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醍醐▪P49

  ..续本文上一页丧生。仲敦巴格西惋惜地感叹道:“我的萨西如果三年前死去,还是以三藏法师的身份死的,只可惜他三年后才死。”因为他当时还俗了,然后去战场上死了。

  有些道友现在是出家身份,也获得了一些灌顶、上师的教言,对三宝没有生邪见,如果这样清净地死去,为来世也能结上很好的善缘,本来在修行过程中有很多恶缘干扰你,但这样就无法成功了,因此现在死去的话,那真的很好。所以我确实觉得,现在自己对佛教稍微有利益,也对佛法有信心,这时候死掉的话,一点都不惋惜。否则,出家人还俗而死了,或者在家人对三宝起邪见、金刚道友之间发生矛盾而死了,这种下场特别可怕。

  对藏族人而言,以出家身份死的话,家里的人也觉得很光荣。以前我家乡有个老乡,他儿子出家了,当时希望很大,一定要当法师。但结果没有当成法师,反而以出家身份跟人打架,做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被关了几年监狱,出来之后就娶一个妻子,开始办喜事。当天他父亲特别伤心,别人问为什么,他说:“我儿子以出家身份办丧事的话,我肯定很高兴,但不幸的是,他以在家身份搞喜事,真的很痛苦!”

  人的分别念和恶缘很难以预测,现在发誓不舍弃三宝,但遇到种种危害时,能不能做到也不好说。《前行》中讲了一个人,由于密友成仇、众叛亲离而步入佛门,经过一番精进修行,他在历史上成了有名的唐巴比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他心想:“如果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就足能消灭那些敌人。”(以前我去海南时,在花园里喂鸽子,当时几百几千只都飞来了,我就想起了唐巴比丘的公案。)他产生了这样的恶分别念,结果心没有转为道用,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跟别人打仗,杀害了很多众生。

  人的一生很难以把握,以前藏地有些刚出家的修行人,发愿终生不做点滴坏事,但后来在文革期间,因为时代的变化、人心的混乱,造了无数不可想象的恶业。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世间也没什么可留恋的。

  我经常这样想:“死就死吧,倘若医生说治不好,一点后悔也没有。(但不知道临死的时候有没有。)对众生有利益,也不一定非要活着。”以前无著菩萨接近圆寂时,很多人都祈请说:“您不要舍弃我们这些可怜众生,想想您的弘法利生事业,您一定要长久住世啊!”无著菩萨说:“利益众生不一定要长久住世,如果有境界,死了以后到其他刹土去,照样可以度化无量众生。我死了跟活着是无二无别的,经常可以住于你们身边,你们祈祷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们没有信心,我活着也没有用,天天吵架打架而已。(这个倒没有说,我开玩笑的。有时候我说得太快了,开玩笑你们根本不知道。)”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时,应该坦然面对,应该欢喜——“听说我活不了啦,啊,快乐快乐!阿弥陀佛,大家再会,拜拜了!”

  下面讲死不了也很快乐。其实你们背下来的话,对修行真的有帮助。我刚来学院的时候,就使劲地背这个,觉得:“佛教竟然有这么好的窍诀,跟自己读书时的很多心态完全不相同。”

  如若久活当快乐,修行体悟之庄稼,

  长依教授温湿度,茁壮成长得成熟。

  如果活的时间非常长,也应该觉得很快乐,不要想:“我这个坏蛋还死不了啊!”有些老人一直等死,“我什么时候死,早一点死掉多好啊!”不能这样想。你长久住世的话,对弘法利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对自己来讲,修行体悟的庄稼,长期依靠上师窍诀等温暖、潮湿的因缘,一定会茁壮成长,越来越成熟的。

  有些修行人对上师所讲的教言,比如大圆满的心性本体、禅宗的明心见性,刚刚认识了一点点就死了,没有长期修炼的话,这种境界不是很高。如果你活得久一点,每年闭关一段时间,或者每天稍微修一下,修行肯定会越来越增上。上师如意宝说过,自己二十几年、三十几年、五十几年的证悟境界都不同,越来越有进步,到了六十多岁接近圆寂时,他老人家说:“我如果继续修的话,修行体悟还会提高。”

  人身非常难得,若能活在世间中,不说密乘戒,别解脱戒中戒律清净、修行精进的老修行人,活的时间越长,对世间就越有利,对自己也是有意义的。《别解脱经》云:“多闻赴林间,年迈时安乐。”这个教证在《赞戒论释》中也引用过,意即广闻博学、戒律清净的修行人到林间去,因为一生都在修持善法,年迈时也会很快乐的。《四百论》云:“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具有戒律、有修行境界的人,活在世间上的时间越长越好。

  有些高僧大德,哪怕是活一天,对众生的利益也不可估量。我经常在想:“法王如意宝70多岁圆寂了,如果他老人家活到80多岁、90多岁,一天的功德也不可思议。哪怕说一句话,力量也是非常大的。”上师如意宝讲过,人老了以后,别人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会越来越大,即使他年轻时有一些功德和修证,很多人也不一定认可,人越来越老、境界越来越高时,大家都对他非常崇拜。

  这一点,从高僧大德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比如虚云老和尚,从《年谱》上看,基本上在100岁以后,不管是传戒、讲法,还是广收弟子、修建寺院,利益众生的事业更加广大。112岁的时候,我原来也讲过,有几个坏人打虚云老和尚,他在昏迷中去了兜率内院,见到被无数眷属拥簇的弥勒菩萨。当时他认识的有十来个人,融镜法师、紫柏法师都在那里。大家见到他都合掌致敬:“虚云老和尚来了,阿弥陀佛。”(不知道兜率天是不是说汉语?)阿难尊者是维那师,他坐在阿难尊者旁边,弥勒菩萨开始讲《唯心识定》。到了中间,弥勒菩萨要求他回人间去,老和尚说:“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弥勒菩萨说:“你尘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开示了一些偈颂,什么“苦海慈航,毋生退却,莲开泥水,端坐佛陀”,虚云老和尚有些记得,有些记不得。还有一些特殊开示,他不太方便说。

  在座的老菩萨们,继续住世的话,也许在112岁也可以到清净刹土去。有些人三四十岁就觉得老了,该圆寂了。不能这样,应该发愿活到100岁。现在的本焕老和尚,已经100多岁了,那天我在弘法寺见到他,他一直说:“你还年轻咧,你还年轻咧,你是小和尚。”我说我现在已经老了,他说:“你连我的一半都不到。”本焕老和尚的弘法事业相当广大,试想,如果他在四五十岁、五六十岁圆寂了,怎么可能利益这么多众生?

  当然,这些是就高僧大德而言的。我们作为凡夫人,活得长一点好、还是快点死了好呢?如果修行比较圆满、不出什么违缘,那活的时间越长越好。有些老菩萨也不要一直等死,我祈祷你们长久住世,虽然有些人嘴里只有一颗牙齿,有些有两颗牙齿,但一颗牙齿也很美,你年轻时不一定有这样的魅力,所以应该住在世间利益众生。

  老年人真的是这样,我母亲也经常说:“你们会不会提前死了?不如我先死,我这个老年人怎么还死不了啊?”我说:“你不要这么想,你现在也没有造恶业,每天念《普贤行愿品》发一点善愿,念几万遍佛号,这样不是很好吗?你还是多发心。”“那倒是,那倒是。”我们藏地有一种习俗,孩子如果提前死了,别人都说这个老年人可能是魔王,把他吃掉了,他死不了,一直等孩子们死,所以很多老年人觉得提前死了很光荣。但其实是一样的,孩子提前死了和你后面来了,反正都要经过死路一条。

  总而言之,修行体悟的庄稼,需要上师的教言来不断灌溉,渐至成熟,因此活在世间上越长越好。

  最后是总结:

  无论如何皆快乐!

  不管怎么样,有病也好、无病也好,有财也好、无财也好,快死了也好、活很长也好,一切都是快乐的,没有什么痛苦。

  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中说:“内在快乐尚未得,外在欢乐皆苦因。”假如没得到内在的快乐,外在的受用圆满、权利地位等都是痛苦之因。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心都应该以快乐来摄持。噶当派的大德常说:“苦时无哀号,乐时生厌离。”世间人是相反的,苦时发出哀号,乐时满心欢喜,但噶当派的教言中说,痛苦的时候不要出哀号声,应该笑眯眯地接受;快乐的时候不要喜不自禁,发财了、得奖了,都不应该得意忘形。

  我以前在读中学时,有次把别人打得很厉害,在全校里挨一个处分,附近的领导都来开批评会,当时我特别伤心,觉得一辈子再也没有抬起头的机会了。后来接近毕业时,我得了全校第一的奖学金——32元钱,(在70年代,32元钱还是非常多的,所以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戴一个红领巾到前面去领奖,心想:“这是一生中最快乐的事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两种心态都不应该有,快乐时的欢喜心与痛哭时的哀号声,在噶当派的教言中是非常平等的。

  所谓的欢喜,是内在的一种欢喜,并不是依靠外在物质而得的。米拉日巴在道歌中唱道:“见其身体如骷髅,仇敌观之泪满眶;见其内心如佛陀,如来观之生欢喜。”米拉日巴在苦行时身体就像骷髅一样,不要说亲人,就算怨敌见了也会流泪。但他的内心境界跟佛陀一样,如来见到也会心生欢喜。这些境界我们很羡慕,表面上身体很憔悴、很瘦弱,但内心证悟增上的话,诸佛菩萨也会生欢喜心。

  《经庄严论》中说,若能将万法视如幻化,无论你转生于何处,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就像在游花园一样,一切痛苦烦恼不会让你恐怖。达到这种境界时,轮回中的任何苦乐都可以坦然面对。这一点,我们凡夫人尚可做到,佛陀就更不用说了。从传记中看,当年佛陀获得佛果之后,被成千上万的大王将相、梵天帝释天恭敬赞扬,也没有生起极大的欢喜心;被婆罗门巴 顿扎用一百种骂人的语言来侮辱、被婆罗门女扎灯玛以与之作不净行来诽谤,也没有忧伤而觉得痛苦,赞颂与诽谤完全平等,无有丝毫苦乐之别。这种境界是每个人都希求的,尽管我们凡夫人达不到佛祖那样的境界,但有了这些妙药般的窍决后,不管在生活中经历什么事情,自己都不会大喜大悲,而会过得很自然、很快乐。

  对修行人来讲,死了也可以,活着也可以,有病也可以,无病也可以,“无论如何皆快乐”。但世间人并非如此,他们是有病痛苦、无病快乐,贫穷痛苦、发财快乐,死了痛苦、长寿快乐。可见,懂得这些殊胜窍诀的人,跟不懂这方面教言的人相比,面对痛苦与快乐的态度有天壤之别。

  世间上的文学家、科学家、理论学家平时说得天花乱坠,什么都讲得头头是道,但若遇到痛苦、死亡、疾病乃至天灾人祸,他就没办法面对了。有时候在电视上看到各国元首聚在一起开会,表面上他们是无数人的首领、君主,自己也觉得“我是天下大王,非常了不起”。但内心没有修行境界的话,可能连一个小沙弥都不如,面对生老死病时,他们身体也是微尘组成的,照样要感受痛苦。因此,在轮回当中,唯一释迦牟尼佛的教言甘露,才对众生有非常大的利益,大家一定要精进地修持!

  此病等道用快乐之歌,乃说法论师无著因萨迦地方一位格西请问“生病等如何转为道用”而撰写。

  愿一切吉祥!

  

  

  

  

  

  后 记

  在学《入行论》的同时,我之所以传讲《正法醍醐》并要求学习,是希望大家在接触大乘显密教法时,能有一个良好且稳固的基础,明白作为一个修行人,理应具足什么样的素质和人格。

  以前法王如意宝在世时,曾多次讲授《二规教言论》和《佛子行》,这是上师极为珍爱的两部法,具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因此我在传授《入行论》时,每天抽出十多分钟讲《二规教言论》,尽管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可以给大家指明方向、打开思路。《快乐之歌》是无著菩萨将苦乐转为道用的殊胜窍诀,相信大家学了以后也会受益匪浅。本讲记属于考试范围,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

  当今社会,鱼目混珠的法多不胜数,而这些传承上师的窍诀,是一切正法的醍醐精要。对我来讲,这里的教言犹如摩尼宝般珍贵,我自己从中所得到的,实非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相信凡是对正法具信心者,也会像我一样有真实的体验。

  当然,假如这些法对你有帮助,希望也能提供给周围的人,让一切众生共沾法露、同赴菩提!

  索达吉

  2007年9月20日

  

《正法醍醐》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