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十六个大国。佛说,守八关斋戒的功德,就像十六个大国都将金银财宝装满满的,日夜享受,还不如一日一夜受佛法斋戒,将来生天,乃至毕竟解脱,成就佛果的功德。你看,人间五十年,只不过是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而已,一天好好守持斋戒,将来至少生四天王天,他们的寿命等于人间九百万岁。
话说回来,虽然有这么殊胜的人天果报,但总不是佛法斋戒的最终目的,因为天上的寿命再怎么长远,也有用尽的一天,免不了生死轮回。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把这功德回向西方净土,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至少中品中生,与众生共成佛道。天上的享乐已经那么殊胜,但如果与西方净土比起来,又差远了。往生西方净土,没有所谓福报享尽这一回事,更不可能退回生死轮回,道业只会增长而不会退转。两种福报比起来,你看差多少?不过,话说回来,这么殊胜的功德难道是随随便便可以获得的吗?当然不是,斋戒的这一天,大家不但要持戒清净,而且一心念佛。用斋戒的清净帮助念佛,又以念佛的专注帮助持戒,两者相辅相成,展转增上,可以使道业一日千里。
念佛的重点在于专注一心,无杂无间;持戒的重点在于护持戒体,持戒清净。什么叫戒体?简单说,它是在受戒的时候,以真诚心、清净心求戒而产生的一种防非止恶的功用。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保护修行人免于破戒的危险。在台湾,早几年前,有一位持戒非常精严的师父,叫广化法师,我们来讲一讲他的传奇故事。
当时在南普陀佛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广化法师问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为在中国的情况,要持这一条戒是很难的,所以广化法师这样问他。这沙弥了不起,有决心,他说:「我要持,我要受十条戒。」法师说:「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弥十戒都受了,从此他也就不碰钱了。有一天,他要出门去,准备换衣服,不小心穿错了别人的,他也不知道衣服里有钱,抓了就穿,不自觉的手去碰到那些钱,啪!一声,那些钱竟然喷出去一尺多远,他吓了一跳,「我没有动它呀!」各位!钱自动喷出去,这就是戒体所产生的作用。得到戒体的人,遇到犯戒的境界,戒体自动产生防非止恶的作用。所以各位,以后当你吃到鸡肉的时候,它飞走了,那表示你慈悲的戒体不可思议啊!
还有一次是广化法师个人的体验。有一年他在南投闭关,那一天正好是端午节,他因为在关房中跌断了腿,南投乡下也没什么医院,所以必须赶到荣民医院去治疗。天一亮,他喝了一碗豆浆,加上几片饼干,师徒二人就出发了。那天正好遇上台风,刮大风又下大雨,路上少有人车往来,二人非常惊险的到达了医院。说到这里,广化法师提醒我们,如果要出远门,在家里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萨」的圣号,虔诚的念一万声,可以保证你一路平安。尤其是女众,如果晚上要出门,不妨先念一千声或一万声「南无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有一段话:如果有什么水灾、风难、土匪贼难等侵害你的时候,只要念祂的圣号,祂必定保佑你平安无事。当时广化法师就是这么做,所以一路平安到达了医院。
可是到了以后还不顺利,医院里的人处处刁难,折腾了好久,勉强同意他住下来的时候已经天黑了,一整天下来只喝了一碗豆浆,几片饼干而已。广化法师因为持过午不食戒,到了晚上,已经饿得受不了。这一阵子肉体上的折磨使他痛苦不堪,心灰意冷,这时他心里对佛菩萨说:「我不敢说自己持戒清净,但也始终没破戒呀!怎么今天弄成这个样子,腿也跌断了,又让我饿得受不了,算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院方送来稀饭,他心想:「犯戒就犯戒吧,反正佛菩萨不管我了才让我变成这样,吃吧!」正当他把稀饭送进口里的时候,一颗金牙齿突然跳起来梗在那里,没办法嚼稀饭,用力拔也拔不起来,他想:「佛菩萨这下又要护持我,不让我犯戒了吗?」好吧,只好将没咽下去的全吐出来,漱漱口,睡觉吧。说来也真奇怪,这一颗金牙齿是他出家以前补的,从来没坏过,现在居然跳起来了。第二天早上,这一颗金牙齿还没掉下来,这时稀饭又送来了,法师正发愁怎么吃饭?奇怪的事又发生了,他将稀饭一送进口里,突然「咚」一声,金牙齿掉到了碗里。昨天用力拔都拔不起来,现在自动脱落!各位,这就是戒体的妙用。受过戒,只要发心持戒,不管走到那里,随时随处都是持戒的地方,戒体都能发挥防非止恶的功能,这叫作「随行戒」。
广化老法师又特别说,在经典里面提到,每个人一出生,身边都有两个神,一个叫同名神,一个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肤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祂就把你记下来,每个月的六斋日回报天上;旁边还有一个同生神,外表是黑的,专门记恶,你只要起坏念头、坏的语言、坏的行为,祂也给你记下来。祂们两个,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个月的六斋日往上呈报,甚至审查你一辈子所做的善恶。有人以为这只是传说而已,偏偏老法师亲眼见过他们,看着他们审核自己所作的善恶。所以各位不要怀疑,独处的时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为没人看见就放逸了。
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个举人要到北京去考状元,状元是春榜,过了年才考的。住在远地方的必须在冬天出发,才能赶上春天的考试。大陆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见路。这位举子在路途上就遇到这种情况,无法赶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栈,老板娘是年轻的寡妇,她先生刚去世不久。这位举人原来只想住一晚上,没想到大雪连绵不断,根本出不了门,只好继续住下去。日复一日,一个是青年男子,一个是年轻寡妇,孤男寡女,天天对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动了淫念时,算是犯了「远方便」的轻罪。起了淫念之后,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间走去,举手敲门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淫,天庭会革除他的状元名。中国古时候有一种说法:一个人若是犯了淫,纵然再好的学问,命中注定是今科状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举人于是放下念头走回房间,这样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在年轻寡妇这一边,她起了淫念之后走向男的房间,这时她想到应该为丈夫守节,死后才能升天;如果犯了淫,必定下地狱,于是她也放下念头走回房间,同样的,寡妇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尽管男女双方暂时控制自己,但终究按捺不住,青年举子和年轻寡妇最后还是共处一室,身体抱在一起,但尚未交媾,这时他们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们身体相抱时,忽然听见空中有个声音:「你们两个王八蛋,要干又不干;把我的功过簿,划得稀疤烂。」接着,空中丢下来一本功过簿,他们一看,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一个原本是今科状元,因犯淫而革名;一个原本死后升天,也因为犯淫而划掉了名字。两个人一看吓得发抖,从此不敢再起淫念。从这个故事,我们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淫戒,什么功德都没了。
见︱贤︱思︱齐─断疑生信
师父常跟我讲,一个人要出家,最怕什么?最怕没有带着圆满的心,出家的目的是因为社会不好,或因为谁对我不好,有失落感,所以他躲到佛门里来,也因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最后难免伤害了佛教。虽然我向来自认为出家的心态很健康,但师父的一番教训我仍然谨记在心,深怕自己在无意中做了对不起佛教的事,所以我开始研读经典,吸收利益众生的方法。我想我们同学也是一样,总希望完成一个学程以后,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正面的力量。我有很多医生同学,我常跟他们讲,做医生的不只医病人的身体,这不够的,还要视病如亲,对病人多开导,使他精神愉快,病情自然改善。以下的时间,我们让大家发问,解除大家的疑惑。
请问:佛教说有上一世,下一世,这是真的吗?要是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修行不都白费了吗?
【师父回答】:好,谢谢,生命真的有轮回,所以你上一世所做的,正在影响你现在,而你现在所做的,也保证影响未来,这叫因果不爽,功不唐捐,所以各位必须有生命的计画,不要一直把幸福建立在这一世,这是最可怕的。世间人的观念,女人希望嫁个好先生,男人希望娶个好老婆,生个好儿子,事业顺利,这就算成功了。佛教的观念是,世间没有一丝毫可以追求快乐之处,因为一切的拥有无法永恒,一切的感受变化无常,偏偏我们一天到晚告诉自己,我得到什么,得到什么,这是最痛苦的地方,为什么?当人临死之前,那种爱别离苦,那种身心分裂乃至对未来的恐惧,一丝一毫都无法解决,也就是说,世间的这些东西不能帮助你获得真实的自在与快乐。但各位也不能说,那我不用努力了,放弃了,不是,我们必须为未来的生命努力,从今开始讲好话,赞叹父母,尊敬师长,乃至于进一步深入经藏,受持三皈五戒,种下出世的善根。
有人问:如果皈依很多师父,可以吗?
【师父回答】:当然可以,我师父如虚长老,师公真华长老,这一点最慈悲了。真华长老帮我剃度,是我的剃度和尚,但他总是说,老和尚虽然给你们一些行为模范,但你们还是要多参访善知识,多多学习,不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教派。很多人知道我拜了很多师父,他们的优点全值得我终身学习,师父曾经叫我参访一个娶了两个老婆的韩国和尚,我起初有些犹豫,但亲近之后,发现真是个善知识,他改变了我许多观念,他的慈悲心超过常人好多倍。师父为了让我亲近他,故意称病,他说海涛啊!你代替我参加他的法会,去随喜,住他家里。回来以后,师父一直跟我要他的相片,他一看到相片好欢喜啊。从那次以后我的观念改变了,我们凡夫总是以最高标准要求别人,我吃素,你也该吃素;我怎么样,你也该怎么样⋯。我看过许多国外的法师、仁波切曾经结过婚,但是修得很好,很值得赞叹。虽然他们结过…
《爱与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