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十六個大國。佛說,守八關齋戒的功德,就像十六個大國都將金銀財寶裝滿滿的,日夜享受,還不如一日一夜受佛法齋戒,將來生天,乃至畢竟解脫,成就佛果的功德。你看,人間五十年,只不過是四天王天的一日一夜而已,一天好好守持齋戒,將來至少生四天王天,他們的壽命等于人間九百萬歲。
話說回來,雖然有這麼殊勝的人天果報,但總不是佛法齋戒的最終目的,因爲天上的壽命再怎麼長遠,也有用盡的一天,免不了生死輪回。所以我們希望大家把這功德回向西方淨土,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至少中品中生,與衆生共成佛道。天上的享樂已經那麼殊勝,但如果與西方淨土比起來,又差遠了。往生西方淨土,沒有所謂福報享盡這一回事,更不可能退回生死輪回,道業只會增長而不會退轉。兩種福報比起來,你看差多少?不過,話說回來,這麼殊勝的功德難道是隨隨便便可以獲得的嗎?當然不是,齋戒的這一天,大家不但要持戒清淨,而且一心念佛。用齋戒的清淨幫助念佛,又以念佛的專注幫助持戒,兩者相輔相成,展轉增上,可以使道業一日千裏。
念佛的重點在于專注一心,無雜無間;持戒的重點在于護持戒體,持戒清淨。什麼叫戒體?簡單說,它是在受戒的時候,以真誠心、清淨心求戒而産生的一種防非止惡的功用。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可以保護修行人免于破戒的危險。在臺灣,早幾年前,有一位持戒非常精嚴的師父,叫廣化法師,我們來講一講他的傳奇故事。
當時在南普陀佛學院,有個沙彌剛出家時,廣化法師問他:「沙彌十戒中的最後一條『不持生像金銀寶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爲在中國的情況,要持這一條戒是很難的,所以廣化法師這樣問他。這沙彌了不起,有決心,他說:「我要持,我要受十條戒。」法師說:「好,很好!那你就受吧!」沙彌十戒都受了,從此他也就不碰錢了。有一天,他要出門去,准備換衣服,不小心穿錯了別人的,他也不知道衣服裏有錢,抓了就穿,不自覺的手去碰到那些錢,啪!一聲,那些錢竟然噴出去一尺多遠,他嚇了一跳,「我沒有動它呀!」各位!錢自動噴出去,這就是戒體所産生的作用。得到戒體的人,遇到犯戒的境界,戒體自動産生防非止惡的作用。所以各位,以後當你吃到雞肉的時候,它飛走了,那表示你慈悲的戒體不可思議啊!
還有一次是廣化法師個人的體驗。有一年他在南投閉關,那一天正好是端午節,他因爲在關房中跌斷了腿,南投鄉下也沒什麼醫院,所以必須趕到榮民醫院去治療。天一亮,他喝了一碗豆漿,加上幾片餅幹,師徒二人就出發了。那天正好遇上臺風,刮大風又下大雨,路上少有人車往來,二人非常驚險的到達了醫院。說到這裏,廣化法師提醒我們,如果要出遠門,在家裏不妨先念「地藏王菩薩」的聖號,虔誠的念一萬聲,可以保證你一路平安。尤其是女衆,如果晚上要出門,不妨先念一千聲或一萬聲「南無地藏王菩薩」的聖號。《地藏菩薩本願經》裏有一段話:如果有什麼水災、風難、土匪賊難等侵害你的時候,只要念祂的聖號,祂必定保佑你平安無事。當時廣化法師就是這麼做,所以一路平安到達了醫院。
可是到了以後還不順利,醫院裏的人處處刁難,折騰了好久,勉強同意他住下來的時候已經天黑了,一整天下來只喝了一碗豆漿,幾片餅幹而已。廣化法師因爲持過午不食戒,到了晚上,已經餓得受不了。這一陣子肉體上的折磨使他痛苦不堪,心灰意冷,這時他心裏對佛菩薩說:「我不敢說自己持戒清淨,但也始終沒破戒呀!怎麼今天弄成這個樣子,腿也跌斷了,又讓我餓得受不了,算了,我要犯戒了。」正好院方送來稀飯,他心想:「犯戒就犯戒吧,反正佛菩薩不管我了才讓我變成這樣,吃吧!」正當他把稀飯送進口裏的時候,一顆金牙齒突然跳起來梗在那裏,沒辦法嚼稀飯,用力拔也拔不起來,他想:「佛菩薩這下又要護持我,不讓我犯戒了嗎?」好吧,只好將沒咽下去的全吐出來,漱漱口,睡覺吧。說來也真奇怪,這一顆金牙齒是他出家以前補的,從來沒壞過,現在居然跳起來了。第二天早上,這一顆金牙齒還沒掉下來,這時稀飯又送來了,法師正發愁怎麼吃飯?奇怪的事又發生了,他將稀飯一送進口裏,突然「咚」一聲,金牙齒掉到了碗裏。昨天用力拔都拔不起來,現在自動脫落!各位,這就是戒體的妙用。受過戒,只要發心持戒,不管走到那裏,隨時隨處都是持戒的地方,戒體都能發揮防非止惡的功能,這叫作「隨行戒」。
廣化老法師又特別說,在經典裏面提到,每個人一出生,身邊都有兩個神,一個叫同名神,一個叫同生神。同名神是男的,皮膚很白,你只要做好事、做善事,祂就把你記下來,每個月的六齋日回報天上;旁邊還有一個同生神,外表是黑的,專門記惡,你只要起壞念頭、壞的語言、壞的行爲,祂也給你記下來。祂們兩個,同名神跟同生神,一男一女,每個月的六齋日往上呈報,甚至審查你一輩子所做的善惡。有人以爲這只是傳說而已,偏偏老法師親眼見過他們,看著他們審核自己所作的善惡。所以各位不要懷疑,獨處的時候也要保持正念,不要以爲沒人看見就放逸了。
還有一個故事,在清朝末年,有一個舉人要到北京去考狀元,狀元是春榜,過了年才考的。住在遠地方的必須在冬天出發,才能趕上春天的考試。大陸上北方,一到冬天,冰天雪地,根本看不見路。這位舉子在路途上就遇到這種情況,無法趕路只好住到一家客棧,老板娘是年輕的寡婦,她先生剛去世不久。這位舉人原來只想住一晚上,沒想到大雪連綿不斷,根本出不了門,只好繼續住下去。日複一日,一個是青年男子,一個是年輕寡婦,孤男寡女,天天對望,日久生情。在戒法中,動了淫念時,算是犯了「遠方便」的輕罪。起了淫念之後,男的起身向女的房間走去,舉手敲門之前他想到:如果犯了淫,天庭會革除他的狀元名。中國古時候有一種說法:一個人若是犯了淫,縱然再好的學問,命中注定是今科狀元,天庭必定革除他的名位,他一定考不上。舉人于是放下念頭走回房間,這樣他已犯了「次方便」的中罪。在年輕寡婦這一邊,她起了淫念之後走向男的房間,這時她想到應該爲丈夫守節,死後才能升天;如果犯了淫,必定下地獄,于是她也放下念頭走回房間,同樣的,寡婦也犯了「次方便」的中罪。盡管男女雙方暫時控製自己,但終究按捺不住,青年舉子和年輕寡婦最後還是共處一室,身體抱在一起,但尚未交媾,這時他們犯了「近方便」的重中罪。在他們身體相抱時,忽然聽見空中有個聲音:「你們兩個王八蛋,要幹又不幹;把我的功過簿,劃得稀疤爛。」接著,空中丟下來一本功過簿,他們一看,上面有他們的名字,一個原本是今科狀元,因犯淫而革名;一個原本死後升天,也因爲犯淫而劃掉了名字。兩個人一看嚇得發抖,從此不敢再起淫念。從這個故事,我們佛弟子要懂得警惕,一犯了淫戒,什麼功德都沒了。
見︱賢︱思︱齊─斷疑生信
師父常跟我講,一個人要出家,最怕什麼?最怕沒有帶著圓滿的心,出家的目的是因爲社會不好,或因爲誰對我不好,有失落感,所以他躲到佛門裏來,也因爲帶著一顆破碎的心,最後難免傷害了佛教。雖然我向來自認爲出家的心態很健康,但師父的一番教訓我仍然謹記在心,深怕自己在無意中做了對不起佛教的事,所以我開始研讀經典,吸收利益衆生的方法。我想我們同學也是一樣,總希望完成一個學程以後,可以對整個社會産生正面的力量。我有很多醫生同學,我常跟他們講,做醫生的不只醫病人的身體,這不夠的,還要視病如親,對病人多開導,使他精神愉快,病情自然改善。以下的時間,我們讓大家發問,解除大家的疑惑。
請問:佛教說有上一世,下一世,這是真的嗎?要是死了之後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修行不都白費了嗎?
【師父回答】:好,謝謝,生命真的有輪回,所以你上一世所做的,正在影響你現在,而你現在所做的,也保證影響未來,這叫因果不爽,功不唐捐,所以各位必須有生命的計畫,不要一直把幸福建立在這一世,這是最可怕的。世間人的觀念,女人希望嫁個好先生,男人希望娶個好老婆,生個好兒子,事業順利,這就算成功了。佛教的觀念是,世間沒有一絲毫可以追求快樂之處,因爲一切的擁有無法永恒,一切的感受變化無常,偏偏我們一天到晚告訴自己,我得到什麼,得到什麼,這是最痛苦的地方,爲什麼?當人臨死之前,那種愛別離苦,那種身心分裂乃至對未來的恐懼,一絲一毫都無法解決,也就是說,世間的這些東西不能幫助你獲得真實的自在與快樂。但各位也不能說,那我不用努力了,放棄了,不是,我們必須爲未來的生命努力,從今開始講好話,贊歎父母,尊敬師長,乃至于進一步深入經藏,受持叁皈五戒,種下出世的善根。
有人問:如果皈依很多師父,可以嗎?
【師父回答】:當然可以,我師父如虛長老,師公真華長老,這一點最慈悲了。真華長老幫我剃度,是我的剃度和尚,但他總是說,老和尚雖然給你們一些行爲模範,但你們還是要多參訪善知識,多多學習,不分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教派。很多人知道我拜了很多師父,他們的優點全值得我終身學習,師父曾經叫我參訪一個娶了兩個老婆的韓國和尚,我起初有些猶豫,但親近之後,發現真是個善知識,他改變了我許多觀念,他的慈悲心超過常人好多倍。師父爲了讓我親近他,故意稱病,他說海濤啊!你代替我參加他的法會,去隨喜,住他家裏。回來以後,師父一直跟我要他的相片,他一看到相片好歡喜啊。從那次以後我的觀念改變了,我們凡夫總是以最高標准要求別人,我吃素,你也該吃素;我怎麼樣,你也該怎麼樣⋯。我看過許多國外的法師、仁波切曾經結過婚,但是修得很好,很值得贊歎。雖然他們結過…
《愛與慈悲的故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