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P21

  ..续本文上一页运之基)分三:一、胜义中说为大平等;二、世俗中建立大清净;三、究竟法界智慧真谛无二双运。

  以上自宗已经抉择了暂时与究竟的共同所见。下面分别阐述胜义中大平等、世俗中大清净两个问题,对此,《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有详细宣说,也就是说,于胜义中,一切万法平等一味,以此可以建立共同所见;名言中,共同所见应安立为大清净。

  壬一、胜义中说为大平等:

  是故现空相圆融,抑或实空显现许,

  无偏双运一味中,诸法本来平等故,

  于平等性大圆满,成立之义已抉择。

  所谓的共同所见以究竟胜义谛衡量时应是现空双运之本基,这是诸佛菩萨根本慧定所得之圆满究竟境界,是凡夫众生无法现见的离一切戏论之大等性。此显现许是无偏双融一体的,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因诸法之法性始终平等一味、无可分割,是真正等性的自性大圆满,此境界非寻思分别可以抉择,而是依靠真正圆满的各别自证智慧——大圆满境界方能获得的。

  何为大平等?《中观六论》中抉择的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也即此处所谓的大平等,对此,麦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再三做过强调。

  对于共同所见可以如此承认,也可以说这就是大圆满最究竟的见解。虽说口头上可以承许此为胜义谛中的共同所见,但真正从内心领悟来讲,对于一般凡夫人,不要说胜义谛的境界,即使世俗谛的境界也无法体会得到。虽然无法真正领会,但现在应从理论上有所了知,显现与空性原本即是无二无别的。

  壬二(世俗中建立大清净)分四:一、于圣者净见量生起诚信;二、生信之理由;三、依渐次修行无疑现见之理;四、究竟正量即为佛智。

  癸一、于圣者净见量生起诚信:

  修此道时依净见,诚信不净现自解,

  现有清净之法身,通达金刚之教义。

  大平等与大清净二者,《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分开两个科判作了宣说。大平等是指胜义谛中现空双运的一种境界;大清净则指万法本性并非仅仅的一个空性,应该存在光明分。佛在二转*轮讲空性、三转*轮讲光明,但对光明并未作细致分析,实际此光明可分两种,因凡夫前所显现之万事万物均可称之为如来藏的自性光明,但这并非真正的诸法实相;再就是圣者诸佛菩萨所见到的最极清净的光明分。因此,如来藏光明于名言中亦有究竟不究竟或者清净不清净两种,抉择不清净之量为观现世量,抉择清净之量即是净见量。

  其他宗派一般将光明这一分抉择为世俗量,尤其第二转*轮抉择中观时,从凡夫乃至佛陀一切智智间显现的万法全部归属于世俗谛,宁玛巴虽同样也将其归为世俗谛,但对世俗谛作了真世俗、假世俗的区分,也即名言中应该有清净所见和不清净所见。这就是荣索班智达如同狮吼一般的善说,之所以如此百般赞叹的原因,即是其他宗派根本未作此种分析,而将一切法均包括于世俗当中,但实际上,诸圣者所见的清净之法与凡夫所见不净之法,虽然二者均可统称为世俗谛,然而一者应承许为实相,如同白色海螺;一者非为实相,如同黄色海螺。如此细心体会确实可以发现,宁玛派荣索班智达的善说的的确确具有其不共的殊胜特性。

  总而言之,此处所讲的大平等与中观抉择的角度大致无别,但所谓的大清净则是净见量所抉择的,对此,宁玛巴确实具有一种不共窍诀,若能真正领悟其中所说教义,对宁玛巴自宗必定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

  真实通达大平等这一道理后即应如实起修,此时必须依靠净见量进行抉择。何为净见量?现在一切器情世界所有显现之法,真正了知其本性后,则任何一者皆为本自解脱,皆为清净法身之自性。

  经中云:诸等众生皆为相好圆满。觉囊派也承许所有众生具足一切相好圆满,但也有个别论典对这一说法驳斥说:若一切众生皆具相好,则佛陀所说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是否全部已经具足?所谓的相好不一定是指《现观庄严论》中所说的相好,比如《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讲到身语意无尽庄严轮,也就是说身语意的功德对圣者可以起到庄严作用;主尊的眷属也可以称为相好,因为能够起到庄严之作用。所以说,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藏,且法身、报身等于实相上本自具足,如此实相于名言中也如实具足,这一点诸佛菩萨可以无碍现见,一切如来藏的光明分本自无余清净,即五蕴清净为五佛、五大清净为五佛母,这是名言中的一种清净心,而以胜义观察万法皆为空性。

  自空派与他空派在抉择上述问题时存在差异,他空派个别人说如来藏本体不空,他们认为不空是于分别念前不空,而空是指我与我所空,或法我、人我空。如此抉择也未尝不可,因如来藏若完全常有,则或者成为人我所或者成为法我所,而实际不空之法于世间根本如兔角般无处寻觅。麦彭仁波切于《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中说:如来藏本体即为空性。觉囊派认为:如来藏本体不空。实际上,如来藏本体空与本体不空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

  有关观清净方面的修法非常多,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将自身风脉明点观为清净,或者将自身观为本尊,诸如此类的种种修法均属金刚乘之教义;外道也有观修天尊、观地水火风等修法,然而二者不同之处,即无上金刚乘是在真正了知一切万法均为清净这一道理的基础上才逐步起修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癸二、生信之理由:

  即指幻化网续云:五蕴如幻无偏现,

  彼为清净天尊相,于此密意得诚信。

  金刚乘的教义是怎样讲的呢?《金刚萨埵大幻化网》 中说:“五蕴即五佛,五大五佛母,四大所造法,即勇士勇母。”其中所说的一切法均是如幻无偏显现,也就是说,未清净时,众生所见仅是其明分,而获得清净时,一切皆现为五佛父、五佛母的本性,无有一法不是清净,此种境界于一切行住坐卧当中亦可运用自如。

  麦彭仁波切说:修习圆满次第时,需要观修心间存在一个胜义明点,此胜义明点实际是一种光明明分,此明分周遍于一切器情世界。前文也讲到,所谓的分别念其实具有光明一分,意即是说,现在的分别念均为五蕴佛之显现,分别念之对境——外界以五大为主的一切万法皆为五佛母之自性。佛父佛母双运也并非指男女结合之义,唯是于表示时所作的一种象征,真正来讲,分别念之有境与五大等对境全部安住于现空无二之境界中,这就是所谓的佛父佛母双运。

  有些密续中说忿怒本尊,有些密续中讲寂静本尊,对此,《闻解脱》中说:忿怒本尊、寂静本尊二者并无差别。《大幻化网》中有个别修法是将寂静本尊转观为忿怒本尊,以比喻来说,做小泥塔的模子虽然各式各样,但做出的小泥塔其实均为泥质,同样,所谓的忿怒本尊与寂静本尊仅形象不同而已,其实全部都是分别念清净才得以显现的。

  忿怒相、寂静相均依所化众生根基不同而显现,所谓的上师与自心无二无别,也并不是说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均为凡夫心,这两个心无二一体,若果真如此,依照因明说法,则你和上师已经成为一个众生了。究其实质而言,因上师了知一切万法于名言中均为清净之显现,胜义中皆是一味大平等,如若依靠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自己已经真正通达如是殊胜的境界,即已通达上师的究竟密意、获得上师所获得之究竟果位,此时,自心与上师的智慧即称为无二无别。

  如若不然,很多人认为假如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无二无别,那两个众生不是只有一个相续了?其实并非如此,上师所了知并安住的境界,通过自己的诚心祈祷以及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自己已经无余获得,这时即是自心与上师的智慧无别一体。

  在座诸位于千百万劫中积累了无量无边的福报,才能有幸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不仅如此,已经非常幸运地值遇了宁玛巴教法,希望大家再不要东奔西跑,应该脚踏实地、一心一意修持。只要具足精进与信心,修持任何一种法都可以获得成就,否则,不论汉地藏地,即使走遍天南地北、遍访所有高僧大德恐怕也难以获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真正的成就,并不是依靠上师如同打强力针一样立刻见效,必须自己精进地实地修持,因此,诚心劝请诸位,在具足一切圆满顺缘的此刻,一定要放下万缘,专心努力地修持。

  癸三、依渐次修行无疑现见之理:

  如此尽除脓执时,了知迷乱修习彼,

  从而现见彼为水,相续清净大菩萨,

  见水一尘无量刹,见水玛玛格佛母。

  应该了知,饿鬼面前所现脓之执著均为迷乱显现,通过逐渐修持,障碍得以清净即可现见为水,此后继续修持,相续获得清净的八地菩萨以上,所见之水即是玛玛格佛母,于一水中亦可现见无量无边清净刹土。

  显宗二转*轮所抉择之入定境界皆为空性,于此中不破显现分;在密宗,当然入于胜义之定时,显现、空性二者无二无别,入于名言之定,也即观想名言本相时,可以了知一切均为玛玛格佛母,无碍通达五蕴为五佛、五大为五佛母,出定时则可以无碍享用水等,根本不会毁坏名言。

  癸四(究竟正量即为佛智)分二:一、真实建立;二、唯具缘者方能生信之理。

  子一、真实建立:

  究竟断除二障地,彻见双运大等性。

  是故称为净见量,断除一切障碍故。

  诸法无谬之实相,唯佛现见无有他。

  最后获得佛果,究竟断除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即可真实彻见一味大平等之本性,于佛的尽所有智面前,一切万法无余清净,无有丝毫不清净之法,故而称其为净见量。

  子二、唯具缘者方能生信之理:

  执彼即是究竟量,此等本住净法身,

  至高无上之立宗,具理慧眼者前成。

  于彼稀奇日乘前,劣根者如鸱鸮盲。

  六道众生所见暂时虽有不同,然而佛陀已经究竟了见万法之究竟圆满,因佛陀已经圆满断除二障、彻悟万法之本来实相,他所见到的是最究竟清净之法界,此清净法界即是本体空性的法身智慧。

  以此净见量所成立的至高无上之立宗,唯于具慧眼者前方能成立。密宗当中的生圆次…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