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33

  ..续本文上一页陀。佛陀说:“我没有跟他们结过缘,而目犍连却跟他们有很深的因缘。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个农夫上山砍柴,有棵树上有一窝黄蜂,黄蜂见有人砍树动它们的窝,都飞出来了。农夫是个佛教徒,就给这些黄蜂念三皈依。黄蜂因为听闻了佛法,后来都转成人身。当时的农夫就是目犍连,那窝黄峰就是这个村子的人。由于目犍连当年跟他们结了缘,所以他们今世就欢喜供养他。”

  因此,你们实在找不到皈依弟子的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有些人回去一趟特别失落,因为给亲朋好友讲了很多,想让他们皈依三宝,结果不但不皈依,反而被狠狠骂一顿,关系弄得很糟糕。如果你出去不成功,那可以到蚂蚁窝、餐厅、鱼塘给旁生念皈依,诵佛号,这样你可能也会变成像目犍连一样。

  我们即生中遇到佛法、有皈依的机会,真的是非常荣幸,三宝永远也不会欺惑我们,永远也不会错的。世间上有邪知邪见的人,看到别人皈依三宝、出家修行,就觉得“你搞错了,不应该皈依”。不管他们想什么、说什么,实际上以正理观察时,皈依的功德和利益确实无法衡量。所以大家应该生起欢喜心,在有生之年,方便的话,尽量弘扬佛法。现在外面学习《入行论》的道友中,有些人很能干,一个人召集了很多很多不信佛的人,让他们信佛。我倒不是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欢喜,但皈依三宝确实是一种妙药,这么好的妙药让可怜的“病人”都获得该多好啊,他们在轮回中如是痛苦、如是挣扎,若能得到这样的甘露妙药,身心肯定会非常快乐。因此,我从内心当中非常希望:芸芸众生都有皈依三宝的因缘,最终趋入真实的佛道!

  

  第三节课

  昨天讲完了加行,现在开始讲正行。

  乙二(正行宣说三士道)分三:一、小士道畏惧恶趣之苦而断除罪业;二、中士道不贪三有而希求解脱;三、大士道修空性大悲双运而解脱有寂之边。

  丙一、小士道畏惧恶趣之苦而断除罪业:

  三士道分别对应修行人上、中、下三种根基。所谓的下等修行人,特别害怕堕入地狱、饿鬼、旁生,而想获得人天的身体。很多相信因果的人觉得感受痛苦非常可怕,所以不愿意在三恶道中受苦,这就是下士道。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观察自己到底是上等修行人、中等修行人,还是下等修行人?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修行人,甚至还是开悟者,而实际上,他们连三士道都靠不上边。如果一个人不承认来世、只承认今生,今生也是求一些福报,不承认业因果存在,(当然,即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能会承认,但生生世世的因果循环不承认,)那么他连下士道都算不上。

  所以,修行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承认前后世,如果没有这一点,那根本不算修行人。现在西方也好、中国也好,不承认前后世、只求福报的人相当多,这些人不算真正的佛教徒,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那么,下等修行人要怎么样修持呢?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

  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大慈大悲的佛陀在《因果经》、《百业经》、《贤愚经》等大小乘的经典中,一再宣说了三恶趣的难忍漫长之苦全部来源于造作恶业——杀生、邪淫、偷盗等自性罪,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的佛制罪。其果报就是三恶趣痛苦,这些因果过了千百万劫也不会错乱虚耗,只要造了不善业,则必定感受果报。《宝鬘论》云:“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造了不善业,就像种下了毒种子,定会转生到三恶道中,感受无量痛苦;造了善业的话,定会转生到三善趣中,生生世世享受无比的快乐。佛经中说业因果绝对不虚,也不会互相错乱,没有造恶的人不会感受痛苦,佛陀以了知业报智力而明了一切善恶因果,所以佛陀所说的这种道理,每个人应该深信不疑。

  假如造了罪业,果报会一直等在前面,永远不会摧毁,也不可能不感受,所以造了恶业的话,知道忏悔很重要。智者会励力忏悔,而愚者对忏悔没有多大兴趣,经云:“愚人造恶业,不知忏悔罪;智者忏悔罪,不与罪同住。”愚者只会造业,不会忏悔,就像有些人只会花钱、不会挣钱,特别可怜。而智者以前世的业力成熟,可能会造一些罪业,但造业的同时也知道惭愧,通过四对治力来忏除,自相续不会与罪业共住。

  尤其是越有智慧的人,惭愧心就越强。以前上师如意宝每天都说:“我业力很深重,一定要好好忏悔!”有时候开“金刚萨埵法会”时,上师的精进让大家万分惭愧,他老人家的证悟境界,是我们望尘莫及、无法想象的,但显现上也如是重视忏悔业障。以前我寺院里有一位帝察活佛,真的让人非常非常佩服,他从小一直没有间断过闻思,“文革”期间也每天拿着经夹偷偷在看。但在晚年,他只要看见一个高僧大德,就祈请道:“我业力非常深重,虽然在不断地忏悔,但您可不可以经常加持我,千万不要让我堕入恶趣?太可怕了。”他真的从内心害怕堕入恶趣。可是很多人经常说:“堕恶趣就堕恶趣吧,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想法非常愚痴。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有忏悔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造罪业,这一点非常重要,永不造罪是大乘佛子的殊胜行为。

  在座的各位,以前由于生活状况不同,可能也造过很多恶业,不说别的,仅仅是吃饭,就杀害过无数众生。这些罪业必须要忏悔,并发愿永远不害众生。作为出家人或在家人,学了法以后,内心应该有所转变,人生非常短暂,短暂的人生到底是造恶业度过,还是造善业度过呢?如果造恶业度过,这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早点死了好,否则会像《因缘品》中所说,先前高高兴兴地造恶业,最后哭哭啼啼地感受果报。

  从前,有一位阿罗汉在入定时,对面有个人牵着一头牦牛过来,阿罗汉见后情不自禁地说:“哎哟,怎么这样悲惨、可怜呢?”弟子们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头牦牛往昔是一位富翁,当时为了造佛塔而杀了众多生灵。尽管造佛塔是有善根,但因为杀生罪业非常严重,现在转生为这个旁生。”

  哲·白莲上师在藏传佛教中非常有名,一日他梦见很多眷属口中在燃火,便集中所有僧人问:“一定是造了恶业,你们究竟做什么了?”眷属们一个个都不承认。上师再三观察,结果发现他们将自己食用的旧酥油换成了新酥油,而这些新酥油,原来是做酥油灯的原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上师马上要求他们想尽办法恢复新酥油。

  所以,不管是享用僧众的财产,还是自己做任何事情,对因果务必要重视。噶当派的很多大德认为,面见本尊不是很重要,重视因果更重要。现在很多人喜欢说见到什么了,昨天有位居士也在我面前说:“看看看,你头上有三尊佛像!”她先说“看看看”时,我以为头上有什么小虫,后来说“你头上有三尊佛像”,她明明就在说妄语,自己也犯了妄语罪,没有必要。有些居士不懂因果,真的特别可怕。其实看佛像也好,看小虫也罢,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对因果有一种畏惧感,知道不能造恶业,不然堕入恶趣太可怕了,恶趣中的漫长痛苦谁受得了?若有了这种恐惧感,修行一定会如法的。

  下等修行人起码也要相信因果。现在很多居士真的不信因果,表面上说“我是某某上师的弟子”,实际上犯了很多戒律,相当可怕。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修行人守这些条条框框,这个不准、那个不准,守戒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如果所有人都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用佛教的戒律来约束自己,那么造恶业的人很少,世界一定会和平和谐的。反之,倘若人人都杀生、偷盗、邪淫,整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这一点不难想象。

  因此,大家要多翻阅三世因果的经典。普穹瓦格西说:“我从小到老一直阅读《贤愚经》。”我们有些道友也对因果很重视,经常读《大圆满前行》以及因果方面的书,一件小事也不敢草率处理,生怕触犯因果,这说明对因果有畏惧感。而有些人却“无所谓,没事没事,你怎么享用都可以”,这种话很可怕,大家一定要注意!

  丙二、中士道不贪三有而希求解脱: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

  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三有 当中一切有漏安乐,瞬息万变、刹那毁灭,没有什么可靠性,如同清晨草尖上的露珠,太阳一升起来就立刻消失了。这些快乐都是有为法,《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犹如露水、闪电、梦幻、泡影,没有丝毫可靠性,但能懂得的人寥寥无几。尽管念《金刚经》的人非常多,口口声声都会说如梦如幻,可是对有为法生厌离的几乎没有。如果没有生起厌离心,出离心更是无从谈起。《入行论》说:“无苦无出离。”没有痛苦就没有厌离心,没有厌离心就没有出离心,如此一来,别解脱戒等的戒体也很难以得到。

  世间上的快乐和享受没有实义,解脱才是永恒的大乐。且不说圆满正等觉佛果或菩萨果位的快乐,即使得到了小乘阿罗汉果,也不像世间快乐一样马上就毁灭了。因此,一定要希求解脱,中士道虽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但是有自我解脱的愿望,(小乘行人就属于中士道。)有些人声称是学显宗密宗的大乘佛教徒,然而若没有考虑过众生,充其量只是中士道,就像小乘阿罗汉一样,只是自己希求解脱。

  当然,自己希求解脱时,应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看作监狱里的快乐一样,觉得没有任何稳固性,财富也好、名声也好,一切都是无常的,有什么值得贪求呢?《入行论》云:“一切皆无常,谁贪无常法?”《别解脱经》亦云:“财富如流水。”在佛教历史上,胜光王是世间第五大王,最后也因王位被太子篡夺而到处漂泊。路上他饥饿难忍,便讨了一把萝卜来吃,又喝了冷水,结果消化不良而昏倒在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溅得尘土飞扬,他的口中灌满了灰尘,最终呃逆而死。

  因此有了财富不一定快乐,世间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在2005年,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千万富翁徐凯,有次穿着黑衣服搭了一辆出租车,他告…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