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烦恼催动下的身不由己,他根本没有控制能力。
所以这些人诽谤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也是噶当派很多大德的殊胜教言。国苍巴大师有十二种修法,最主要的就是饶益作害者,而且这也是释迦西日尊者的四大事业(四大实修法)之一。一般世间人的习惯是,别人害我,我就永远耿耿于怀,说他的过失。可是学了大乘佛法以后,这种理念应该转变过来,倘若还是沿袭老观念不改,认为“这是我的仇人,那是我的亲人”,亲和怨分得非常清楚,这是不合理的。
作为大乘修行人,要将害自己和毁谤自己的人视为最好的亲友。真正的亲人虽对自己好言好语、百般引诱,却阻挡着生生世世的解脱之路,而怨敌的作害能让我们把修行方法用得上,对生生世世是有帮助的。因此,朗日塘巴尊者说:“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选择失败、宁愿吃亏,就是大乘将诽谤转为道用的最好方法,不管谁在大众场合说我的过失,我真能忍受的话,这就是大乘修行人。
然而有些发心人不是这样,今天几个道友说我的过失,彼此有些观点不合,就一直记在心里面,此后跟他合作都不愿配合。这种情况,我也发现过。本来我认为有些人修行应该不错,不会这样,但后来发现他因以前跟别人有过节,心里一直有疙瘩,合作时别人需要配合的地方,他根本不愿意帮助。这种现象经常有,希望不要这样!
以上的教言非常非常深奥。凡夫人不仅这一辈子,生生世世的自我保护都很强,利他心非常薄弱,所以这样的理念一下子适应过来,恐怕有一定的困难,就好像在平原生活的人来到高原地区,对气候实在不习惯一样。然而,人什么事情都可以适应,刚开始把怨敌和亲人分得非常鲜明,逐渐逐渐通过学习大乘甚深道理,相信很多人可以转变自己的相续。
庚二(安忍困难转为道用)分二: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二、凌辱转为道用。
辛一、恩将仇报转为道用: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
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我像呵护儿子那样以无限关爱维护的人,纵然对我不报恩,反而把我视如怨敌,我也不会向他报仇,而是像慈母对待生病的儿子一样,更加悲悯他、慈爱他,这就是大乘佛子的行为。
我认识一个大老板,他以前帮助过一个人,当时那人身无分文,特别可怜,他纯粹是出于爱心才帮助他,然后让他加入自己的企业,慢慢在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他在那人最困难时帮助了他,认为他不会欺骗自己,所以对他很信任。没想到,那人掌握了公司的里里外外之后,就把很多财富转到其他地方,并通过一些政府关系加害他。这个老板是学佛的,他说:“从世间角度来讲,我根本想不通。他最可怜的时候,是我帮了他,他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也全部是我给的,可是他不但不报恩,反而以这种方式来对付我。如果我也反过来害他,从大乘角度讲是不合理的,因此我还是忍着吧,把所有的善根回向给他。”真正学得好的大乘行者就应该这样。
此处用了一个比喻说,当别人害你时,你应该像慈悲的母亲对儿子那样来对他。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云:“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月称论师在《四百论》的讲义中也说,以前有一个女人,她有六个孩子,前五个生活都能自理,有一定的谋生技能,但第六个孩子品行恶劣,经常做些非法恶业,因此母亲对小儿子特别关心,成天想尽办法关照他。世间上也有这样的现象,比如一个母亲有三四个孩子,其他的孩子都有工作,别人对他态度也很好,但有一个孩子性格恶劣,大家不需要他,而且是残疾人,这样的话,母亲会对他特别好,纵然发脾气对她作各种伤害,母亲还是照样关爱他。大乘修行人对恶劣者也要如此,月称论师云:“一切大悲尊,视众虽平等,尤于愚劣者,却更生悲愍。”诸佛菩萨大悲尊者虽然对众生一视同仁,皆以平等的菩提心来对待,但对愚痴野蛮的可怜众生,尤为关心照顾。
因此,有人对你制造违缘的话,不管他对你做了什么,都应以这种方式来对待。朗日塘巴尊者的有些教言里说,伤害我的人当如如意宝、善知识般来对待,这些教言大家要身体力行。当然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对弘法利生非常有害的人,也是不能摄受的。比如在一个佛教道场中,有个非常坏的人或精神有问题的人,按照《毗奈耶经》和有些大乘教言,他不能呆在僧团里,这并非舍弃菩提心,也不会违背菩萨行。
在我们学院,破戒者、毁坏誓言者、精神不正常者,不能与僧众共住。这不是舍菩提心,而是佛陀在大小乘经典中亲自开许的。有些人过于走极端——“精神不正常的人、破戒的人毕竟是个众生,应该让他在僧团里继续破坏纪律。”这完全是堕于一边,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密意所在,难道他的“悲心”超过大慈大悲的佛陀吗?噶当派的前辈大德曾异口同声地说:“大悲菩提心不能舍弃,但是为了弘扬佛法、培养清净的僧团,必须按照戒律中的羯磨仪式如理如实地行持。”
辛二、凌辱转为道用: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
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地位、财产、名声等与我相同或者比我低下的人,以傲慢心通过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侮辱我,那个时候该怎么对待呢?应该把他当作善知识。《入行论》中说:“任他践吾顶,宁死悦世主。”即使他用脚踩在我的头顶上,我死掉也无所谓,但我一定要帮助这个可怜众生,以此令世间尊主释迦牟尼佛欢喜。上师如意宝经常念这句偈颂,并发愿道:“不管是谁,践踏我的头也好,故意毁谤、无意毁谤也好,无论对我怎么样损害,我都会乐于接受的。”
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写过,我在一家星级宾馆,看到了一幕令人难忘的情景——一位顾客暴跳如雷、怒发冲冠,硬硬的拳头几乎挥到了女服务员的身上,但女服务员却始终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一直以恭敬心来对待,令我钦佩不已。我当时就想:“如果大乘修行人遇到这种对境时,也能以微笑或爱心相待,那该多好啊!”
尤其是同等或比自己低下的人,对自己进行凌辱时,是很难以忍受的。领导批评你,你可以接受,但是同事或下属说你过失,你就会心里不服,很难把他们当上师看。其实若能做到这一点,即便是圆满正等觉果位也不难获得,龙猛菩萨云:“故求圆满菩提者,当视众生如上师。”凡是希求圆满菩提的人,都要把众生当作上师,应该想:“众生不分上中下等,只要是众生,就是我的上师,对我的修行都有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要分清贤劣,并不是恶人和好人没有差别,对他们传授佛法应该一视同仁。有些人对佛法连信心、恭敬心都没有,给他们传授也没有用。佛经中说:“如月纵出升,非器不显现。佛陀大悲月,亦不照无缘。”月亮虽然升出来了,但如果地上没有水器,月影就不可能显现。同样,佛陀的大悲月亮,也不可能照到无有缘分、性格恶劣、没有恭敬心的弟子身上,在这些人面前,任何加持、功德、悉地都无法现前。
有些恶劣弟子认为:“制造违缘的话,对上师是一种顺缘,对道友们也是一种顺缘,那我应该无恶不作。”这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佛教徒,若对传法者没有基本的恭敬心和信心,甚至有很多邪知邪见,那再甚深的教言对你也没有利益。没有得利反而造恶业的话,还不如早点离开僧团,这样对自己也好,对僧众、包括上师的方方面面,也应该是有帮助的。否则恶缘一直不断结下去,对彼此都是有害无利。僧团里有一个破戒者的话,所有僧众的功德,尤其是密宗灌顶的誓言,都会毁坏无余,犹如一大锅牛奶里滴了一滴酸奶,全部的牛奶都会坏掉一样。因此我们对誓言和戒律应该值得重视。要知道,天底下佛陀是最慈悲的,不仅具有世俗菩提心,而且具有胜义菩提心,但是佛陀在世时,破戒者、对法师不恭敬者被摈除僧团的现象也非常多,打开《毗奈耶经》和《四分律》,你们就会相当清楚。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这里有破誓言者,但有些性格恶劣者经常扰乱上师道友的心,此举对弘法利生是有利还是有害?自己也应该善加观察。
这里讲我们修安忍时,面对欺辱应该怎么样对待呢?应该把他当作善知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上师也好,弟子也好,金刚道友也好,别人来加害你时,就应该这样对待。现在很多企业和单位中,有些人无缘无故抢了你的财产,或者在领导面前告状,你心里就不平衡,但在那个时候,以安忍心来对待非常重要。否则,表面上说自己是某某上师的弟子,修了多少年法,皈依十几年了,实际上天天在傲慢的心态中自以为是,一点点小侮辱都没办法接受,那么遇到违缘时,修行境界肯定会暴露无遗。
其实,做人应当谦虚,没什么可傲慢的,就算有点世间的技术、学问,那也只是沧海一滴,对于浩如烟海的佛教知识,很多人都一无所知。因此,大家不要有傲慢心,傲慢的山顶上留不住智慧的水,有了傲慢,永远也得不到上师的加持和道友的劝勉,总是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上师所说的如意宝般的珍贵教言,对之也是嗤之以鼻,最后相续与佛法背道而驰,很有可能堕入恶趣,非常危险。
有些人懂一点技术,就有傲慢心了。比如对电脑稍微明白一点,就觉得在世界上自己很了不起,因为很多道友不懂电脑,上师也是如何如何,久而久之,这种技术就成了毁坏自己的一种因,非常不值得。我们得个人身不容易,遇到佛法尤其有缘修学佛法更是难得,但因为以前没有造善业,有时候顺缘也会变成恶缘,最终只有堕入深渊,处境堪怜。而我们看到也没有办法,即便是在佛陀时代,也有提婆达多、善星比丘等很多人直接堕入三恶趣。
所以,大乘佛子在修行过程中,应该尽量接受各种违缘,同时也要把握分寸,不能什么都混为一谈。讲经说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把非法与正法区分开,让人们懂得这个道理,不然全部混杂在一起的话,那不叫真正的讲经说法。
第五节课
现在还是讲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分…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