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P30

  ..續本文上一頁,有承認、無承認二者同時承許有諸多過失,那自宗會否出現上述過失呢?

  不會出現此等過失,原因是自宗已對暫時觀點與究竟觀點做出區分,並且在入定、出定時各自做出不同承許,根據出定後得觀點而言,中觀自宗應該有所承認。月稱論師于《入中論》中前半部分以破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抉擇了自宗無有任何承許,萬法除大空性外無有任何成立之法;于後半部分,則對每一個法之法相分別做出明確闡述,並對五道十地進行逐層分析,將其中所包含的道理詳詳細細地作了抉擇。由此可知,一切所許于後得時應該如是安立,不然一概承許一切時分皆不作承認或一切時分皆有承認都有各自不足之處。故而,自宗應根據暫時、究竟,或者入定、出定進行區分,如此一來,可以做出有、無兩種承許。

  所以究竟來講,中觀自宗見解無有任何承認,一切萬法如果真正存在自生、他生等實質之法,那任何人也無法予以否認,因爲衆人對事實存在之法絕對無法抹殺,應該是衆所公認的,這一點不要說學習宗派者,即使稍有明智的人都會承許。

  後得分現二谛時,二谛各自之正量,

  所衡量之諸破立,均爲破斥各邪見,

  聖者于辨別後得時,整個萬法暫時可以分爲真、假兩個方面,此二者必須依靠勝義量與世俗量進行衡量,通過二量如實抉擇時所出現的破、立二者,可以破斥各自所執持之邪見。

  通過名言量進行抉擇時,一切萬法因果不虛、叁寶加持不可思議等無欺存在,以此可以破斥前後世不存在、叁寶不具絲毫功德、惡趣無有痛苦等名言中各種各樣的邪見,與此同時,可以建立名言中因果輪回不虛存在、叁寶功德無量無邊。名言中誹謗萬法的一切邪知邪見必須遣除,其中所蘊含的真理也必須建立,故此通過名言量如理破立非常重要。

  以勝義量進行衡量時,有些人認爲神我存在、萬法實有存在,爲斷除此種邪念,使其對萬法于勝義實相如理通達,故對萬法離戲與空性的道理必須如實建立,對勝義中也存在實有不空之法的觀點必須予以破除。

  因此,從最究竟的角度來講,中觀自宗無有絲毫可以承認之處,而暫時勝義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的道理應該承認,勝義中不存在可以通過勝義量進行抉擇,世俗中存在則應依靠世俗量如理抉擇。如此抉擇之時,爲使各自面前出現的種種邪知邪見得以遣除,依據二量做出相應承許也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一切萬法于勝義中皆爲空性、離一切戲論,但于名言中,諸法皆如幻如夢而存在,對此二者之間的差別應善加分析。蓮花生大士說:見解不應偏墮于行爲。由于行爲十分低劣的緣故,見解不應如是跟隨,現在泰國、斯裏蘭卡等地,他們所行持的是小乘行爲,其見解也墮于此中時,稍微違犯戒律即無法自拔,非常痛苦,因此,見解不應墮于行爲之上。然而行爲也不應時刻跟隨見解,若見解高高在上,認爲一切善惡皆爲空性,而行爲也如此隨行,則會出現惡見滿天的不良狀況。見解、行爲二者之間的關系必須妥善區分,否則,就如現在個別人那樣——見解上並未證悟空性而行爲已經證悟了,這是絕對不合理的。

  因爲本性中無有,任何破立承認故。

  究竟來講,所謂的破與立都是無有的,就像做夢時,于正在做夢之正量面前雖然呈現種種破立,然而醒覺之後,夢中所現之破立根本不複存在,故而五道十地、涅槃功德、輪回過患等所有的概念于實相意義上根本不存在。《中觀入智論》中說:破立二者均不存在。也即破立是唯一需要破除的。麥彭仁波切于前文說:于究竟見解時,無遮非遮二者皆不承認。

  這一點通過自身體驗也會有所了知,顯現、空性、輪回、涅槃等于名言中暫時可以安立,也可以區分清淨、不清淨,就像做夢時下有監獄上有宮殿,若犯律法則墮入監獄,若依種種行爲如法行持則會居于華麗宮殿之中,然而,如是種種顯現于醒覺之時皆是幻化,如此而已。因此,名言中雖存在束縛、解脫等形色各異的顯現,其實于實相中並不存在。

  上述所說之理非常甚深,一般凡夫初學者很難真正領悟其中蘊含的究竟義理,故而佛陀以梯階方式次第宣說種種法門的原因即在于此。

  實相本性中二谛,亦不偏于任何方,

  無論如何二承認,亦無真實成立故。

  從真正實相來講,所謂的勝義谛與世俗谛不會偏墮于任何一方,比如勝義中萬法空性,但萬法並非僅偏于此空性一方,而世俗中萬法可以顯現,卻也並未僅僅偏于顯現一方。無論如何,雖暫時于名言中承許二谛存在,而實際二谛無有絲毫實質,在究竟實相中,無有任何破立承認之法。

  有承認與無承認,亦是僅就現相言,

  暫時二者分別言,真實互不相違故。

  此處說,所謂的有承認、無承認只是暫時于現相當中如此承許,這與真正實相完全不相違,因爲從暫時現相角度而言,一定要承許勝義、世俗二谛,而且抉擇二谛之勝義量與世俗量也必須承認。這一點無有任何抵觸、矛盾之處,也不會存在絲毫過失。

  辛二、觀待之法非爲究竟實相:

  無堪觀察等過失,有實法與無實法,

  不堪觀察終一致,暫時觀待僅假立。

  未經觀察共稱有,即是現相非實相。

  暫時如此承認時,通過中觀教理百般觀察也不會出現任何過失,中觀應成派對自續派所發叁大太過也根本不會落于自宗頭上。由于有實無實等一切法根本經不起勝義觀察,因而不會出現堪觀察等諸多過失,因柱子、瓶子等有實法真正依靠緣起因、離一多因等中觀正理進行觀察時,一絲一毫也不存在;而無柱、無瓶、虛空等無實法也根本不存在。因此,自宗雖暫時承許有、無兩種承認,卻絕對不會出現上述所說之過失,無論如何承認,僅是暫時觀待假立而言,實際並未承認任何實有之法。

  暫時未經觀察假立存在的法只是一種現相,並非實相之法。有些論師說:所謂的承認須通過叁種觀察,即不經觀察時形形色色的萬法可以了然呈現;稍作觀察時,一切顯現均成空性;進一步詳細觀察時,空性也不存在,全部都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因而依據次第宣說,即觀現世量、淨見量、勝義量等如是逐層安立的原因即是如此,六根前所顯現之法本來存在,未經觀察時,昨天的河流今天依然存在,輪回、涅槃等法也可以假名安立,所謂的存在或不存在根本無法進行抉擇,這是觀現世量前所獲得之量;若對其稍作觀察時,則會獲得清淨之顯現,此時仍然屬于名言範疇;繼續觀察時,由淨見量所得之法也是空性,無有絲毫存在;再次觀察,空性也並不存在,是離一切戲論的。

  各種量均是一層一層依照次第安立的,但現在世間上的人們對任何量也不通達,對任何法也不觀察其本質,對現相、實相根本不作分析,只是隨隨便便依靠自己的分別念胡亂安立,月稱論師說:對自己眼前所現之法也應詳詳細細地觀察,實際所謂的眼見爲實也是一種迷惑現象,真正觀察時根本沒有可靠之處。之所以稱爲世俗的原因,即一切萬法都是虛假的,無有絲毫真實可靠之處,人們雖然現似存在日常的行住坐臥等一切威儀行爲,但實際都是在假象中運行的,何時真正通達萬法真相、了達心性本面時,就再也不會轉生于輪回叁有中感受無量無邊的痛苦了。

  因此,依靠密法的強性加持力與竅訣頓悟自己心的本來面目非常有必要,通過上師本尊的加持力,如若已經真正了達心性本面的話,凡夫人雖然尚且不能停止飲食,無法真正安住,但與從未修學宗派或尚未通達自心本義之前相比,必定會出現迥然有別之差異。

  通達心性的方法多種多樣,通過聞思、辯論以及依靠祈禱上師本尊,或如如安住觀察自心均可有所了認,無論如何,依靠種種方法尋求自心本性十分有必要。

  現在世間上大多數人都是追隨迷亂現相而競相奔走,他們根本未能通達萬法實相。就像夢中生子時,心中生起極大歡喜心,後來幼兒夭折,此時又生起極其強大的痛苦,其實生子之有實法與子死之無實法二者,均是夢中的一種迷亂假象,根本無有絲毫差別。同樣道理,所謂的有柱與無柱,或者空性與顯現,這些與夢中的生子與子死無有任何差別。上述道理在無垢光尊者的《虛幻休息》中均有詳細講述。

  觀察無實之理智,所見許爲實相義,

  觀待世俗爲勝義,觀待究竟假勝義。

  通過觀察無實之理智所現見之法,可承許其爲實相義,比如依空性正理對萬法進行抉擇,之後獲得萬法皆不存在的單空,從所見角度來講,觀待世俗可將此稱爲勝義谛,若觀待一切萬法實相之義,也僅將其稱爲相似勝義谛。麥彭仁波切在給劄嘎活佛的辯論書中說:中觀自續派暫時安立的是假勝義谛。假勝義谛僅是一種單空,而單空也不存在、遠離一切有無執著之相,則稱爲真勝義谛,此即中觀應成派所抉擇之究竟境界。

  然而,觀待世俗來講,上述所謂的相似勝義也可稱爲真勝義谛,但觀待究竟實相則僅是一種假勝義谛。《中觀莊嚴論》中說:“若依分別念,成俗非真實。”單空仍然屬于分別念的境界,故而只是世俗谛,並非勝義谛。清辨論師于《中觀藏論》中雲:“于此若無有,真實世俗梯,欲上勝義樓,智者非應理。”從最究竟觀點衡量,單空之相似勝義僅僅是一種世俗谛,若僅通達單空,中觀自宗根本不會承許其爲勝義谛。

  當然,針對從未修學宗派或者初學者,僅證悟單空或了知人、法皆不存在之理的功德也是非常大,《四百論》中說:“若誰略生疑,亦能壞叁有。”但就中觀應成派的究竟見解而言,這也僅是一種世俗谛,根本稱不上勝義谛。

  辛叁、承許勝義、世俗異體一體皆有過失:

  實相現相若互違,有二谛異四過失,

  實相現相非他體,有二谛一四過失。

  實相現相如若相違,或將實相、現相二者分開安立,則會出現四種過失,根據《解深密經》所說:一、證悟勝義時,以世俗未包括其中之故,仍然無法獲得成就;二、諸法具有法與有法的關系,若二者分開,則如同柱子的本性不是瓶子,萬法的本性也應不是空性勝義;叁、勝義谛應成不…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