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第、大圆满不共修法以及息增怀诛等诸如此类之修法,于显宗密宗均是至高无上、极其甚深的,这在佛教其他任何教派中均未做出过抉择。一般具有俱生智慧且生性公正之人,必定会承认密宗的合理性与殊胜性,而前世未积累资粮、即生亦未能值遇善知识者,对密宗不一定会真正认同。
如此殊胜的密宗法要,如同放射万丈光芒之日轮般,能够照亮世间一切方隅、遣除无量无边的无明痴暗,但对此尽善尽美、无与伦比的绝妙教义,却并非人人都能够得以通达此中深义,如同鸱鸮一般的劣缘者,前世未能积累资粮也未曾发过殊胜善愿,若于即生无有善知识指引,则其很难遇到如此殊胜的密法,即使遇到也难以对之出生信解,偶尔生起一丝信心也无法得以稳固。一般鸱鸮于夜晚可以现见色法,而阳光下所显现之万法,它却根本无法现见,同样,个别具有劣知劣见的具邪念者,他对于邪宗邪派或者世间传说很容易生起信心并随之修持,对于真正善妙殊胜的教法与宗派,却根本不会见到,即使偶尔遇到也不会潜心研究,而是弃之一旁如同敝帚。
此类现象于当今社会十分常见,个别人对密法大肆诽谤,个别人表面虽然修习密宗,实际却完全不了知其究竟精义所在;另有些人以精进、信心等各方面因缘均不足够的原因,根本未能了知密宗的甚深内涵。这一点只要看一看自己周围的修行人,看一看熙熙攘攘、喧闹非凡的大城市,此中真正信仰密宗的非常鲜少,即使接触密宗,也带有一种“迷信”成分,能够对密宗生起坚固稳定的定解、对它的见修行果做出准确无误抉择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非常罕见。
诸位现在以十分殊胜的因缘遇到了如此殊胜的教法,故应于内心默默发愿:但愿相续中的信心永远不失毁,无论遇到任何违缘障碍,宁舍生命也不舍弃密宗教法与上师。这是每位修行人生生世世最极重要的关键一环,故此希望大家对密宗不要作一种形象修持,应该吸取其中所蕴藏的究竟奥义、品尝其中如此善妙的甘露美味。密宗于对治烦恼、成就果位等各方面确实存在其不共的一种胜妙特点,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对此一定要于相续中生起真实无伪的诚信。
壬三、究竟法界智慧真谛无二双运:
究竟等性之法界,不能片面而建立,
说是唯现天尊相,然而自性本清净,
虽说五蕴即五佛、五大即五佛母,暂时来讲,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可安立为法界光明这一分,也即圣者诸佛净见量所见之对境,然而对究竟等性的真如法界却不能仅仅片面地建立为唯一的天尊相。
此处天尊并非指帝释天、大梵天,它包括的范围比较广,阿弥陀佛等所有清净的诸佛以及护法、天神等均可包括其中,也就是说,能见万法本性的补特伽罗了知一切器世界为清净刹土、有情世界为勇士勇母,故以天尊代表器情世界均为清净之法。
此处所说清净天尊仅代表如来之光明分,也即仅承许其为究竟名言量,并不包括胜义量所抉择之空性,因此,不应一概片面地将万事万物全部建立为天尊,因万法之本性并非只有光明这一分。
“大幻化网”分了义、不了义两种,其中不了义形象的大幻化网是指诸佛菩萨之相、清净刹土等,比如极乐世界及其庄严形象等,无论显宗密宗均承许其为不了义天尊相。其实一切清净刹土均是诸佛菩萨自性之刹土,并非真正存在一个黄金铺地、珍宝严饰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并不是真正具足相好、有眼有鼻、有血有肉的实相天尊。
根登群佩说:七宝庄严的极乐刹土其实由人之分别念所安立,并不存在珍珠玛瑙种种装饰、以实相安立之处所,然而人们对此等十分执著,故以此暂时作为引导,于名言量前,诸佛菩萨亦可如实显现,实际上,诸如此类的形象并非真实存在。大师对中观的解释方法确实比较独特,他说:释迦牟尼佛于印度出生,故以印度的风俗习惯进行装饰,若于汉地出生,也有可能是以大和尚的形象来装饰。
一般清净天尊仅是暂时于众生面前如此显现而已,究竟实相来讲,有没有一个有眼有鼻、手持钵盂的阿弥陀佛呢?可以说根本不存在。而所谓的无量殿是不是如同人们所见金碧辉煌、琉璃严饰的殊妙宝殿呢?暂时于净见量前可以显示此种形象,但诸如此类于密宗均称之为不了义大幻化网,于此不了义大幻化网中,如极乐世界般的器世界、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一样的有情世界均可如理如实地显现。而了义大幻化网中说自心本来即是大光明、大清净的,这才是最究竟了义的大幻化网的殊胜境界。
未能了悟此等境界时,以梯阶式逐渐向上,先入小乘再入大乘,之后趋入密宗,于密宗也是从外续到内续渐次修持,最后,于究竟佛智前根本不存在无量宫、清净刹土等。如来藏的空性分与光明分于各种境界前抉择时,都是各自不同的,对于诸位论师相异之观点不应分开解释,比如龙猛菩萨于《中观六论》中主要抉择空性,于此空性见解或入定境界前,对光明分既未遮破亦未安立,最后于《赞法界颂》等论典中抉择了光明分,之后于《中观无生宝》中说:信心即是本来光明,不可言说。此时尊者将《中观六论》所抉择之空性与《赞法界颂》抉择之光明二者结合,宣说为“心性为明空本体、不可言说”,其中以“明”讲到了如来藏光明分,以“空”讲到了如来藏的本体空性,因此,龙猛菩萨最究竟的观点应将二转、三转*轮结合宣说。弥勒菩萨也是如此,于《现观庄严论》中以隐藏和现证的方式宣说了空性,于《宝性论》中则讲到如来藏本具之光明,此二者结合宣讲了现空双运。
上述显宗论典虽然对光明如何认识与修持的窍诀并未明显宣说,但抉择空性的道理已经清晰阐明了,而密宗并未抉择空性,因以离一多因等对空性如实抉择并非难事,但对光明一分通过修习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之后依靠大圆满的殊胜窍诀,即生中便能逐渐认识自心之光明。无垢光尊者说:如同油遍满于芝麻之本性,此光明分遍于每个众生之分别念及一切器世界。并且说:此光明分于众生相续中可以获得,得到的方式有三种:一、真实成就佛果时,即已获得究竟圆满之光明境界,此境界永不退转;二、显现法性中阴时会出现一种光明,其与佛之境界无二无别,但以未曾串习之故根本无法认知;三、所认识之光明与佛之境界无别,然相续中仍存在细微障碍,导致此境界并不稳固。最短暂的光明即人于做梦时所显现之梦光明,其时间相当短,普通人很难认识。《西藏生死书》中讲到母光明与子光明,众生位于中阴身时,现时显现的子光明会融入母光明,密宗称为孩子投入了母亲的怀抱,意即之前的一切显现如同迷途孩童,一直漂泊不定,于中阴身时若具足殊胜窍诀而得以认识,即为子母光明和合。
所以说,地狱、饿鬼等各自众生所见不同,但其本体均为光明之本性,与空性无二无别,麦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以铜器作为比喻,如云:“如一铜器,作溺器时,即成不净物;作盆之时,即成清净物;作供圣之资具时,即成极为清净物;若作佛像之时,则成供养之境。”现在所认知的诸法虽不清净,然而相续中的人我执、法我执逐渐断除后,对外境的认识亦会愈加清净了然,此时所现之法与先前所现之法无有任何差别,仅于认识程度、光明显现方面有所差别。
法界现分智慧身,无离无合之缘故,
现分本为净天尊,实相分析亦无害。
一切万法自性清净法界与现分光明智慧身原本无离无合,从高一层次来讲,最后所通达的法界与彼时所现之法界无离无合;若从较低层次说,现在本性清净之心与现分光明二者无离无合,成佛之彼时与凡夫之此时均无差别,这一点通过沦为乞丐之王子的比喻可以了知。
显现立为天尊时,一切显现均为清净,若以分析实相之理证如离一多因等对现分之天尊相一一观察,是否会存在理证妨害呢?
无有理证妨害。依靠缘起因等推理将万法抉择为空性,此处之光明并非于胜义中实相存在,而是说名言中存在清净刹土等。名言中有两种清净,一种是如极乐世界那样众所公认的清净刹土;一种则是娑婆世界个别众生前所现之清净刹土。不论所讲为其中哪一种,均不会存在以理妨害,而对显现不破或此显现永远存在等观点却于理证具有极大妨害。
一般清净的刹土、圣像等均可包括于天尊之中,故对之应从较广范围进行理解。以空性而言远离一切戏论,光明方面则无可言思、与具足相好之圣像无有差别,对此应生起真实定解,麦彭仁波切于其他论典中说:于此理能真实通达者,绝对不会以舍弃胜义菩提心而毁犯密乘戒 。
此处对上述道理仅稍作指点,如医者对病人说“此病以此药即可疗愈”,此后病人只需依方用药,病痛必定会逐渐好转;同样,上师所说窍诀,若是具缘者,仅以少许指点亦可起到极大作用。曾经有弟子起问萨迦班智达:“修行过程中,何者为歧途?何者非为歧途?”尊者回答说:“广闻者少有歧途,孤陋寡闻者多歧途,然于此最极重要者,应以诚心祈祷上师为尊首。”
因断二障之现空,双运法界即真如。
断除二障的现空双运即万法之法性,也称之为真如。对其既不能立为单独之空性,也不应执为单一之显现,虽然暂时来讲,凡夫众生根本无法现见,但以此并不代表其并非共同所见。
格鲁派个别人将所谓的共同所见安立为水,而实际上,地狱、饿鬼众生根本没有见到水。无论水、甘露还是脓血,对任何一种单独的显现安立为共同所见都不合理,应承许空性、光明无二无别之法界为共同所见。
既然如此,为何众生对此共同所见无法现见呢?
虽然并未见到此真实法界,然而各个众生均已见到了各自面前不同的显现,其实诸般显现之本体均应承许为现空双运的本体。正如所举铜器之比喻,将其作为溺器时,人们认为它非常肮脏,而作为盘、盆等物时,即认为清净,同样,凡夫众生前所现之法,虽执其为不清净,但真正成就佛果之后,于其前所显现之清净法与先前所执不净法无有…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