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样,用在何处,要想清楚!
二,要思惟死亡的真相。死亡是必经之路,我们在场的哪一个不会死?只是何时要死还不知道,这叫无常,医生可能随时跟我们说:「某人,你现在已经第三期癌症。」你要说:「多谢,因为我早已体悟无常,所以什么都没关系!」你不能一听就昏倒了,一星期吃不下饭,狂瘦十公斤,或许医生又打电话来说:「不好意思,看错了。」结果你自己徒增烦恼而已。所以各位,无论真的、假的,都没关系,自己的心态最要紧。
三,若对无常生起深刻的认知,便能了解忙于琐碎的活动跟事业,毫无意义。若各位现在有房子了,也没欠钱,甚至有点存款,若还想赚钱给儿孙用,那叫「欠儿女债」,完全不必要,够用就好了,要将大部分时间拿来修行。人为什么有痛苦?因为有我执。各位要常思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骂也好,赞美也好,快乐也好,都是幻化的,希望大家能看破这一切的虚假。
四,不修行的人,不只将过去累积的福报享尽了,又无法创造未来的幸福,这句话影响我很深。以前,如虚长老告诉我:「黄居士,你一直在吃陈腐的食物。」因为我在家的时候,公司就在慧日讲堂旁边。他说,你现在享受的都是你过去的福报,所以环境比人家好,事业顺利,这不是你这一生努力得来的,你这样会浪费福报,而且没有未来的幸福。一想,确实如此,那时候整天玩,打麻将,整天浪费生命。
五,要常怀善念,能为长远的未来做准备。快乐的根源不是肉体,而是来自于精神上的平静及自心的转化,转化什么?欲望,怨恨,这就是常怀善念,也是自心的转化。各位今天来到这里受持八关斋戒,没有在家里享受,但是内心平静,一点罪恶感也没有,因为没有浪费时间,懂得消业障,懂得创造无量的功德。
六,自称为佛教徒还不够,应该不断思考佛法真正的内涵与意义。有信仰,进一步要有思想;我们不只拜佛,进一步要想,拜佛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拜祂的身体,而是拜祂缘起无我的真义,这种真理才是我们要拜的。佛在世间的大悲流露,救众生苦,才是我们要拜的。
七,常存利益众生的心。各位皈依三宝,不代表从此以后不堕落,只是下辈子比较好命,这样的发心并不圆满,皈依三宝是为了利益有情,帮助众生。有利他的发心,叫作发菩提心皈依三宝。从此,我们一切的所作所为,将成为度化一切众生而累积功德的净因,也是成佛之因。所以各位,布施多少,重点在于发心是否正确?不是用钱多少来衡量。
八,善因缘让我们生起对无常的惊布,同时认知三宝带给我们的庇护。虽然你福报大,很好命,很快乐;但是看到众生受苦,我们要觉得害怕,一生起这种恐怖心,便能精进,不起骄慢。因为害怕贫穷,所以要懂得布施;因为害怕生病,所以要多放生,多吃素。痛苦的原因来自于不善业的累积;若想得到快乐,必定要断除恶业,而且要下定决心。
◎修行若能存八念,则收效良深。这八念是:
一、念佛:意指修禅观的人,若遭恐怖障难的时候,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得以消除。
二、念法:法力广大,通达无碍,能灭烦恼,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三、念僧:僧是佛之弟子,能修正道,能证圣果,为世福田,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四、念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能遮诸恶,得安稳处,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五、念舍:舍有二种,(一)施舍,能生大功德。(二)舍烦恼,以此得大智慧。
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六、念天:四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等,果报清净,利安一切,这样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就能消除。
七、念出入息:息即鼻中出入之气,为治散乱之良药,入禅定之捷径,如是念念不已,则心不驰散,怖障就能消除。
八、念死:死有二种:(一)自死,即报尽而死。(二)他缘死,即遇恶缘而死。
此二种死,从生以来,常与身俱,无可避免,如是一心念念不已,怖障就能消除。《大品般若经》
心︱灵︱飨︱宴─生命的目标
今天希望与大家共享法乐。以下是我从书中撷取的重点,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在轮回中,在不断起起落落的痛苦当中,我们一遍又一遍走过生老病死的折磨,一点依靠都没有。在轮回中,出生时是独自一人,死亡时也是独自一人。所以必须经常思惟,我们生生死死无数遍了,究竟要依靠什么?金钱?感情?还是世间的名位?这一切全然虚幻不实,偏偏我们都想抓一点什么。
二:为什么在生死轮回中,受尽苦毒折磨?因为无法断除妄想。接近善知识,亲近法师,才有从事修行的好机会,但愿自己能用心听闻佛法,不在五欲中越陷越深,必须淡化俗情,淡化感情的执着。
三,由无明妄想所聚集的色蕴及心蕴,引导我们经过三种苦,苦苦、坏苦、行苦,使我们在未来世仍然遭受痛苦的困扰,所以一定要祈求精神上师,带领我们从污垢染着的五蕴中解脱。
四,世俗那些吸引我们爱恋的事事物物,其实都是带给我们痛苦的。诸受皆苦,一切情绪、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根源,不要去爱恋执着,要放得下现世拥有的一切,随缘尽力,不要执着;多关注自己来世的种种际遇,来世的因果种种,守戒律、多布施,这样至少有美好的未来。要坚定信心,把持住在三宝门中学到的价值观,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经典中有个譬喻故事,有一个国王,因为好久没下雨了,很烦恼,于是请一位占卜师来占卜。占卜师说:请国王放心,七天以后一定下大雨,七天之后,真的下起大雨,国王好欢喜。这时占卜师又说:恭喜国王,再七天,下的不是雨,而是金银财宝,哇!国王简直不敢相信,七天之后,金银财宝果然从天而降,老百姓欣喜若狂,举国欢腾。有一天,占卜师又跑来告诉国王:「糟糕了,再七天以后下的雨,叫诅咒之雨,喝到这种雨水会发疯的。」国王一听,赶紧通知老百姓储存用水,但老百姓已经沈溺在金银财宝的欢乐中,没人相信这件事情,结果七天以后,老百姓喝到了诅咒之雨,全都发疯了,只有国王一个人没喝,大家反而说国王发疯了,国王不知道怎么带领他们,干脆自己也喝雨水,大家一起发疯。
这意思是说,世间人都自以为是,喝了诅咒之雨,自己疯了,还以为自己是对的,于是教人去争权夺利,教人娶妻生子,教人拼命赚钱,就是那个意思。各位哪天若看见一只鸡坐在椅子上烫头发,你会说疯子!但想想,自己不也一样,也坐在那里烫头发。各位今天回去若看见你先生将儿子剁一剁,煮一煮,吃下去,你会当场吓死,你会说他疯了;但是你一天到晚吃鱼吃肉,不也是疯子,那是你过去的老父老母呢!
有一次我去马来西亚,听说有一只鳄鱼咬死了一个孩子,全村发动要抓那只鳄鱼,抓到之后,大家剖开它的肚子,扛在街上游行。你看,一只鳄鱼吃死一个孩子,大家要杀死那么多鳄鱼;若人去吃鸡,鸡不能报仇;老虎吃人,我们说老虎凶残,人吃老虎却很正常,这就是颠倒的世间所做的颠倒行为。
五、必须激发可以看破一切现象的智慧,一切都是梦,好像在沙漠中看见海市蜃楼一样。看清楚一切现象才能明白一切事物没有真实存在的本体,千万不要有个期待:他与我的关系永恒不变,我坐这位子永远不变,我的身体不变,这些期待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每次听见有人说:「师父!某人生病了」,我都说:「正常!」哪有可能不这样子,生、老、病、死很正常的。有钱一定有贫穷的一天,在一起也一定有分开的一天,你只是看见真相而已。
六,什么样的对治能根除妄想执着呢?必须结合静虑禅定。各位要常培养洞察事物的智慧,所谓「洞察」,好像爬进洞一样,爬到最深处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哪一天你想出家了,先生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我爱你呀!」你要问:「你到底爱我什么?眼睛?鼻子?既然爱我,要让我快乐啊!」要一直跟他分析,到后来,可能他先出家了。就像释迦牟尼佛问他爸爸:「父亲,你爱我否?」,「我当然爱你」,释迦佛说:「你既然爱我,怎么无法让我不老、不病、不死呢?」他父亲讲不出话来,当时的悉达多已经有这样的智慧了。对他而言,做国王又如何?世间的感情欲望全是假的,而且是苦的根源。所以,要培养清明洞察的智慧,不光是读书而已,有人很能读书,但永远看不清楚真相。各位,这房子假设价值两千万,现在送你,好不好?你觉得很好,很欢喜,两千万!两千万!有一天得了癌症也还在想:「我有一间房子,有一间两千万的房子。」只是一直放着养蚊子。有智慧的人懂得利用金钱作功德,不是执着什么是我的。你若有个「我所」的想法,立刻被烦恼战胜了。
七、解脱之道包括三种层次的修行。第一、以德行作基础,我们讲德行就是戒律,不去伤害众生,不说是非,这叫以德行作基础。第二、以禅定作辅助,有了德行,心里踏实,因为没做坏事。母亲正在生病,你没去孝顺父母,心就不安,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你去做,心怎么安?所以,以德行、以戒律作基础,以禅定作辅助,才能安住自心。
八,激发智慧,彻底排除妄想。将佛法的实践变成一种习惯。世间的美丑,男女的感情,母子的亲情,这些都要分析清楚,尤其要排除妄想心所现出来的虚幻不实的境界,但大部分人都活在感受的世界中。
九,静思慈爱,消除瞋怒。多利用时间修习慈悲观,真实的对一切众生好,如果你经常这么做,慢慢的瞋恨不见了,面相也变了。若先生对不起你,不要老想着:「等你下班回来,我要骂你什么什么⋯⋯」,结果人没骂到,你已经骂了自己一天,那叫修习瞋恚。早上他出门时候,看你还是美美的,回家一看,奇怪!怎么变丑了,他不知道你起了一天的瞋心,把…
《慈悲的音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