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些学者或是研究佛学的人很多人会担忧要是过度宣传生死无常时,人会对整个事物产生消极感,这种消极感会带来什么呢?因为观了死无常,你就不会有进步,就不会有变化,就回会落后。他们会担心很多东西,就会有这样一些论点和怀疑,觉得会对进步对发展有阻碍,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讨论。这种观点是因为中间对其有错误的理解所导致的。学习《入菩萨行论》的时候里面就有从开始依止上师一直到观想人身难得,生死无常,因果不虚这些观点。这些观点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你生起慈悲心,菩提心。为了让你生起菩提心的前因,它就是前面所需要的帮助的前提条件。它是直接的前因。我们现在一直在说我们要有爱心,我们要以他为主,无论是有信仰的还是没有信仰的人都认同这个慈心,爱心。但慈心爱心不是无意中产生的。我们为众生发起菩提心,它也需要前因。怎么能建立起这个理由呢?打个比方,自他交换菩提心以利他为主放弃自己,但实际上说完这些话真实去做的时候内心会充满矛盾和困难。所以,舍弃自己这块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自己的真相,只有通过生死无常的观点来对轮回有一个彻底的认识以后才有可能为了众生顿时舍弃自己,那我们在实修的过程中,比如说观想空性也好,菩提心也好可能对自己内心效果没有那么强大,但你一旦认认真真地面对无常,观想生死无常的时候会触动到自己,所以对我们现在暂时来说,这些前行的法,也就是菩提心方面前提的修法显得更为重要。
主持人:刚才每位格西都是从理论上谈的,那么能不能给大家举一些实际的例子,当“我”不快乐的时候,我是怎么转化成快乐的。
扎西坚赞: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在自己得到的利益的过程中会形成障碍。比如说自己应得的东西,别人窜过来就把他抢走了,或者应实现的东西因为有他人的阻碍而没有实现。过去要是出现的话自己会有一段时间不开心,自己的生活里面也出现过,自己一味的帮助他,对他好,但是反过来在很多事情上他不但不帮自己还会带来很多阻碍和破坏。因为这样自己内心会有我对他这么好做了那么多,但是反过来他还那样做,心里会有遗憾或不舒服,对自己做的事情的不肯定的态度也会产生。学习《入行论》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入行论》里讲的道理是虽然自己暂时做的事情是利他的,也没有害他,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帮他,但他反过来做的事情是伤害你的,对你有害不利的事情,那这时应该怎么办呢?他对你做的不利的事情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你前世种了这样一个因,通过这样的方式显现了,你必须要面对。因为有这样的因,所以今世他不但不感激你,还要为难你,给你造成伤害,这就是对你前世的报应。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要想到忍辱耐心的功德,有一个这方面的学习和理解的话,那么它就成为一种助缘,通过它来开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说马上动怒。一.前世自己所欠的债通过这样的方式还掉了。二.通过这样的事件,比如说别人的伤害,排斥......就会给自己带来深刻的认识,同时自己的傲慢,自以为是的态度就会降低。虽然自己承受这些痛苦,但想到他人也有那么不容易的事情,对别人就会产生更加怜悯之心。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所遭受的这些不幸是前世造恶业带来的恶果,防止自己再去造恶业。而对方无缘无故的伤害你他也造了很大的恶业,那么对他也会产生慈悲心。
格西提乔:巴米寺的一位格西,格西在印度的时候曾经发愿将来回到西藏能够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需要的人,弘扬佛法。回到藏地后,和藏区原有的一些师父各方面观点不太一样,有些人可能不太提倡辩经啊,学习啊这些方面,包括我们噶举里面也会有这些事情。格西在那边任教的过程中难免有些人会造谣,说他法脉不对,修行方式有问题,或者就要到政府部门说他是从“那边”来的,有政治问题等等各种方式在背后造谣破坏。当时一般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因为你的愿心是非常大的,目的是利他,是要为他们做点事情,但他们里面的一群人不但不感恩,反而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格西自己就会思考就是前面讲到的,首先要想到因果不虚的道理,因为前世自己可能在不同方面造了恶业,所以导致自己无选择性的就遇到这样的痛苦和困境,那么既然这些痛苦和困境是自己造恶业所带来的业果,那么通过这个也就消除了业障。所以没必要过于痛苦,同时这些无知的人这样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反过来他们的无知和无明是值得可怜和悲悯的对象。同过慈悲心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然后来降低自己内心的反感和烦恼,同时更加坚定地去开展弘法利生的事业。上师们的开示在生活中得以运用,这一点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里他采用了三种方式。一.观想因果不虚二.通过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三.通过祈请佛菩萨自己的上师三宝度过了这些困境。
格西索南:在我现实生活中里最痛苦的就是离开母亲的事情。第一次离开母亲是十七岁去印度学习佛法。第二次就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可以说是两种离开母亲的情况。我十五岁出家在一个小寺庙里,十六岁时就想既然已经出家了,只在寺庙里念念经做一些超度的事情总感觉这不是我最终需要的。那时我只是个无名的孩子,没上过学,什么也不懂,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总感觉我要离开家乡到很远的地方去学习佛法,要不然总感觉自己出家的意义不大。仅仅出家,没有佛法的闻思对佛学学习方法的不了解,自己总感觉不满意。听说印度那边有很多大师,大佛学院大法王都在那里,因此我很想去印度,我想得到真正的佛法传承和真正的佛的智慧和修行方法。那时我跟父亲说的时候,父亲说“好,你去印度很好。”但是妈妈就一直不同意,后来也同意了,但是有两件事情要做,“第一.我自己的上师已经圆寂了,听说他的转世在印度,你好好照顾他,关心他,帮助他,包括洗衣服,做饭等等。”因为我母亲没有文化,家庭条件不好,再加上身体不好,觉得这辈子再想见到自己的上师也没有什么希望,所以将自己的孩子供养给自己的上师,就像自己在上师身边一样。“第二就是希望你好好学习佛法,将来也许会成为弘扬佛法的人。这辈子我们也没什么希望可以再见面,这两件事如果你能做到的话,那么我死也不会后悔了。”
后来我就去了印度,去的路上也很危险,有时候还会有生命危险。到了印度以后也没有什么联系。六年以后听别人说我母亲已经去世了,有人说你母亲生病了,但不是很严重,但是当地的医疗条件不好,生活水平也很低,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穷死的。因为没钱,小小的疾病也会致死。我母亲就是一直拉肚子,就这样死的。当我听到母亲离开人世的消息的时候,心里非常难受,我就一直看着西藏那个方向。就那样看着,一直流眼泪,嘴里念着妈妈的名字。但这个时候光难受,痛苦,哭也没有用,现在已经到了那么大的佛学院。当时我已经留院了,学习了《现观庄严论》,还没有学到《中观》,我知道慈悲心的修法,自己在家里供了三盏灯,点燃一支香,然后开始祈祷诸佛福萨,给我母亲念经超度,心里观想母亲在自己的前方,希望她远离痛苦,希望她永具安乐。知母,念恩,慈心,悲心,菩提心七支因果菩提心的修法当中也有一个方法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要对亲生母亲发慈悲心。如果对亲生母亲没有慈悲心的话,对众生发慈悲心其实很难。我想她的时候,心里难受的时候马上就观想她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希望她远离痛苦,希望她永具安乐。心里想你交代我的两件事情我一定会做到的。所以我在印度的时候一直跟着她的上师,我们一直在一起。他对我非常好,我对他也非常好。我心里就想:母亲你让我做的这两件事情我肯定会做好的。作为孩子来说,你能做到父母交代的最渴望的那个事,这是最大的的报恩。报恩不仅仅指物质上的,比如给钱,按按摩什么的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他的心相续中最渴望的是什么,而且这是非常正确的渴望。我认为母亲交代我的这两件事是正确的。虽然我母亲嘴上说“我是个牧民,什么都不懂。”但我一直感觉她太懂了,很宽容。这里面包括对自己孩子真正的爱,无私的爱,有时候我们会说我爱你,可这种爱是为了“我”,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母亲也说了“将来说不定你会成为弘扬佛法的人”。虽然我不是一个大师,但我自己最大的愿望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弘扬佛法,虽然我自己没有什么能力,也没有什么大智慧,不能为无量无边的众生做什么大事,但我相信为你们所讲的法的方向绝对不会错。绝对是真正的佛陀的,宗喀巴大师的,印度那烂陀寺的大师们真正的观点。因为我学习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是大佛学院,而且那里有很多证悟开悟的具有大智慧的高僧大德。所以在那里学习的人从传承和理论来讲的话肯定是清净的,圆满的。弟子对我的恩德也是很大的,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弟子安排的,我所能给予你们的就是好好讲法,汉地信佛的人特别多,想学习的人也特别多,所以我尽力去做。
在这里,从修慈悲心的角度来说,自己亲爱的母亲死亡的时候,作为孩子的我真正的观想希望她远离痛苦,永具安乐,这样发慈悲心观想五分钟,十分钟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的痛苦没有了,心里很轻松。悲伤就消失了。而且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修慈悲心的机会。遇到这种情况时修的慈悲心是真正的在发慈悲,修过后效果马上就会很明显。
对今生的父母,亲戚朋友,金刚兄弟修慈悲是很重要的。比如我自己,十几年中跟六十多个同学一个班,我对他们有与我上师的信心差不多的感情,对我来说恩德也特别大。没有这些同学仅仅靠上师也很难学习佛法,很有可能今天听明天就忘了,而真正的辩经最好的这些同学,辩经时经常吵架,经常谩骂的人成为对自…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