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P2

  ..续本文上一页称为胜义谛。比如有眼翳者将海螺的白色误见为黄色,白色是胜义谛,黄色属于世俗谛,海螺若不存在,则海螺的“白色”、“黄色”也根本无从谈起。故于本体上并不存在胜义与世俗之分,只是从认识之有境上出现了不同而已。

  不依所察之有实,彼之无实不存在,

  是故有实与无实,二者缘起性相同。

  “有实”指具有功能作用的一种实体,这样一种有实法若不存在,则其无实法也无法成立,比如欲寻找瓶子的空性,首要条件是瓶子应该存在,若瓶子无有,瓶子的空性于何处寻找呢?因为瓶子与瓶子的空性是观待安立的,也即现、空二者应在一个法的本体上分析。

  有实能起作用的万法,如柱子、瓶子等;无实不能起作用之法,如无柱子、瓶子空性等,此二者于缘起性空上无有丝毫差别。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切有实法依缘起安立,一切无实法于假立上安立,故此二者于因缘缘起空性上无有差别。

  对有实、无实的安立也参差不一,如《中论》云:“涅槃名无为,有无是有为。”意思是说,有实、无实全部是有为法,而涅槃属于无为法。宗喀巴大师他们承许“灭法”有实体,其主要依据即《中论》所说的“有实、无实均属有为法”这一观点。因明说法与中观不同,以因明观点,有实确属有为法,但无实法的本体即不存在,如何将其安立成有为法?实际《中论》当中主要是从缘起角度来讲的,麦彭仁波切此处所说也是如此,若有实法不存在,则依靠有实法成立的无实法也无法安立。不论有实、无实,从缘起法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均为假立,同样,所谓的二谛也应观待而安立。

  辛二、说彼过失:

  倘若耽著于空性,以此断除诸显现,

  则已玷污缘起空,龙树善妙之宗旨。

  倘若对空性胜义谛尤为重视,就如上述几位大德所说,空性胜义谛非常重要,以此否定一切世俗显现,将其安立为极应断除之法,这样已经染污了龙猛菩萨现空双运的善妙宗旨。

  龙猛菩萨所抉择的现空双运主要阐述以第二转*轮为主之意趣,比如《中观六论》主要以第二转*轮为主,而其后的《赞法界颂》则以第三转*轮之意趣为主,故而对龙猛菩萨的观点也应从显、空两个侧面进行抉择。按《中观六论》的讲法,一切万法皆为空性,如来藏本体亦为空性;而《赞法界颂》则以抉择光明为主,此光明在净见量面前是实有、恒常不变的。上述两种观点,实际是现空双融一味的,龙猛菩萨已经解释了佛陀二转*轮与三转*轮的究竟密意,而你若只承许空性,却将所有显现一概否定以致断除,就已经毁坏了龙猛菩萨所承许的善妙观点。

  藏传佛教也有这种现象,对二谛的安立方法不能清晰了知,如格鲁派,他们虽说并未完全舍弃显现,但真正抉择时比较重视空性,这样一来,觉囊派与格鲁派进行辩论时,互相驳斥得也是非常激烈。

  产生如此分歧的原因,就是对于量与所量未能分析清楚。麦彭仁波切在给 萨格西、札嘎活佛的辩论书及《三本性论》等诸多论典中对此作了宣说,后来俄巴活佛依据麦彭仁波切所说教义也作了如是承许。他们都一致认为,所谓的二谛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以胜义空性为主,一种以名言现相为主。其中前者将空性立为胜义谛,名言现相立为世俗谛,一般龙猛菩萨以《中观六论》为主宣说佛陀第二转*轮般若空性方面的教言,均以此种二谛分析方法进行安立;而后者将圣者净见量前所现承许为胜义谛,凡夫迷乱心识前的显现安立为世俗谛,这种安立方法,与第三转*轮及密宗说法极为相合。

  在这种情况下,若仅承认一者而否定另一者,则在现、空安立上会出现非常大的矛盾,对于诸经续论典也很难做出圆满解释。从显空二谛这一角度衡量,甚至如来藏的本体也是空性的,对于一切显现之法均承许为世俗谛,比如现见本尊、明点等,最后法界中并不存在此种执著于某一方的显现,因而全部承许为世俗谛;从实相现相二谛进行抉择时,所谓的净见量应该是真实不虚的。

  对于胜义、世俗二谛之间的关系应详加分析,否则存在很大困难。归纳而言,胜义谛与世俗谛之间的分析方法,一种以显现为主,一种以空性为主,以显现为主时,净见量于世俗中承许其为正量,比如《宝性论》、《大幻化网》中所讲到的清净显现,若对其以名言量衡量进而将之许为虚假的话则是不合理的。因此,若对二谛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则取舍也会轻而易举,这时将如来藏本体说为恒有不变不会出现过失,但最后以中观胜义方法观察时,即使如来藏也并非真正恒有不变之法,而是离一切戏论的空性本体,不过这一点与于净见量前抉择的角度是不同的。

  因此,麦彭仁波切承许胜义量分两种,即暂时胜义之量与究竟胜义之量,其中前者抉择单空,后者抉择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名言量也分两种,即暂时不清净之量和究竟净见量,不清净之量如眼耳鼻舌身所得之不清净万法,净见量属于圣者智慧,其所抉择之法虽暂时包括在世俗中,却可以承许为清净之显现。

  上述道理非常重要,若对其未能善加通达,单单认为如来藏恒常实有是绝对不合理的。

  汝许见空修彼道,证悟唯一单空界,

  圣者入定空性智,成灭法因亦有过。

  如汝宗所许,见到万法空性后,再继续修行彼道,最后就只能证悟唯一的单空境界,因你等承许胜义谛最为重要,执著一切显现均非了义从而对其完全舍弃之故。

  若承许净见量,则所见的柱子,暂时于众生世俗量前见为柱子,于清净时则见为如来之幻化相,于最极究竟时承许为智慧之妙用,如此承许,对于现空双运中的“现”并未诽谤,因现在于众生面前显现的柱子,即是现空双运之现分,是真实智慧之妙用。

  相反,你们并未如此承认,而是将一切显现执为世俗谛,认为这些都是下劣之法,对其弃之不顾,然后认为空性十分重要并在修持时执著单空不放,这样于最后也只能证悟单空,如此一来,圣者入根本慧定已经成为毁灭诸法之因。

  第二转*轮虽然并未宣说显现方面的相关道理,但以此不能代表其不承认显现,对于此理必须通达。二转*轮将万法抉择为空性,但正如前文所说,柱子具有无常、有为法两个反体,而月称论师将一切万法仅抉择为空性,他对一切万法光明这一分既未肯定也未否定。麦彭仁波切在给札嘎活佛的辩论书中说:月称论师其实也承认万法光明的本性,但在其所著论典中并未提及,虽没有提到也并不代表他不承认,比如释迦牟尼佛宣讲第一转四谛*轮时,虽然自己根本不否定二转*轮所讲之空性,但因众生根基不同,当时仅仅讲到四谛法,对空性并未涉及;同样,佛在讲第二转*轮时,并非不了知三转*轮所宣说之光明。由于众生各自根基不同所导致,佛依据每次转*轮的不同根基范围,次第讲了四谛法门、空性法门以及如来藏本具之光明分,于最后接近涅槃时宣讲了时轮金刚,这时佛陀对真正净见量所见如《时轮金刚》中抉择的天尊相等一一作了说明。

  就如《涅槃经》所讲,众生根基不同之故,应如登上梯阶一样,次第进行抉择,佛即依照不同次第,首先宣讲四谛法门,抉择了众生五根前显现之法;其次对胜义空性作了抉择;之后对与空性无二无别的光明进行阐述;最后进一步讲到了如密宗所说的坛城等幻化相。

  佛陀虽然并未于某一*轮中对万法的究竟实相全面阐述,但并非不承许。个别宗派说:佛在第二转*轮中抉择了空性,这就是最究竟了义的。可以承认,空性确实属于胜义谛,但仅仅执著于此,而将显现光明这一分全部抛舍则不合理。

  按照麦彭仁波切的观点,宁玛巴自宗既可以说为自空派也可以说是他空派。以前在藏传佛教中,自空、他空之间的辩论非常激烈,他空如觉囊派对如来藏十分重视,格鲁派则对自空另眼相待,对他空派不断发出太过。而麦彭仁波切认为,由于众生根基不同,释迦牟尼佛在第三转*轮中已经抉择了如来藏光明分,以此不会违害二转*轮所讲之空性法门,二转*轮之空性与三转*轮之光明之间根本不会抵触,无有任何矛盾之处。

  宁玛巴自宗对这一道理很圆融地作了抉择,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以他空为主,《法界宝藏论》以自空为主作了宣讲;麦彭仁波切也承许自空、他空不存在丝毫矛盾。后学者若能对其中的取舍道理详细了知就根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不然,如此中所讲,见解上承许单空、修行也是单空,以见修行果必相随顺之故,最后得果必定也是单空境界,一切世俗显现全部灭尽,倘若如此,如同以铁锤摧毁瓶子一般,入于根本慧定的智慧已经成为毁坏万法之因了。

  若对二谛善加分析,世俗不清净现法渐渐转依,成为净见量所见之天尊等显现,最后,此等亦成为玛玛格佛母之显现或者法界自现光明。如此越来越增上时,所谓的现空双运始终都非常合理。相反,你们在凡夫时一切显现无碍具足,而最后获得圣者果位时,所有显现却灭尽无余,那圣者根本慧定成为毁坏万法因之太过,毫无疑问会落于你宗头上,对此毋庸置疑!

  辛三、于彼摄义:

  诸法本来为空性,然不偏堕现空故,

  执说唯空主要者,未知究竟之意义。

  诸法本来即是空性的,此空性并非所谓的单空,而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于此大空性中完全没有舍弃诸法之光明分,因而绝对不会偏堕于空或现之任一边。万法真正的实相,是空性与光明无可分割、一味一体的,如同火既可以燃烧也是红色一样,有些经论中只讲到了火能够燃烧这一特性,对火之红色并未宣说,但没有提及并非不存在,即使不承认也举不出任何确定性的理由。

  诸法真正的实相,于世俗谛时只能见到柱子的显现,若细心观察则会发现其本性为空性,此时属于世俗谛中轮番的境界;趋达一地时,对现空双运的道理完全通达;到佛地时,真正现空双运的境界将会无碍现前。

  万法的本性即是现空双运的,并非偏堕于现或空的任何一方。若苦苦执著于某…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