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P3

  ..续本文上一页己有恩的人,毕业以后变成了最好的朋友。而皈依僧中把所有的出家人都当成真正的僧只是一种比喻,其实所有做善业的人,好心的人都可以当做僧。所有对自己有恩的人或者所有向善的人都可以当做真正的僧。僧并不是专指出家人,从僧宝中僧的定义来讲无论是在家或是出家,无论是有信仰还是没有信仰,向善是很重要的。你只是表面上信佛,心里却没有善的话,从佛教的观点来说意义不大。释迦摩尼佛讲得很清楚,依法不依人,信法比信佛重要得多,皈依法比皈依佛重要,信仰是自己的一种精神力量,不管是天主教还是外道还是内道佛教,外道佛教都是精神信仰,但方式不一样方向就不一样。所以,念皈依僧在观想时要把所有的学佛的人都当成僧这样的观想。开始的时候对金刚兄弟,亲戚朋友们,家里的人你能做这个的话,念皈依僧的时候就很舒服,做不到这个念皈依僧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主持人:如何速疾获得无漏的大乐

  

  扎西坚赞:我们现在很难具足无漏的大乐,但怎么朝着个方向走呢?其实有无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得到这种大乐,但那么多方式方法中精髓中的精髓就是自他交换菩提心。我们现有的烦恼,嫉妒心,嗔恨心等各种的烦恼各种的问题,这一切都跟自私有关。但是首先要认识烦恼,然后再找到对治力去对治它,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用你这一生的寿命都不够你认识这些和对治这些的,时间上肯定会不够的。所以,《入行论》中寂天菩萨所讲的一个偈颂大致所讲的就是最快能证得无上菩提,获得无漏大乐最好的方法就是自他交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首先要知道自私的过失和利他的功德,这种对比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能感受到的痛苦和烦恼,这一切的根源是自私带来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明显的例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虽然我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心,但是自私更严重的那个人,无论他在现实生活中具足什么样的条件,但是他会比别人痛苦很多。因为他会害怕会担心失去很多,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所以整个人都是非常沉重的。那么,在这种自私的作用下任何灾难,甚至一个小小的过失都会给他造成巨大的伤害,因为他承受不了。一点点的事情会弄得他受不了,不舒服。这种承受力低到什么程度呢?自己的好朋友今天得到了一个好处或者别人赞扬了他几句都会弄得自己心里无比的不悦,在一个家庭里面,虽然你具有很好的知识和能力,但你非常自私的话,无论你的父亲还是母亲,你的子女都不会把你当做家庭的中心。在单位或团队里,你作为一个最有知识最有能力的人而成为领导,但你非常自私,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别人无法信任你,你也无法为别人谋利。简单讲从小到家庭,大到国家,一切的事情是因自私引起的,对于来世来说堕入三恶道或者其他的恶果也是今生过于自私所导致,因为自己的需求就会放纵自己就会做出各种各样比如杀生,偷盗,邪淫等的恶业。所以《入行论》中讲道的世间所有的痛苦皆因自私而起,反过来有一个利他的心就轻松很多快乐很多,宽阔很多。在很多方面都可以验证这一点,有利他心的话,别人得到各种好处都会因此而欢喜,不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如同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子女好了的话父母会更高兴,不会去嫉妒,别人好了等同于你自己好了一样会欢喜。他没有多大的学问,但他一切以利他心态的话就算在一个家庭里面也会得到最大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平时会做比如杀生.邪淫.妄语.挑拨离间等等身语意三门的恶业,也不需要一个一个去对治,只要你把自私对治了,这一切就一起对治掉了。比如父母不会偷自己孩子的财物什么的,因为自己的心里觉得他们比我重要。因为有利他之心,不会做出伤害他们的行为。如同上例,有了利他之心后,所有的害他的恶业因此而禁止。所以我们学了那么多佛理知识,但是没有学会去对治的话,那么他还是无法铲除痛苦之根源。

  

  主持人:站在密法的角度,如何让自己的痛苦转化为快乐。

  

  格西提乔:密宗和显宗不一样,因为它的门更广方法更多,这里面最特殊的是三身的运用,也就是三身转化。三身转化就是法.报.化三身的转化。比如说死亡法身,中阴报身,现实化身类似这样的认识。这种方法是非常独特而且特别了不得的。藏族有一个例子,有一种食物叫“侻”,侻就是酥油和奶渣和在一起。侻好不好吃主要看酥油好不好,没有酥油侻就不好吃,肉好不好吃就看这个肉的脂肪有多少,要是特别瘦的话味道就不好。这是民间的俗语,一种比喻,主要比喻你要具备他的好的话,主要条件要具足。你要修持无上密宗的话就必须要具备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和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对空性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空性智慧的摄受和世俗菩提心的话,密宗的修持是非常困难的。密宗修持的特点就是我们可以把一切转为道用。一些欲转为道用这个方式大家普遍知道,那么其他的烦恼,比如嗔恨转为道用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非常困难。但在密法里面它有一些理论方式方法可以把一切反面的情绪和问题全部转为道用。实际上它就成为一种修行的工具,有这样的作用。但这个方法实践起来必须要具足对空性的认识和了解,也就是在具足世俗菩提心的基础上对胜意菩提的了解和认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