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12

  ..續本文上一頁出最低劣的行爲,這對自己的今生來世都不利!

  是故凡欲自利者,應當恒時精進行,

  斷除自續之過失,增長極大之功德。

  衆生都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很多人對怎樣獲得自利並不是特別明白,通過上面的學習,作者在此總結道:凡欲求自利者,必須恒時精進地斷除自己的過失,增長自己的功德。

  前面也講了,作爲一個人,首先應該有殊勝的發心,不能生活在自私狹隘之中。但僅僅有了發心也不夠,還應具備智慧,希求功德、斷除過失。(現在有些人,有功德也可以,有過失也可以,什麼都不在乎,幾乎跟旁生沒差別,只要有一口飯吃,天天都是呼呼睡懶覺,這樣活著沒有任何意義。)當然,這種智慧不要用在小聰明上,應該是爲了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增長相續中的功德,斷除一切過失。薩迦班智達也說:“縱然明日將死亡,今日亦當求智慧。”爲了這個目標,大家應當恒時精進行持,若沒有精進,縱過一百年也不會有任何長進。

  彼亦了知取舍要,故當歡喜諸正士,

  及與正士之論典,恒常精進而修行。

  若想增長功德、遠離過患,必須歡喜依止具有智慧、人格穩重的善知識,同時多翻閱高僧大德們的論典。我前面也講了,智悲光尊者、法稱論師等大成就者,均是依靠閱讀前輩大德的論典,才使上師相續中的功德滿瓶傾瀉般融入自己的相續,最後獲得與上師無別的果位。

  高僧大德們的論典,暫且不說別的,我個人翻譯的也非常多,你們學一輩子應該足夠了。雖然我是個凡夫人,這絕不是什麼謙虛的話,我自己是什麼樣,心裏非常清楚。但我翻譯出來的論典,最多只是詞句上有一些出入,內容和文字結構上應該不會有大的差錯。你們若閱讀這些前輩大德們的論典,對自相續肯定有幫助。即使只看《入菩薩行論》和《大圓滿前行》,也會終生受用不盡。當然,若有機會依止一些上師,將他們的言行舉止點點滴滴融入內心,你的行爲和智慧更會越來越增上。

  可是,現在人絕大部分不是這樣,他們每天只會講些無聊的話題,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前段時間我給一位老師打電話,問他最近在做什麼。他回答說:“現在已經放假了,冬天什麼都不想做。我每天去租一些連續劇,白天看,晚上也看,就這樣打發時光。”我說:“那你完蛋了!作爲一個老師,如此下去的話,一切的一切都完了,今生來世都被你給毀壞了。”

  不僅僅是他,世間上還有好多人,每天就這麼混日子的:要麼到不清淨的場合裏去,要麼不分晝夜地看電視,要麼天天打遊戲……實際上,用這些無聊的行爲來充實生活,不說我們大乘修行人,世間上稍有教養、有知識的人也不願意這樣做!

  總之,在這一品中,作者再叁要求我們打開智慧,而打開智慧有兩種途徑,一是長期依止善知識,哪怕每天聽一堂課,也要堅持下去。如果沒有這種機會,那就采取第二種方案——看智者們撰著的、對今生來世有幫助的論典,不要整天看凡夫人憑分別念寫的文章。只有這樣,你的功德才會像上弦月一樣日益增上。

  二、穩 重

  何爲穩重之士夫,即是正直可信者,

  若無穩重之勝德,則如水面之漣漪。

  什麼是穩重的士夫呢?這種人具備兩個特

  

  點:一是公平正直,處理任何事情都能確保客觀公正;二是值得信任,不管交代委托什麼事情,他永遠都不會欺惑。(就像在一個公司或團體裏,通常會讓穩重的人當出納,讓他管錢肯定放心,而不穩重的人,不敢隨便把錢交到他手裏!)

  大家非常信任的人,可以叫做穩重者,如果一個人天天東奔西跑、想東想西,別人不容易對他有信任感。同時,這種人永遠不會欺騙他人,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不做出背信棄義之事。

  以前我的家鄉羅科是個小國家,國王叫根培根德,他有個手下叫拉塔,是當時非常出名的將領。拉塔在廣交朋友時,曾和一個色達的人于叁寶前發過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會肝膽相照,不相舍離。”後來,那人成了整個羅科國家的怨敵,人人皆想得而誅之,拉塔也接到了去殺他的命令。

  當時,拉塔並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朋友。找到那人之後,軍隊把他房子圍了叁圈,准備第二天殺掉他。次日,那個人出來後,發現自己無路可逃,情急之中突然看見了拉塔,就沖著他大喊:“我今天遇到最大的困難,你該救我吧!”然後就往那邊走。拉塔想到曾發下的誓言,便想辦法把他放了。後來大家都知道是他故意放的,大臣們集中起來決意要判拉塔死刑。

  國王得知之後,叫拉塔來問話,問他爲何要這樣做。拉塔沈默了一會兒,說:“那個人的確是我放的。我這一輩子爲了國家,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沒有一個不做的,這份忠心和功勞,您應該會認可。但有一件事情我今天要呈白,我和那個人曾在叁寶前發過誓,他遇到最大的困難時,我如果背棄誓言,就是欺騙了他,那我不算個人,所以就把他放了。既然我已犯下國中最大的罪,那就任憑國王處罰,您即使砍我的頭,我也心甘情願地接受。”

  國王聽完這番話後,微微一笑,說:“你把你的槍和馬拿過來,給我作忏悔。”以這種最輕的方式處罰了他。事後他對別人說:“拉塔真是個可以信賴的人,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還是非常了不起!”

  其實,我們修行人也應該這樣,如果以前在叁寶面前發過誓,哪怕遇到最危險的一刻,也絕不能舍棄誓言。這樣不僅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也是問心無愧。然而不穩重的那些人,今天發誓、明天就舍棄,他們的承諾猶如水上波紋,風一過就消失無蹤了,這種人不算真正的好人。

  學了這麼多,我希望大家首先變成有智慧的人,其次要成爲穩重的人,對依靠自己的人從來也不欺惑。這方面的公案,《釋尊廣傳》中有很多,我在此就不廣說了。

  若具穩重雖無余,亦能圓滿百功德,

  若無世法此根本,則無余法可希冀。

  假如具備穩重之功德,即便無有其他功德,也能憑此圓滿百種功德。若能從頭到尾守持這一世法根本,縱然智慧等功德不具足,實際上修行也是圓滿的。

  在學習《入行論》的過程中,經常能看出很多人的心態:有些人今天報名,明天放棄,過段時間又想報名,經常翻來覆去的。而有些人盡管智慧不高,但報了名以後堅守諾言,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退下去,這就是穩重的表現。如果有了這樣的穩重,其他什麼功德都可以圓滿。

  漢地有一個公案:金山寺有位香燈師叫持律師,他人比較笨,很多人都喜歡耍弄他。有一次到了六月六要曬藏經,有位小和尚很調皮,對持律師說:“香燈師,今天大家都曬經,你的蠟燭快長黴了,也拿出去曬曬嘛!”于是持律師很高興地把一壇蠟燭搬出去曬,結果全部熔化了,只剩下一些蠟芯。晚上維那師讓他點燈,他很老實地把蠟芯拿出來,套在蠟簽上。維那師很驚奇,知道事情的經過後,覺得這個人太笨,決定想辦法遷他的單。

  第二天,維那師把他叫到跟前,當著大衆面說:“持律師,像你這麼大的智慧,在禅堂裏當香燈,太委屈材料了。現在谛閑法師在溫州頭陀寺講經,專門培養弘法人才。你既然有這樣大的聰明才智,可以到他那裏學習。到時去各地講經說法,我給你當維那,大家都能沾你的光。”“好哇!”持律師笑咪咪地說:“維那師多慈悲!”于是他馬上收拾行李、捆好衣單,傻呼呼地背起架子,前往頭陀寺去了。

  去了之後,谛閑法師通過各方面了解,知道別人是故意愚弄他,但無論鈍根利根,只要發心學教,就不能隨便拒絕。于是他讓持律師先在那裏除糞、挑水、掃地,以後又行堂、擦桌子、洗碗。早晚多在佛前拜佛,並找人教他五堂功課。等他把五堂功課學會後,接著教他背《楞嚴經》、《法華經》,後來又背《法華經會義》和《楞嚴文句》。持律師雖然非常笨,但性情十分穩重,做任何事情都是勤勤懇懇、一絲不苟,每天背誦也非常認真。經過幾十年的工夫,他把這些全背下來了,提起某一段,他都很熟悉,像得了語言叁昧一樣,真正成爲一個了不起的大法師,谛閑法師無論去哪裏都帶著他。後來,維那師也真到他那兒去求法,履行諾言給他當維那。可見,剛開始沒有智慧的人,只要人格穩重,持之以恒,最後肯定會開悟的,到那時什麼經論都通達了。

  我們學院中性格穩重的人也有很多,這次我傳講《六中陰》,之所以對十年以上的人有特殊開許,也是希望他們像持律師一樣,逐漸逐漸變成大法師(衆笑)!有些人盡管來十年還沒有當法師,但畢竟在藏地呆了這麼久,人格應該很穩重。倘若沒有這個功德,其他功德也不可能得到的。

  大家學習一部論典時,不要想得很多。現在的社會比較複雜,外面的世界也是形形色色,今天依止這個上師、明天依止那個上師,今天求頗瓦法、明天求火供法、後天又求會供法,自己都不知道最後成什麼樣,世間和出世間什麼功德都沒有。因此,你們應當首先詳細觀察,抉擇出適合自己的法,然後在這個法上多下工夫,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這也是穩重的一種表現!

  

  第六節課

  于自道行不退轉,且于信賴自己者,

  始終坦誠不欺惑,此稱穩重人中勝。

  對所選擇的道路不退失信心,並對信賴自己的人始終坦誠相待、從不欺惑,這種人可謂穩重者,在人中是最殊勝的。

  穩重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通過智慧認定自己的所行之道後,永遠也不會退轉。比如我們依靠深深思維,選擇了大乘佛法,在這個道路上,對自己所學的法和所依止的上師,哪怕是舍棄生命,也不能輕易舍棄。如果今天趨入大乘佛法,明天覺得這個不太殊勝,又改學另一個法門,這就是不穩重的表現。

  另一種就是對依賴、信任自己的人,不管受到多大的困難和痛苦,都要坦誠相待、不欺惑。佛陀在因地時即使舍棄生命,也願意幫助別人,這方面的公案在《釋尊廣傳》中不勝枚舉。可是不穩重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根據自己的情況,說話變來變去,做事也是此起彼伏,今天對信賴自己的人非常好,明天就去欺騙他。尤其是現在的世間上,不穩重的人特別多,騙父母、騙兒女…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