道、解脱道二受不同,但可以由舍受而入意乐受。)

  离贪不来果(超越证):

  即于见道已依世间道断除欲界全部九品惑,于见道位不取初果,直接证取第三不来果。

  以九根得:信等五根、意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

  意乐受根:初、二静虑正禅

  三者之一  乐受根:第三静虑正禅

  舍受根:第四静虑正禅、初禅未至定、殊胜正禅

  121、 《发智论》说“阿罗汉以十一根得”与此处说的九根得是否相违?

  答:不相违。《俱舍论》中说的九根得阿罗汉是就一次性而言的。说的十一根阿罗汉,是指有些钝根阿罗汉因反复退失,于恢复时可能会出现总共以十一根而获得。因为得阿罗汉果可以依三种受根,意乐受根、乐受根、舍受根,但于每次得果时必定只能依其中之一,不管退失几次,恢复时所依受根最多即此三种,所以从会出现的角度而说的十一根得阿罗汉果,由此九根得与十一根得无相违处。

  122、 既然说舍、命、意三根,具其中之一则必具三种,那么灭尽定灭尽受想,那么此时舍、意根二根在否?

  答:有部:意、舍二根之体不存在,但得绳存在。

  随教经部:意根不存在,但种子存在。(此种说法有不可靠处,若种子本性是心,则灭尽定时心依然存在,合理;若种子非心本性,而为无情法,则如外道说法,出定时于无情法中生心识,如顺世外道,心从地水火风中产生,如此则不合理。)

  随理经部:灭尽定时无真正之心,然并不是全部心都无,而是说粗大心无,细微心还在,因为存在之心细微故,则以“无”来讲,即以否定来讲。

  唯识宗:灭尽定时,粗大心识无,然于阿赖耶上,有细微种子以与阿赖耶无二无别的方式存在,即以隐藏的方式存在。

  结上:灭尽定时,粗大心识无,而细微心在,三根不同时具足之过失是没有的。

  123、 若具足舍受根、命根、意根任一者,必定具足几根?

  答:若具足舍、命、意三根之一,则定具足此三根,因为这三根不可分割。

  124、 若具…

《俱舍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遣疑明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