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

  

《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

  

主讲:纯祥法师

  传统净土劝化多说“信、愿、行”为往生三资粮,缺一不可。现在我们结合“佛愿”来正确地理解“信、愿、行”,“信、愿”的落在我们这边,而“行”的落在佛那边。

  1、真实愿从佛行中发起

  上一节讲到只要你有愿,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那有人会问:“我光有“愿”,是不是“行”和“信”就缺少了,是不是就不能往生了?”事实上只要你有往生的“愿”,这个“愿”中就包含“信”、“行”。这个“愿”是从哪发起的?你为什么会发起这个“愿”?那是因为你通过听闻善知识给你讲说净土的功德(佛行),你听到了净土功德而念佛,从心里对净土生起了向往心,你的愿望实际上是从佛“行”中生起,这个“愿”中就包含了(佛)“行”。

  2、名号真实义包含了信、愿、行

  从“愿”的因果讲,只要你“至心发愿”,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这是佛愿的“因果”关系。善导大师解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有“发愿”的意思,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如果你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只在心里忆念一下,没有念出声,这都叫做一个“愿”和一个“行”。

  “发愿”分成两边(佛边和众生边),真实上是佛在因地发愿,要摄取你往生净土,你现在念佛,佛的发愿就成为你的发愿。“阿弥陀佛”即是其“行”,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有“愿”有“行”,一声就有一个“愿”和一个“行”,十声就有十个“愿”和十个“行”。《佛说无量寿经》中讲,你念一天一夜,或者是十天十夜,基本上表示你有了真实往生的愿意,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蕅益大师说的那种情况,“纵将佛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般,若无信愿,亦无往生之理”。

  3、与名号真实义不相应,念佛没有成效

  从名号本身来解“南无”就有“发愿”的意思,阿弥陀佛即是“修行”的意思,名号中已包含了信、愿、行三资粮。但是如果你念佛,不是依靠阿弥陀佛修行的力量,发愿往生净土,而是把目标放在自己要修行,不打妄想或修习禅定,那就显现不了名号本身的作用。你并没有理解佛的愿力,想法与佛愿不一致,不知道念佛是在依靠佛,随顺佛力。这样虽然念佛,实际上却不信佛(愿力),使得念佛成效大打折扣,本来你可以现在成就的,却只能等待临终,本来可以此生成就,却又要等到来生。

  大家要知道念佛,主要是信佛的“愿”力,依靠佛的“(修)行”(功德)。从平常念佛人的角度来说,“信愿”成了我们的“信愿”,其实“愿”本质上是佛发起的(佛发了愿),由于凡夫有我执,不能完全皈命佛,从自身的感受上,觉得这是我相信佛,我要发“愿”往生净土。这样的理解虽然不究竟,也体现方便佛愿的作用。

  4、众生边三资粮中“发愿”相对重要

  对于我们来讲三资粮中“发愿”更重要,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祖师在语录中讲:“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如果你念了一段时间的佛,有了真实的愿,那么就表示你信、愿、行都具备。

  所以我们在这里修行的善男子、善女人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一日、若七日的念佛,如果你确实愿意去,往生就非常容易,因为阿弥陀佛有临终接引愿,既使你现在没有信心成就,有愿就表示你进入到他建立的光明(名号招唤)系统中,阿弥陀佛定会临终接引你,你的往生已经得到了保证,只是说你自己并不知道。

  “信愿行”三资粮,有“信愿”,就一定有“行”,但有“行”(你念佛),却不见得有“信愿”。有“行”,没有“信愿”,就不是阿弥陀佛的选择之行,不是净土之行,虽然有念佛的形式,但与念佛机无异,与佛的真实愿望不相应,是口是心非的体现。

  “南无阿弥陀佛”是皈命无量寿如来,皈命就是“信愿”,如果你不皈命,就表示你没有“信愿”,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修行,在积功累德,这些则与名号真实义不相应,“念佛”本是佛“愿”力在你身上的显现,是佛在帮助你,而在你自己心里却变成了我在修“行”,由于没有真实的“信愿”,佛的“行”变成你的“行”,这样念佛效果变差。

  如果有“信愿”,就显现真实“行”,真实行是佛愿的选择,那你就得到往生。如果你对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信”,说明你对阿弥陀佛的“行”没有“信”心。在佛那边“愿”和“行”本一体,所谓真实“行”是阿弥陀佛选择了“愿”,然后阿弥陀佛去修“行”,两者不相离。我们这边就会“相离”,比如你想变得富有,却没有为这个目标去努力做任何事情。但是在佛那边,他发了四十八愿,并做了久远长劫地修行,他的愿行是不离开的,有“愿”就一定有“行”。所以我们信佛的本愿,也就是信他的修行,“愿、行”在佛边互含、互摄。

  念佛往生对于我们来讲,重点不在“行”上,而在“信愿”上。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你念了多少,你是否努力地念,而在于你是否有“信愿”。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解,这里并不是说让你不要去念佛,而是说你念佛时,重点要落在“信愿”上,落在对佛的依赖、信顺和皈依上,不要落在“行”上,也就是不要把“行”归到自己的修行上。你“信愿”是“信”什么呢?是“信”佛的“行”。“愿”什么呢?是随佛选择的愿。

  净土与其它法门不同,传统“戒定慧”的修行,注重自己的修持,注重自己的“行”,而净土法门则注重“信愿”,这一点大家要搞清楚。念佛跟其它法门的修行正好相反,一个是依赖佛行,另一个是依赖自行,正确的信解不同法门,不要混淆。

  5、净土法门是他力易行道

  净土法门是横超门,易行道。易行就是他力,就是通过“信愿”,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已经建设好了净土,成就了六字名号,他给你用,你用他就直接摄你到净土去,并不是说让你自己重新再去修行,所以我们要对这个特点有所理解信受,那么你的往生就很容易。

  6、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保证你一心不乱

  “世人终时,心不颠倒”,临终一念特别重要。但是临终一念,也完全是业力的现象,这是根据你宿世以来的业力(习惯),当然今生的影响也很大,所谓业重者先牵,临终时善念大于恶念,你才能够转生到善道或者往生到净土,临终一念起了嗔念,就可能堕到地狱中去,起贪心就可能堕到畜生或者恶鬼道,所以临终一念很重要的,但是这一念却完全不能由你做主。你真正发愿往生净土,念一日、七日、一天一夜或者十天十夜,猛烈地念佛,这是佛愿作用在你的身上,你在临终时,有这个内因,然后又有佛愿力成就的外缘,他临终来接引你,这就是因缘显现,往生就有保证。你在临终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阿弥陀佛对你的慈悲护佑,保证你一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在名号中早已设计好的程序,用名号来拯救我们,不然我们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7、随顺佛愿,往生容易且有保障

  有些修行方式也是很有利益的,比如说东林寺十日十夜百万佛号的闭关,五明佛学院做的极乐法会,倡导念一百万阿弥陀佛的名号。他们的传承说,念一百万声佛号保证你往生净土,这与净土经典的说法也是相应的。这是从佛那边保证你往生,这个保证是依据《无量寿经》中、下辈往生者,你念十天十夜,你有愿望,即使没成就信心,阿弥陀佛临终定会来接,那么你一定可以往生。一般情况是,念十日十夜的佛号基本上就有一百万遍,这样的修行主要也是随顺了佛的愿,因为能去做这样的修行,选择这样子的方式,基本上说明他有往生的愿望。

  当然愿望的“真假”分辨上比较复杂,有人只想去体验一下,不是有愿,当然多数情况下还是有愿的。另外一点,我们的愿望是从佛力中发起,我们自己发起往生的愿望并不容易,甚至根本不可能。我们刚开始念佛时可能没有什么愿望,或者愿望不强、不真,但是你通过念佛,能慢慢生起愿望,因为这是佛设置选择好的程序,他已经把“种子”(名号)种进了你的心中,你通过念佛,佛的善根、福德、因缘帮你慢慢培育成就,你才能发起往生的真实愿望。

  所以随顺佛的愿望,往生不难。比如,如果你要自己去重新设计制造一个手机,那很难,如果有发明并做好的手机产品,你只要花点钱就可以买来用,那就容易多了。名号的原理也是如此,我们现在得到了人身,人身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们把它投资到佛愿上,而投资工作需要靠身体去劳作,念佛本身是皈命,就是把你的身体和生命用来投资,你投资了一天一夜,十天十夜,就能获得往生,这就等于你花了很小的价钱,却获得了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好比是工程师,他编辑了“名号”的程序给你使用,你只要信他的程序,按照他的程序执行,数据结果很快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你就能快速得到圆满的利益,但是如果你不去执行程序,没有这个缘,想自己重新设计,再去执行,然后得到数据结果,那就很难了。首先你没有这个能力,其次你也没有那个时间,即使你设计出了程序,程序也可能会出错,可能你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即费时又没有效率,那么恐怕到你累死也不会有所成就。

  佛法讲因缘,缘分有了就可以成就。本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念佛就是有“善根福德因缘”。如果你念了很久,还是觉得自己不能往生,这个问题出在你身上,说明你业障深重,有怀疑心。有怀疑心就是不信佛,问题并不在佛那边,并不是名号有什么问题,更不是佛愿有什么不真实或者不圆满。

  我们执行佛的程序,念名号,用你的生命去投资,把未来投资到佛的愿力上,那么你这一生就能得到了佛的保护,在临终时佛用临终接引的方式慈悲加佑你,使你心中不乱。你不用担心…

《《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