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但有了过失也不要害怕,只要知错能改,过失毕竟是有为法,它能依靠对治来摧毁。前段时间,有些道友通过反省,完全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不对,从内心中忏悔:“我真的很坏,如果再这样下去,肯定会成法油子,幸好现在醒过来了!”有了这样的认识,就像离开乌云的皎洁明月一样,修行才能获得成就。否则,始终沉溺在过错中,不愿对别人讲,自己也不知忏悔,这样下去是很可怜的。
若能精进地忏悔,什么事情都有挽回的余地。以前我讲《金刚经》时也给大家讲过:唐朝有个人不信佛教,他有一次到朋友家中,看见一本《金刚经》,于是把经书撕毁,随手丢弃于窗外。回到家中,他突然不能说话了,家人屡次请名医治疗,仍然无效。五六年之后,他偶尔听邻居念《金刚经》,方恍然醒悟,知道这是以前毁经的果报,心中十分后悔,便耳朵贴着墙静听,合掌默默地忏悔。过了一个多月,有天他到寺院里去,见到一位慈祥庄严的老和尚,老和尚问他有何事,他指着嘴巴示意自己不能说话。老和尚从袖中抽出一把刀,在其舌下一割,立刻能说话了。他摸摸嘴,没有出血,也无疼痛,泪水夺眶而出,磕头致谢。老和尚为其念《金刚经》,声音和邻居诵经声一模一样。不久他又来该寺,拜访这位老和尚,但寺中都说无有此人。他疑惑不信,来到罗汉殿,看见须菩提尊者的像与那位老和尚相仿,才明白邻家的诵经和那位老和尚,全是须菩提尊者的化现。于是请画家绘制一幅尊者圣像,致诚礼拜供养。他也亲自书写《金刚经》,终身持诵,变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故意撕坏佛经,是非常严重的罪业,但若了知过失后诚心忏悔,就会像《亲友书》中所讲的,即便是嗔心最大、贪心最大、痴心最大的人,后来也会改邪归正,犹如月亮拨云而出一样,获得圣者的果位 。
我们藏族有种说法:“无过之人找不着,无结疤树寻不到。”古人亦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人没有一点过失是不可能的,有了过失一定要懂得忏悔,否则若一犯再犯,来世就不知要变成什么样了。
圆满诸德虽罕见,若于功德生欣乐,
且于彼德常串习,则将成为具德者。
除了佛陀以外,圆满功德、十全十美、无有缺陷的人极其罕见,但若对功德善法生起希求心、欢喜心,并经常串习这些功德,同样也能成为具足功德者。
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的好人非常难找。我经常想:“智慧不错的人,却很傲慢,心不稳定;稳定老实的人,可又特别笨,什么都不懂。真正又稳重、又有智慧、又有惭愧心、又具因果正见的,如同一棵完美大树般的人非常难得。有时候觉得一个人各方面挺不错,但不久就会发现他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我们发现自己有过失时,为了遣除这些过失,对善法生欢喜心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听到闻思修行等善法功德就闷闷不乐,像饿狗面前放青草一样,特别没有兴趣。而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看电影、看电视,就乐此不疲,怎么样都没有厌烦心。
最近我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有些人有看电视的现象,你们以前发过愿的,现在这样的话,是要惩罚的。我们在寂静的地方看这些,确实很无聊,我在大城市里遇到很多居士,他们不看电视已经五六年了,在城市里都能避免这样的染污,我们修行人就更不用说了。其实,造恶业没有任何意义,一定要尽量制止。从无始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串习得足够了,现在应该改变自己,让自己逐渐变成智者,对自他有一定的利益。
就像我们这里的有些法师,刚开始也是有很多烦恼和习气,但就是因为他们喜欢善法,串习久了以后,现在不仅能保护自己,而且也能度化众生。每个人都需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若于过失不知错,尔时彼人常犯错,
如是重蹈覆辙者,则灭前有之诸德。
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便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屡犯不止,如此重蹈覆辙之人,会把以前所积累的功德全部灭尽。
这个道理对我们很重要。世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浑浑噩噩过了几十年,却从来没有发现过。大家现在依靠善知识的引导,了知大半生都是在无意义中度过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今后当以正知正念观察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马上要加以改正。如果永远一直错下去,那就无药可救了。
以前律登堪布有个出家弟子,他破了好几次根本戒,每次事后都在上师跟前忏悔,但不久后又重蹈覆辙。最后他再去忏悔时,上师都哭起来了,说:“再给你传戒,我都无能为力了!”现在有些官员特别喜欢贪污,他们也不知道这是错的,还认为自己很聪明,自己很有能力,于是一错再错,锒铛入狱时才悔之晚矣。
这些人的下场,必定会越来越堕落,最终将辛苦累积的善根摧毁无余。尤其是有些人,学佛多年后改学外道,对上师三宝生起大邪见,当下便将以前的资粮彻底毁尽。因此,作为一个人,必须要具足正知正念!
修习功德越增上,如是过失越减灭,
处事浑噩不观察,虽经百年无长进。
如果修习的功德越来越增上,与之相反的过失便会越来越减灭。比如一个人的闻思修行非常精进,智慧得以提高,他相续中的贪嗔痴慢嫉以及各种罪业和过失,就会日渐减少。所以修学过程中需要精进,有了精进一定会有进步。假如没有这样,整天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即使过了一百年,也不会有任何长进,智慧永远无法增上。今年是一岁,明年还是一岁,始终没办法长大,越来越像个法油子,吃喝玩乐、闲谈度日,生活没有任何实义。
有智慧的人哪怕在学院里呆一个月,进步也会突飞猛进。而没有智慧的人,即使长年累月住在这里,对相续也没有多大帮助,正如《水木格言》所言:“沉在水中之石头,即便浸泡一百年,石头里面终是干。”
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辨别什么是功德、什么是过失。我家乡那边的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过失,每天早上起来吃饭,然后去放牦牛,赚一点钱,这就是人生的价值,除此之外,身口意如何向善、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问题从未考虑过。而对需要遮止的,如打麻将等不如法行为,他们也没什么感觉,整天都是庸庸碌碌地度日。
我们修行人必须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哪些是功德、哪些是过失?了知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若不知道这一点,对功德就没有向往之心,对过失也不会有排斥之心,没有这两者的话,则不可能懂得取舍。作为一个人,最主要的是渴求好的方面,制止不好的方面。如果实在是前世业力现前,今生中对治力薄弱而犯了错,至少也要有种惭愧心,这样才不至于屡教不改。
若自相续增学问,昔过己者成同等,
昔同等者居其上,最终获得极无上。
倘若自相续中的学问不断增上,那么往昔超过自己的人,就被自己渐渐追上,到了一定时候会与他们并驾齐驱;昔日与自己同等的人,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如此继续发展下去,自己终将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我们这里有些道友,刚来学院才一两年,就把以前没有学的课程全部补上了。和那些老道友一起考试时,刚开始成绩并不比他们差,下一次就遥遥领先,明显超过他们了。所以,有智慧人的行为、戒律等好多方面,开始时虽然不如别人,但由于自己的精进和努力,以至于后来者居上,变成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
因此精进非常重要,只要这颗心不退,就算自己人老体衰,也可以获得极无上之位。《人间奇谭》中说:有个人叫魏遐昌,他年轻时读书很用功,但每次都名落孙山,年纪大了以后,只好在家乡教书维生。他的学生中有个叫朱富新的,非常聪明,但家境贫寒,无力供他读书。魏遐昌得知后,不但不收他学费,逢年过节还给他很多东西。
后来朱富新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他非常傲慢,对老师不但不感恩,反而当众羞辱他不长进。受到这种侮辱后,魏遐昌虽然很生气,但转念一想,也是自己不长进,没有再接再厉求取功名,于是在68岁时发奋读书。几年后,与朱富新同时考取举人。
不久后,魏遐昌给皇上出谋划策,平定海贼,以此功劳被封为御使,专门去巡视广东一带的政事。没想到,到那里的第一件案子,就是审理朱富新(在那里当县官)贪污一案。魏遐昌不念旧恶,尽量找一些有利的证据,使他无罪释放,但县官的官职却被免了。
魏遐昌办事公正廉明,深得皇上的赏识,后来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礼部尚书才功成身退。他告老还乡时,皇上亲自大摆宴席为他送行。而朱富新一辈子也没有出人头地。由此公案也可以看出,魏遐昌首先是不如他的学生,后来通过精进与之平等,最后远远超在了前面。
有些人在学佛方面也是如此。昨前天我了解到一个居士,他学佛时间并不长,但现在已是几百个人的辅导员了,这跟他的精进和智慧是分不开的。而有些居士学佛十几年,还不如刚皈依一年的人懂的佛理多。因此,精进的人必定有不同的成就,大家也应该有一种决心,不要再让自己下降或停滞不前了。
若自相续增过失,犹如陡山之流水,
彼等下堕势难挡,向上牵引无可奈。
如果相续中的贪嗔痴等烦恼越来越增上,过失也会越来越多,这种人就像陡山流水般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即使有很多人想制止,千方百计想把他拉上来,但也是无能为力。
有些人在犯错误时,旁边人怎么劝也劝不住,包括有些出家人想还俗时,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完全陷入了可怕的深渊当中。
今天有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说她马上要自杀,并说自己本来是个非常好的佛教徒,后来对别人产生执著,现在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今晚要写一份遗嘱,明天就前往某地,准备对自己采取措施。我劝她最好不要这样做,此举没有任何必要,人身如此难得,今生又能遇到佛法,倘若不好好珍惜,随随便便轻生,下场是非常可怕的。但她根本听不进去。现在有些领导也是这样,本来是非常好的人民公仆,后来变成了贪官污吏,下堕的速度相当快。藏地有种说法:“上去需要三年,下去只要三天。”
但不管怎么样,希望大家遇到违缘痛苦时,最好能虔诚地祈祷三宝,不要做…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