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可怕的惡魔,它能吞噬人的理智;嫉妒是燃燒的火焰,它能焚盡智慧的苗芽;嫉妒是凶猛的烈日,它能蒸發慈悲的甘泉。
趁它還沒有徹底毀滅我們之前,趕快把這萬惡的禍根趕出去!
壬午年七月叁十日
2002年9月7日
雞 頭
今天,一位來自天津塘沽的出家人告訴我:“我的家鄉靠近海邊,祖祖輩輩都是漁民。我不信佛教的時候,跟著家人造作了不少殺業。當地有一種陳年老規矩,每當逢年過節的時候,家家都會宰殺一只雄雞,並用雞頭供奉天尊、海神、觀音娘娘,祈禱他們保佑全家平安、財富圓滿、身體健康。現在想起來,心裏十分後悔。”
聽了他的話,另一位居士也告訴我,在他的家鄉,每當清明爲祖先掃墓的時候,都會殺雞、宰鴨,用生靈血肉供奉祖先,以示孝敬。如今,此等風俗比比皆是,在攀比心理的作祟下,此風越刮越烈,屠殺悲劇此起彼伏,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不以爲奇。這一切,都是婦孺皆知的事實,絕非危言聳聽。
真是愚昧、無知之舉!
藏地黑教興盛的時期,也有以剛宰殺的鮮腥動物血肉,供養天尊的行爲,因此殘害了無數衆生。現在的藏地,這種公開的荒唐行爲已經被製止了,想不到在漢地佛教興盛的地方,仍有這種惡習殘存。
經書中一再提到以燈、香、花鬘、世間七寶或意幻供養佛陀的功德,從未提及以衆生之血肉供養的內容,不知血肉供養的傳承由何而來?莫非是魔的加持?
華智仁波切曾說:“菩薩視衆生如子,豈能以子肉供母?”以衆生之血肉供養佛菩薩,如同以兒子的血肉款待母親,是對佛菩薩最大的不敬。發起殊勝的菩提心,盡力饒益衆生、不傷害衆生,就是對佛菩薩最大的供養。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中也說:“甯當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殺食衆生。諸佛所說慈悲經,彼經中說行慈者。甯破骨髓出頭腦,不忍噉肉食衆生。如佛所說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滿足。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沒生死不成佛。”視殘害其他生命爲孝敬,是實實在在的邪見。以此行爲報答祖先,不但不能使祖先受益,反而增加其罪業,自己也必將承受殺生的果報。
如果想成爲真正的孝子或佛教徒,一定要遵循因果的規律,千萬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壬午年八月初一
2002年9月8日
生 厭
上師今天講《賢愚經》中的微妙比丘尼品。
因爲前世貪戀、嫉妒、撒謊等罪業,微妙比丘尼在此生承受了丈夫被蛇殺死、病死、被砍頭,兒子被大水沖走、被惡狼吞食、被殺死,父母等一家老小被大火燒死,自己被活埋、吞食自己兒子等一系列的厄運。最終因前世供養聖者的善業,在佛陀的教化下出家,並證得阿羅漢果。
公案講完後,上師在課堂上殷切地告訴大家:通過公案,向我們揭示了世俗生活的種種危害。戀人間的卿卿我我,家庭中的魚水之歡,如同山澤中燃燒的大火,具有吞噬一切的能力,我們一定要引以爲戒啊!
人因爲貪戀,便會患得患失,以至于生起嗔心,互相殘殺,最終墮入叁塗,永無出期。家庭生活比牢籠更能讓人痛苦不堪。我們應看清世俗生活的真相,以此公案爲借鑒,對世俗生起真實的厭離心。
我們很多人都有與微妙比丘尼相似的經曆,都感受了世間生活的酸甜苦辣。“亡羊補牢,爲時未晚”,我們今天有幸能聞聽到正法,也應效法微妙比丘尼,將世間的悲苦化爲修行的動力,這就是佛陀爲我們講述此公案的目的。
如果你沒有看過或已經忘記了這段公案,就請翻開《賢愚經》吧,你一定會從中有所收獲的。
壬午年八月初叁
2002年9月9日
衛 生
說起衛生,誰也不能作出一付超然的態度。
大至整個國家的環境衛生,小至家庭及個人衛生,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愛護自己的生存空間,是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現在一些大城市的人,整天忙于衛生、打扮,每天洗臉化妝都會花費叁四個小時,將大好的寶貴光陰白白浪費,實在是可惜。
而有的修行人又走到另一個極端。認爲打掃衛生耽誤時間,不洗衣服不洗碗,整日蓬頭垢面,家裏如同狗窩,佛堂滿布灰塵,還自視境界很高。不但給自己的健康、壽命帶來障礙,也讓其他人生起邪見。
如果你是一名遠離世間、獨自修行的瑜伽士,你盡可以隨心所欲。如果你尚未證悟等淨無二的境界,抛不下與人相處的環境,尚在紅塵中打滾,那還是有所顧忌好一點。
在小乘戒律以及密乘事續部中,都再叁強調沐浴、衛生的重要性。講究衛生,對我們的修行和健康都有很大的益處。
五明佛學院是聚集了幾千人的大家庭,喇榮溝是前輩成就者修行過的聖地。我們更應愛護這裏的環境,使其成爲聞思修行的最佳場所,讓我們能更加舒心地享受正法的美味。
當然,在所有的衛生裏面,最重要的是保持心靈的衛生。即使你的家中纖塵不染,身上潔淨整齊,也要時刻反觀內心,檢查心中的塵埃是否已經洗淨。要知道,能常保內心的潔淨,才是最究竟的衛生。
壬午年八月初四
2002年9月10日
林 棲
我喜愛“停車坐愛楓林晚”中所言及的,絢麗多彩、燦爛如霞的楓林;也喜愛希什金畫筆下,俄羅斯色調濃重、神態憂郁的森林;更喜愛藍天之下,雪山身旁,宛如松耳石般蔥綠茂密的森林。
山林,是無數修行人極力贊歎的地方。那裏有清新的空氣、絢麗的鮮花、清澄的泉水、晶瑩的月光,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爭鬥,是我們修行的極佳場所與助緣。
世間的人們在身心疲勞之時,也往往會選擇山林,以期遣除煩惱憂愁,讓困頓的身心得到休憩。
釋迦牟尼佛示現降生、成道、涅槃都是在樹下,可見樹林對我們的修行,有著不可思議的殊勝緣起。
《華嚴經》雲:“希有智果樹,植妙深固本,衆行漸增榮,普覆于叁有。”《深心教誡經》中也雲:“佛言,慈氏,于彼菩薩及所化人,當成就四法……叁者,常樂坐臥林野。”
作爲住林的修行人,平時如果修行、看書
時間過長,適當地移動視線,看看綠色的山林,對舒緩眼部和身體的疲憊會有很大的幫助。山林,可以幫助我們蕩滌掉心靈的塵垢與垃圾,獲得淨如月光的善妙功德。
修行人不僅應喜愛山林,更應培植智慧的功德之林。但願我們能早日成爲展翅翺翔于智慧功德林中的一只自由大鵬。
壬午年八月初五
2002年9月11日
准 備
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都應該爲將來作准備。如果你想蓋房,就應該事前准備水泥、磚瓦、木料,並聯系好施工修建人員;如果你想出國,就應當爲護照、簽證等手續作准備;作爲修行人,就應當爲死亡作准備。
莎士比亞雲:“啼鳥婉轉的地方,有毒蛇咝咝作響。”雖然我們現在都生活得有滋有味,但死亡隨時可能降臨。如果你的修行已經到達一定境界,對死亡有十分的把握,那就不用再杞人憂天。如果因爲懈怠,沒有精進修持,未得往生驗相,對生死沒有把握。那麼,當你的人生帷幕落下的時候,無論在臨終還是中陰,就像我們以前所講的那樣,憶念阿彌陀佛,對往生有極大的利益,這是佛經中所講的不虛金剛語。
麥彭仁波切專門針對我們這些人,留下了寶貴的《淨土教言》,我們應當記住下面的一段話:
“假設沒有獲得如此明顯的驗相。然而,不用說今生反複生起信心與意樂會往生,甚至在臨終時,令其耳聞佛號,並對極樂世界生起向往之心也能往生,因臨死的神識具有極強之力,再加上阿彌陀佛的殊勝願力。在中陰界憶念佛號也能作爲立即往生彼刹的因。因爲在中陰界時,神識容易轉變,並且阿彌陀佛的誓願具有強大的力量。所以今生、臨終、中陰的這些修要極爲關鍵。”
感謝佛菩薩爲我們這些懶惰的人們留下至真至切的言教,使我們哪怕在臨終的一刹那醒悟,也能抓住一根通往極樂淨土的救命稻草。千萬不要再把它丟失了!
壬午年八月初六
2002年9月12日
慚 愧
早上八點是我例行的接待時間,在每天的半個鍾頭裏,我都難以控製自己易感的心,常常隨著來訪者的喜怒哀樂而變換。
今天發生的一件事,就讓我生起極大的慚愧心。
在來訪的人流中,有一位新近出家的知識分子。她祈求其他的人,希望能給她一會兒與我單獨交談的機會。當其他的人回避後,她從包裏取出一個信封,並告訴我說:“我剛出家,不懂規矩,怕別人笑話,我有一個祈求,希望您能答應。”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後,她繼續說道:“我昨天看了您的《放生功德文》,使我終于明白:在世間,生命是最珍貴的。爲了其它動物的生命,減少自己暫時的衣食需求,是大乘佛子的本分。我本來錢不多,這叁千塊錢本預備用來買一間房,現在我准備放棄買房的計劃,將這筆錢用于放生。如果您方便的話, ,能否幫我借一個小小的安身之處,只要能遮擋風雨就行。”
“你一定要慎重考慮清楚,現在我恐怕暫時借不到房子。拿出這筆錢,你將來的生活是否會有困難?”
“房子的事,我可以再去想其他的辦法。每月五十元的生活費,已經能滿足我生活方面的需求,我不會後悔,希望您能成全我。”
看到她意志已堅,我收下了這筆涉及生命的、沈甸甸的現金,想到嚴酷的隆冬即將來臨,她卻沒有抵擋風寒的衣服和房子,我的心也水淋淋地往下沈。我用力提起筆,在信封上重重地寫下“放生款”叁個字。
看著她遠去的背影,一種慚愧之情在心中蔓延滋生。我每天在課堂上、在書本上,多麼動聽地給別人宣講:爲了衆生的利益,要無私地奉獻。可是我是否真正做到了爲衆生而舍棄自己的一切呢?我的這些行爲與鹦鹉學舌又有何異呢?古人雲:“聞善不慕,與聾聩同;見善不敬,與昏瞽同;知善不言,與囂暗同。”作爲五根俱全的人,對如此善行,怎能讓我不慕、不敬、不言、不慚呢?我每天給別人上課,今天卻被別人上了一堂…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