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宗法語大觀 第叁編 淨土資糧 信門▪P4

  ..續本文上一頁善財童子陳述念佛叁昧見佛的境界。阿彌陀佛不生滅,觀覓難拈水中月,所見彌陀不離自心。

  

  自力他力之相狀

  當複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叁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習神通,以神通故,能遊四天下(1),如是等名爲自力。又如劣夫,跨驢不上,從轉輪王行,便乘虛空,遊四天下,無所障礙,如是等名爲他力。愚哉!後之學者,聞他力可乘,當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昙鸾《往生論注》

  【注釋】

  (1)四天下:即一四天下,一須彌山,東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鐵圍山所繞。

  【譯文】

  這裏再舉例說明自力與他力的相狀:譬如有人因畏懼叁惡道之苦故,受持清淨戒律,因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力故,修習種種神通,以神通現前故,能遊曆一四天下,這樣的修行叫做自力。又譬如羸劣的愚夫,連毛驢都跨不上去,然有幸隨從轉輪聖王而行,便乘托輪寶飛行虛空,遊曆一四天下,無所障礙,這樣的情形叫做他力。愚癡啊!後世的學人,聽到有他力可以托乘,應當生起信心,不要被凡夫的知見情執所局限。

  

  蕅益六信—信自

  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所謂信自,意謂:相信我現前一念真心,本來就不是身內的肉團心,也不是第六意識攀緣塵境分別影事之心。這一念真心在時間上豎窮叁際(過去、現在、未來),無始無終;在空間上橫遍十方,沒有邊際涯畔;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中微塵數的國土,原是我一念心中所現之物。我雖然昏沈迷惑,生起種種顛倒,但只要一念回光返照,專持佛號,決定能生自心本具的極樂世界,對此不再存有疑慮。這就叫信自。

  

  蕅益六信—信他

  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诳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1)廣長舌(2)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注釋】

  (1)六方諸佛:指東、南、西、北、上、下六方諸佛。 (2)廣長舌:常人叁世不妄語,舌頭伸出能至鼻;藏教果頭佛(阿羅漢),叁大阿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蓋面部;無量劫不妄語,廣長舌可遍覆叁千大千世界。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遍覆叁千,表淨土之理稱合真性。

  【譯文】

  所謂信他,意謂:相信釋迦如來決不會說诳騙人的話,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願願圓滿,沒有虛發,六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于自國土稱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真實不二。我們信奉隨順諸佛的真實教誨,決志求生西方淨土,不再存有絲毫疑惑。這就叫信他。

  

  蕅益六信—信因

  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爲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所謂信因,意謂:深信散亂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尚且能成爲未來成佛的金剛種子,何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哪有不往生西方淨土的道理呢?這就叫作信因。

  

  蕅益六信—信果

  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叁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所謂信果,意謂:深信西方淨土都是諸上善人聚會在一處,他們都是從念佛叁昧得以往生的。猶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又如同影子必定隨形,音響必定應聲一樣,功夫一定不會白費。這就叫作信果。

  

  蕅益六信—信事

  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所謂信事,意謂:深信而今現前一念心性不可窮盡故,依心所顯現的十方世界也不可窮盡;在離這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有西方極樂世界,最爲清淨莊嚴,不同于莊子虛構的寓言。這就叫作信事。

  

  蕅益六信—信理

  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衆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蕅益《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所謂信理,意謂:深信距離本土十萬億佛刹之遙的西方淨土,其實並未超出我現今的一念心性之外,因爲我現前的一念心性廣大周遍,其大無外;又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與正報、阿彌陀佛教主與菩薩聲聞聖衆,都是我現前一念心性中所顯現的影像。全體的事相即是真如理體,萬法的虛妄相就是不生滅的真如,全部的修德就是本具的性德,阿彌陀佛的果覺即是自性的本覺。我的心性遍法界故,佛的心性也遍法界,一切衆生的心性也同樣遍法界。譬如室內有一千盞燈,每盞燈發的光互相滲透遍滿,重重交相含攝,光與光不相妨礙。這叫做信理。

  【按】六信叁對範疇,周詳圓融,彰顯淨宗,豎與一切法門混同,橫與一切法門迥異的特質,其立論判言有高屋建瓴之勢。

  

  聖凡一體,機感相應

  蓋彌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衆生,攝受不舍。聖凡一體,機感相應。諸佛心內衆生,塵塵極樂;衆生心中淨土,念念彌陀。吾以是觀之,智慧者易生,能斷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亂故;持戒者易生,遠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瞋恚故;精進者易生,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者易生,念能一故;諸惡已作、業報已現者易生,實慚懼故。雖有衆善,若無誠信心、無深心、無回向發願心者,則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彌陀甚易持,淨土甚易往,衆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衆生何!

  

——楊傑《淨土疑論·序》

  【撰者】

  楊傑:宋代居士,官太常卿,宿好禅法,得法于天衣義懷禅師。後歸心淨土,繪丈六阿彌陀佛像,隨身觀念,臨終念佛往生。

  【譯文】

  阿彌陀佛的光明遍照法界所有的念佛衆生,攝取不舍。聖人與凡夫本自一體,衆生能感之機與彌陀所應之願力容易相應。諸佛心內的衆生,塵塵都是極樂世界;衆生心中的淨土,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我由此而觀察:有智慧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能夠斬斷疑根故;修禅定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心不散亂故;持戒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遠離一切汙染故;布施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沒有我執故;忍辱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沒有瞋恚心故;精進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道心不退轉故;不造善、不作惡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心念純一故;已經造作各種惡業、果報現前的人容易往生,因他們能夠生起真實的慚愧心故。雖然修行諸多善行,若沒有至誠的信心,沒有樂集福慧的深心,沒有回向發願往生心,便不能獲得上品上生。嗚呼!阿彌陀佛名號極容易持念,西方淨土很容易往生,然而衆生卻不去念佛,不能往生,佛對這些衆生又如之奈何呢?

  

  叁種真信

  所謂真信者,第一要信得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覺性無二。我雖昏迷倒惑,覺性未曾失;我雖積劫輪轉,覺性未曾動。故曰莫輕未悟,一念回光便同本得也。次要信我是理性佛、名字佛,彌陀是究竟佛,性雖無二,位乃天淵。若不專念彼佛,求生彼國,必至隨業流轉,受苦無量。所謂法身流轉五道,不名爲佛,名爲衆生矣。次要信得我雖障深業重,久居苦域,是彌陀心內之衆生;彌陀雖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刹之外,是我心內之佛。既是心性無二,自然感應道交。我之苦切,必能感佛之慈悲,必能應如磁石吸鐵,無可疑者。

  

——截流《淨土警語》

  【譯文】

  怎樣才算是真信呢?第一要信得心、佛、衆生叁者平等無有差別。我是未成就的佛,阿彌陀佛是已經成就的佛,我與阿彌陀佛的覺性平等無二。我雖然昏迷、顛倒、迷惑,但覺性沒有失掉;我雖然多劫生死輪轉,覺性未曾動搖。所以說,不要輕視未開悟的心性,一念回轉心光,便如同本得。其次要信我是理性即佛、名字即佛,阿彌陀佛是究竟即佛,性德覺性雖然平等無二,但修德階位卻有天淵之別。倘若不專心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必定會隨著業力流轉生死,受苦無窮。所謂清淨法身流轉五道(天、人、畜生、餓鬼、地獄)就不叫佛,而叫做衆生。再次要相信我雖然業障深重,長久以來居住在痛苦的娑婆世界,但我仍是阿彌陀佛心內的衆生;阿彌陀佛雖然萬德莊嚴,遠在十萬億佛土之外,但仍是我心內的佛。既然衆生與佛心性同體無二,自然會感應道交。我苦切念佛,必定能夠感通阿彌陀佛的慈悲,必定能夠得到磁石吸鐵般的回應,這是無可懷疑的事情。

  

  緣如來本願力

  問曰:有何因緣,言速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答曰:論…

《淨宗法語大觀 第叁編 淨土資糧 信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