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存在的”等等的道理, 在它明白以后,就会自觉自愿地去修持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思为猛烈四瀑冲” 这句话,是讲人生的痛苦。
虽然“四瀑”的含义可以有几种解释,但此处简单来说,就是指生老病死四大河流,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四大痛苦。上至高官富豪,下至庶民百姓,所有人都处于这四大河流之中,都必须承受四瀑的惊涛骇浪之冲击。
人类的基本痛苦,是在生、老、病、死四大痛苦的基础上,再加上求不得、不欲临、爱别离、怨憎会这四个痛苦,这样就有八种痛苦。
什么是求不得、不欲临的痛苦呢?我们都知道,无论有钱、有权的人也好,还是有智慧、有势力的人也好,谁也不能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想不遇到什么,就可以避免什么。每个人都是想要的求之而不得,不想要的抛之而不去。其中前者即为求不得苦,后者则为不欲临苦。
另外,我们不愿与之分开的亲人,却终究要分手,就是爱别离苦;我们不想遇到的仇敌,却难免会碰头,即是怨憎会苦。
以上八苦,就构成了人生的基本痛苦。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愚昧还是聪慧,任何人都会面临这八种基本痛苦,这是人类共同的痛苦。
每一个人都不例外,即使这一世平平安安,谁能保证死后的下一世也能安安稳稳呢?即使年轻时无忧无虑,谁又能躲过衰老的台阶、死亡的门槛呢?
既然身处善趣的人类都有如此之苦,那么三恶道的众生就更是苦不堪言了。
由此可知,六道的所有众生都处于痛苦之中。
现在有些有钱人既傲慢又愚蠢,始终简单地认为:“我是有钱人”,“我永远都会有钱”,“什么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既不反思自己的过去,更不考虑自己的将来,只是以短浅、简单的目光去看待一切,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但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钱决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站在佛教的制高点上去思维。
世俗人也会这样认为,即使自己平庸无能,但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就可以拥有宽广的视野,就能看得很远,就能看出很多以前所看不到的东西。同样,如果能从佛的视点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就能高瞻远瞩,发现许多前所未闻的境界。
首先要思维的,就是众生的痛苦。
比如说,大街上随便的某一个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他吃得好、穿的好,我们也看不到他内心有何压力,有何痛苦,但如果往后推,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又会怎样呢?他会永远保持今天的状况吗?不可能!总有一天他会衰老,会死亡,会经过中阴恐怖而孤独无助的阶段,如果没有修行,他终究会堕入地狱、恶鬼道,会变牛作马,到那时,他还会如此快乐吗?这样思维之后,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轮回痛苦就能有所体会,而不会再有前面所讲的某些有钱人的愚蠢想法了。
“难挡业索紧束缚”,每个人都有前世与今生所造的业力,这些由自己所造的业力,像绳索一般将我们紧紧地束缚在轮回当中,谁也无法阻挡。
“困于我执铁网内”,所谓“我执”,是指我们对自我的执着。这个执着,就像钢丝所编成的铁网一样,是分外坚固与牢实的,而不像一般的渔网可以轻易地弄破。作为流转轮回的众生之一,我们早就落入了我执的坚实之网当中。
“无明黑暗所笼罩”,每一个众生都有无明,无明的黑暗笼罩了整个世界,使三千大千世界陷入了漆黑的深渊。只有佛陀的智慧之光,才能驱散这份幽暗。除此之外,世间的任何知识、文明,都无法将其消除。
因为我们很愚昧,不知道如何取舍,该做的兴味索然,不该做的却乐此不疲,从而导致了这些不愿接受的结果。
平时为什么我们必须去面对很多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呢?这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上帝等造物主给我们安排的,这些都是愚昧无知的下场。因为愚昧,使我们种下了这些结果的因,所以必然会感受由这些因所产生的果实。有因就必然有果,这是自然的规律。
辗转投生三有中,不断感受三大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是故当发殊胜心。
“辗转投生三有中”,众生反反复复、不由自主地投生于三有,这次生命结束之后,还有下一次生命;下次生命完结之后,还有再下一次的生命。世世代代都在轮回中辗转徘徊,永无出头之日。当然,如果轮回当中始终无忧无虑,那么既便永世无穷地流转轮回也无所谓,但轮回中却并不美满,而是充斥着难以承受的种种磨难,所以极其痛苦。
“不断感受三大苦”,三大苦的第一苦,是“苦苦”,就是我们能感觉到的生老病死等等痛苦。因为这些痛苦十分明显,哪怕是小至蚂蚁、蚯蚓之类的每一个生命,都能够感受到,是大家一致认同的痛苦,所以称之为“苦苦”;
三大苦的第二苦,是“变苦”,就是我们尚未感觉道,而由佛陀特意提醒告知我们的痛苦,也即世俗人心目中的所谓“快乐”。虽然这些看似快乐,但这些快乐却并不是永恒的,总有结束的一天,当这些快乐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惆怅、颓丧,甚至苦闷至极而不可自拔。
比如说,当孝顺的儿女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幸福、很温暖、很安全,所以希望能与父母永不分离,但这种团聚却不会维持到永远,总有一天,年老的父母会相继离世。在父母弥留之际,父母儿女都会承受痛彻心肺的分离之苦。为什么此时会感到痛苦呢?这就是以往的幸福感所带来的后遗症。正是因为有了往日的幸福,才会感受到后来的痛苦;如果之前没有相聚的幸福,大家平平淡淡,甚至形同陌路,其后也就不会有痛苦。也就是说,这些痛苦的源泉,就是先前的所谓“幸福”。如果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这些所谓的幸福,不但不是什么幸福,反而成了一种痛苦,所以称之为“变苦”;
三大苦的第三苦,是“行苦”。为何称为行苦呢?因为我们现在的身体等等,都是与烦恼共存的有漏法。凡是有漏法,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痛苦,都是痛苦之因,故而称为“行苦”。
所以,在轮回当中,充满了上述形形色色的痛苦,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轮回是痛苦的。
在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认为轮回是幸福美满、快乐无比的。但务必认识到,在昙花一现的快乐之后,将会出现漫长而又难忍的痛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六道众生都处于惨不忍睹的状态,而这些正在遭受痛苦煎熬的众生,都曾是对我们恩深似海的父母。虽然我们在一生当中只有一对父母,但如果往回看就会发现,从没有边际的轮回之始直至现世,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难以计数的生命始末,都经历了无数次投生与死亡,在这些无边无际的过程当中,又有哪一个轮回众生没有做过自己的父母呢?因此,包括蚂蚁、蚯蚓、蚊子在内的每一个众生,都作过自己的父母。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是知母。
具体的修法,在《慧灯之光》当中已经讲过多次,所以此处无需再讲。
为什么要修知母呢?因为,如果不修知母,我们就没有责任感。比如,大街上有人因为车祸等等而受伤,很多人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只是意识到这里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已。因为平时看到的交通事故很多,所以大家都司空见惯,只会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而不会拼命地去抢救伤者,但如果知道受伤的当事人是自己的家人,我们立即就会感到悲伤、难过,并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伤者。
我们就是这么偏私,当这些众生在做自己父母的时候,我们会对他们产生亲密的感受,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痛苦,但在投生于下一世的时候,无明使我们忘却了前世的父母双亲,所以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如果有人指着一条蚯蚓并告诉别人:“它曾经是我的父母!”很多人都会觉得荒唐可笑,但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现在通过观修知母,我们就能具备责任感,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尽心竭力地度化他们!”这样就有了菩提心的基础。
那么,该怎样去度化他们呢?首先我们自己必须获得成就,必须成佛,这就需要去寻找解脱之路。这样一来,就具备了完整圆满的菩提心。
虽然这次没有宣讲具体的修法,只是介绍了一个菩提道的见解,其中的内容大家都比较容易全盘接受,但仅仅知道是不够的,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去修。如果不修,就永远不会有收获与进步,就永远与解脱相隔万里。纵然面临着种种生活压力,但也不能放弃修行。有些人会想:我现在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开身,等到退休以后,一定好好修行。但谁能保证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谁又能保证到时候一定有时间呢?此时不修,待到何时?
我们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时,如果能从中抽出一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用来做世间法,应该完全足够了。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维持生存。学佛的人就应该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地去修。
目前汉地居士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喜欢讲神通,比如什么神奇的梦境啊、自己看到什么佛菩萨啊等等,一门心思地去追求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个人可以从这个大厦的二十九层楼飞到对面的楼上去,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跟着他一起飞过去吗?即使飞过去,又怎么样呢?能解决我们的生老病死吗?不可能的!像我们这样的人要见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佛为我们指定的路,是稳固、踏实、符合实际的路,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这条路去走。
虽然在修行过程中会自然出现一些神通,我们也不排斥这些神通,即使产生了神通,我们也不要理会、不要在乎,因为神通永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外道会有神通,中阴界的众生也会有神通,甚至饿鬼道的可怜众生都有神通,但他们都没有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安全、可靠、准确的脱离轮回之路。这样的解脱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经穿越了这条路的修行人所传授给我们的智慧来指引。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们聚在一起既不讲佛教的见解,也不讲出离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么样…
《慧灯之光四《三主要道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