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生,就没有运动和变化。所以,这种名言中的说法是经不起胜义观察的。
壬二、(破无常):
若天异于人,是即为无常。
若天异人者,是则无相续。
如果天人和人是异体,就堕入了无常的边,也无法成立同类的相续。
如果认为,在胜义中天人和人是异体,那就有无常的过失。因为当天人的五蕴生起的时候,人的五蕴一点也不存在了,即现在的天人不是以前的人,二者像氆氇和瓶子一样毫无关系。这样人和天人就无法成立同一个相续,既然没有相续,后世就无法感受前世所造的业,且天人就成了新生,是新生则轮回就有开端……所以,前后世他体的观点不合理。进一步来讲,不要说前后世的我,昨天和今天的我也不能说是他体,如果二者是他体,那同样就失毁了前后的同一相续,这样也就失坏了业因果。
中观宗向对方发出上述堕入无常边的太过,但自宗并没有上述的过失。因为空性宗承许,在名言中人通过精进修善转成天人,天人和人的身份虽有不同,但前后世可以是同一个假立的相续,这样业果就能合理安立了。
有人问我,释迦牟尼佛到底回答了外道的十四种问难没有?我说,虽然佛陀没有对外道回答,但在根基成熟的众生面前也还是做了回答:初转*轮时,佛陀对钝根者宣说了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道理;二转*轮时,佛陀对中根者宣说了万法空性的道理;三转*轮时,佛陀又对利根者宣说了远离思维的常有的大无为法。
空性并不容易理解,不要说外道,就是学佛多年的出家人或居士也不一定知道什么是空性。我担心佛教基础不好的人听《中论》会不会生邪见?因为他们连基本的无常观也不一定懂,更不用说甚深的般若空性法门了。所以,针对他们对空性的问难,用“不记”(暂时不回答)的方法比较好。
壬三、(破二者兼具):
若半天半人,则堕于二边。
常及于无常,是事则不然。
如果一半是天人一半是人,则堕入无常与常二边,但这是不合理的。
对方认为:天即是人则堕入常边,天异于人则堕入无常边;而人和天人既不完全是一体、也不完全是异体就不会有任何过失,即天和人的身体不同,但所谓的“我”却是恒常不变的。
破曰:这不仅不能摆脱上述过失,反而会同时堕入二边。天、人的身体各异的缘故,堕入无常边;所谓的“我”不变的缘故,堕入常边。而且,常与无常这两个相违的法怎么能共处呢?是无常则刹那迁灭,绝对无有刹那的安住;是常有则永恒不变,刹那的无常也不容有。比如柱子,要么它是无常,要么它是常有,如果说它一部分常有、一部分无常则显然不合理,不要说学过宗派的人,再愚笨的人也不可能这样承认。所以既是常又是无常不合理,《般若灯论释》亦云:“亦白亦黑者,其义不然。”
壬四、(破二者皆非):
若常及无常,是二俱成者。
如是则应成,非常非无常。
如果常和无常二者兼具可以成立,那么既非常也非无常也可以成立。
如果常无常二者兼具可以成立,那么非常非无常也能成立。但前面已经破了二者兼具,所以非常非无常也不成立。就像如果石女的儿子成立,那他的相貌端严或舞姿优美也可以成立,但既然差别事的石女儿不存在,那差别法的相貌端严或舞姿优美也无法成立。
辛二、(摄义)分二:一、破常有之第一边;二、破无常等后三边。
壬一、(破常有之第一边):
法若定有来,及定有去者,
生死则无始,而实无此事。
如果人我或五蕴决定有来去,那么生死轮回就成了无始,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有人认为,众生无始以来就在生死轮回中来来去去、不断漂泊,这种恒常存在的轮转者就是人我。佛经中也说:众生无始来于三界中轮回流转,受无量苦,若今不修,仍将流转。
但这也只是名言中的安立,胜义中并不成立。如果存在决定的来去,那么生死就应该无始,也就是常住不灭,人我也应恒常存在,但实际并非如此。对于实有的来去及来去者,前面已作遮破,《观去来品》云:“……去者则不去,不去者不去,离去不去者,无第三去者……”《观缚解品》云:“诸行往来者,常不应往来……”既然实有的往来与往来者都不成立,那么无始以来的生死流转又怎么成立呢?所以,所谓“我从无始以来就在轮回中漂泊……”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成立。大家应该明白,无始无终的轮回虽然在名言假立中可以成立,但这并不表示在胜义中存在。
壬二、(破无常等后三边):
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没有常法,怎么会有无常以及常无常二俱、二非呢?
前面破了常边,这里破另外三边。常有不存在,那么观待它的无常也不可能存在,比如,观待瓶子可以说无瓶,没有瓶子怎么能说无瓶呢?常和无常都不存在,那二者兼具也就不能成立了。二者兼具不成立,那非常非无常也了不可得。
以上已遮破了依靠前际的常等四边,大家一定要通达这个道理。
庚四、(破依后际而安立之有边等四见)分三:一、破有边与无边;二、破二者兼具;三、破二者皆非。
辛一、(破有边与无边)分三:一、世间有边无边不合理;二、以比喻说明此理;三、宣说不合理之理由。
壬一、(世间有边无边不合理):
若世间有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无边,云何有后世?
若世间有边际,那怎么会有后世呢?若世间没有边际,又怎么会有后世呢?
世间是指器世间和有情世间。总的来讲,五蕴和人我是无边的。经论中讲,所有众生总的轮回无有边际,所以佛陀的事业不会穷尽。《普贤行愿品》云:“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而针对个别众生来讲则有边际,即众生依靠佛法精进修持便会斩断轮回,从而获得解脱。
在名言中虽可假说有边无边,但并没有实有的有边无边,为什么呢?如果存在实有的有边无边,那后世将无从安立。
首先,如果五蕴和人我有边,那么它就不能再流转下去了,这样后世怎能成立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只要未斩断烦恼之根,众生就只能在轮回中一直漂泊。所以,不能说五蕴和人我有边。
其次,如果说五蕴和人我无边,那也不会有后世。《显句论》说:既然五蕴和人我没有边际,不变不坏,那怎么会有后世呢?比如,我没有边际,那我只能永远做人,不可能转成其他的众生,这样就不会有后世了。
其实有边和无边就是无常和常的意思,是无常则五蕴相续真实灭尽,故不会有后世;是恒常则五蕴相续永远不会毁灭,也不会有后世。
壬二、(以比喻说明此理):
五阴常相续,犹如灯火焰。
以是故世间,不应边无边。
五蕴恒常相续不断,犹如灯的火焰一样前灭后起,所以说世间不应为有边或无边。
前面已经分析过,世间是有边无边都不合理。本颂以比喻说明若承认世间是假立的相续则非常合理。
五蕴恒常不断的相续犹如酥油灯的火焰一样,酥油灯前一刹那的火焰虽灭但后一刹那的火焰产生,故远离有边;后一刹那的火焰虽生但前一刹那的火焰已灭,故远离无边。同样的道理,五蕴相续不断也远离了有无二边:因为前法虽灭但后法有生,所以遮破了无边;又因为后法虽生但前法已灭,所以遮破了有边。因此,不能说世间为有边和无边。
壬三、(宣说不合理之理由)分二:一、世间有边不合理;二、世间无边不合理。
癸一、(世间有边不合理):
若先五阴坏,不因是五阴,
更生后五阴,世间则有边。
如果前面的五蕴坏灭以后,不再依靠它产生后面的五蕴,世间则为有边。
承认世间有边无边有很大过失。首先讲世间有边的过失。如果先前的五蕴毁坏以后,不再依靠这个五蕴而产生后世的五蕴,那么世间就是有边。但这是不合理的,《显句论》云:就像前一刹那的灯火灭尽以后,后一刹那的灯火一定会产生一样,后世的五蕴一定会依靠前世的五蕴而生起。因此,世间并非有边。
癸二、(世间无边不合理):
若先阴不坏,亦不因是阴,
而生后五阴,世间则无边。
如果前面的五蕴常住不坏,并且也不依靠它来产生后世的五蕴,世间则为无边。
本颂说明世间无边不合理。比如,现世的人通过修持善法,来世理应转生天界,在转生天界时人的五蕴肯定要毁坏;如果前世人的五蕴不坏灭,也不依靠它就转生天界,那么由于前世的五蕴永不坏灭,世间就是无边。但有智慧的人不会承认这种说法。
辛二、(破二者兼具)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若世半有边,世间半无边。
是则亦有边,亦无边不然。
如果世间一半有边,一半无边,那么就成了亦有亦无边,但这是不合理的。
前面分别破了有边和无边,现在对方认为有边无边两者可以同时在世间的本体上具足,就像一个本体上可具足不同反体一样。
但这是不合理的。如果说瓶子的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黑白在一个物体上同时具有,这是可以的。但有边和无边与此不同,有和无是完全对立的法,所以不可能同时具足。说得通俗一点,有边相当于无常,无边相当于常,此二者不可能在同一本体上具足。所以,世间并不是有边无边的聚合。
壬二、(广说)分二:一、破领受者之二边;二、破所受蕴之二边。
癸一、(破领受者之二边):
彼受五阴者,云何一分破,
一分而不破?是事则不然。
彼领受五蕴的人我怎么能一分坏灭一分不坏灭呢?这不合理。
“受五阴者”就是领受五蕴的人我,“一分破”指有边,“一分不破”指无边。
对方认为人我是半有边半无边。对此破曰:如果说有一个领受五蕴的人我,那它为什么是一分破一分不破呢?在一个法上具有相违的两部分肯定不合理。
宗喀巴大师则从两方面作了破斥:第一、前面以五相推理了知人我与石女的儿子一样本不存在,那怎么在它上面安立有边无边呢?第二、如果人我是半有边半无边,那么,要么人无法转成天,要么人天同时共存。比如我现在是人,如果我是有边,那断灭的人我就不能转成天人;如果我是无边,…
《中论讲记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