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四月初八)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因缘,现在是本地区最好的季节——春夏交接之际,鲜花盛开,气候宜人。本市,如果对喜欢的人来说,这也是最好的地方。石家庄的风景你们都知道,没有什么山水,而我们这个地方有山有水。山虽然不高,有仙则灵嘛,经常会来一些神仙,我呢不是神仙,是一个凡人,但我知道这里经常请一些各路的高人给大家讲课,我比喻他们为神仙;水也不深,但是在夏天也长出莲花来。对你们经常来的人来说,此地就是石家庄最好的地方。今天还是一个最好的日子,今天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诞辰的日子。佛经里记载,释迦牟尼佛生活在大约二千多年以前,在古代印度的一个王国叫迦毗罗卫国,汉传佛教每年以农历四月初八作为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日。
他出生在一个中午,鲜花盛开的季节,在一个美丽的花园,所以我们汉地的人所定的四月初八的纪念日我觉得很好,因为不同的传承定释迦牟尼佛诞辰的日期有些差异,在佛法看来这不要紧,只要这一个地区的人统一就行。
佛经记载,他刚生下来,就在地上走了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时候天上有九条龙,喷水为他沐浴。要是以我们凡人的感受来说,是不是那时天上下了一些雨?之后他又恢复到普通的人,普通的婴儿常态了。所以佛教徒们在这一天就以浴佛的形式来纪念释迦牟尼佛的诞生。
我们通过这一种形式来纪念释迦牟尼佛出生这一伟大的事件。释迦牟尼佛出生这一伟大事件的重要性——对人类的影响、对众生的意义,超出了我们的任何想象。我们以此方式纪念他,通过把水浇到太子佛身上来纪念。这样的操作,一方面来纪念他、缅怀他的诞生,另一方面在佛教里也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佛陀出生,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佛,那么我们的佛在哪里?我们的佛在心里。我们的心在哪里呢?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的每一个念头;对凡夫来说,我们每一个念头的生灭,一个心生,一个心灭,在我们每一个念头的生灭上。每一个念头的出生其实就是佛在出生,但是我们的念头出生的时候,有时是佛,有时可能是魔。为什么呢?魔难道就不是佛吗?其实魔也就是佛性被遮,被染污的佛,有时候我们不说是魔,就说是众生。我们的很多念头是众生的念头,众生就是被染污的佛,染污障碍我们的心地光明、障碍我们自性佛的尘垢,就是我们的烦恼,就是我们的无明迷惑。所有这些无明、迷惑、烦恼,用智慧的水把它洗干净,用智慧的水将这些障碍我们佛性、障碍我们自性佛的尘垢洗干净,佛就诞生了。
所以浴佛呢,佛经记载,并不一定非在佛陀诞生的这一天,平时浴仍然可以,这样一个外在的操作,表达了我们众生需要进行一个内心的净化,就是用智慧的水来洗涤浇灌我们的心尘,心底的尘垢,生命的尘垢,这样佛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了。所以浴佛在经里讲功德很大,所谓功德就是意义。那么我们每年只有在四月初八才有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醒自己,扫清我们心中的尘垢。佛诞这样一个日子,在东南亚佛教国家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公共假日,他们把这一天叫作卫塞节,在四月份的第一个月圆日,定为一个公共假日。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佛教界的努力下,也把四月初八定为香港的公共假日。所以今天是香港的公共假日。他们说,在香港,因为圣诞是公共假日,所以在佛教徒的努力下,也是香港回归这个契机,得到我们中央政府的支持,最后把这件事办成了,我觉得功德无量。本来在我们汉地像浴佛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民俗文化的构成部分了,像腊八已经进入到民俗里去了,我也不知道在汉地我们有没有这个福报,未来有一天让佛诞日也成为公共假日,那就好了。所以对我们佛教徒来说,这一天是最好的日子,是佛诞日。如果你们的心里每一念都有佛诞生,那么你们每天都在佛诞,都在最好的日子里面。
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题目呢,临时想的,叫感动的心。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组织一个慈善活动,接触了各方面的人,跟大家一块合作,有一些体会,本来我这些体会想过一段时间再讲,今天我提前供养你们了,把这体会里自己认为最精华的部分供养你们——感动的心。
我们学佛的人通常想我们要修行嘛,要修这个心。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呢?有人说是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荣辱不惊。有人说是如如不动的心,什么是如如不动的心呢?不动,这个用词是没有错的,但是有时候可能我们会理解偏了:一学佛啊,这个心不是如如不动,而是像石头一样,太坚硬,太冷漠。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心由于各种观念的障碍,概念的障碍,意识形态的障碍,以及人为了生存谋取利益功利心的障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平面化了,抽象化,概念化,冷漠化。本来我们的心是活泼泼的,有血有肉的,知道痛知道痒的。所以大家不要误解,学佛修行不是要你最后痛痒不知。台湾的星云大师有一年生病,心脏病,去医院做手术,因为心脏搭桥手术相当危险,他那时也70多岁了。他出院以后记者问他,你在手术台上怕不怕?他说我不怕死,但我怕痛。我觉得星云大师是一个本分的修行人,他说的是修行人的本分话。你们也不要因为他这话,认为他是一个普通的修行人,其实他这个回答才不普通呢!这个修行的心是应该知道痛知道痒的,有血有肉的有感受的。所以佛教禅宗里有这样一个公案——有一个出家人在一个山上的草棚里修行打坐,有一个老太婆每天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供养他,有一二十年的时间。有一天这个老太婆想检查一下这个师父修行的境界,就是说供养了他这么多年,他修行得怎么样啊?因为我们供养师父,是希望师父修行得道,这样我们的供养才没有落空啊。所以她就派这个女孩子试探他,说你在送他饭的时候突然把他抱住,问他怎么样,感受怎么样。女孩子就照做了,去的时候突然把师父抱住了,问他感受怎么样呢?这个师父被抱住的时候,他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如如不动,他说:“三冬无暖气,枯木依寒岩。”他描述他现在被抱住的感觉,就像在严冬里面没有热气的东西,就像枯了的树靠在冷的石头上。这个女孩子回去以后报告了师父的反应,老太婆就说,我们供养了他这么长时间,看来他还是一个俗人。于是就把师父修行的地方拆掉了,把师父赶走了。这是说这个老太婆对这个师父的境界不满意。因为在古代,修行不分僧俗,有些在家的即使是老太婆,修行的境界也很高,她觉得这个师父修行的境界还不是最高。当然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能够像木头一样,这应该也是凡人所不能及,但是仍然不是佛法的境界。佛法的境界不是这个,佛法的境界是说,他的心是不动,但是他又能如实觉知一切,在动和不动之间。固然不是像普通的人一样,但是也不是像石头一样。何以见得?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尊菩萨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实际上就是一尊感动的菩萨,我们通常说观世音菩萨叫大慈大悲,我们说她有大悲心。佛教里讲的慈悲和爱心有差别,爱心是比较宽泛笼统含混的,慈悲有严格的界定,慈就是给予快乐,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悲是以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解决别人的痛苦就像解决自己的痛苦一样,所以悲叫同体大悲,慈叫无缘大慈。观世音菩萨就是这样的一个菩萨,我们叫他慈悲的菩萨。慈悲的菩萨其实就是感动的菩萨,他是非常容易被感动的,他是世界上最容易被感动的人,他是随时随地准备着被众生感动的菩萨,这就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的意思就是说他随时随地在倾听众生的呼唤,倾听众生心灵的声音,倾听他们的呼救,随时随地去帮助他们,给予他们快乐,解除他们的痛苦。这是一颗完全开放的准备被感动的心,观音菩萨的心——大悲心,就是一颗时刻准备着被感动的心。
我们如果有困难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观世音菩萨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被我们感动,我们肯定不希望观世音菩萨三冬无暖气,枯木依寒岩。我们希望他在我们一呼唤的时候就被感动而做出反应来。不过观世音菩萨的感动和我们凡人的感动不一样,他随时随地准备被我们感动准备帮助我们,但又随时随地是自在的,所以我们又叫他观自在。他一面在感动一面又很自在,可能有时候我们是会被感动,比如说,现在股票市场行情很好,我们也许被这猛长的数字感动了,可是我们不自在。我们也许会被一个美貌的异性感动,但是你要分寸拿捏不妥的话,你也是感动而不自在。观音菩萨不然,他是感动而又自在,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这一颗感动的心。
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来运用这颗感动的心,去感动别人,感动自己。世界上我觉得最难的事情是改变自己,认识自己虽难,但经过一段时间也能做到。改变自己是很难的,所以说我们要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那么比这个还难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就是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是难,但是比改变别人还是稍微容易一点,改变别人真得很难。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社会中的许多问题都从这里出现。说在一个家庭里不和睦,什么原因呢?这夫妻两个互相都想改变对方,没有成功,结果演变成家庭战争了。父母跟子女之间也是一样的,父母总想改变子女,塑造子女,经常会碰到钉子户,碰到障碍。在单位里面老板总是想改变员工,你看现在培训很发达,为什么?因为他抓住了人们的一种需求,就是很多人都想改变别人嘛,培训公司就会对他说,我来保证,按你的要求帮你改变这些人,所以他们就赚钱了。改变别人很多的时候是很难,家庭、社会、单位乃至国家和国家之间的问题有时从这里出来,和谐与不和谐都与这个问题相关联。美国就是想改变伊拉克,美国为什么占领伊拉克呢?他觉得伊拉克的意识形态,国家管理制度跟他的价值观不一致,当然美国也想要伊拉克的石油。根本上还是想改变伊拉克,让伊拉克听他们的,…
《感动的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