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旁边的一堆玛尼石,让我驰骋的心又回到了每日在石头上凿刻观音心咒的少年时代。有一块石头上的心咒刻得特别深,凿刻的人一定花了不少功夫。他的手是否也像我当年一样起泡了?龟裂了?冻僵了?
草原上一种顽强得令人动容的小花,在已泛出些许金黄的大地上,铺天盖地地挺立着,吸引着色彩斑斓的蝴蝶穿梭其间,慰藉着我们 因无常而伤感的心。水中不知情的鱼儿漫无目的地游荡着,令我生起一种冲动,想以我的体温捂暖这日渐趋寒的溪水,让这些生灵不用感受冬日的严寒。大自然提醒我,生命只是荷叶上的一颗露珠,短暂的繁荣终将过去,面对这无常的大教室,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盛夏红橙黄绿紫,秋成槁木终飘逝,蜜蜂蝴蝶舞翩跹,怎敌三日风霜剑?如今少壮空蹉跎,转瞬惆怅韶光失,万法本性皆无常,惜取寸金汝莫迟。
壬午年七月二十五日
2002年9月2日
关 怀
上师今天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有一位闻思修行很精进的出家人,最近生病无钱医治,希望大家能对他伸出援助之手。很多修行人,在求学的过程当中都会显现各种困难,我当时在石渠求学时也是这样。如果能在此时给予一些关怀,远远胜过顺境时的锦上添花。过去学院人不多时,我都尽量在财物上给予帮助,现在学院人太多,想一一帮助也力不从心了。
听了上师的话,我想这位修行人一定会在上师的加持下,得到大家很好的照料。作为上师的弟子,能在身处逆境时,感受到上师的关怀,内心涌起的那一份感激,一定也是刻骨铭心的。对此,我深有感触:
记得84年我刚到学院时,由于家人的不理解,我得不到物质上的周济,生活十分拮据。上师将喇嘛经堂旁一间关山羊的屋子借给我,使我暂时安顿下来。他老人家从新龙回来时,给了身无分文的我50元钱,这对于当时的我,简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我得以依此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生计。
藏历年到了,道友们都置办完年货,开始
团聚一堂,欢度节日。我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可去之处,只有小小的一口袋糌粑陪伴着我。想通过看书驱赶心中的那份凄凉,但书上那一串串单调的符号怎么也融不进内心,怀揣着郁闷的心情走上了对面的山坡。山下,快乐的人影在晃动,快乐的笑声在飘荡,但这些都离我那么的遥远,只有挥之不去的孤独亦步亦趋。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上师的妹妹阿里美珠端着一个盆,步履艰难地走进了我栖身的小屋。当她出来时,盆已经不在了。
好奇的我三步并作两步,迅速回到家中。刚推开房门,就受到满满一大盆油饼和包子的热情迎接。
满满的一大盆啊!
我的眼睛潮湿了,我可以过一个丰盛的年了!我拥有的不仅是油饼和包子,更重要的是来自上师的关怀。我用这些美味宴请了一个叫仁增尼玛的喇嘛。虽然几天后,这些美味吃完了,但上师的关怀,却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那段艰辛窘困的日子。
壬午年七月二十六日
2002年9月3日
沉 默
人人都希望有很好的谈吐,于是拼命地练习口才,以备将来能在人前施展,从而赢得艳羡的目光。殊不知,语言往往会招致大祸。
战国时期的苏秦因具有游说六国、合力抗秦的口才,才引起齐人的担心而招来杀身之祸。古人常常告诫别人:“祸从口出,而口则有唇,合之可以防祸也。”语言如风,无足而行,无翼而飞,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先圣们都奉行“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如蹈水火临危险也”的古训,我们更应闭住自己的双唇,不要让它招致是非。
往往动笔,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但常常在言语脱口而出之后,人们才会思维这句话的对错。所以,古人才会总结出“意在笔先,慧生牙后”的精辟结论。
作为修行人更是应自顾调心,莫道他人短长。若是为了引导众生趋入正法,可以适当地说一些柔和语、具义语。在其他情况下,就应管住自己的嘴。寡言少语,无人认为你愚笨;若乘兴而谈,总会露出自己的浅薄。《维摩诘
经》云:“防意如城,守口如瓶。”我们天生的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要多听、少说。
当你不知道说什么时,千万不要信口雌黄,沉默是最好的语言。
壬午年七月二十七日
2002年9月4日
日 程
我是一个很贪婪的人,贪婪的主要对境就是书和传法,我的绝大多数光阴也都耗费于此。
每天早上四点,我就不得不从舒服的床上起来,例行的供养、念诵之后,就要为当天所讲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窍诀宝藏论》,以及上师讲解《贤愚经》的同步翻译作准备。五点多稍作洗漱,喝一点糌粑汤,就振作起即将衰竭的精神,拖着不听话的身体,步履缓慢地离开家,前往讲课的小屋。
六点到八点上课,八点到八点半是规定的接待时间。每天,排着长长队伍的人们仿佛有倾诉不完的喜怒哀乐。我这颗易动的心,也随着谈话内容的起伏,时而上升,时而下降。为了尽力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接待的时间总是会超过预定的半小时。之后,是半小时的治疗时间,我这不争气的背总是占用我宝贵的光阴。当我正想看一点书,《贤愚经》的翻译已经在等候着我了。直到十一点半,我才能回家喘口气。
往肚里胡乱塞点东西,我就开始了每天的翻译与写作工作。目前翻译的法本有《扎嘎山法》、《莲师刹土云游记》、《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密宗部分,写作的部分包括《破除邪说论》以及每天的日记,常常因为懒惰,我于第二天才将前一天的日记补上。每当我在院子里休息的时间超过十分钟,我都会后悔半天,谴责自己浪费了太多时光。为避免别人不必要的造访,我紧紧地关上了院门,并拔掉电话线。直至晚上十点半,在完成了必需的念诵之后,我才能够钻进被窝,开始享受遨游梦境的闲适轻松。
别人送给我的很多精美食品,我也常常无暇顾及,有布施与人的心,却没有布施的时间,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它们过期变质。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样显得过分执著,但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离开人世,留下来的法本或许还能继续利益众生,我翻译和写作的脚步就怎么也不能停息。
壬午年七月二十八日
2002年9月5日
燃 指
有一位尼姑,来学院已经一年多时间,十分本分老实。今天,见她少了一根手指,问她缘故,方知是燃指供佛的结果。
她告诉我:“我的家乡在海边,受父辈的影响,我常常与人一起捕鱼捞虾。海中有的鱼类几乎与人一般大小,我也毫不忌讳。不论大鱼小虾,从不软手,因而造作了很多恶业。出家以后,想起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心里十分后悔,不知如何偿还。
三年前,当我在《楞严经》中看到以自身供佛的功德后,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线光明。我毫不迟疑地发愿:我要在三圣寺佛像前,以燃指供佛。
我先用线紧紧地缠住手指,让它血脉不通,血液自干,缠指的滋味苦不堪言,但为了能供佛,我咬紧牙关挺了过来。第四天,当我拆开捆线,用刀子切开手指时,疼痛的感觉已然消失,只看见里面黑糊糊的、已经凝固的血液。我在手指上涂上油,点燃了手指……当燃到中途时,别人都因害怕而竭力劝阻,我不得已
只好暂时停止。第二天,我才偷偷地烧完了整个手指。
寺院的方丈认为我精神有问题,想将我赶出寺院。我告诉方丈,不是我精神有问题,而是自己业障太重,不知如何忏悔清净,才燃指供佛,以除罪障,方丈才勉强同意我留下来。
后来我在其他寺院待了一段时间,最终来到了学院。”
听了她的讲述,令我想起近代诗僧八指头陀,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前燃指供佛后,曾写的《自笑诗》:“割肉烧灯供佛劳,可知身是水中泡,只今十指唯余八,似学天龙吃两刀。”从字里行间,可见其视肉身为泡影的无畏气概。对此,我一直十分佩服。今天看见身边的道友能有此行为,怎能让我不赞叹、随喜?
有的人认为,密宗是不许损害五蕴的,燃指供佛不是自残身体吗?其实,在了知身体本来清净的前提下,为了忏悔业障而燃指供佛,与密宗的见解并不相违。不损害五蕴是指不能侮辱自身,燃指供佛是消除贪心的一种修行方式。某些经典中对损害身体予以遮止,是因为考虑到凡夫地众生在感受痛苦后,容易生起后悔之心,从而毁坏善根的缘故,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那些对身体的每一部分,包括头发、指甲都执著无比的人,难道就是守持密乘戒最好的弟子吗?非也!
壬午年七月二十九日
2002年9月6日
嫉 妒
嫉妒是极其普遍而又杀伤力极大的一种心理活动。
女人嫉妒别人的美貌,男人嫉妒别人的才华,儿童嫉妒别人能拥有梦寐以求的玩具,饿鬼嫉妒他人手中的食物……林林总总,无所不嫉。先哲们才会总结出“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等流传千古的言教。
萨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因为怀疑妻子的不忠,妒火中烧,杀了妻子与假想的情敌后,自己也同归于尽;“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郁闷而死。他们的死引起后人诸多哀叹,但又有几人能拍着胸脯说奥赛罗与周瑜身上没有自己的影子?
修行人当中也是这样,当别人得到眷属弟子的拥戴;当别人得到上师的器重和青睐;当别人被人称赞持戒清净、智慧超群、证悟圆满时,总有一些人的心里会有一些无形的虫子在啃噬。甚至,这种情绪在一些嫉贤妒能的卑琐小人身上会衍生成憎恨,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给对方以莫须有的人身攻击。最“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也许,劳神费力半天,不但不会给别人造成一丝伤害,自己却会被人们视为跳梁小丑。要知道,在嫉妒的战场上,只有失败,没有战利品可得。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抓住嫉妒紧紧不放呢?…
《旅途脚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