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12

  ..续本文上一页出最低劣的行为,这对自己的今生来世都不利!

  是故凡欲自利者,应当恒时精进行,

  断除自续之过失,增长极大之功德。

  众生都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很多人对怎样获得自利并不是特别明白,通过上面的学习,作者在此总结道:凡欲求自利者,必须恒时精进地断除自己的过失,增长自己的功德。

  前面也讲了,作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殊胜的发心,不能生活在自私狭隘之中。但仅仅有了发心也不够,还应具备智慧,希求功德、断除过失。(现在有些人,有功德也可以,有过失也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几乎跟旁生没差别,只要有一口饭吃,天天都是呼呼睡懒觉,这样活着没有任何意义。)当然,这种智慧不要用在小聪明上,应该是为了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增长相续中的功德,断除一切过失。萨迦班智达也说:“纵然明日将死亡,今日亦当求智慧。”为了这个目标,大家应当恒时精进行持,若没有精进,纵过一百年也不会有任何长进。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当欢喜诸正士,

  及与正士之论典,恒常精进而修行。

  若想增长功德、远离过患,必须欢喜依止具有智慧、人格稳重的善知识,同时多翻阅高僧大德们的论典。我前面也讲了,智悲光尊者、法称论师等大成就者,均是依靠阅读前辈大德的论典,才使上师相续中的功德满瓶倾泻般融入自己的相续,最后获得与上师无别的果位。

  高僧大德们的论典,暂且不说别的,我个人翻译的也非常多,你们学一辈子应该足够了。虽然我是个凡夫人,这绝不是什么谦虚的话,我自己是什么样,心里非常清楚。但我翻译出来的论典,最多只是词句上有一些出入,内容和文字结构上应该不会有大的差错。你们若阅读这些前辈大德们的论典,对自相续肯定有帮助。即使只看《入菩萨行论》和《大圆满前行》,也会终生受用不尽。当然,若有机会依止一些上师,将他们的言行举止点点滴滴融入内心,你的行为和智慧更会越来越增上。

  可是,现在人绝大部分不是这样,他们每天只会讲些无聊的话题,做些没有意义的事情。前段时间我给一位老师打电话,问他最近在做什么。他回答说:“现在已经放假了,冬天什么都不想做。我每天去租一些连续剧,白天看,晚上也看,就这样打发时光。”我说:“那你完蛋了!作为一个老师,如此下去的话,一切的一切都完了,今生来世都被你给毁坏了。”

  不仅仅是他,世间上还有好多人,每天就这么混日子的:要么到不清净的场合里去,要么不分昼夜地看电视,要么天天打游戏……实际上,用这些无聊的行为来充实生活,不说我们大乘修行人,世间上稍有教养、有知识的人也不愿意这样做!

  总之,在这一品中,作者再三要求我们打开智慧,而打开智慧有两种途径,一是长期依止善知识,哪怕每天听一堂课,也要坚持下去。如果没有这种机会,那就采取第二种方案——看智者们撰著的、对今生来世有帮助的论典,不要整天看凡夫人凭分别念写的文章。只有这样,你的功德才会像上弦月一样日益增上。

  二、稳 重

  何为稳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

  若无稳重之胜德,则如水面之涟漪。

  什么是稳重的士夫呢?这种人具备两个特

  

  点:一是公平正直,处理任何事情都能确保客观公正;二是值得信任,不管交代委托什么事情,他永远都不会欺惑。(就像在一个公司或团体里,通常会让稳重的人当出纳,让他管钱肯定放心,而不稳重的人,不敢随便把钱交到他手里!)

  大家非常信任的人,可以叫做稳重者,如果一个人天天东奔西跑、想东想西,别人不容易对他有信任感。同时,这种人永远不会欺骗他人,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做出背信弃义之事。

  以前我的家乡罗科是个小国家,国王叫根培根德,他有个手下叫拉塔,是当时非常出名的将领。拉塔在广交朋友时,曾和一个色达的人于三宝前发过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肝胆相照,不相舍离。”后来,那人成了整个罗科国家的怨敌,人人皆想得而诛之,拉塔也接到了去杀他的命令。

  当时,拉塔并不知道对方是自己的朋友。找到那人之后,军队把他房子围了三圈,准备第二天杀掉他。次日,那个人出来后,发现自己无路可逃,情急之中突然看见了拉塔,就冲着他大喊:“我今天遇到最大的困难,你该救我吧!”然后就往那边走。拉塔想到曾发下的誓言,便想办法把他放了。后来大家都知道是他故意放的,大臣们集中起来决意要判拉塔死刑。

  国王得知之后,叫拉塔来问话,问他为何要这样做。拉塔沉默了一会儿,说:“那个人的确是我放的。我这一辈子为了国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没有一个不做的,这份忠心和功劳,您应该会认可。但有一件事情我今天要呈白,我和那个人曾在三宝前发过誓,他遇到最大的困难时,我如果背弃誓言,就是欺骗了他,那我不算个人,所以就把他放了。既然我已犯下国中最大的罪,那就任凭国王处罚,您即使砍我的头,我也心甘情愿地接受。”

  国王听完这番话后,微微一笑,说:“你把你的枪和马拿过来,给我作忏悔。”以这种最轻的方式处罚了他。事后他对别人说:“拉塔真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在最关键的时刻,他还是非常了不起!”

  其实,我们修行人也应该这样,如果以前在三宝面前发过誓,哪怕遇到最危险的一刻,也绝不能舍弃誓言。这样不仅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也是问心无愧。然而不稳重的那些人,今天发誓、明天就舍弃,他们的承诺犹如水上波纹,风一过就消失无踪了,这种人不算真正的好人。

  学了这么多,我希望大家首先变成有智慧的人,其次要成为稳重的人,对依靠自己的人从来也不欺惑。这方面的公案,《释尊广传》中有很多,我在此就不广说了。

  若具稳重虽无余,亦能圆满百功德,

  若无世法此根本,则无余法可希冀。

  假如具备稳重之功德,即便无有其他功德,也能凭此圆满百种功德。若能从头到尾守持这一世法根本,纵然智慧等功德不具足,实际上修行也是圆满的。

  在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出很多人的心态:有些人今天报名,明天放弃,过段时间又想报名,经常翻来覆去的。而有些人尽管智慧不高,但报了名以后坚守诺言,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下去,这就是稳重的表现。如果有了这样的稳重,其他什么功德都可以圆满。

  汉地有一个公案:金山寺有位香灯师叫持律师,他人比较笨,很多人都喜欢耍弄他。有一次到了六月六要晒藏经,有位小和尚很调皮,对持律师说:“香灯师,今天大家都晒经,你的蜡烛快长霉了,也拿出去晒晒嘛!”于是持律师很高兴地把一坛蜡烛搬出去晒,结果全部熔化了,只剩下一些蜡芯。晚上维那师让他点灯,他很老实地把蜡芯拿出来,套在蜡签上。维那师很惊奇,知道事情的经过后,觉得这个人太笨,决定想办法迁他的单。

  第二天,维那师把他叫到跟前,当着大众面说:“持律师,像你这么大的智慧,在禅堂里当香灯,太委屈材料了。现在谛闲法师在温州头陀寺讲经,专门培养弘法人才。你既然有这样大的聪明才智,可以到他那里学习。到时去各地讲经说法,我给你当维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好哇!”持律师笑咪咪地说:“维那师多慈悲!”于是他马上收拾行李、捆好衣单,傻呼呼地背起架子,前往头陀寺去了。

  去了之后,谛闲法师通过各方面了解,知道别人是故意愚弄他,但无论钝根利根,只要发心学教,就不能随便拒绝。于是他让持律师先在那里除粪、挑水、扫地,以后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多在佛前拜佛,并找人教他五堂功课。等他把五堂功课学会后,接着教他背《楞严经》、《法华经》,后来又背《法华经会义》和《楞严文句》。持律师虽然非常笨,但性情十分稳重,做任何事情都是勤勤恳恳、一丝不苟,每天背诵也非常认真。经过几十年的工夫,他把这些全背下来了,提起某一段,他都很熟悉,像得了语言三昧一样,真正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法师,谛闲法师无论去哪里都带着他。后来,维那师也真到他那儿去求法,履行诺言给他当维那。可见,刚开始没有智慧的人,只要人格稳重,持之以恒,最后肯定会开悟的,到那时什么经论都通达了。

  我们学院中性格稳重的人也有很多,这次我传讲《六中阴》,之所以对十年以上的人有特殊开许,也是希望他们像持律师一样,逐渐逐渐变成大法师(众笑)!有些人尽管来十年还没有当法师,但毕竟在藏地呆了这么久,人格应该很稳重。倘若没有这个功德,其他功德也不可能得到的。

  大家学习一部论典时,不要想得很多。现在的社会比较复杂,外面的世界也是形形色色,今天依止这个上师、明天依止那个上师,今天求颇瓦法、明天求火供法、后天又求会供法,自己都不知道最后成什么样,世间和出世间什么功德都没有。因此,你们应当首先详细观察,抉择出适合自己的法,然后在这个法上多下工夫,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也是稳重的一种表现!

  

  第六节课

  于自道行不退转,且于信赖自己者,

  始终坦诚不欺惑,此称稳重人中胜。

  对所选择的道路不退失信心,并对信赖自己的人始终坦诚相待、从不欺惑,这种人可谓稳重者,在人中是最殊胜的。

  稳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通过智慧认定自己的所行之道后,永远也不会退转。比如我们依靠深深思维,选择了大乘佛法,在这个道路上,对自己所学的法和所依止的上师,哪怕是舍弃生命,也不能轻易舍弃。如果今天趋入大乘佛法,明天觉得这个不太殊胜,又改学另一个法门,这就是不稳重的表现。

  另一种就是对依赖、信任自己的人,不管受到多大的困难和痛苦,都要坦诚相待、不欺惑。佛陀在因地时即使舍弃生命,也愿意帮助别人,这方面的公案在《释尊广传》中不胜枚举。可是不稳重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话变来变去,做事也是此起彼伏,今天对信赖自己的人非常好,明天就去欺骗他。尤其是现在的世间上,不稳重的人特别多,骗父母、骗儿女…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