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承认、无承认二者同时承许有诸多过失,那自宗会否出现上述过失呢?
不会出现此等过失,原因是自宗已对暂时观点与究竟观点做出区分,并且在入定、出定时各自做出不同承许,根据出定后得观点而言,中观自宗应该有所承认。月称论师于《入中论》中前半部分以破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抉择了自宗无有任何承许,万法除大空性外无有任何成立之法;于后半部分,则对每一个法之法相分别做出明确阐述,并对五道十地进行逐层分析,将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详详细细地作了抉择。由此可知,一切所许于后得时应该如是安立,不然一概承许一切时分皆不作承认或一切时分皆有承认都有各自不足之处。故而,自宗应根据暂时、究竟,或者入定、出定进行区分,如此一来,可以做出有、无两种承许。
所以究竟来讲,中观自宗见解无有任何承认,一切万法如果真正存在自生、他生等实质之法,那任何人也无法予以否认,因为众人对事实存在之法绝对无法抹杀,应该是众所公认的,这一点不要说学习宗派者,即使稍有明智的人都会承许。
后得分现二谛时,二谛各自之正量,
所衡量之诸破立,均为破斥各邪见,
圣者于辨别后得时,整个万法暂时可以分为真、假两个方面,此二者必须依靠胜义量与世俗量进行衡量,通过二量如实抉择时所出现的破、立二者,可以破斥各自所执持之邪见。
通过名言量进行抉择时,一切万法因果不虚、三宝加持不可思议等无欺存在,以此可以破斥前后世不存在、三宝不具丝毫功德、恶趣无有痛苦等名言中各种各样的邪见,与此同时,可以建立名言中因果轮回不虚存在、三宝功德无量无边。名言中诽谤万法的一切邪知邪见必须遣除,其中所蕴含的真理也必须建立,故此通过名言量如理破立非常重要。
以胜义量进行衡量时,有些人认为神我存在、万法实有存在,为断除此种邪念,使其对万法于胜义实相如理通达,故对万法离戏与空性的道理必须如实建立,对胜义中也存在实有不空之法的观点必须予以破除。
因此,从最究竟的角度来讲,中观自宗无有丝毫可以承认之处,而暂时胜义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的道理应该承认,胜义中不存在可以通过胜义量进行抉择,世俗中存在则应依靠世俗量如理抉择。如此抉择之时,为使各自面前出现的种种邪知邪见得以遣除,依据二量做出相应承许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切万法于胜义中皆为空性、离一切戏论,但于名言中,诸法皆如幻如梦而存在,对此二者之间的差别应善加分析。莲花生大士说:见解不应偏堕于行为。由于行为十分低劣的缘故,见解不应如是跟随,现在泰国、斯里兰卡等地,他们所行持的是小乘行为,其见解也堕于此中时,稍微违犯戒律即无法自拔,非常痛苦,因此,见解不应堕于行为之上。然而行为也不应时刻跟随见解,若见解高高在上,认为一切善恶皆为空性,而行为也如此随行,则会出现恶见满天的不良状况。见解、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妥善区分,否则,就如现在个别人那样——见解上并未证悟空性而行为已经证悟了,这是绝对不合理的。
因为本性中无有,任何破立承认故。
究竟来讲,所谓的破与立都是无有的,就像做梦时,于正在做梦之正量面前虽然呈现种种破立,然而醒觉之后,梦中所现之破立根本不复存在,故而五道十地、涅槃功德、轮回过患等所有的概念于实相意义上根本不存在。《中观入智论》中说:破立二者均不存在。也即破立是唯一需要破除的。麦彭仁波切于前文说:于究竟见解时,无遮非遮二者皆不承认。
这一点通过自身体验也会有所了知,显现、空性、轮回、涅槃等于名言中暂时可以安立,也可以区分清净、不清净,就像做梦时下有监狱上有宫殿,若犯律法则堕入监狱,若依种种行为如法行持则会居于华丽宫殿之中,然而,如是种种显现于醒觉之时皆是幻化,如此而已。因此,名言中虽存在束缚、解脱等形色各异的显现,其实于实相中并不存在。
上述所说之理非常甚深,一般凡夫初学者很难真正领悟其中蕴含的究竟义理,故而佛陀以梯阶方式次第宣说种种法门的原因即在于此。
实相本性中二谛,亦不偏于任何方,
无论如何二承认,亦无真实成立故。
从真正实相来讲,所谓的胜义谛与世俗谛不会偏堕于任何一方,比如胜义中万法空性,但万法并非仅偏于此空性一方,而世俗中万法可以显现,却也并未仅仅偏于显现一方。无论如何,虽暂时于名言中承许二谛存在,而实际二谛无有丝毫实质,在究竟实相中,无有任何破立承认之法。
有承认与无承认,亦是仅就现相言,
暂时二者分别言,真实互不相违故。
此处说,所谓的有承认、无承认只是暂时于现相当中如此承许,这与真正实相完全不相违,因为从暂时现相角度而言,一定要承许胜义、世俗二谛,而且抉择二谛之胜义量与世俗量也必须承认。这一点无有任何抵触、矛盾之处,也不会存在丝毫过失。
辛二、观待之法非为究竟实相:
无堪观察等过失,有实法与无实法,
不堪观察终一致,暂时观待仅假立。
未经观察共称有,即是现相非实相。
暂时如此承认时,通过中观教理百般观察也不会出现任何过失,中观应成派对自续派所发三大太过也根本不会落于自宗头上。由于有实无实等一切法根本经不起胜义观察,因而不会出现堪观察等诸多过失,因柱子、瓶子等有实法真正依靠缘起因、离一多因等中观正理进行观察时,一丝一毫也不存在;而无柱、无瓶、虚空等无实法也根本不存在。因此,自宗虽暂时承许有、无两种承认,却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所说之过失,无论如何承认,仅是暂时观待假立而言,实际并未承认任何实有之法。
暂时未经观察假立存在的法只是一种现相,并非实相之法。有些论师说:所谓的承认须通过三种观察,即不经观察时形形色色的万法可以了然呈现;稍作观察时,一切显现均成空性;进一步详细观察时,空性也不存在,全部都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因而依据次第宣说,即观现世量、净见量、胜义量等如是逐层安立的原因即是如此,六根前所显现之法本来存在,未经观察时,昨天的河流今天依然存在,轮回、涅槃等法也可以假名安立,所谓的存在或不存在根本无法进行抉择,这是观现世量前所获得之量;若对其稍作观察时,则会获得清净之显现,此时仍然属于名言范畴;继续观察时,由净见量所得之法也是空性,无有丝毫存在;再次观察,空性也并不存在,是离一切戏论的。
各种量均是一层一层依照次第安立的,但现在世间上的人们对任何量也不通达,对任何法也不观察其本质,对现相、实相根本不作分析,只是随随便便依靠自己的分别念胡乱安立,月称论师说:对自己眼前所现之法也应详详细细地观察,实际所谓的眼见为实也是一种迷惑现象,真正观察时根本没有可靠之处。之所以称为世俗的原因,即一切万法都是虚假的,无有丝毫真实可靠之处,人们虽然现似存在日常的行住坐卧等一切威仪行为,但实际都是在假象中运行的,何时真正通达万法真相、了达心性本面时,就再也不会转生于轮回三有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了。
因此,依靠密法的强性加持力与窍诀顿悟自己心的本来面目非常有必要,通过上师本尊的加持力,如若已经真正了达心性本面的话,凡夫人虽然尚且不能停止饮食,无法真正安住,但与从未修学宗派或尚未通达自心本义之前相比,必定会出现迥然有别之差异。
通达心性的方法多种多样,通过闻思、辩论以及依靠祈祷上师本尊,或如如安住观察自心均可有所了认,无论如何,依靠种种方法寻求自心本性十分有必要。
现在世间上大多数人都是追随迷乱现相而竞相奔走,他们根本未能通达万法实相。就像梦中生子时,心中生起极大欢喜心,后来幼儿夭折,此时又生起极其强大的痛苦,其实生子之有实法与子死之无实法二者,均是梦中的一种迷乱假象,根本无有丝毫差别。同样道理,所谓的有柱与无柱,或者空性与显现,这些与梦中的生子与子死无有任何差别。上述道理在无垢光尊者的《虚幻休息》中均有详细讲述。
观察无实之理智,所见许为实相义,
观待世俗为胜义,观待究竟假胜义。
通过观察无实之理智所现见之法,可承许其为实相义,比如依空性正理对万法进行抉择,之后获得万法皆不存在的单空,从所见角度来讲,观待世俗可将此称为胜义谛,若观待一切万法实相之义,也仅将其称为相似胜义谛。麦彭仁波切在给札嘎活佛的辩论书中说:中观自续派暂时安立的是假胜义谛。假胜义谛仅是一种单空,而单空也不存在、远离一切有无执著之相,则称为真胜义谛,此即中观应成派所抉择之究竟境界。
然而,观待世俗来讲,上述所谓的相似胜义也可称为真胜义谛,但观待究竟实相则仅是一种假胜义谛。《中观庄严论》中说:“若依分别念,成俗非真实。”单空仍然属于分别念的境界,故而只是世俗谛,并非胜义谛。清辨论师于《中观藏论》中云:“于此若无有,真实世俗梯,欲上胜义楼,智者非应理。”从最究竟观点衡量,单空之相似胜义仅仅是一种世俗谛,若仅通达单空,中观自宗根本不会承许其为胜义谛。
当然,针对从未修学宗派或者初学者,仅证悟单空或了知人、法皆不存在之理的功德也是非常大,《四百论》中说:“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但就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见解而言,这也仅是一种世俗谛,根本称不上胜义谛。
辛三、承许胜义、世俗异体一体皆有过失:
实相现相若互违,有二谛异四过失,
实相现相非他体,有二谛一四过失。
实相现相如若相违,或将实相、现相二者分开安立,则会出现四种过失,根据《解深密经》所说:一、证悟胜义时,以世俗未包括其中之故,仍然无法获得成就;二、诸法具有法与有法的关系,若二者分开,则如同柱子的本性不是瓶子,万法的本性也应不是空性胜义;三、胜义谛应成不…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