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可怕的恶魔,它能吞噬人的理智;嫉妒是燃烧的火焰,它能焚尽智慧的苗芽;嫉妒是凶猛的烈日,它能蒸发慈悲的甘泉。
趁它还没有彻底毁灭我们之前,赶快把这万恶的祸根赶出去!
壬午年七月三十日
2002年9月7日
鸡 头
今天,一位来自天津塘沽的出家人告诉我:“我的家乡靠近海边,祖祖辈辈都是渔民。我不信佛教的时候,跟着家人造作了不少杀业。当地有一种陈年老规矩,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都会宰杀一只雄鸡,并用鸡头供奉天尊、海神、观音娘娘,祈祷他们保佑全家平安、财富圆满、身体健康。现在想起来,心里十分后悔。”
听了他的话,另一位居士也告诉我,在他的家乡,每当清明为祖先扫墓的时候,都会杀鸡、宰鸭,用生灵血肉供奉祖先,以示孝敬。如今,此等风俗比比皆是,在攀比心理的作祟下,此风越刮越烈,屠杀悲剧此起彼伏,大家早已司空见惯,不以为奇。这一切,都是妇孺皆知的事实,绝非危言耸听。
真是愚昧、无知之举!
藏地黑教兴盛的时期,也有以刚宰杀的鲜腥动物血肉,供养天尊的行为,因此残害了无数众生。现在的藏地,这种公开的荒唐行为已经被制止了,想不到在汉地佛教兴盛的地方,仍有这种恶习残存。
经书中一再提到以灯、香、花鬘、世间七宝或意幻供养佛陀的功德,从未提及以众生之血肉供养的内容,不知血肉供养的传承由何而来?莫非是魔的加持?
华智仁波切曾说:“菩萨视众生如子,岂能以子肉供母?”以众生之血肉供养佛菩萨,如同以儿子的血肉款待母亲,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不敬。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尽力饶益众生、不伤害众生,就是对佛菩萨最大的供养。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也说:“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噉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视残害其他生命为孝敬,是实实在在的邪见。以此行为报答祖先,不但不能使祖先受益,反而增加其罪业,自己也必将承受杀生的果报。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孝子或佛教徒,一定要遵循因果的规律,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壬午年八月初一
2002年9月8日
生 厌
上师今天讲《贤愚经》中的微妙比丘尼品。
因为前世贪恋、嫉妒、撒谎等罪业,微妙比丘尼在此生承受了丈夫被蛇杀死、病死、被砍头,儿子被大水冲走、被恶狼吞食、被杀死,父母等一家老小被大火烧死,自己被活埋、吞食自己儿子等一系列的厄运。最终因前世供养圣者的善业,在佛陀的教化下出家,并证得阿罗汉果。
公案讲完后,上师在课堂上殷切地告诉大家:通过公案,向我们揭示了世俗生活的种种危害。恋人间的卿卿我我,家庭中的鱼水之欢,如同山泽中燃烧的大火,具有吞噬一切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啊!
人因为贪恋,便会患得患失,以至于生起嗔心,互相残杀,最终堕入三涂,永无出期。家庭生活比牢笼更能让人痛苦不堪。我们应看清世俗生活的真相,以此公案为借鉴,对世俗生起真实的厌离心。
我们很多人都有与微妙比丘尼相似的经历,都感受了世间生活的酸甜苦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今天有幸能闻听到正法,也应效法微妙比丘尼,将世间的悲苦化为修行的动力,这就是佛陀为我们讲述此公案的目的。
如果你没有看过或已经忘记了这段公案,就请翻开《贤愚经》吧,你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的。
壬午年八月初三
2002年9月9日
卫 生
说起卫生,谁也不能作出一付超然的态度。
大至整个国家的环境卫生,小至家庭及个人卫生,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现在一些大城市的人,整天忙于卫生、打扮,每天洗脸化妆都会花费三四个小时,将大好的宝贵光阴白白浪费,实在是可惜。
而有的修行人又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打扫卫生耽误时间,不洗衣服不洗碗,整日蓬头垢面,家里如同狗窝,佛堂满布灰尘,还自视境界很高。不但给自己的健康、寿命带来障碍,也让其他人生起邪见。
如果你是一名远离世间、独自修行的瑜伽士,你尽可以随心所欲。如果你尚未证悟等净无二的境界,抛不下与人相处的环境,尚在红尘中打滚,那还是有所顾忌好一点。
在小乘戒律以及密乘事续部中,都再三强调沐浴、卫生的重要性。讲究卫生,对我们的修行和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五明佛学院是聚集了几千人的大家庭,喇荣沟是前辈成就者修行过的圣地。我们更应爱护这里的环境,使其成为闻思修行的最佳场所,让我们能更加舒心地享受正法的美味。
当然,在所有的卫生里面,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灵的卫生。即使你的家中纤尘不染,身上洁净整齐,也要时刻反观内心,检查心中的尘埃是否已经洗净。要知道,能常保内心的洁净,才是最究竟的卫生。
壬午年八月初四
2002年9月10日
林 栖
我喜爱“停车坐爱枫林晚”中所言及的,绚丽多彩、灿烂如霞的枫林;也喜爱希什金画笔下,俄罗斯色调浓重、神态忧郁的森林;更喜爱蓝天之下,雪山身旁,宛如松耳石般葱绿茂密的森林。
山林,是无数修行人极力赞叹的地方。那里有清新的空气、绚丽的鲜花、清澄的泉水、晶莹的月光,远离尘世的喧嚣与争斗,是我们修行的极佳场所与助缘。
世间的人们在身心疲劳之时,也往往会选择山林,以期遣除烦恼忧愁,让困顿的身心得到休憩。
释迦牟尼佛示现降生、成道、涅槃都是在树下,可见树林对我们的修行,有着不可思议的殊胜缘起。
《华严经》云:“希有智果树,植妙深固本,众行渐增荣,普覆于三有。”《深心教诫经》中也云:“佛言,慈氏,于彼菩萨及所化人,当成就四法……三者,常乐坐卧林野。”
作为住林的修行人,平时如果修行、看书
时间过长,适当地移动视线,看看绿色的山林,对舒缓眼部和身体的疲惫会有很大的帮助。山林,可以帮助我们荡涤掉心灵的尘垢与垃圾,获得净如月光的善妙功德。
修行人不仅应喜爱山林,更应培植智慧的功德之林。但愿我们能早日成为展翅翱翔于智慧功德林中的一只自由大鹏。
壬午年八月初五
2002年9月11日
准 备
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应该为将来作准备。如果你想盖房,就应该事前准备水泥、砖瓦、木料,并联系好施工修建人员;如果你想出国,就应当为护照、签证等手续作准备;作为修行人,就应当为死亡作准备。
莎士比亚云:“啼鸟婉转的地方,有毒蛇咝咝作响。”虽然我们现在都生活得有滋有味,但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如果你的修行已经到达一定境界,对死亡有十分的把握,那就不用再杞人忧天。如果因为懈怠,没有精进修持,未得往生验相,对生死没有把握。那么,当你的人生帷幕落下的时候,无论在临终还是中阴,就像我们以前所讲的那样,忆念阿弥陀佛,对往生有极大的利益,这是佛经中所讲的不虚金刚语。
麦彭仁波切专门针对我们这些人,留下了宝贵的《净土教言》,我们应当记住下面的一段话:
“假设没有获得如此明显的验相。然而,不用说今生反复生起信心与意乐会往生,甚至在临终时,令其耳闻佛号,并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也能往生,因临死的神识具有极强之力,再加上阿弥陀佛的殊胜愿力。在中阴界忆念佛号也能作为立即往生彼刹的因。因为在中阴界时,神识容易转变,并且阿弥陀佛的誓愿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今生、临终、中阴的这些修要极为关键。”
感谢佛菩萨为我们这些懒惰的人们留下至真至切的言教,使我们哪怕在临终的一刹那醒悟,也能抓住一根通往极乐净土的救命稻草。千万不要再把它丢失了!
壬午年八月初六
2002年9月12日
惭 愧
早上八点是我例行的接待时间,在每天的半个钟头里,我都难以控制自己易感的心,常常随着来访者的喜怒哀乐而变换。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就让我生起极大的惭愧心。
在来访的人流中,有一位新近出家的知识分子。她祈求其他的人,希望能给她一会儿与我单独交谈的机会。当其他的人回避后,她从包里取出一个信封,并告诉我说:“我刚出家,不懂规矩,怕别人笑话,我有一个祈求,希望您能答应。”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她继续说道:“我昨天看了您的《放生功德文》,使我终于明白:在世间,生命是最珍贵的。为了其它动物的生命,减少自己暂时的衣食需求,是大乘佛子的本分。我本来钱不多,这三千块钱本预备用来买一间房,现在我准备放弃买房的计划,将这笔钱用于放生。如果您方便的话, ,能否帮我借一个小小的安身之处,只要能遮挡风雨就行。”
“你一定要慎重考虑清楚,现在我恐怕暂时借不到房子。拿出这笔钱,你将来的生活是否会有困难?”
“房子的事,我可以再去想其他的办法。每月五十元的生活费,已经能满足我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不会后悔,希望您能成全我。”
看到她意志已坚,我收下了这笔涉及生命的、沉甸甸的现金,想到严酷的隆冬即将来临,她却没有抵挡风寒的衣服和房子,我的心也水淋淋地往下沉。我用力提起笔,在信封上重重地写下“放生款”三个字。
看着她远去的背影,一种惭愧之情在心中蔓延滋生。我每天在课堂上、在书本上,多么动听地给别人宣讲:为了众生的利益,要无私地奉献。可是我是否真正做到了为众生而舍弃自己的一切呢?我的这些行为与鹦鹉学舌又有何异呢?古人云:“闻善不慕,与聋聩同;见善不敬,与昏瞽同;知善不言,与嚣暗同。”作为五根俱全的人,对如此善行,怎能让我不慕、不敬、不言、不惭呢?我每天给别人上课,今天却被别人上了一堂…
《旅途脚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