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課。
壬午年八月初七
2002年9月13日
淚 水
對于哭泣,有的人歌詠,有的人貶斥。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爲女人哭中之上品;屈大夫之《離騷》,杜工部之《草堂詩集》,爲寄哭于詩之佳作;李後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西廂》爲王實甫之哭泣,《紅樓》爲曹雪芹之哭泣。然而,自遠古以來,被人們所認同的哭泣仍然屈指可數。常言也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從小就學會了“淚往肚裏流”。
很久沒有嘗過流淚的滋味了。不管是父親去世,還是遭遇其他磨難。今天我卻破例在課堂上流了淚。
幾天前聽別人講,德巴堪布有一天冒著暴雨乘坐拖拉機回家,心裏十分不是滋味。今天在課堂上講到:“觀解脫道商主上師恩,深心生起敬信淚漣漣”時,聯想到這一情節,滿懷激情地向大家講起,一下子抑製不住內心的酸痛,淚水潸然而下。這絕非是矯情,是德巴堪布引領我從佛法上的蒙童,成長爲一名僧人。他對我的恩德,是任何世間感情都無法比擬的。過
去與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將永遠镌刻在我的記憶深處。也只有像這樣的師徒感情,才會讓我流淚。
恰好今天我接到電話,德巴堪布將要去漢地治療,我雖然沒有太大的號召力,但也想爲德巴堪布與漢地居士結緣盡微薄之力。我趕緊寫了一封介紹信:
“有緣信士惠鑒:
德巴堪布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愛戴、非常了不起的善知識。我本人最早出家時,也曾在他老人家坐下恭聽過《大圓滿前行》等法要,從而對佛法生起了堅定不移的定解,實在是受益匪淺。堪布對我可謂恩德深厚。
此次堪布去漢地治療,機會難逢,希望有信之士不要坐失良機,應當在其前聆聽傳承,祈求加持,如此則利益無窮。
堪布如今已至七旬,年邁體弱,法身欠佳,望多方予以幫助。
願一切吉祥!
索達吉
二ΟΟ二年九月十五日”
我真誠地希望這封信,能成爲德巴堪布與漢地衆生之間的紐帶。讓堪布的智慧甘露,也能像當初滋潤我們一樣,去澆灌他們幹裂的心田,使那些撒播已久的種子,能早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壬午年八月初八
2002年9月14日
報 仇
回到羅科馬鄉,聽到一件令人傷感的事。
我曾在“噩耗”中提到的桑及讓波的弟弟,爲了報殺兄之仇,已連續一個多月流浪在外,尋找凶手。他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務,帶著隨時可能燃燒的仇恨,風餐露宿、披星戴月、翻山越嶺,日複一日的失望已讓他喪失理智。嗔恨的火焰加速度地上升,最後一點忍耐的水分已經被蒸發。如果此時能找到仇敵,蓄積已久的仇恨一定會迫使他將對方撕成碎片。
爲了化解他心中的結,我決定與他談談。當我看到站在我面前的他眼中難以熄滅的怒火,原有的信心已消去了一半。但一種責任感驅趕著我,使我不得不硬著頭皮告訴他:“人死不能複生,如同覆水難收,破鏡難圓。世間的一切皆由因緣注定。這也是他們之間的孽緣,如果你殺了他,只會增加你的罪業,對你哥哥沒有絲毫價值。希望你能豁達大度一點,將你們之間的冤仇一筆勾銷。”
聽了我的話,他毅然決然地回答我:“于我而言,哥哥是我最親的人。即使一百萬也抵不上我哥哥的一根小指頭,更不要說他的性命。此仇不報,我在鄉鄰當中也擡不起頭。即使我傾家蕩産、囊空如洗,也一定要雪恥!”看來,所謂的因果、所謂的前後世,在他心中已化爲灰燼。想讓他現在幡然醒悟,簡直是癡心妄想。只有讓時間的浪花,去沖刷磨砺掉他心中的仇恨,重還他應有的理智。
草原上,一個茕寂的身影終日在晃動。不知何時,他能擡頭望一望頭頂蔚藍的天空,讓自己的心胸也變得同樣寬廣起來。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他的這種做法是一種英勇行爲,爲了親人,情願舍棄自己的一切。其實,這正是世人愚昧之所在。世間因緣,瞬息萬變,爲了今世的親人,不惜造作惡業,誰能保證自己來世是以什麼樣的因緣與親人和仇敵再會呢?“啖父身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敵,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在智者的眼裏,世人上演了多少愚癡的荒唐鬧劇啊!
壬午年八月初九
2002年9月15日
欺 騙
自從去年夏天鄉親們發願不隨意殺生之後,羅科馬鄉牧民們的牦牛就成了牲口販子眼中的“天鵝肉”,他們一直對那些膘肥體壯的牦牛虎視眈眈、垂涎欲滴。
終于,他們杜撰了一個美麗的謊言,欺騙了這些善良的人們。在很多人從未去過的紅原,販子們描繪了一幅“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畫面,那裏有豐美的水草,那裏有怡人的氣候,那裏有甘甜的河流……當牧民們正爲草場的緊促而焦急時,聽到這一消息,無不倍感歡欣,以爲牛羊們從此找到了滿意的歸宿。
聽說此事後,我感到疑惑不解,據我了解,當地牦牛的草場問題尚沒有著落,怎能有這些牦牛的棲身之地?簡直是天方夜譚!一定事出有因。
我找到了那些販子,並細問其端倪,比如,牦牛具體生活的地方,經營的渠道……從他們前後矛盾的話語中,我已猜出一鱗半爪。在我抓住馬腳窮追猛打的追問下,販子們終于黔驢技窮,交代了事實真相。那些牧民們以爲找到美好家鄉的牛羊們,早已被他們賺夠了鈔票,販賣到屠宰場,成了別人的刀下肉、盤中餐。
善良的人們被激怒了,他們將販子們團團圍住,非要說個子曰不可。迫于壓力,販子們不得不交出了剛收購的50頭羊、12頭牛,用于放生,以彌補罪過。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解決。
只可惜那些已經邁入鬼門關的可憐牛羊們,不知命運之神會將它們安排至何方?
壬午年八月初十
2002年9月16日
慈 育
兒童的成長環境往往決定了他的一生。從小在慈悲的氛圍中孕育出的兒童,會有一顆不造作的愛心。從小在憶念叁寶的環境中成長的兒童,會有一顆虔誠信仰的心。
兒童就像一張白紙,你用什麼顔色的筆,就能描出什麼顔色的圖畫。
圖登諾布仁波切于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在青海果洛創辦的小學,已經曆了叁年的風風雨雨。隨著教學製度的不斷完善,教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學設施的不斷更新,該校現已擁有98名學生,16名教職員工。
每天清晨六點半,在悅耳的四皈依音樂的伴奏下,孩子們從睡夢中蘇醒,揭開了一天生活的帷幕。起床後排好隊,整齊地向叁寶合掌頂禮,皈依發心,圍著寺廟轉繞叁圈。七點開始洗漱,完畢後入禅堂,各就其位後齊聲合掌念誦:“無上導師佛珍寶,無上醍醐正法寶,無上引導聖僧寶,供養怙主叁尊寶。我等衆眷世代中,永不舍離叁寶尊,恒時供養叁寶故,願獲叁寶之加持。衆生以此妙淨善,圓滿福慧二
資糧,福慧二資之所生,淨妙二身願成就。”
早飯後稍事休息,八點開始正式上課,主要課程有藏文、中文讀寫。午餐後是午休時間,下午兩點開始上課。六點晚餐,七點晚自習,九點入寢室。當所有的學生休息後,盡職盡責的老師們才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些學生都是孤兒或貧窮家庭的孩子,他們的出生是不幸的,但如今他們所得到的愛與教育,卻遠遠超出了健全家庭的孩子。
在這種慈愛與敬信的環境中成長的兒童,就像一顆具有生命力的種子,將來必定會在人間播植出更多慈愛與敬信的幼苗。
壬午年八月十一日
2002年9月17日
阻 撓
一位杭州國際政治大學的學生,在聽聞了有關輪回痛苦的道理之後,對凡塵世間産生出不可遏製的厭離心。她抛棄了大都市的舒適生活,來到條件艱苦的藏地,一心一意地等待著出家機緣。
然而天不遂人願的是,她父母在得知她的打算之後,一直在想方設法加以阻撓。今天,他們打電話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她出家,他們就會自殺!聽到這一消息,她頓時面有難色、猶豫不決了。
幾乎每個出家人或佛教徒,在面對尋求解脫與處理家人關系時,都會遇到類似問題。釋迦牟尼佛當年也是這樣從兩難的境遇中艱難地跋涉過來的。如果既想出家,又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修行人爲了長遠的利衆,不得不放棄一些短期目標。
作爲家人,也不應該阻撓別人的出家因緣。《佛說出家功德經》雲:“佛告阿難,若複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爲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叁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觀察如是之士。何以故?緣此罪業,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身盲。若出餓鬼中,亦常身盲。再叁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爲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該經中還指出,如果破壞他人出家善因緣,不但所生常盲,且不能睹見佛之法身。
若阻撓他人出家,尚有來世貧窮、難遇佛法等果報,《佛說老女人經》中雲:“佛告阿難,是老女人者,是我前世發意學道時,是母慈愛,不肯聽我去,我憂愁不食一日,因是五百世,來生世間則貧窮。”
《賢愚經》中也講了阻撓他人出家,罪同毀塔的過患。看到如此教證,怎能不讓我們思量再叁?
若能幫助他人,受持一夜清淨戒,勝過于諸佛前以七寶供養一百年之功德。更何況隨喜、幫助他人出家之功德。
總之,無論是自己的朋友,還是親密的家人,如果誠心發願出家,我們一定不要製造違緣,拖延其出家時間。否則,因果的製裁也是無情的!
壬午年八月十二日
2002年9月18日
善 言
有一位出家人希望我能贈送他一些教言。我爲難地告訴他:“我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煩惱業障都很深重,連弟子的法相都不具足,又怎麼敢傳什麼教言給你呢?”聽了我的話,他仍然毫不氣餒地苦苦哀求。最後,心已被說軟的我只好勉爲其難,自不量力地用誠摯的語氣向他說道:
“頂禮上師本尊!若想獲得成就,必須時刻祈禱叁寶。本尊是一…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