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善财童子陈述念佛三昧见佛的境界。阿弥陀佛不生灭,观觅难拈水中月,所见弥陀不离自心。
自力他力之相状
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1),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昙鸾《往生论注》
【注释】
(1)四天下:即一四天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
【译文】
这里再举例说明自力与他力的相状:譬如有人因畏惧三恶道之苦故,受持清净戒律,因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力故,修习种种神通,以神通现前故,能游历一四天下,这样的修行叫做自力。又譬如羸劣的愚夫,连毛驴都跨不上去,然有幸随从转轮圣王而行,便乘托轮宝飞行虚空,游历一四天下,无所障碍,这样的情形叫做他力。愚痴啊!后世的学人,听到有他力可以托乘,应当生起信心,不要被凡夫的知见情执所局限。
蕅益六信—信自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自,意谓:相信我现前一念真心,本来就不是身内的肉团心,也不是第六意识攀缘尘境分别影事之心。这一念真心在时间上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没有边际涯畔;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中微尘数的国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虽然昏沉迷惑,生起种种颠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专持佛号,决定能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对此不再存有疑虑。这就叫信自。
蕅益六信—信他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1)广长舌(2)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1)六方诸佛:指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 (2)广长舌:常人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能至鼻;藏教果头佛(阿罗汉),三大阿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盖面部;无量劫不妄语,广长舌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净土之理称合真性。
【译文】
所谓信他,意谓:相信释迦如来决不会说诳骗人的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愿愿圆满,没有虚发,六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于自国土称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真实不二。我们信奉随顺诸佛的真实教诲,决志求生西方净土,不再存有丝毫疑惑。这就叫信他。
蕅益六信—信因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因,意谓:深信散乱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尚且能成为未来成佛的金刚种子,何况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哪有不往生西方净土的道理呢?这就叫作信因。
蕅益六信—信果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果,意谓:深信西方净土都是诸上善人聚会在一处,他们都是从念佛三昧得以往生的。犹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随形,音响必定应声一样,功夫一定不会白费。这就叫作信果。
蕅益六信—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事,意谓:深信而今现前一念心性不可穷尽故,依心所显现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穷尽;在离这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外,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最为清净庄严,不同于庄子虚构的寓言。这就叫作信事。
蕅益六信—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蕅益《阿弥陀经要解》
【译文】
所谓信理,意谓:深信距离本土十万亿佛刹之遥的西方净土,其实并未超出我现今的一念心性之外,因为我现前的一念心性广大周遍,其大无外;又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与正报、阿弥陀佛教主与菩萨声闻圣众,都是我现前一念心性中所显现的影像。全体的事相即是真如理体,万法的虚妄相就是不生灭的真如,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阿弥陀佛的果觉即是自性的本觉。我的心性遍法界故,佛的心性也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也同样遍法界。譬如室内有一千盏灯,每盏灯发的光互相渗透遍满,重重交相含摄,光与光不相妨碍。这叫做信理。
【按】六信三对范畴,周详圆融,彰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混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其立论判言有高屋建瓴之势。
圣凡一体,机感相应
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受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能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
——杨杰《净土疑论·序》
【撰者】
杨杰:宋代居士,官太常卿,宿好禅法,得法于天衣义怀禅师。后归心净土,绘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身观念,临终念佛往生。
【译文】
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所有的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人与凡夫本自一体,众生能感之机与弥陀所应之愿力容易相应。诸佛心内的众生,尘尘都是极乐世界;众生心中的净土,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我由此而观察: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能够斩断疑根故;修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心不散乱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远离一切污染故;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没有我执故;忍辱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没有瞋恚心故;精进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道心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心念纯一故;已经造作各种恶业、果报现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他们能够生起真实的惭愧心故。虽然修行诸多善行,若没有至诚的信心,没有乐集福慧的深心,没有回向发愿往生心,便不能获得上品上生。呜呼!阿弥陀佛名号极容易持念,西方净土很容易往生,然而众生却不去念佛,不能往生,佛对这些众生又如之奈何呢?
三种真信
所谓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我虽昏迷倒惑,觉性未曾失;我虽积劫轮转,觉性未曾动。故曰莫轻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弥陀是究竟佛,性虽无二,位乃天渊。若不专念彼佛,求生彼国,必至随业流转,受苦无量。所谓法身流转五道,不名为佛,名为众生矣。次要信得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刹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应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
——截流《净土警语》
【译文】
怎样才算是真信呢?第一要信得心、佛、众生三者平等无有差别。我是未成就的佛,阿弥陀佛是已经成就的佛,我与阿弥陀佛的觉性平等无二。我虽然昏迷、颠倒、迷惑,但觉性没有失掉;我虽然多劫生死轮转,觉性未曾动摇。所以说,不要轻视未开悟的心性,一念回转心光,便如同本得。其次要信我是理性即佛、名字即佛,阿弥陀佛是究竟即佛,性德觉性虽然平等无二,但修德阶位却有天渊之别。倘若不专心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会随着业力流转生死,受苦无穷。所谓清净法身流转五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就不叫佛,而叫做众生。再次要相信我虽然业障深重,长久以来居住在痛苦的娑婆世界,但我仍是阿弥陀佛心内的众生;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但仍是我心内的佛。既然众生与佛心性同体无二,自然会感应道交。我苦切念佛,必定能够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必定能够得到磁石吸铁般的回应,这是无可怀疑的事情。
缘如来本愿力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论…
《净宗法语大观 第三编 净土资粮 信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