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49

  ..續本文上一頁喪生。仲敦巴格西惋惜地感歎道:“我的薩西如果叁年前死去,還是以叁藏法師的身份死的,只可惜他叁年後才死。”因爲他當時還俗了,然後去戰場上死了。

  有些道友現在是出家身份,也獲得了一些灌頂、上師的教言,對叁寶沒有生邪見,如果這樣清淨地死去,爲來世也能結上很好的善緣,本來在修行過程中有很多惡緣幹擾你,但這樣就無法成功了,因此現在死去的話,那真的很好。所以我確實覺得,現在自己對佛教稍微有利益,也對佛法有信心,這時候死掉的話,一點都不惋惜。否則,出家人還俗而死了,或者在家人對叁寶起邪見、金剛道友之間發生矛盾而死了,這種下場特別可怕。

  對藏族人而言,以出家身份死的話,家裏的人也覺得很光榮。以前我家鄉有個老鄉,他兒子出家了,當時希望很大,一定要當法師。但結果沒有當成法師,反而以出家身份跟人打架,做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被關了幾年監獄,出來之後就娶一個妻子,開始辦喜事。當天他父親特別傷心,別人問爲什麼,他說:“我兒子以出家身份辦喪事的話,我肯定很高興,但不幸的是,他以在家身份搞喜事,真的很痛苦!”

  人的分別念和惡緣很難以預測,現在發誓不舍棄叁寶,但遇到種種危害時,能不能做到也不好說。《前行》中講了一個人,由于密友成仇、衆叛親離而步入佛門,經過一番精進修行,他在曆史上成了有名的唐巴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他心想:“如果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就足能消滅那些敵人。”(以前我去海南時,在花園裏喂鴿子,當時幾百幾千只都飛來了,我就想起了唐巴比丘的公案。)他産生了這樣的惡分別念,結果心沒有轉爲道用,後來還俗成了軍隊首領,跟別人打仗,殺害了很多衆生。

  人的一生很難以把握,以前藏地有些剛出家的修行人,發願終生不做點滴壞事,但後來在文革期間,因爲時代的變化、人心的混亂,造了無數不可想象的惡業。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早點死了好,世間也沒什麼可留戀的。

  我經常這樣想:“死就死吧,倘若醫生說治不好,一點後悔也沒有。(但不知道臨死的時候有沒有。)對衆生有利益,也不一定非要活著。”以前無著菩薩接近圓寂時,很多人都祈請說:“您不要舍棄我們這些可憐衆生,想想您的弘法利生事業,您一定要長久住世啊!”無著菩薩說:“利益衆生不一定要長久住世,如果有境界,死了以後到其他刹土去,照樣可以度化無量衆生。我死了跟活著是無二無別的,經常可以住于你們身邊,你們祈禱也是一樣的。如果你們沒有信心,我活著也沒有用,天天吵架打架而已。(這個倒沒有說,我開玩笑的。有時候我說得太快了,開玩笑你們根本不知道。)”

  總之,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得到自己快要死亡的消息時,應該坦然面對,應該歡喜——“聽說我活不了啦,啊,快樂快樂!阿彌陀佛,大家再會,拜拜了!”

  下面講死不了也很快樂。其實你們背下來的話,對修行真的有幫助。我剛來學院的時候,就使勁地背這個,覺得:“佛教竟然有這麼好的竅訣,跟自己讀書時的很多心態完全不相同。”

  如若久活當快樂,修行體悟之莊稼,

  長依教授溫濕度,茁壯成長得成熟。

  如果活的時間非常長,也應該覺得很快樂,不要想:“我這個壞蛋還死不了啊!”有些老人一直等死,“我什麼時候死,早一點死掉多好啊!”不能這樣想。你長久住世的話,對弘法利生會有很大的幫助,對自己來講,修行體悟的莊稼,長期依靠上師竅訣等溫暖、潮濕的因緣,一定會茁壯成長,越來越成熟的。

  有些修行人對上師所講的教言,比如大圓滿的心性本體、禅宗的明心見性,剛剛認識了一點點就死了,沒有長期修煉的話,這種境界不是很高。如果你活得久一點,每年閉關一段時間,或者每天稍微修一下,修行肯定會越來越增上。上師如意寶說過,自己二十幾年、叁十幾年、五十幾年的證悟境界都不同,越來越有進步,到了六十多歲接近圓寂時,他老人家說:“我如果繼續修的話,修行體悟還會提高。”

  人身非常難得,若能活在世間中,不說密乘戒,別解脫戒中戒律清淨、修行精進的老修行人,活的時間越長,對世間就越有利,對自己也是有意義的。《別解脫經》雲:“多聞赴林間,年邁時安樂。”這個教證在《贊戒論釋》中也引用過,意即廣聞博學、戒律清淨的修行人到林間去,因爲一生都在修持善法,年邁時也會很快樂的。《四百論》雲:“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具有戒律、有修行境界的人,活在世間上的時間越長越好。

  有些高僧大德,哪怕是活一天,對衆生的利益也不可估量。我經常在想:“法王如意寶70多歲圓寂了,如果他老人家活到80多歲、90多歲,一天的功德也不可思議。哪怕說一句話,力量也是非常大的。”上師如意寶講過,人老了以後,別人對他的尊重和信任會越來越大,即使他年輕時有一些功德和修證,很多人也不一定認可,人越來越老、境界越來越高時,大家都對他非常崇拜。

  這一點,從高僧大德的傳記中也看得出來。比如虛雲老和尚,從《年譜》上看,基本上在100歲以後,不管是傳戒、講法,還是廣收弟子、修建寺院,利益衆生的事業更加廣大。112歲的時候,我原來也講過,有幾個壞人打虛雲老和尚,他在昏迷中去了兜率內院,見到被無數眷屬擁簇的彌勒菩薩。當時他認識的有十來個人,融鏡法師、紫柏法師都在那裏。大家見到他都合掌致敬:“虛雲老和尚來了,阿彌陀佛。”(不知道兜率天是不是說漢語?)阿難尊者是維那師,他坐在阿難尊者旁邊,彌勒菩薩開始講《唯心識定》。到了中間,彌勒菩薩要求他回人間去,老和尚說:“弟子業障深重,不願回去。”彌勒菩薩說:“你塵緣未了,必須回去,以後再來。”並開示了一些偈頌,什麼“苦海慈航,毋生退卻,蓮開泥水,端坐佛陀”,虛雲老和尚有些記得,有些記不得。還有一些特殊開示,他不太方便說。

  在座的老菩薩們,繼續住世的話,也許在112歲也可以到清淨刹土去。有些人叁四十歲就覺得老了,該圓寂了。不能這樣,應該發願活到100歲。現在的本煥老和尚,已經100多歲了,那天我在弘法寺見到他,他一直說:“你還年輕咧,你還年輕咧,你是小和尚。”我說我現在已經老了,他說:“你連我的一半都不到。”本煥老和尚的弘法事業相當廣大,試想,如果他在四五十歲、五六十歲圓寂了,怎麼可能利益這麼多衆生?

  當然,這些是就高僧大德而言的。我們作爲凡夫人,活得長一點好、還是快點死了好呢?如果修行比較圓滿、不出什麼違緣,那活的時間越長越好。有些老菩薩也不要一直等死,我祈禱你們長久住世,雖然有些人嘴裏只有一顆牙齒,有些有兩顆牙齒,但一顆牙齒也很美,你年輕時不一定有這樣的魅力,所以應該住在世間利益衆生。

  老年人真的是這樣,我母親也經常說:“你們會不會提前死了?不如我先死,我這個老年人怎麼還死不了啊?”我說:“你不要這麼想,你現在也沒有造惡業,每天念《普賢行願品》發一點善願,念幾萬遍佛號,這樣不是很好嗎?你還是多發心。”“那倒是,那倒是。”我們藏地有一種習俗,孩子如果提前死了,別人都說這個老年人可能是魔王,把他吃掉了,他死不了,一直等孩子們死,所以很多老年人覺得提前死了很光榮。但其實是一樣的,孩子提前死了和你後面來了,反正都要經過死路一條。

  總而言之,修行體悟的莊稼,需要上師的教言來不斷灌溉,漸至成熟,因此活在世間上越長越好。

  最後是總結:

  無論如何皆快樂!

  不管怎麼樣,有病也好、無病也好,有財也好、無財也好,快死了也好、活很長也好,一切都是快樂的,沒有什麼痛苦。

  米拉日巴尊者的傳記中說:“內在快樂尚未得,外在歡樂皆苦因。”假如沒得到內在的快樂,外在的受用圓滿、權利地位等都是痛苦之因。我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心都應該以快樂來攝持。噶當派的大德常說:“苦時無哀號,樂時生厭離。”世間人是相反的,苦時發出哀號,樂時滿心歡喜,但噶當派的教言中說,痛苦的時候不要出哀號聲,應該笑眯眯地接受;快樂的時候不要喜不自禁,發財了、得獎了,都不應該得意忘形。

  我以前在讀中學時,有次把別人打得很厲害,在全校裏挨一個處分,附近的領導都來開批評會,當時我特別傷心,覺得一輩子再也沒有擡起頭的機會了。後來接近畢業時,我得了全校第一的獎學金——32元錢,(在70年代,32元錢還是非常多的,所以現在還記得很清楚。)戴一個紅領巾到前面去領獎,心想:“這是一生中最快樂的事了!”但是現在看來,這兩種心態都不應該有,快樂時的歡喜心與痛哭時的哀號聲,在噶當派的教言中是非常平等的。

  所謂的歡喜,是內在的一種歡喜,並不是依靠外在物質而得的。米拉日巴在道歌中唱道:“見其身體如骷髅,仇敵觀之淚滿眶;見其內心如佛陀,如來觀之生歡喜。”米拉日巴在苦行時身體就像骷髅一樣,不要說親人,就算怨敵見了也會流淚。但他的內心境界跟佛陀一樣,如來見到也會心生歡喜。這些境界我們很羨慕,表面上身體很憔悴、很瘦弱,但內心證悟增上的話,諸佛菩薩也會生歡喜心。

  《經莊嚴論》中說,若能將萬法視如幻化,無論你轉生于何處,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就像在遊花園一樣,一切痛苦煩惱不會讓你恐怖。達到這種境界時,輪回中的任何苦樂都可以坦然面對。這一點,我們凡夫人尚可做到,佛陀就更不用說了。從傳記中看,當年佛陀獲得佛果之後,被成千上萬的大王將相、梵天帝釋天恭敬贊揚,也沒有生起極大的歡喜心;被婆羅門巴 頓紮用一百種罵人的語言來侮辱、被婆羅門女紮燈瑪以與之作不淨行來誹謗,也沒有憂傷而覺得痛苦,贊頌與誹謗完全平等,無有絲毫苦樂之別。這種境界是每個人都希求的,盡管我們凡夫人達不到佛祖那樣的境界,但有了這些妙藥般的竅決後,不管在生活中經曆什麼事情,自己都不會大喜大悲,而會過得很自然、很快樂。

  對修行人來講,死了也可以,活著也可以,有病也可以,無病也可以,“無論如何皆快樂”。但世間人並非如此,他們是有病痛苦、無病快樂,貧窮痛苦、發財快樂,死了痛苦、長壽快樂。可見,懂得這些殊勝竅訣的人,跟不懂這方面教言的人相比,面對痛苦與快樂的態度有天壤之別。

  世間上的文學家、科學家、理論學家平時說得天花亂墜,什麼都講得頭頭是道,但若遇到痛苦、死亡、疾病乃至天災人禍,他就沒辦法面對了。有時候在電視上看到各國元首聚在一起開會,表面上他們是無數人的首領、君主,自己也覺得“我是天下大王,非常了不起”。但內心沒有修行境界的話,可能連一個小沙彌都不如,面對生老死病時,他們身體也是微塵組成的,照樣要感受痛苦。因此,在輪回當中,唯一釋迦牟尼佛的教言甘露,才對衆生有非常大的利益,大家一定要精進地修持!

  此病等道用快樂之歌,乃說法論師無著因薩迦地方一位格西請問“生病等如何轉爲道用”而撰寫。

  願一切吉祥!

  

  

  

  

  

  後 記

  在學《入行論》的同時,我之所以傳講《正法醍醐》並要求學習,是希望大家在接觸大乘顯密教法時,能有一個良好且穩固的基礎,明白作爲一個修行人,理應具足什麼樣的素質和人格。

  以前法王如意寶在世時,曾多次講授《二規教言論》和《佛子行》,這是上師極爲珍愛的兩部法,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因此我在傳授《入行論》時,每天抽出十多分鍾講《二規教言論》,盡管講的效果不盡如人意,但至少可以給大家指明方向、打開思路。《快樂之歌》是無著菩薩將苦樂轉爲道用的殊勝竅訣,相信大家學了以後也會受益匪淺。本講記屬于考試範圍,希望大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認真對待。

  當今社會,魚目混珠的法多不勝數,而這些傳承上師的竅訣,是一切正法的醍醐精要。對我來講,這裏的教言猶如摩尼寶般珍貴,我自己從中所得到的,實非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相信凡是對正法具信心者,也會像我一樣有真實的體驗。

  當然,假如這些法對你有幫助,希望也能提供給周圍的人,讓一切衆生共沾法露、同赴菩提!

  索達吉

  2007年9月20日

  

《正法醍醐》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