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二▪P2

  ..续本文上一页阿弥陀佛临终来接引。中国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劝导的核心也是在这个地方,当时的太虚大师对此评论说“然尚期命终往生,而无真宗“信成已生,还化他利”之行,则所短远矣”。这里提出了二个问题,一是弘扬偏在“尚期命终往生”上了,二是无“还化他利”之行。

  一是弘扬 “尚期命终往生”,这样往生就成了只能等着临终接引,变成了等死,都集中在死的这个环节上面去了,其实往生的目的是要“了生死”,不单是为了“度死”。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面有三条摄生愿。十八愿是最主要的,被称做愿王,这条愿不是临终接引愿,这条愿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十九愿才说“临命终时,与大众现其人前”,而十九愿是次要的,十八愿是最主要的。我们以前净土教的弘扬,把重点落偏了,把往生和死联系在了一起。我往生就是要离开这一世的身体,才会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只是往生的显现.。

  二是无“还化他利”之行。如果你一生里面不能确定自己是否往生了,都在期盼阿弥陀佛临终来接自己,这就缺少了一个“自利利人”的利益。自信教人信,就是我已经得到了佛法的利益,现生能够利益自己,自利之后去利他。如果你一生都没确定,那你就变得相对自私了,因为你需要抓紧时间去念佛,一心期盼阿弥陀佛来接你,这就缺少一个“还相回向”的利益,那这个佛法就不是一个圆满的佛法了。

  我们的净土教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的误会,没有搞清楚。净土教要给你的是现身获得佛法最大利益,就是获得真正信心,见到真正的宝藏,你得到真正的欢喜安乐,这比其他的利益都大得多。过去有善根的人都是在勤求佛法的究竟利益,而现在人不知道生死轮回中的乐是建立在沙子上,是不稳固的,是很暂时的,未来怎么样你不清楚,那你哪有心情去享乐呢?所以只有不太清楚的人才去追求世间的享乐,只管眼前不管将来,这是你自己欺骗自己,这就是善根不行,而真正眼光远的人,他就不是这样,他先要把生死轮回,烦恼,无知解决掉。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就是净土教阿弥陀佛要给我们的真实利益,而且是现生就能获得。你要想获得这个利益,对这个方法要了解,我们就只有通过念佛,你才能够往生,因为“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要真正确定自己的往生,就要在这条愿上来确定它。

  四、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具足闻信

  上一节我说到这里面的“至心”,全无虚伪的至诚之心,就是真实心。这个真实心在亲鸾大师的著作《教行信证》里面就是本愿三心。对于追求往生的人来说,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国土,是非常高妙的地方,那么通过念佛就能够往生?我们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觉得自己没有真正的愿心,没有信心,不能够往生到净土去。那么这个就跟我们自身因果有关,好多人一听佛法,他不懂什么道理,甚至简单的判断,佛告诉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是那么好的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普通人去不了的,那修两下念佛怎么就能去了呢?这个就是我们的分别见,我们的常识,我们不太相信因果,对事理也不太明白。认为去极乐世间那么好的地方,就象我们上街去买东西,什么东西都不能是白给的,好东西总是要付出更多的钱,凡是得到好结果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对于好心得好报,虽然不能去做,多数人还是有点相信的。至于说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我这个出离轮回、往生,了解佛教常识的人都会认为能够出离轮回那是圣者,我至少要达成圣者的标准,才能出离轮回。极乐世界里面都是阿裨跋致的菩萨,都是大圣者,不是小圣者,到阿弥陀佛的报土就跟佛是一样的,那么这种地方象我们这样的恶凡夫怎么能去呢?这是本能的反映,从轮回的角度看,我们出身在佛灭度后2000多年的末法时期,现在做人还不怎么样,我也不比别人好多少,让我去那么好地方,我念两声佛我就做了好多功德了,就行了,这很不容易相信。

  法藏比丘发这条愿的时候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条愿叫本愿三心之愿,他发这三种心的原因就是因为看到我们一直轮回的恶众生,没有真实心,而他这个真实心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它是至心,是指全无虚伪的至诚之心,到底什么是至诚心?而且是一点都没有虚伪的至诚心?亲鸾大师在《教行信证》里面根据汉字原始的意思解释说,至心就是真实心,真实诚重之心。他是相对于什么样的心来说呢?他是相对于我们的心来说,我们的心是什么状况呢?我们是没有至心的,我们的心都是虚伪的,虚伪和至心是相对的,那么至心他是至极的清净之心。这种心是什么性质?他是随顺法性,离虚假,顺二谛,无虚伪颠倒心。

  什么叫二谛呢?二谛就是指真谛和俗谛。现在是科学时代,多数人只相信科学,而科学又是依靠实验的,是要看得见,摸得着,说得明白,用得上,因此我们最相信的是什么?就相信五欲,相信我们的身体,相信我们这个心的感受,我们吃的酸甜苦辣,感情上面的好坏,爱恨情愁,我们只相信这样一种真实。如果说要相信佛,你就是要相信极乐世界,信佛的解脱乐。我们大多数人的信佛是什么样呢?我们好多人虽然信佛,但是认为佛的乐也和我的欲乐差不多,我能体会到最乐,那佛就是那种乐,这就没有佛法二谛,就只有一个俗谛。我们更多是只相信自己的身心觉受,不相信有什么圣者,其实这个状态你就不信佛了,虽然口头上表达是信佛,但是实际上是不信佛,你的语言表达和你的心里真正认知不是一回事。这就不顺二谛。

  那顺二谛,信佛教,信极乐是什么样呢?就是要同时相信有二个标准,即相信我们的五欲之乐,还要相信有佛菩萨的解脱乐。你看我们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相信佛,相信观世音菩萨,从某种角度来讲跟相信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正报,一个是依报,它跟我们是相对的。

  不顺二谛,你就不是真正的信佛,就不是正信,因此现在正信的人很少。信佛要有清净、安乐、解脱的内容。我们只相信自己感受到的乐,你就只感受到轮回的乐,你就不能相信还有解脱轮回的乐,你就不相信还有佛和菩萨的存在,因为轮回里面还是有穷人、富人、当官、乞丐,是有差别的,那我就只在轮回里面追求好的,这就是不相信佛,这是我们自己内心存在着一个局限,也是没有“至心”的主要原因。

  这里面的“至心”是至极的清净心,而我们的心由于五欲六尘,所以一直以来就是杂染、虚假不实的。你没有见到佛菩萨们,大菩萨们真实的清净安乐心,所以我们的心都是颠倒的,我们是没有至心的。所以《教行信证》信卷里面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今时到当下,我们的心是秽恶(很脏),染污,没有清净心,而且是虚假、谄伪,没有真实心。因为你都没有见到,你不相信净土,不相信佛的解脱安乐,就只相信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受到东西,象这样的身心结构是虚假的,腐败的,而佛菩萨是金刚不坏的。因为我们的心是虚伪不实,不清净的,所以是会生病,要轮回。

  法藏菩萨清楚得看到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一直以来都没有这种清净心,所以他就要在这条愿中把这种我们没有的真实心和清净心,也就是佛的心,回向给我们。因为我们是凡夫,而且还是恶凡夫,我们没有这个心,所以法藏菩萨选择了“乃至十念”的这个方式。你光有修行这个样子,但是内在的没有这种真实心,你就不可能得到这个真正的利益。因为在因果里面,不单是有身业,还有心业,心业还更主要一些,你这个心业不清净,光是“外现贤善,内怀虚假”是得不到往生的利益。所以你往生净土出离轮回,你没有这种真实的清净心,那是不行的。

  阿弥陀佛在选择这个方式的同时发现我们众生缺少这个条件,所以在十七愿里面,他让十方的诸佛来称扬赞叹他的名字。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名字就是阿弥陀佛的智慧光明,就是他体性,他体性的本质就是至心,至心以名号为体性。所以我们追求往生,必须通过好好的听闻,好好的接受,(就是念佛)因为你通过听闻,听闻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也就是名号的功德,阿弥陀佛国土的功德,阿弥陀佛的本愿业力所成就的正定业。这个“正定业”里面就包含这个清净心。我们没有这个清净心,就要通过聆听,所以重点在闻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净土不可思议功德,(就是念佛,闻念不二)。

  所以“念佛”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不是要你自己去“息虑凝心”,我自己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你就搞错了,你要去接受,去听闻,去听闻什么呢?去听闻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功德力,他这里面有真实、清净的心,那么你通过听闻、信受,成为你的心。你本来没有这个心,但是阿弥陀佛让十方诸佛称赞他的不可思议功德,就是把他的这个真实清净心转给我们。我们没有,所以我们要通过念佛,念佛主要就是听闻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名号的功德,他的名号就是佛体,阿弥陀佛他的存在是一个“有”,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他这里面就有清净心、真实心,你信受了你就有了。因为阿弥陀佛他本来是有了,他要把这个“有”转给我们,我们通过信受他,他的“有”就转给我们了。

  所以我们的重点不是自己去修清净心、真实心,你自己是修不成的,你必须要通过佛的“回向”而来,阿弥陀佛的本愿里面,阿弥陀佛的修行,他就是一个回向心,所以我们念佛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回向”,得到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至心,你就有了这个真实清净的,信乐欲生的心,这样才能够有内在的信心,外在的自然体现出相续的念佛,这样就决定往生,你就出离轮回了,所以这个是核心的内容。

  南无阿弥陀佛。

  纯祥法师录音整理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