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途腳印▪P34

  ..續本文上一頁旁邊的一堆瑪尼石,讓我馳騁的心又回到了每日在石頭上鑿刻觀音心咒的少年時代。有一塊石頭上的心咒刻得特別深,鑿刻的人一定花了不少功夫。他的手是否也像我當年一樣起泡了?龜裂了?凍僵了?

  草原上一種頑強得令人動容的小花,在已泛出些許金黃的大地上,鋪天蓋地地挺立著,吸引著色彩斑斓的蝴蝶穿梭其間,慰藉著我們 因無常而傷感的心。水中不知情的魚兒漫無目的地遊蕩著,令我生起一種沖動,想以我的體溫捂暖這日漸趨寒的溪水,讓這些生靈不用感受冬日的嚴寒。大自然提醒我,生命只是荷葉上的一顆露珠,短暫的繁榮終將過去,面對這無常的大教室,我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歎:

  盛夏紅橙黃綠紫,秋成槁木終飄逝,蜜蜂蝴蝶舞翩跹,怎敵叁日風霜劍?如今少壯空蹉跎,轉瞬惆怅韶光失,萬法本性皆無常,惜取寸金汝莫遲。

  壬午年七月二十五日 

  2002年9月2日  

  

  

  關  懷

  上師今天在課堂上告訴大家:有一位聞思修行很精進的出家人,最近生病無錢醫治,希望大家能對他伸出援助之手。很多修行人,在求學的過程當中都會顯現各種困難,我當時在石渠求學時也是這樣。如果能在此時給予一些關懷,遠遠勝過順境時的錦上添花。過去學院人不多時,我都盡量在財物上給予幫助,現在學院人太多,想一一幫助也力不從心了。

  聽了上師的話,我想這位修行人一定會在上師的加持下,得到大家很好的照料。作爲上師的弟子,能在身處逆境時,感受到上師的關懷,內心湧起的那一份感激,一定也是刻骨銘心的。對此,我深有感觸:

  記得84年我剛到學院時,由于家人的不理解,我得不到物質上的周濟,生活十分拮據。上師將喇嘛經堂旁一間關山羊的屋子借給我,使我暫時安頓下來。他老人家從新龍回來時,給了身無分文的我50元錢,這對于當時的我,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我得以依此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生計。

  藏曆年到了,道友們都置辦完年貨,開始

  

  

  團聚一堂,歡度節日。我因爲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沒有可去之處,只有小小的一口袋糌粑陪伴著我。想通過看書驅趕心中的那份淒涼,但書上那一串串單調的符號怎麼也融不進內心,懷揣著郁悶的心情走上了對面的山坡。山下,快樂的人影在晃動,快樂的笑聲在飄蕩,但這些都離我那麼的遙遠,只有揮之不去的孤獨亦步亦趨。

  忽然,一個熟悉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簾,上師的妹妹阿裏美珠端著一個盆,步履艱難地走進了我棲身的小屋。當她出來時,盆已經不在了。

  好奇的我叁步並作兩步,迅速回到家中。剛推開房門,就受到滿滿一大盆油餅和包子的熱情迎接。

  滿滿的一大盆啊!

  我的眼睛潮濕了,我可以過一個豐盛的年了!我擁有的不僅是油餅和包子,更重要的是來自上師的關懷。我用這些美味宴請了一個叫仁增尼瑪的喇嘛。雖然幾天後,這些美味吃完了,但上師的關懷,卻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那段艱辛窘困的日子。

  壬午年七月二十六日 

  2002年9月3日  

  

  

  沈  默

  人人都希望有很好的談吐,于是拼命地練習口才,以備將來能在人前施展,從而贏得豔羨的目光。殊不知,語言往往會招致大禍。

  戰國時期的蘇秦因具有遊說六國、合力抗秦的口才,才引起齊人的擔心而招來殺身之禍。古人常常告誡別人:“禍從口出,而口則有唇,合之可以防禍也。”語言如風,無足而行,無翼而飛,出言不當,驷馬不能追。先聖們都奉行“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如蹈水火臨危險也”的古訓,我們更應閉住自己的雙唇,不要讓它招致是非。

  往往動筆,都是在深思熟慮之後;但常常在言語脫口而出之後,人們才會思維這句話的對錯。所以,古人才會總結出“意在筆先,慧生牙後”的精辟結論。

  作爲修行人更是應自顧調心,莫道他人短長。若是爲了引導衆生趨入正法,可以適當地說一些柔和語、具義語。在其他情況下,就應管住自己的嘴。寡言少語,無人認爲你愚笨;若乘興而談,總會露出自己的淺薄。《維摩诘

   經》雲:“防意如城,守口如瓶。”我們天生的兩只耳朵、一張嘴,就是讓我們要多聽、少說。

  當你不知道說什麼時,千萬不要信口雌黃,沈默是最好的語言。

  壬午年七月二十七日 

  2002年9月4日  

  日  程

  我是一個很貪婪的人,貪婪的主要對境就是書和傳法,我的絕大多數光陰也都耗費于此。

  每天早上四點,我就不得不從舒服的床上起來,例行的供養、念誦之後,就要爲當天所講的《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竅訣寶藏論》,以及上師講解《賢愚經》的同步翻譯作准備。五點多稍作洗漱,喝一點糌粑湯,就振作起即將衰竭的精神,拖著不聽話的身體,步履緩慢地離開家,前往講課的小屋。

  六點到八點上課,八點到八點半是規定的接待時間。每天,排著長長隊伍的人們仿佛有傾訴不完的喜怒哀樂。我這顆易動的心,也隨著談話內容的起伏,時而上升,時而下降。爲了盡力滿足每個人的要求,接待的時間總是會超過預定的半小時。之後,是半小時的治療時間,我這不爭氣的背總是占用我寶貴的光陰。當我正想看一點書,《賢愚經》的翻譯已經在等候著我了。直到十一點半,我才能回家喘口氣。

  往肚裏胡亂塞點東西,我就開始了每天的翻譯與寫作工作。目前翻譯的法本有《紮嘎山法》、《蓮師刹土雲遊記》、《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密宗部分,寫作的部分包括《破除邪說論》以及每天的日記,常常因爲懶惰,我于第二天才將前一天的日記補上。每當我在院子裏休息的時間超過十分鍾,我都會後悔半天,譴責自己浪費了太多時光。爲避免別人不必要的造訪,我緊緊地關上了院門,並拔掉電話線。直至晚上十點半,在完成了必需的念誦之後,我才能夠鑽進被窩,開始享受遨遊夢境的閑適輕松。

  

  別人送給我的很多精美食品,我也常常無暇顧及,有布施與人的心,卻沒有布施的時間,只有眼睜睜地看著它們過期變質。

  也許有人認爲我這樣顯得過分執著,但一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離開人世,留下來的法本或許還能繼續利益衆生,我翻譯和寫作的腳步就怎麼也不能停息。

  壬午年七月二十八日 

  2002年9月5日  

  

  

  燃  指

  有一位尼姑,來學院已經一年多時間,十分本分老實。今天,見她少了一根手指,問她緣故,方知是燃指供佛的結果。

  她告訴我:“我的家鄉在海邊,受父輩的影響,我常常與人一起捕魚撈蝦。海中有的魚類幾乎與人一般大小,我也毫不忌諱。不論大魚小蝦,從不軟手,因而造作了很多惡業。出家以後,想起往昔所造的種種惡業,心裏十分後悔,不知如何償還。

  叁年前,當我在《楞嚴經》中看到以自身供佛的功德後,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線光明。我毫不遲疑地發願:我要在叁聖寺佛像前,以燃指供佛。

  我先用線緊緊地纏住手指,讓它血脈不通,血液自幹,纏指的滋味苦不堪言,但爲了能供佛,我咬緊牙關挺了過來。第四天,當我拆開捆線,用刀子切開手指時,疼痛的感覺已然消失,只看見裏面黑糊糊的、已經凝固的血液。我在手指上塗上油,點燃了手指……當燃到中途時,別人都因害怕而竭力勸阻,我不得已

  

  只好暫時停止。第二天,我才偷偷地燒完了整個手指。

  寺院的方丈認爲我精神有問題,想將我趕出寺院。我告訴方丈,不是我精神有問題,而是自己業障太重,不知如何忏悔清淨,才燃指供佛,以除罪障,方丈才勉強同意我留下來。

  後來我在其他寺院待了一段時間,最終來到了學院。”

  聽了她的講述,令我想起近代詩僧八指頭陀,在阿育王寺佛舍利前燃指供佛後,曾寫的《自笑詩》:“割肉燒燈供佛勞,可知身是水中泡,只今十指唯余八,似學天龍吃兩刀。”從字裏行間,可見其視肉身爲泡影的無畏氣概。對此,我一直十分佩服。今天看見身邊的道友能有此行爲,怎能讓我不贊歎、隨喜?

  有的人認爲,密宗是不許損害五蘊的,燃指供佛不是自殘身體嗎?其實,在了知身體本來清淨的前提下,爲了忏悔業障而燃指供佛,與密宗的見解並不相違。不損害五蘊是指不能侮辱自身,燃指供佛是消除貪心的一種修行方式。某些經典中對損害身體予以遮止,是因爲考慮到凡夫地衆生在感受痛苦後,容易生起後悔之心,從而毀壞善根的緣故,其實二者並不矛盾。那些對身體的每一部分,包括頭發、指甲都執著無比的人,難道就是守持密乘戒最好的弟子嗎?非也!

  壬午年七月二十九日 

  2002年9月6日  

  

  

  嫉  妒

  嫉妒是極其普遍而又殺傷力極大的一種心理活動。

  女人嫉妒別人的美貌,男人嫉妒別人的才華,兒童嫉妒別人能擁有夢寐以求的玩具,餓鬼嫉妒他人手中的食物……林林總總,無所不嫉。先哲們才會總結出“槍打出頭鳥”、“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等流傳千古的言教。

  薩士比亞筆下的奧賽羅,因爲懷疑妻子的不忠,妒火中燒,殺了妻子與假想的情敵後,自己也同歸于盡;“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周公瑾,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在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後,郁悶而死。他們的死引起後人諸多哀歎,但又有幾人能拍著胸脯說奧賽羅與周瑜身上沒有自己的影子?

  修行人當中也是這樣,當別人得到眷屬弟子的擁戴;當別人得到上師的器重和青睐;當別人被人稱贊持戒清淨、智慧超群、證悟圓滿時,總有一些人的心裏會有一些無形的蟲子在啃噬。甚至,這種情緒在一些嫉賢妒能的卑瑣小人身上會衍生成憎恨,表現在行爲上就是給對方以莫須有的人身攻擊。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也許,勞神費力半天,不但不會給別人造成一絲傷害,自己卻會被人們視爲跳梁小醜。要知道,在嫉妒的戰場上,只有失敗,沒有戰利品可得。既然如此,我們爲什麼還要抓住嫉妒緊緊不放呢?…

《旅途腳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中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