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福德日记4月23日─认识缘起

  4月23日─认识缘起

  世间没有一件事物是绝对的。每一件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由条件构成的)、相对的、互为依存的,没有一事一物是绝对独立的。

  缘起的教法可用四句简短的偈颂来表示: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在这缘起、相对、互存的原则下,佛陀分析整个有情生命的生起、发展、持续、到最后坏灭的说明,最常见的说法为「十二缘起」。这法则共分十二部分: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十二支。

  有情众生由于一念「无明」,因而造作各种「行」为,因此产生业「识」,随着业识投胎而有「名色」,继而「六入」成形,借着六入接「触」外境而产生感「受」,而后生起「爱」染欲望,进而有了执「取」的行为,结果造下业「有」,「生」命的个体就此形成;有了「生」,终将难免「老死」,而「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于是就在「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的循环下,众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不断展开。

  十二因缘表示构成有情生死的十二个关键,各支互为因缘,都有承先启后的性质。缘起法则说明生死流转的现象,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起惑、造业、受苦的因果关系。如果众生不停止无明的运作,这样的生死循环将永远不会停止!

  

  世尊说法,随根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开示。有时说三分:烦恼、业、苦;或说五支:爱、取、有、生、老病死;或者说十支: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佛陀在面对不同程度的众生时,只要对方能够理解、接受,说几支缘起是不一定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