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性,那为什么如来藏不空?实际上,若能悉心听闻《定解宝灯论》,类似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其他宗派虽然自以为是地执著自宗非常殊胜,心怀贡高我慢,实际也仅是一种增上慢而已,真正来讲,他们对佛陀二转、三转*轮的究竟奥义根本无法圆融诠释,通过本论如此殊胜的教言,可以摧毁偏袒执著佛经教义的一切邪知邪见。
上述所说自宗教义,就如同智慧宝剑一般,能够砍断一切邪知邪见蔓延的毒藤,大家依靠如此殊胜之机缘,已经圆满获得了具足无限锋芒的智慧宝剑,故应坚定不移地牢牢握在手中,自己能够真正受持之后,也应将其赐予其他具缘者,使无量众生都能够脱离轮回、获证圣法。
丁三、以喻阐明彼者殊胜:
所闻法理甘露海,甚深之义如意宝,
住于何处亦当取,不随名相之人士。
此处将所听闻的法理比喻成甘露之大海,听闻过程中所获得的不共教义如同甚深如意宝,也就是说,在无边甚深甘露的法理海洋中,无论何处有如意宝般的甚深法要,就一定要前往彼处虔心听闻修持,千万不要仅仅追随具有虚名浮利而无有真正法宝的名相之人,否则即使终生依止,最终也只是法与补特伽罗背道而驰,无有丝毫意义。
对这一颂词也可以解释为对法王如意宝的一种授记。在法王如意宝的传记中讲到,法王的母亲名为“意措”,意为璁玉海,也即于此甘露大海中出生的如意宝,无论他在哪里出现都应千方百计地依止,而对末法时代许多名相上的假上师、假活佛等名相人士不应依止。成都昭觉寺曾经印过法王如意宝与清定上师的画册,叫做莲花中的宝珠,当时我一见到“莲花中的宝珠”,就想到应该是指法王如意宝,因为法王的父亲叫“巴德”,意为莲花。莲花中的宝珠是从法王父亲的角度比喻的,大海中的如意宝则是从法王母亲的角度比喻的,因此,五明佛学院的标志也是大海中有一朵莲花,莲花中出生宝珠,这也是法王如意宝父母种姓的一种比喻。
此处所说的直接意义,是教诫后学者应依止真正的甘露教法,但从间接含义来讲,也可以说是末法时代会从大海中降生真正的如意宝,诸位具缘修行人应该对他恭敬依止。
多闻能言亦不证,俱生智深以伺察,
不解深义如地藏,谁持此法为智者。
本论所宣讲的甚深了义的佛法深义,仅仅依靠广闻多学不一定能够真实证悟。或者,有人虽然经过多生累世的精进修持,相续中俱生智慧非常深奥,但仅仅依靠分别伺察之意,仍然很难通达如此甚深的教义,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若无明眼人指点就根本不会真实了知。但是,谁如果能够真正通达并受持本论所宣讲的甚深要义,并对其他众生广泛弘扬,则此人不论何种身份,都堪称为真正的智者,大家应对其恭敬供养。
知取能令我心成,智藏宝器深广海,
善妙教言时机后,欣然畅饮龙王海。
凡夫众生的心具有一切偏袒执著,非常渺小,就像小小的水池一般,现在使如此微小的心成为真正宽广无边的善妙教言大海的时机已经成熟,此时,依靠如此殊胜、具有深广妙法的智慧宝器,应该欢欣喜悦地畅饮珍贵无比的教法海水。
通过闻思本论,应使自相续中原本狭隘、具有偏袒执著的微小之心转变成盛满智慧的甘露大海,从现在开始即应放弃一切执著自宗、排斥他宗的分别之心,真正取受二转*轮、三转*轮圆融无违、甚深广大的佛法教言,如此殊胜的机缘现在已经到来,大家一定要尽情享用,千万不要错过。
意思就是说,麦彭仁波切劝诫诸后学者一定要闻思全知荣索班智达以及全知龙钦巴如同大海般的殊胜教言,依靠智慧与信心的“抽水机”,一定要将二位尊者智慧大海中的水全部抽取出来,盛装在自己智慧的宝器中,自此以后,与诸位高僧大德无有任何差别,自己已经成为甚深广大的殊胜法器。
依从中出善说河,定证智慧广阔海,
知彼源泉即龙王,持明传承之言教。
依靠本论出现的善说江河,可以推断出真正智慧的广阔大海非常深远奥妙,也即通过仙人对七个问题的善妙回答,可以推出麦彭仁波切无与伦比的甚深智慧非常广大。而麦彭仁波切所证智慧大海的源泉,即是如同龙王般的全知荣索班智达与全知龙钦绕降二位尊者。
意即本论所宣流的七条善说江河之来源,即是麦彭仁波切所具足的深广智慧大海,而此智慧大海的源泉应该是龙王,即荣索班智达、无垢光尊者以及前译持明传承上师的甚深教言和窍诀。
此处运用比喻和隐藏之义做出了非常善妙的宣说,希望大家细心分析。
吸取虚空精华义,品利自心甘露味,
点亮能得大威力,智慧稀有正法灯。
“虚空”是以隐藏的方式比喻显宗密宗甚深广大的意义。通过吸取虚空的精华要义,真正品尝内心的甘露妙味,获得殊胜无比的圣法智慧,此时,诸智者一定要点亮具有大威力、大智慧的稀有正法之灯。
此颂讲到两层含义,也即首先依靠闻思本论,对其中所宣讲的显宗密宗如虚空般的甚深要义生起真实体会,并从中体味到佛法的甘露美味,究竟了达自心的真实面目;虽然自己已经品尝了殊胜善妙的正法美味,但不要以此为满足,应依此点亮具有殊胜威德力与深广智慧力的正法明灯,照亮一切众生通往菩提彼岸的通衢大道。
佛法的智慧甚深微妙,是任何科学家、文学家也无法比拟的。诸位智者应该精进闻思修行,然后在其他众生前尽心尽力地弘扬此法,因为本论所抉择的究竟教义是任何人也无法推翻的,其中所宣示的智慧无与伦比,在诸多智者面前也具有非常大的说服力,因而应在具缘者前尽量弘扬此法。
丙二(以窍诀方式宣说本论要义)分二:一、明示法器;二、略说本论要义。
丁一、明示法器:
口出此语敬礼时,仙人则于流浪者,
更为深入而归纳,上述之义教诲言:
殊胜正法狮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纳,
余者纵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
流浪者口中宣说此种肺腑之言的同时,身体也是不断地恭敬顶礼,此时,仙人对上述所说甚深教言,为使流浪者能够更加深入理解体会,于是再次归纳并对流浪者教诲说:雪山狮子乳唯有金器方能容纳,若以其他普通容器盛装则必将容器碎裂、乳汁漏尽,同样,对于甚深殊胜的微妙正法,必须具有诚挚信心以及大精进的妙法器才可以无余受持,其他不具信心、精进,智慧也鲜少微薄者,纵然如何精勤修持也无法证悟受持。因此,唯一具有大智慧、大信心、大精进,对上师也毕恭毕敬的殊胜法器方可无碍受持。
丁二(略说本论要义)分三:一、正说彼义;二、于此应以窍诀方式观修;三、略说彼者境界殊胜。
戊一、正说彼义:
阿字无生之法门,绕字远离诸垢门,
巴字显现胜义门,匝字无生无死门,
那字远离名称门,德字甚深智慧门。
文殊心咒“阿 巴匝那德”是所有诸佛菩萨智慧的种子咒,如果经常念诵,可以打开自相续的智慧,修成文殊本尊,故而麦彭仁波切于本论当中,从头至尾以这六个字阐述了基道果的一切法门。法王如意宝从五台山回来后也是劝请大家发愿念诵文殊心咒一亿遍,如若真正念诵圆满,则今生来世都会转生为具有正知正念以及殊胜大智慧的人,因此,修持这一法门非常重要。
有关《定解宝灯论》的具体修法,大家可以心中观想文殊菩萨,然后口中念诵“阿 巴匝那德”。《大圆满心性休息》从人身难得到最后的本来清净都有非常具体的实修法,而《定解宝灯论》虽然是一种理论性的讲解,但也可以逐步实修,也即日常行住坐卧当中经常观想文殊菩萨,口中时刻念诵它的咒语。当然观想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乔美仁波切、麦彭仁波切以及萨迦班智达等高僧大德所做的不同仪轨,文殊菩萨也有红文殊、黄文殊、四臂文殊等,此类修法非常多,依靠哪一种仪轨修持都是可以的。一般来说,若想真正获得证悟,修持文殊法门最为殊胜,只有通过文殊法才能开启自相续的真实智慧,才能了知《定解宝灯论》的殊胜意义。
“阿字无生之法门”,在《文殊真实名经》及《大幻化网》等显密经论中都说:阿表示无生,无生表示空性,因而阿字代表一切万事万物无有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全部都是空性的。这是指第一个问题——见解无遮或非遮,见解究竟是无遮还是非遮?见解应该无生,表面看来似乎无有产生,实际是远离一切戏论的。
“ 字远离诸垢门”,证悟空性过程中,自私自利之心、耽著一边等全部是不究竟的证悟,属于一种垢染,见解若想真正获得究竟圆满,必须远离声闻缘觉自私自利的心。所以第二个问题“声缘证悟无我耶”,根据大乘观点进行衡量时,声闻缘觉的智慧还不究竟,对于这种见解的违品垢染,以“ 字远离诸垢门”进行抉择。
“巴字显现胜义门”,见解即证悟空性,若想此空性境界于相续中真正生起,就必须不断地串习修持。入定时到底有没有执著相?哪些地方有执著?哪些地方无有执著?有执著时如何现前?无执著时如何显现等持?这些都是通过修持决定的。
“匝字无生无死门”,所谓的修行有观察修、安置修两种,真正稳固的安置修是无生无死的。
“那字远离名称门”,那字远离一切名相,以此宣讲行为,也即真正瑜伽士的行为应该无有任何染污。
“德字甚深智慧门”,此中包括异境何为共所见、中观有无承认否两个问题。“德”字是甚深智慧之法门,以此宣讲见修行果当中的果。前面见修行全部圆满时,即会现前果,此时,于六道众生前如何显现,于胜义、世俗中如何显现?中观到底有没有承认?若无承认,如来的三身五智于本体中如何安住?于所化众生前,如来的功德、事业又如何现前?若有承认,现前之果于众生前如何显示利益众生?对具邪见者如何调服?本论以“德字甚深智慧门”宣说了上述问题。
戊二、于此应以窍诀方式观修:
此等六门每一门,若以二谛理观想,
修持如幻之等持,无边海水一口饮,
心间无垢宝珠中,明现总持辩才…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