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P40

  ..續本文上一頁性,那爲什麼如來藏不空?實際上,若能悉心聽聞《定解寶燈論》,類似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其他宗派雖然自以爲是地執著自宗非常殊勝,心懷貢高我慢,實際也僅是一種增上慢而已,真正來講,他們對佛陀二轉、叁轉*輪的究竟奧義根本無法圓融诠釋,通過本論如此殊勝的教言,可以摧毀偏袒執著佛經教義的一切邪知邪見。

  上述所說自宗教義,就如同智慧寶劍一般,能夠砍斷一切邪知邪見蔓延的毒藤,大家依靠如此殊勝之機緣,已經圓滿獲得了具足無限鋒芒的智慧寶劍,故應堅定不移地牢牢握在手中,自己能夠真正受持之後,也應將其賜予其他具緣者,使無量衆生都能夠脫離輪回、獲證聖法。

  丁叁、以喻闡明彼者殊勝:

  所聞法理甘露海,甚深之義如意寶,

  住于何處亦當取,不隨名相之人士。

  此處將所聽聞的法理比喻成甘露之大海,聽聞過程中所獲得的不共教義如同甚深如意寶,也就是說,在無邊甚深甘露的法理海洋中,無論何處有如意寶般的甚深法要,就一定要前往彼處虔心聽聞修持,千萬不要僅僅追隨具有虛名浮利而無有真正法寶的名相之人,否則即使終生依止,最終也只是法與補特伽羅背道而馳,無有絲毫意義。

  對這一頌詞也可以解釋爲對法王如意寶的一種授記。在法王如意寶的傳記中講到,法王的母親名爲“意措”,意爲璁玉海,也即于此甘露大海中出生的如意寶,無論他在哪裏出現都應千方百計地依止,而對末法時代許多名相上的假上師、假活佛等名相人士不應依止。成都昭覺寺曾經印過法王如意寶與清定上師的畫冊,叫做蓮花中的寶珠,當時我一見到“蓮花中的寶珠”,就想到應該是指法王如意寶,因爲法王的父親叫“巴德”,意爲蓮花。蓮花中的寶珠是從法王父親的角度比喻的,大海中的如意寶則是從法王母親的角度比喻的,因此,五明佛學院的標志也是大海中有一朵蓮花,蓮花中出生寶珠,這也是法王如意寶父母種姓的一種比喻。

  此處所說的直接意義,是教誡後學者應依止真正的甘露教法,但從間接含義來講,也可以說是末法時代會從大海中降生真正的如意寶,諸位具緣修行人應該對他恭敬依止。

  多聞能言亦不證,俱生智深以伺察,

  不解深義如地藏,誰持此法爲智者。

  本論所宣講的甚深了義的佛法深義,僅僅依靠廣聞多學不一定能夠真實證悟。或者,有人雖然經過多生累世的精進修持,相續中俱生智慧非常深奧,但僅僅依靠分別伺察之意,仍然很難通達如此甚深的教義,如同深埋地下的寶藏,若無明眼人指點就根本不會真實了知。但是,誰如果能夠真正通達並受持本論所宣講的甚深要義,並對其他衆生廣泛弘揚,則此人不論何種身份,都堪稱爲真正的智者,大家應對其恭敬供養。

  知取能令我心成,智藏寶器深廣海,

  善妙教言時機後,欣然暢飲龍王海。

  凡夫衆生的心具有一切偏袒執著,非常渺小,就像小小的水池一般,現在使如此微小的心成爲真正寬廣無邊的善妙教言大海的時機已經成熟,此時,依靠如此殊勝、具有深廣妙法的智慧寶器,應該歡欣喜悅地暢飲珍貴無比的教法海水。

  通過聞思本論,應使自相續中原本狹隘、具有偏袒執著的微小之心轉變成盛滿智慧的甘露大海,從現在開始即應放棄一切執著自宗、排斥他宗的分別之心,真正取受二轉*輪、叁轉*輪圓融無違、甚深廣大的佛法教言,如此殊勝的機緣現在已經到來,大家一定要盡情享用,千萬不要錯過。

  意思就是說,麥彭仁波切勸誡諸後學者一定要聞思全知榮索班智達以及全知龍欽巴如同大海般的殊勝教言,依靠智慧與信心的“抽水機”,一定要將二位尊者智慧大海中的水全部抽取出來,盛裝在自己智慧的寶器中,自此以後,與諸位高僧大德無有任何差別,自己已經成爲甚深廣大的殊勝法器。

  依從中出善說河,定證智慧廣闊海,

  知彼源泉即龍王,持明傳承之言教。

  依靠本論出現的善說江河,可以推斷出真正智慧的廣闊大海非常深遠奧妙,也即通過仙人對七個問題的善妙回答,可以推出麥彭仁波切無與倫比的甚深智慧非常廣大。而麥彭仁波切所證智慧大海的源泉,即是如同龍王般的全知榮索班智達與全知龍欽繞降二位尊者。

  意即本論所宣流的七條善說江河之來源,即是麥彭仁波切所具足的深廣智慧大海,而此智慧大海的源泉應該是龍王,即榮索班智達、無垢光尊者以及前譯持明傳承上師的甚深教言和竅訣。

  此處運用比喻和隱藏之義做出了非常善妙的宣說,希望大家細心分析。

  吸取虛空精華義,品利自心甘露味,

  點亮能得大威力,智慧稀有正法燈。

  “虛空”是以隱藏的方式比喻顯宗密宗甚深廣大的意義。通過吸取虛空的精華要義,真正品嘗內心的甘露妙味,獲得殊勝無比的聖法智慧,此時,諸智者一定要點亮具有大威力、大智慧的稀有正法之燈。

  此頌講到兩層含義,也即首先依靠聞思本論,對其中所宣講的顯宗密宗如虛空般的甚深要義生起真實體會,並從中體味到佛法的甘露美味,究竟了達自心的真實面目;雖然自己已經品嘗了殊勝善妙的正法美味,但不要以此爲滿足,應依此點亮具有殊勝威德力與深廣智慧力的正法明燈,照亮一切衆生通往菩提彼岸的通衢大道。

  佛法的智慧甚深微妙,是任何科學家、文學家也無法比擬的。諸位智者應該精進聞思修行,然後在其他衆生前盡心盡力地弘揚此法,因爲本論所抉擇的究竟教義是任何人也無法推翻的,其中所宣示的智慧無與倫比,在諸多智者面前也具有非常大的說服力,因而應在具緣者前盡量弘揚此法。

  丙二(以竅訣方式宣說本論要義)分二:一、明示法器;二、略說本論要義。

  丁一、明示法器:

  口出此語敬禮時,仙人則于流浪者,

  更爲深入而歸納,上述之義教誨言:

  殊勝正法獅子乳,唯慧妙器可盛納,

  余者縱勤亦不存,容此法器即此者。

  流浪者口中宣說此種肺腑之言的同時,身體也是不斷地恭敬頂禮,此時,仙人對上述所說甚深教言,爲使流浪者能夠更加深入理解體會,于是再次歸納並對流浪者教誨說:雪山獅子乳唯有金器方能容納,若以其他普通容器盛裝則必將容器碎裂、乳汁漏盡,同樣,對于甚深殊勝的微妙正法,必須具有誠摯信心以及大精進的妙法器才可以無余受持,其他不具信心、精進,智慧也鮮少微薄者,縱然如何精勤修持也無法證悟受持。因此,唯一具有大智慧、大信心、大精進,對上師也畢恭畢敬的殊勝法器方可無礙受持。

  丁二(略說本論要義)分叁:一、正說彼義;二、于此應以竅訣方式觀修;叁、略說彼者境界殊勝。

  戊一、正說彼義:

  阿字無生之法門,繞字遠離諸垢門,

  巴字顯現勝義門,匝字無生無死門,

  那字遠離名稱門,德字甚深智慧門。

  文殊心咒“阿 巴匝那德”是所有諸佛菩薩智慧的種子咒,如果經常念誦,可以打開自相續的智慧,修成文殊本尊,故而麥彭仁波切于本論當中,從頭至尾以這六個字闡述了基道果的一切法門。法王如意寶從五臺山回來後也是勸請大家發願念誦文殊心咒一億遍,如若真正念誦圓滿,則今生來世都會轉生爲具有正知正念以及殊勝大智慧的人,因此,修持這一法門非常重要。

  有關《定解寶燈論》的具體修法,大家可以心中觀想文殊菩薩,然後口中念誦“阿 巴匝那德”。《大圓滿心性休息》從人身難得到最後的本來清淨都有非常具體的實修法,而《定解寶燈論》雖然是一種理論性的講解,但也可以逐步實修,也即日常行住坐臥當中經常觀想文殊菩薩,口中時刻念誦它的咒語。當然觀想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喬美仁波切、麥彭仁波切以及薩迦班智達等高僧大德所做的不同儀軌,文殊菩薩也有紅文殊、黃文殊、四臂文殊等,此類修法非常多,依靠哪一種儀軌修持都是可以的。一般來說,若想真正獲得證悟,修持文殊法門最爲殊勝,只有通過文殊法才能開啓自相續的真實智慧,才能了知《定解寶燈論》的殊勝意義。

  “阿字無生之法門”,在《文殊真實名經》及《大幻化網》等顯密經論中都說:阿表示無生,無生表示空性,因而阿字代表一切萬事萬物無有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全部都是空性的。這是指第一個問題——見解無遮或非遮,見解究竟是無遮還是非遮?見解應該無生,表面看來似乎無有産生,實際是遠離一切戲論的。

  “ 字遠離諸垢門”,證悟空性過程中,自私自利之心、耽著一邊等全部是不究竟的證悟,屬于一種垢染,見解若想真正獲得究竟圓滿,必須遠離聲聞緣覺自私自利的心。所以第二個問題“聲緣證悟無我耶”,根據大乘觀點進行衡量時,聲聞緣覺的智慧還不究竟,對于這種見解的違品垢染,以“ 字遠離諸垢門”進行抉擇。

  “巴字顯現勝義門”,見解即證悟空性,若想此空性境界于相續中真正生起,就必須不斷地串習修持。入定時到底有沒有執著相?哪些地方有執著?哪些地方無有執著?有執著時如何現前?無執著時如何顯現等持?這些都是通過修持決定的。

  “匝字無生無死門”,所謂的修行有觀察修、安置修兩種,真正穩固的安置修是無生無死的。

  “那字遠離名稱門”,那字遠離一切名相,以此宣講行爲,也即真正瑜伽士的行爲應該無有任何染汙。

  “德字甚深智慧門”,此中包括異境何爲共所見、中觀有無承認否兩個問題。“德”字是甚深智慧之法門,以此宣講見修行果當中的果。前面見修行全部圓滿時,即會現前果,此時,于六道衆生前如何顯現,于勝義、世俗中如何顯現?中觀到底有沒有承認?若無承認,如來的叁身五智于本體中如何安住?于所化衆生前,如來的功德、事業又如何現前?若有承認,現前之果于衆生前如何顯示利益衆生?對具邪見者如何調服?本論以“德字甚深智慧門”宣說了上述問題。

  戊二、于此應以竅訣方式觀修:

  此等六門每一門,若以二谛理觀想,

  修持如幻之等持,無邊海水一口飲,

  心間無垢寶珠中,明現總持辯才…

《定解寶燈論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