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根本不可能的。
通过这次学习,每个人都应该对无常生起一个定解,在心相续中应该有一种不同的觉受。假设还没有生起定解,就看一看法王如意宝著的《显示寿命无常的悦耳道歌·瀑布妙音》,无论如何,一定要想方设法在相续中生起无常观。
上师顶上坚头盔,戒律结实之铠甲,
善友庞大之军队,无常最利之兵刃,
精进驯良之骏马,具备此等之士夫,
纵然魔军如海涌,无需畏惧轻易胜。
此处以军官作为比喻,说明修行人必须具备几种条件:第一,经常将上师观在自己的头顶,就像军官头上戴的头盔一样;戒律一定要清净,就像身上坚实的铠甲一样;善良的金刚道友是自己最好的助伴,就像庞大的军队一样;无常观就是手中最锋利的兵器;坐下骑的是精进的骏马。
具备了上述条件的修行人,即使烦恼魔军如同汹涌大海般滚滚而来,你也无需畏惧,肯定会轻而易举获得胜利的。
不离怙主上师尊,无官靠山亦心甘;
时刻不离怙主上师尊,即使没有大官员作为靠山也心甘。
不离道友之军队,远离亲友亦心甘;
时刻不离道友的庞大军队,即使远离亲戚朋友也心甘。
不离知足内财产,外无财物亦心甘;
时刻不离知足少欲的财产,没有外在的金银财宝也心甘。
不离精进好坐骑,无血肉马亦心甘;
时刻不离精进的良好坐骑,即使没有血肉之躯的骏马也心甘。
有些人特别想找个大官作自己的靠山,但是依止在大恩上师身边,其他的根本不需要;有些人十分贪著自己的亲友,但是拥有了道友的庞大军队,其他的根本不需要;有些人非常喜欢金银财宝,但是具足了知足少欲的财产,其他的根本不需要;修行人最需要的就是精进的坐骑,其他的根本不需要。
挥舞无常此兵刃,无铁小刀亦心甘;
手中经常挥舞着无常的利刃,即使没有钢铁做成的小刀也心甘。
一般来说,带刀带枪是在家人的一种行为,修行人没有必要对外界的事物百般防范,我们的身体早已经布施给了六道众生,任何人想要都可以拿去,没有必要防护;即便为了钱财,带着刀子也不一定能够防护,因此根本不用带刀,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
不离寂静之圣地,遗弃故乡亦心甘。
只要不离开寂静的圣地,即使抛弃故乡也心甘。
以前的很多高僧大德都是远离自己的故乡精进修持的,乔美仁波切说:“如果对自己的亲友没有贪执,个别的高僧大德住在故乡也非常合理。”萨迦班智达、玛尔巴罗扎都没有离开自己的故乡,乔美仁波切说:具有一定境界的大成就者不离开故乡也是可以的,但一般的初学者最好还是远离亲戚朋友,到寂静处精进修持。
不住家乡赴静林,静处行者之故乡;
不应该住在家乡,而应前往寂静的山林,这就是修行人的故乡。
弃离长官依上师,上师老父乃法王;
应该弃离长者、官员,唯一依止在上师身边,上师就是老父亲,是一切教法的教主。
所谓的法王是从帕思巴开始的一种代名词,当时帕思巴作为皇帝的国师时,皇帝赐予他的名号就是帕思巴法王。
抛弃亲友依法友,道友行者真亲人;
应该抛弃所有的亲戚朋友,依止在道友身边,他们就是自己真正的亲人。
依止道友可以生起信心、出离心、菩提心,而依止亲友只能生长贪嗔痴,所以真正的亲友就是金刚道友。
舍弃财物依知足,知足行者之财宝。
应该舍弃世间有漏的财产,知足少欲就是修行人真正的财宝。
自身受用诸亲友,不能常存坏灭法,
诚心忆念生厌离。
自己的身体受用、亲戚朋友都不可能长久留存,因为他们都是坏灭之法,诚心意念诸如此类的种种景象,必定会对轮回生起一种厌恶之心。
大家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断除贪著,摧毁我执,有些人临死的时候特别舍不得自己的身体,但是有一点修行境界的人,对身体根本不会执为我,就像旅店一样,需要离开时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因此,应该经常观想无常,临死时,无常的境界对自己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心不随从放逸转,三门谨慎宫殿中,
清清净净而安住,修行人之好传记。
真正的修行人,心不会随随便便跟随散乱放逸而转,身口意三门在谨慎的宫殿中清清净净地安住,这就是修行人最好的传记。
因此,修行人不需要在形象上做任何事,真正的修行人的传记,应该三门不放逸,经常行持善法。在座的修行人,人生非常短暂,我们肯定会在很快时间中离开人世,趁现在还有自由的时候,应该每天念诵咒语,修持大圆满的相关修法,这些都是对来世有利益的大事,不要整天耽著在一些名相的事情上。
渐进而修道次第,自心每一修法量,
尚未真正生起前,切莫跨越而修行,
如此速生证相德。
修行时应该根据次第逐渐地修,每个修法在没有出现真正的验相之前,千万不要跨越而修。如果能够真正按照次第如理如法修持的话,修行的证相功德必定会在很快时间当中生起来。
仅修一次不足够,当活到老修到老,
人生百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而精进。
仅仅修持一次两次是不足够的,应当做到活到老修到老,一百年如同一日那样精进不懈地修持。
很多人都想在短暂时间内获得成就,但是没有成就就会马上放弃,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每天念诵《金刚经》、《系解脱》、咒语等从不间断,同时闻思修行时刻不脱离,这就是修行人一辈子的任务,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应该持之以恒、精进努力地修行。
活到老修到老,华智仁波切及诸多高僧大德都是如此宣说的。所以作为修行人,应该今天明天、今年明年乃至几十年一直精进不懈地修持,如果一段时间非常精进——晚上不睡觉、白天不吃饭,但过一段时间什么境界都没有时就彻底放弃,这样是绝对不行的。
具恩上师如意宝,作为真实佛陀想,
观于顶上求加持,观于心间修净信,
日日夜夜恒祈祷。
很多上师都称自己的上师为如意宝,因为如意宝能够满足众生的一切所愿。
我们应该将大恩上师如意宝作真实佛陀想,白天将上师观在头顶祈求加持,晚上观在心间,作为生起清净信心的因。
祈祷上师非常重要,因为上师对自相续生起证悟、遣除违缘具有很大作用,所以平时希望大家多念上师的祈祷文,这一点非常重要。
除上师外无他佛,诸佛上师之本体,
生起信解而祈祷,已为上师所摄受,
一切证相自然生。
除上师以外再没有其他的佛陀,上师就是三世诸佛的本体,对于这一点,真正在内心中生起定解,同时诚心诚意地祈祷,这样一来,你已经被上师摄受,一切的慈悲心、菩提心等功德也会自然而然生起。
很多证相功德,通过使上师生起欢喜心可以获得,如果上师不高兴或者上师没有摄受你的话,那么对自相续遣除障碍、生起断证功德也是一种障碍。这里面有一种不共的缘起力,就像灌溉田地时必须通过一种渠道引来水源,同样,佛法的道理和证相必须依靠上师才能获得。
珍宝出离菩提心,证悟无二正见义,
勤修生圆之次第,彼等相辅相成也。
非常珍贵的菩提心、出离心以及证悟现空无二的正见,勤修生圆次第的一切道相都是相辅相成的,只要上师摄受了你,你相续中的一切功德都会逐渐生起。
前前产生后后果,此等互为不可缺,
希望精通实修要。
依靠前前因可以产生后后的果,作为修行人来讲,上述所说缺一不可。
希望大家一定要精通修行的要点,上师如意宝说:“如果没有通达修行的要点,即使修行再多,也不会产生很大作用,力量也不会很强;通达了修行要点,修行的力量一定会很强的。”比如屠夫杀牦牛时,他必须知道它的命脉在哪里,同样,修行人一定要了知最关键的修要在哪里。
通过学习《札嘎山法》,一定要了知修行人最关键就是要修无常法,不是口头上,而是在内心生起一种真正的定解,心里如是想,口中如是说,真正了知一切万法没有任何实义,对世间法没有任何兴趣,而对来世有意义的事情尽心尽力地修持,这就是需要精通的修行密要。
有些人根本不懂这个道理,依止的上师多,修学的法也多,渐渐地,自相续已经跟世间人没有任何差别了。因此希望大家不要只是身上披着袈裟,然后身语意与在家人没有两样,应该看破世间,出家和修行都不容易,如果仍然执迷不悟,实在没有很大实义。
实修佛法之心语,为令居静处行者,
心生欢喜而奉献,活佛假名札嘎我,
无修行然通道歌,一心喜爱寂静山,
身体远离诸愦闹,语说静处之功德,
所修之法念无常。
作者说,为了令居住于寂静神山的修行人心生欢喜而奉献如此实修佛法之心语。
对于这样一部《山法》,作为住山的修行人理应生起欢喜心,不要说住山修行人,即使大城市中的修行人也应生起欢喜心。不过现在末法时代的很多行为都是颠倒的,本来出家人应该具足的行为,在家人已经具足了;本来出家人应该如法的修行却非常不如法,在家人反而比较如法。
这里作者用谦虚的语言说:“具有活佛这个虚假名称的我,虽然没有很好的修行,却精通一些道歌,一心想要住在寂静的深山当中,身体远离愦闹,语言宣讲静处的功德,所修持的法要就是观想无常。”你们中的有些人非常喜欢观托嘎、明点,只要一讲到这方面的道理,眼睛就瞪得大大、圆圆的,但一讲到寿命无常、业因果就没有一点儿兴趣,连听都不想听。可是没有窍诀的话,即使观明点、观托嘎,也就像无垢光尊者所说:“与小孩子看彩虹无有差别。”因此,还是专心致志地观修无常、业因果,这样的修法比较稳妥,那些所谓的高法、大法确实非常殊胜,但是我们的根基究竟如何?自己应该观察。
真实佛陀上师尊,加持相续成法藏,
加持语言如笛音,加持身体具实义,
愿以教言甘露蜜,速遣众生惑恼热,
令诸有情皆获得,佛陀四身之果位。
真正的佛陀就是我们的至尊上师,愿上师加持我的相续成为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的如意宝藏;加持我的语言如同美妙动听的笛音一样,任何人听到都可以结上殊胜的善缘,在他相续中生起真正的无常观等修持佛法的正知正念;加持我的身体具有真正的实义,生生世世中精进行持善法,不要散乱放逸。但愿以此教言的甘露蜜汁,迅速遣除一切众生的烦恼热病,令所有有情都能够获得佛陀四身的果位。
无修行者之忠告,静处行人之山法,
住山不可缺少法,修法根本即此论,
亦是勤修之助伴,开示善说之上师,
劝心修法鼓励者,遣除修法之魔障,
如理修行需此论。
这部无与伦比的宝典,对修行不好的人来说是一个良言忠告;对住在寂静处修行的人来说,是一部真正的住山法宝;对大城市里的人来说,是一个殊胜的教言。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住山修行,但因缘聚合的法是非常奇怪的,自己的愿望能否成功非常难说,不管怎样,要想住山修行,这部论典绝对是不可缺少的真正法宝。
这部论典已经宣说了一切修法的根本,是精勤修学的一个良好助伴,是为你开示美妙善说的殊胜上师。确实,以前的高僧大德如果没有留下这些法本,作为后学者就根本听不到如此殊胜的教言,因此,我有时也想:还是应该尽心尽力地翻译法本,即使现在没有人看,对以后的人也会有一定利益,我这个肉身是无常坏灭的,不知何时就会离开,在离开前能够留下一些译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这部论典是劝心修法的鼓励者,依靠它可以遣除修法中的一切魔障,因此想要如理如法修行的人,一定要阅读此论。一般来说,打卦、算命根本不是住山修行人的行为,依靠这样的行为,只会越来越远离佛法,有些人嘴上说得非常好听:“我是住山的修行人,我对世间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但是判断任何一件事物时,并不是以嘴巴为主,而是以你的行为为主的。所以希望大家应该安心地住在寂静处,一心一意地修行,不要执著我、执著法,尽量遣除一切修法的障碍,既不要给别人打卦、算命,自己也没必要整天问神通,这不是住山修行人的行为。
因此想要如理如法修行的话,一定要掌握这部论典的真正意义,经常把它带在身边,尤其在末法时代,如此殊胜的论典非常难以得到,现在既然已经得到了,就应该将它作为自己修行的要诀,以后不论住在山里还是寺院里,都应该经常翻开看一看,一定会对自己的相续产生很大帮助的。尤其是当今时代,很多修行人的行为已经成了一种形象化,希望你们还是应该学习格鲁派的传承上师的行为,不要效仿一些形象修行人,这些名相上的大成就者、大上师、大活佛的很多行为根本不符合佛经、论典所说的教义,我想无论社会如何开放,修行人的行为都不应该太开放,一定要如理如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世间法之好武器,价值连城此山法,
称赞其为宝鬘论,此串珍珠献行者,
愿能欢喜而接纳。
这是对治世间法的最有利武器,如果经常将带它在身边,成千上万的怨敌也不会危害你。珍贵无比的这部《山法》如同耀眼亮丽的珍珠宝鬘,将它奉献给所有的修行人,希望你们能够欢喜接受。
翻译法本非常不容易,在经历了这么长时间、花费了这么多心血之后,终于如愿将札嘎仁波切无与伦比的智慧呈献在你们面前,希望你们对这串珍宝念珠能够心生欢喜心,经常随身携带,将它作为自己修行旅途中的最好助伴,遇到有缘众生时,也应该毫不吝啬地将它赐予他们,使所有众生都能同沾法益!
《山法宝鬘论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