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37

  ..续本文上一页为入定修自他交换、出定烦恼转为道用。出定又有四种转为道用——不欲转为道用、安忍转为道用、兴衰转为道用、贪嗔转为道用。前两个已经讲完了,现在讲兴衰转为道用。

  庚三(兴衰转为道用)分二:一、衰败转为道用;二、兴盛转为道用。

  辛一、衰败转为道用: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

  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这里主要讲不要怯懦,当自己受到毁谤等痛苦时,最好要坚强。

  有些人在修行、生活中,原有的财富被人抢了或自己用完了,沦落为乞丐,特别贫穷,恒常成为众人欺辱的对境,并且不幸罹患重病,被恶魔缠身,苦不堪言。在这个时候,有些人万念俱灰,觉得一切都完蛋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受到了精神刺激或工作下岗等痛苦,实在无法面对就想到了自杀,寻找一些必死之路。

  但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发了菩萨心的大乘行者,应该把衰败转为道用,将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心想:“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些痛苦,我对佛法不一定生起信心,对轮回不一定生起厌离心。”寂天菩萨也说:“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痛苦能引生许许多多功德,第一个就是生起出离心,第二个是去除骄慢心,第三个是对轮回中的可怜众生生起悲愍心,因此痛苦有很大的利益。

  新龙喇嘛白玛邓灯的传记中说,他家运昌盛富裕之时,父亲及弟弟相继去世,家财大多用作超度布施,剩下的房屋和家财又被明抢暗偷,以致最后与母亲沦为乞丐,四处以讨饭为生,遭到众人的白眼,与米拉日巴的事迹如出一辙。然而,生活的痛苦并未使他丧志,反而变为修行的助缘,出离心和三宝的信心越来越增强、越来越坚定。正当他处境最为艰难时,现量见到观世音菩萨现身鼓励他,赐予他一个转经轮,并嘱咐从事利生事业。从此之后,他不断精进、无有怯懦地修持,利益了无量众生,将许多有形无形众生引入了清净刹土。麦彭仁波切赞叹他是藏传历史上伟大的虹身成就者,他虹身成就时,连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来。

  所以我们遇到痛苦困难时,比如今天生病了,明天工作不顺利,不要觉得这是违缘,即使变成了最下等、最低劣的人,也不应该生怯懦心。龙猛菩萨在《中观宝鬘论》中说:“穷困如饿鬼,亦莫生怯弱。”纵然我们像饿鬼一样,无吃无穿,身无分文,受尽别人的蔑视,那也应该坚强起来,阿底峡尊者说过:“怯懦心现时,当提高心力。”

  现在很多人患染疾病、出现违缘、家庭不和,就不学佛了,认为学佛没有任何帮助。尤其是刚学佛的有些居士,生意顺利、家庭和合就继续学下去,稍微受到一点挫折,就马上放弃,觉得是学佛带来的。这是不懂佛法的义理,我们应该把痛苦、蔑视、违缘转为道用。博朵瓦格西曾说:“本来对商人们而言,下雨下雪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商人却将下雨看成有益于马蹄,晚上下雪盗贼不会出现。”古代不像现在一样,货物都是靠车辆来运送,假如长途跋涉,太阳特别晒,马就走不动了。如果下了雨,马蹄会变得湿润,第二天走得比较快。而在下大雪的晚上,可以安安心心地睡觉,因为一般不会有小偷,如果来了小偷,第二天跟着脚印去追,就可以追得到。同样,我们受到毁谤、遭受病魔时,也不一定是坏事,应该想:“这是上师三宝的最好加持,我要将痛苦运用起来。”如此一来,修行定会成功的。

  总之,把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心里无有任何怯懦,反而越来越坚强,这就是大乘佛子衰败转为道用的行为。

  辛二、兴盛转为道用: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

  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

  此颂与前面恰恰相反。有些人种姓高贵、地位显赫、美名远扬,受到成千上万人的恭敬爱戴,获得了如多闻天子般的财富,当地位、财产、名声、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样样具足时,自己很容易生起傲慢心,趾高气扬、洋洋得意。但这是不应理的,此时应该想:“这些没有任何实义,就像闪电般会突然消失,犹如水泡般动摇不定,好似夏天的彩虹般现而无实,一刹那就会化为乌有。我所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看起来很美好,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可傲慢的。”这就是兴盛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

  寂天菩萨云:“因慢生傲者,将赴恶趣道。”傲慢的人很容易堕入恶趣,有些领导和富翁将来去的方向,恐怕大多是地狱、饿鬼、旁生。所以有了财富时,一方面要观想如幻如梦,一方面尽量去除傲慢心,寂天菩萨也说:“今当去慢心,甘为众生仆。”

  其实世间的福报,过段时间以后,就不值得羡慕了。有些国家的主席、总统,在位时被无数人歌功颂德,但离职之后,就成了一个普通的老头子,尤其是西方国家,总统下台以后,完全是个平凡人,什么地位都没有。现在有些美女明星,被成千上万的人崇拜追求,再过几年就成了非常丑陋的老太太,往昔的风采一丝一毫都找不到了,所以没有什么可希求的。

  我以前去万里长城时,始终没有赞叹之词,一直想念观音心咒。为了这样的建筑,为了皇帝能名垂千古,为了保护国家,当时死了多少老百姓!而现在呢,只是游客拍照留影的一个景点,用处不是很大。不仅是我,清朝也有个张廷玉,在康熙和雍正年间都当过宰相。当年他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管家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他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首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接到回音,张管家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由此张廷玉名声大振,备受乡邻的称扬。

  然而,我们有些道友为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名声,想尽办法打官司,管家那里不行,就告到理事会,理事会那里不行,就告到堪布那里,这样有没有必要呢?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终究会成为影像,如今你对这件事情特别执著,但过几年再看一看,它真的没有丝毫实义。兴盛也好、衰败也好,得也好、失也好,贪心也好、嗔心也好,美妙也好、丑陋也好,就像是梦中的境相,若能领悟这个道理,对任何对境都不会太执著。博朵瓦尊者说:“绕十个城市虽不得斋食也不应怯懦,利养恭敬虽如雨般降临也不应欢喜、贪执。”这就是修行的一种境界,看大家能不能做得到?

  现在有些人当上局长,就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头发染得黑黑的。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领导,头发特别特别亮,我问旁边的居士:“这个领导好不好看?”他说:“早就过时了!八十年代比较流行,现在没有人喜欢。”但那人当了领导特别高兴,一定要买三斤发油全部用上,开玩笑!与之相反,有个局长降职为副局长后,天天不吃不喝、特别伤心,对妻子儿子也看不顺眼。其实又不是妻子和儿子弄的,对他们不应该有怨言。但有些人就是这样,衰败和兴盛不会转为道用,遇到顺利就快乐得不得了,遇到失败就痛苦得不得了。

  要知道,人生不可能平平安安,一定会有艰难曲折,若能将所有的法全部转为道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藏地有个非常著名的医生,不管是什么草,到了他手里都可以变成药。有些毒药人们碰都不敢碰,但他搭配另一种草药熬后,一下子就变成了药。我们大乘行人也应该这样,无论遇到快乐痛苦,都应以修行法要来思择,这样一方面能减轻自己的烦恼,另一方面,心里的快乐会越来越增上。

  当然,说起来谁都会说,但真正遇到自己地位下降、受到别人的污辱和蔑视,恐怕我们凡夫人没办法当下转为道用。可是只要长期修行、坚持不懈,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善。真的,修行和不修行有很大的差别,学习《入行论》的菩提学会的有些人给我反映,某地来了一个上师,他讲完所谓的大乘佛法之后,便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可以吃肉喝酒,大家都变成佛陀了,什么都不用执著。”没有闻思修行过的人高兴得不得了,认为自己跟上师一样成佛了,天天都是追着他。而以前听过佛法的人心想:“这个上师有问题!怎么会变成佛啊?我们连一地菩萨还没有达到。”自己有一种取舍的能力,从此以后再也不去了。

  对一个病人来讲,治病和不治病有很大差别,但有些严重的病,可能以前世的因缘,医生不一定治得好。同理,对一个修行人而言,只要听受佛法,毫无疑问对相续有利,但每个众生的因缘和业力不同,人人都能虹身成就谁也不敢保证,但不管怎么样,大家还是要精进修行。

  庚四(贪嗔转为道用)分二:一、嗔境转为道用;二、贪境转为道用。

  辛一、嗔境转为道用: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

  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敌人当中,最可怕的莫过于嗔心,如果嗔心的敌人没有以正知正念或者大乘教言来加以降伏,一一降伏外面的怨敌是不可能的。即使降伏了一部分,他的子子孙孙、亲朋好友也是多如牛毛,不可能统统把他们消灭掉。

  以前我读小学时,大家整天拿一个小棍棒,喊着:“消灭一切敌人,冲啊!”看见一堆牛粪,就狠狠地把它打掉,认为已经消灭了敌人。其实那只不过是牛粪,并不是真正的敌人,任何人都无法降伏所有的敌人,敌人只有越降伏越多。但若以愿众生获得快乐的慈心、愿众生远离痛苦的悲心之军队,降伏相续中的嗔心,那么外面的敌人全部都会被灭掉。

  佛陀在佛经中说,譬如人用石头来打狗,狗不追逐人,却反追咬石头,这是愚者的象征;狮子于彼相反,它不追逐石头,而是直接追寻击石人,这就是智者的行为。同样,痛苦和危害的根源,并非怨恨的敌人,而是自心的烦恼,如果能调伏自心的烦恼,那么外敌都会一一灭尽。否则怨敌会遍满虚空大地,寂天论师也说:“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在六七十年代,许多国家的理念是要把敌国消灭掉,可是没有成功,现在提倡各国间要构建和谐社会,这样很…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