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人的力量。
若天垂手予提携,自亦登上善行梯,
则彼真实能享受,利乐誉之无量殿。
此颂是一种比喻的手法,意思是说,天众护法若从上垂手来拉你,你自己也是竭力攀登行善的阶梯,那赐予今生来世无量利乐的殿堂之门,从此便会对你敞开。
世人都向往快乐,希望获得名声财富,但很多人无法如愿以偿,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自己的行为太恶劣,没有好好行持善法;二是护法天众没有加以护持,以致自己始终处于苦难之中。倘若有了护法的帮助,再加上自己善行的力量,两者结合,降伏魔众也会轻而易举。
前段时间,我做了一个虚幻的梦,虽然它并非什么证相,不过情节有点离奇。那天,我们发心人员在电脑上处理完“菩提学会会标”的宝剑后,我盯着它看了半天。当晚我就梦到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个牛头魔王在杀人,我打算与它交战,但很清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战胜。过了一会儿,来了个人,他既像出家人、又像在家人,行为不伦不类的,但感觉上是单坚护法神。当他走来的时候,绿色护法杯里的酒自然溢了出来。我是学过因明的,不会无缘无故相信什么事情,但见到这种现象,觉得他很了不起,于是对他生起了信心。后来我持着宝剑,依靠这个人的帮助,成功地对付了牛头魔王,结局非常圆满。
当然,在迷乱的梦境中,倒不一定真是什么护法神。现在很多人经常依靠梦来判断事情,依靠幻想来决定未来,这是不如法也是不科学的。可是话又说回来,若把护法神完全当成一种神话,那也不太合理。
以前上师如意宝去印度时,本来准备先去一个寺院,当时什么都准备好了,但紫玛护法神突然降临说不能去,否则会有一定的违缘。后来我们就没有去,如果去了,确实会有很大的违缘。上师当时还问:“从印度回来时,我们应该走拉萨那边,还是走香港那边?”护法神说应从香港回来,走拉萨的话不太方便,后来发现果真如此。
因此,护法神的帮助决定无疑。有些道友对此满不在乎,觉得好像无所谓,这样不太好。而有些人又太过执著了,无论到哪里去,什么法都不修,就是拎一个酒瓶子 ,这也没有必要嘛!
追逐福德不得之,因彼福德胜妙树,
稳固不移挺拔于,高尚行为之因中。
世间上无数的人不断追求福报,想获得名声、地位、财富,但没有一定因缘是得不到的。因为福德的善妙之树,永远扎根于高尚行为的泥土中,这是它生存的唯一环境。
有些人现在拥有福报,也是他前世行善得来的,假如行善的因不存在,福报的果绝不可能产生。知道这个道理后,求福报、求平安的人,应经常处于高尚的心行中,若能如此,福分也会不求自来。否则,若为了名声财富不择手段,也许依靠前世未消尽的福分,暂时会得到一点点安乐,但这个享完之后,生生世世都会处于痛苦之中。
行为高尚非常重要,印光大师曾讲过一个公案: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期间,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散。有一姓袁之人在逃难时,与儿子失散,后想娶一妾续香火。刚买回一个女子,进房便见她伤心地哭,袁公问她何故,女子说:“家中穷得没饭吃,丈夫饿极要自杀,所以卖身想救活丈夫。回想起来,我俩平日感情甚好,现在却活生生分离,怎不教人伤心?”袁公听了很感伤,天亮后送其回家,又赠银一百两,叫夫妻做小生意度日。
夫妻俩非常感激,打算买一好女人,给袁公做妾生子,但一直没有找到。后来见一相貌端正的孩子要出卖,他们想:未得女子,先买一个童子服侍袁公吧。买定后送到袁家,袁公细看再三,原来竟是失散的儿子。行善的报应竟有这么快、这么巧!
当然,是否人人都会这样,也不一定。但只要自己行为道德,福报定会以各种方式出现。麦彭仁波切在此告诫我们:若欲福德久远,首先必须端正心态,行持高尚之行!
浊时众生福德浅,是故智者极罕见,
虽劝行持高尚行,实际秉持极难为。
五浊兴盛的末法时代,众生福德极为浅薄,具远见、有利他心的智者也罕见应世。即使有的话,他们以种种方便劝众生行持高尚行为,真正能做到的人也是寥若晨星。
在古代,伏藏大师、大成就者、大智者成批涌现,而现在这样的大德却越来越少。不仅我们普通人的福报极浅,包括有些高僧大德也是这样认为。比如弘一大师,在别人看来他的福报非常不错,学识、地位、修行等令人羡慕,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福报浅。在有些教言中,他针对学佛年轻人的劣习,提出了四点建议:一、爱惜福报;二、经常劳动;三、受持戒律;四、自尊自重。尤其是惜福这一条,他常说:“我们末法众生的福报很浅,一切衣食切不可随意浪费。”草鞋、衣服没有用五六年,他是从来不换的,日常饮食非常简单,用纸墨也很节省。他经常给僧众讲这些道理,说不仅是自己,印光法师对惜福也很重视:有一次,一个人供养印光法师白木耳,让他补身体,大师马上托人送给谛闲法师,说自己福报浅不堪受用。像这样的大德,珍惜福报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平凡众生,行为上更应该值得注意。
麦彭仁波切说:“末法众生的福报浅薄,真正有福报、有智慧的人相当稀少,即使偶尔出现于世,也是违缘重重。”去年尼众这边重视闻思修行时,好多法师都生病了,她们认为自己的福报太浅了。萨迦班智达也说:“智慧渊博、持戒清净、道德高尚之人,不一定会长寿百岁,且会出现各种违缘。”因此,藏地、汉地有相当一部分高僧大德,寿命、事业在显现上都没有圆满。
此外,在末法时期,劝众生行持善法也非常困难。今天跟他说得好好的,但他坚持两三天之后,又开始故态复萌了。所以,正如颂词中所说“虽劝行持高尚行,实际秉持极难为”。
古人大德之二规,众人对此不重视,
甚多恶劣众生中,高尚之行鲜有闻。
现在众生福报的确浅,对古人的传统道德和高僧大德的崇高思想,几乎都不太重视,认为这些太陈旧、呆板,跟不上时代潮流。他们一味追求乱七八糟的知识,行持高尚的行为鲜有耳闻。
古代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以及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精神,对调整人心有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佛教的种种行持,并未随时代的变迁而化为乌有。你们新一代的佛教徒,应将这些传统牢牢掌握、代代相传,不要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就将佛教的行为和思想慢慢淡化,最终彻底世俗化。
我有时候不太愿意去大寺院,因为那里经常忙于外面的建筑,闻思修行的现象难得一见。每次去那些寺院时,总有人给你介绍:“我们殿堂花了几亿人民币,折多少美金……”其实,这个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内心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
前年,我去了东北海城的“大悲寺”,那里虽然建立只有五六年,但保持着古代佛教的传统。僧人全部是手持钵盂、日中一食,不接触金钱,除了三衣以外,身上不持分文,个人的供养都属于常住。门口还有个大标牌,上面写着“禁止收钱”。平时我在别的寺院和道场中,看到的都是“欢迎捐款,功德无量”,相比之下,那里的道风让人赞叹万分。
上师如意宝在《智悲精滴》中,也曾对出家人、在家人有过一些批评,说现在有些人特别喜欢低级庸俗的时尚,将叛逆行为当作新潮处处标榜,优良传统几乎被全盘抛弃,语言行为更是不伦不类。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非要过古人的简陋生活,把茶壶全部扔掉,每个人都要拿着瓦罐,而是说有些有价值的思想瑰宝,万万不能舍弃。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今许多人一改以往的传统,竞相在穿着打扮上标新立异:今天穿喇叭裤,明天穿牛仔裤;今天把头发染成黄色,明天又改成红色;今天的眼睛是绿色,明天又变成黄色……每天盲目地在外表上更新换代,内心的智慧却日渐贫瘠荒凉。
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
如是行持则自己,自然功德圆满成。
现今此大地上可谓恶人遍布,处处尽是蛮横恶劣之人,但我们也要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自己秉持佛法和世法的高尚行为。若能如是,所做的一切会越来越完美,所希求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圆满。
我们学习佛法的人,常会遭到他人的嘲讽和反对,甚至还有人觉得你精神有问题。尽管环境非常恶劣,但也要尽量护持正见,以大悲菩提心、缘起空性见来对待一切,千万不要被邪见染污了自己的相续。这两三年来,我每次给别人回信时,总会加上这一句:“虽此大地满恶人,然自当持高尚行。”但他们到底做到没有,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心里确实有这种希望。
现在的恶人非常多,前几天有人在网上问:“佛经中说人身稀有难得,但为什么现在的人口越来越多?”我回答道:“佛陀是说暇满人身难得,并没有说造恶的人身难得。米拉日巴尊者曾对猎人启 巴(又名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很容易得到。因为这种人身跟恶趣的身体无有差别,并没有什么可珍贵的。””
总之,大家不管到哪里去,总会遇到很多不知因果、不信前后世的恶人。自己一方面要对他们生起悲心,另一方面不要被恶人所左右,当守持最高尚、最稳重的行为来利益众生。
正士高尚行为者,树根妙慧与稳重,
树茎有愧不放逸,树枝正直誓坚定,
树叶知恩为利他,树花信心发放施,
树果安乐及声誉,此等缺一不可也。
此颂略摄了本论的所有内容,用比喻的方式,将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优良品德,喻为一棵根茎枝叶花果具足的大树。这十二种功德缺一不可,若有一个不具足,就像大树有了缺陷一样,不可能是个完美的人。
《二规教言论》比较简单,不像因明和中观那样难,这次学习《入行论》的同时,我要求大家也学一下本论。如果不听我的话,那也没办法;要听的话,你们应好好体会这里面的含义。我在与很多佛教徒接触的过程中,觉得他们虽有佛法上的境界和信心,可是人格不够完美,以致有些功德无法增上。若连世间的好人都做不到,怎么会有出世间的功德呢?因此,大家务必要先做一个好人,在此基础上…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