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不存在的”等等的道理, 在它明白以後,就會自覺自願地去修持出離心、菩提心與空性,才會真正懂得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思爲猛烈四瀑沖” 這句話,是講人生的痛苦。
雖然“四瀑”的含義可以有幾種解釋,但此處簡單來說,就是指生老病死四大河流,這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四大痛苦。上至高官富豪,下至庶民百姓,所有人都處于這四大河流之中,都必須承受四瀑的驚濤駭浪之沖擊。
人類的基本痛苦,是在生、老、病、死四大痛苦的基礎上,再加上求不得、不欲臨、愛別離、怨憎會這四個痛苦,這樣就有八種痛苦。
什麼是求不得、不欲臨的痛苦呢?我們都知道,無論有錢、有權的人也好,還是有智慧、有勢力的人也好,誰也不能想要什麼就得到什麼,想不遇到什麼,就可以避免什麼。每個人都是想要的求之而不得,不想要的抛之而不去。其中前者即爲求不得苦,後者則爲不欲臨苦。
另外,我們不願與之分開的親人,卻終究要分手,就是愛別離苦;我們不想遇到的仇敵,卻難免會碰頭,即是怨憎會苦。
以上八苦,就構成了人生的基本痛苦。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無論是愚昧還是聰慧,任何人都會面臨這八種基本痛苦,這是人類共同的痛苦。
每一個人都不例外,即使這一世平平安安,誰能保證死後的下一世也能安安穩穩呢?即使年輕時無憂無慮,誰又能躲過衰老的臺階、死亡的門檻呢?
既然身處善趣的人類都有如此之苦,那麼叁惡道的衆生就更是苦不堪言了。
由此可知,六道的所有衆生都處于痛苦之中。
現在有些有錢人既傲慢又愚蠢,始終簡單地認爲:“我是有錢人”,“我永遠都會有錢”,“什麼事都可以用錢來解決”,既不反思自己的過去,更不考慮自己的將來,只是以短淺、簡單的目光去看待一切,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但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錢決不是萬能的!所以,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站在佛教的製高點上去思維。
世俗人也會這樣認爲,即使自己平庸無能,但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就可以擁有寬廣的視野,就能看得很遠,就能看出很多以前所看不到的東西。同樣,如果能從佛的視點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就能高瞻遠矚,發現許多前所未聞的境界。
首先要思維的,就是衆生的痛苦。
比如說,大街上隨便的某一個人,雖然表面看起來他吃得好、穿的好,我們也看不到他內心有何壓力,有何痛苦,但如果往後推,再過十年、二十年、叁十年,他又會怎樣呢?他會永遠保持今天的狀況嗎?不可能!總有一天他會衰老,會死亡,會經過中陰恐怖而孤獨無助的階段,如果沒有修行,他終究會墮入地獄、惡鬼道,會變牛作馬,到那時,他還會如此快樂嗎?這樣思維之後,我們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輪回痛苦就能有所體會,而不會再有前面所講的某些有錢人的愚蠢想法了。
“難擋業索緊束縛”,每個人都有前世與今生所造的業力,這些由自己所造的業力,像繩索一般將我們緊緊地束縛在輪回當中,誰也無法阻擋。
“困于我執鐵網內”,所謂“我執”,是指我們對自我的執著。這個執著,就像鋼絲所編成的鐵網一樣,是分外堅固與牢實的,而不像一般的漁網可以輕易地弄破。作爲流轉輪回的衆生之一,我們早就落入了我執的堅實之網當中。
“無明黑暗所籠罩”,每一個衆生都有無明,無明的黑暗籠罩了整個世界,使叁千大千世界陷入了漆黑的深淵。只有佛陀的智慧之光,才能驅散這份幽暗。除此之外,世間的任何知識、文明,都無法將其消除。
因爲我們很愚昧,不知道如何取舍,該做的興味索然,不該做的卻樂此不疲,從而導致了這些不願接受的結果。
平時爲什麼我們必須去面對很多自己不願面對的事情呢?這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上帝等造物主給我們安排的,這些都是愚昧無知的下場。因爲愚昧,使我們種下了這些結果的因,所以必然會感受由這些因所産生的果實。有因就必然有果,這是自然的規律。
輾轉投生叁有中,不斷感受叁大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是故當發殊勝心。
“輾轉投生叁有中”,衆生反反複複、不由自主地投生于叁有,這次生命結束之後,還有下一次生命;下次生命完結之後,還有再下一次的生命。世世代代都在輪回中輾轉徘徊,永無出頭之日。當然,如果輪回當中始終無憂無慮,那麼既便永世無窮地流轉輪回也無所謂,但輪回中卻並不美滿,而是充斥著難以承受的種種磨難,所以極其痛苦。
“不斷感受叁大苦”,叁大苦的第一苦,是“苦苦”,就是我們能感覺到的生老病死等等痛苦。因爲這些痛苦十分明顯,哪怕是小至螞蟻、蚯蚓之類的每一個生命,都能夠感受到,是大家一致認同的痛苦,所以稱之爲“苦苦”;
叁大苦的第二苦,是“變苦”,就是我們尚未感覺道,而由佛陀特意提醒告知我們的痛苦,也即世俗人心目中的所謂“快樂”。雖然這些看似快樂,但這些快樂卻並不是永恒的,總有結束的一天,當這些快樂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惆怅、頹喪,甚至苦悶至極而不可自拔。
比如說,當孝順的兒女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會覺得很幸福、很溫暖、很安全,所以希望能與父母永不分離,但這種團聚卻不會維持到永遠,總有一天,年老的父母會相繼離世。在父母彌留之際,父母兒女都會承受痛徹心肺的分離之苦。爲什麼此時會感到痛苦呢?這就是以往的幸福感所帶來的後遺症。正是因爲有了往日的幸福,才會感受到後來的痛苦;如果之前沒有相聚的幸福,大家平平淡淡,甚至形同陌路,其後也就不會有痛苦。也就是說,這些痛苦的源泉,就是先前的所謂“幸福”。如果用長遠的目光去審視這些所謂的幸福,不但不是什麼幸福,反而成了一種痛苦,所以稱之爲“變苦”;
叁大苦的第叁苦,是“行苦”。爲何稱爲行苦呢?因爲我們現在的身體等等,都是與煩惱共存的有漏法。凡是有漏法,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痛苦,都是痛苦之因,故而稱爲“行苦”。
所以,在輪回當中,充滿了上述形形色色的痛苦,因此佛陀告訴我們,輪回是痛苦的。
在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認爲輪回是幸福美滿、快樂無比的。但務必認識到,在昙花一現的快樂之後,將會出現漫長而又難忍的痛苦。
“成此慘狀諸慈母”,六道衆生都處于慘不忍睹的狀態,而這些正在遭受痛苦煎熬的衆生,都曾是對我們恩深似海的父母。雖然我們在一生當中只有一對父母,但如果往回看就會發現,從沒有邊際的輪回之始直至現世,我們每個人都經曆了難以計數的生命始末,都經曆了無數次投生與死亡,在這些無邊無際的過程當中,又有哪一個輪回衆生沒有做過自己的父母呢?因此,包括螞蟻、蚯蚓、蚊子在內的每一個衆生,都作過自己的父母。這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就是知母。
具體的修法,在《慧燈之光》當中已經講過多次,所以此處無需再講。
爲什麼要修知母呢?因爲,如果不修知母,我們就沒有責任感。比如,大街上有人因爲車禍等等而受傷,很多人都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感受,只是意識到這裏發生了交通事故而已。因爲平時看到的交通事故很多,所以大家都司空見慣,只會處于一種麻木的狀態,而不會拼命地去搶救傷者,但如果知道受傷的當事人是自己的家人,我們立即就會感到悲傷、難過,並想盡一切辦法去救治傷者。
我們就是這麼偏私,當這些衆生在做自己父母的時候,我們會對他們産生親密的感受,並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的痛苦,但在投生于下一世的時候,無明使我們忘卻了前世的父母雙親,所以就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如果有人指著一條蚯蚓並告訴別人:“它曾經是我的父母!”很多人都會覺得荒唐可笑,但這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現在通過觀修知母,我們就能具備責任感,就會不斷地提醒自己:“我一定要盡心竭力地度化他們!”這樣就有了菩提心的基礎。
那麼,該怎樣去度化他們呢?首先我們自己必須獲得成就,必須成佛,這就需要去尋找解脫之路。這樣一來,就具備了完整圓滿的菩提心。
雖然這次沒有宣講具體的修法,只是介紹了一個菩提道的見解,其中的內容大家都比較容易全盤接受,但僅僅知道是不夠的,還需要身體力行地去修。如果不修,就永遠不會有收獲與進步,就永遠與解脫相隔萬裏。縱然面臨著種種生活壓力,但也不能放棄修行。有些人會想:我現在工作太忙,實在抽不開身,等到退休以後,一定好好修行。但誰能保證自己能活到那個時候?誰又能保證到時候一定有時間呢?此時不修,待到何時?
我們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如果能從中抽出一兩個小時,其余的時間用來做世間法,應該完全足夠了。一定要安排好時間,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維持生存。學佛的人就應該本本分分、認認真真地去修。
目前漢地居士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喜歡講神通,比如什麼神奇的夢境啊、自己看到什麼佛菩薩啊等等,一門心思地去追求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個人可以從這個大廈的二十九層樓飛到對面的樓上去,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我們可以跟著他一起飛過去嗎?即使飛過去,又怎麼樣呢?能解決我們的生老病死嗎?不可能的!像我們這樣的人要見到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佛爲我們指定的路,是穩固、踏實、符合實際的路,我們就要踏踏實實地沿著這條路去走。
雖然在修行過程中會自然出現一些神通,我們也不排斥這些神通,即使産生了神通,我們也不要理會、不要在乎,因爲神通永遠不能解決什麼問題。外道會有神通,中陰界的衆生也會有神通,甚至餓鬼道的可憐衆生都有神通,但他們都沒有獲得解脫。因此,我們必須要走安全、可靠、准確的脫離輪回之路。這樣的解脫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經穿越了這條路的修行人所傳授給我們的智慧來指引。
如果我們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們聚在一起既不講佛教的見解,也不講出離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麼樣…
《慧燈之光四《叁主要道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