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讓自己快樂一點▪P2

  ..續本文上一頁一些學者或是研究佛學的人很多人會擔憂要是過度宣傳生死無常時,人會對整個事物産生消極感,這種消極感會帶來什麼呢?因爲觀了死無常,你就不會有進步,就不會有變化,就回會落後。他們會擔心很多東西,就會有這樣一些論點和懷疑,覺得會對進步對發展有阻礙,所以在這方面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討論。這種觀點是因爲中間對其有錯誤的理解所導致的。學習《入菩薩行論》的時候裏面就有從開始依止上師一直到觀想人身難得,生死無常,因果不虛這些觀點。這些觀點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你生起慈悲心,菩提心。爲了讓你生起菩提心的前因,它就是前面所需要的幫助的前提條件。它是直接的前因。我們現在一直在說我們要有愛心,我們要以他爲主,無論是有信仰的還是沒有信仰的人都認同這個慈心,愛心。但慈心愛心不是無意中産生的。我們爲衆生發起菩提心,它也需要前因。怎麼能建立起這個理由呢?打個比方,自他交換菩提心以利他爲主放棄自己,但實際上說完這些話真實去做的時候內心會充滿矛盾和困難。所以,舍棄自己這塊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就是自己的真相,只有通過生死無常的觀點來對輪回有一個徹底的認識以後才有可能爲了衆生頓時舍棄自己,那我們在實修的過程中,比如說觀想空性也好,菩提心也好可能對自己內心效果沒有那麼強大,但你一旦認認真真地面對無常,觀想生死無常的時候會觸動到自己,所以對我們現在暫時來說,這些前行的法,也就是菩提心方面前提的修法顯得更爲重要。

  

  主持人:剛才每位格西都是從理論上談的,那麼能不能給大家舉一些實際的例子,當“我”不快樂的時候,我是怎麼轉化成快樂的。

  

  紮西堅贊: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在自己得到的利益的過程中會形成障礙。比如說自己應得的東西,別人竄過來就把他搶走了,或者應實現的東西因爲有他人的阻礙而沒有實現。過去要是出現的話自己會有一段時間不開心,自己的生活裏面也出現過,自己一味的幫助他,對他好,但是反過來在很多事情上他不但不幫自己還會帶來很多阻礙和破壞。因爲這樣自己內心會有我對他這麼好做了那麼多,但是反過來他還那樣做,心裏會有遺憾或不舒服,對自己做的事情的不肯定的態度也會産生。學習《入行論》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入行論》裏講的道理是雖然自己暫時做的事情是利他的,也沒有害他,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幫他,但他反過來做的事情是傷害你的,對你有害不利的事情,那這時應該怎麼辦呢?他對你做的不利的事情就是所謂的因果報應,你前世種了這樣一個因,通過這樣的方式顯現了,你必須要面對。因爲有這樣的因,所以今世他不但不感激你,還要爲難你,給你造成傷害,這就是對你前世的報應。所以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你要想到忍辱耐心的功德,有一個這方面的學習和理解的話,那麼它就成爲一種助緣,通過它來開始思考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說馬上動怒。一.前世自己所欠的債通過這樣的方式還掉了。二.通過這樣的事件,比如說別人的傷害,排斥......就會給自己帶來深刻的認識,同時自己的傲慢,自以爲是的態度就會降低。雖然自己承受這些痛苦,但想到他人也有那麼不容易的事情,對別人就會産生更加憐憫之心。從自己的角度來說自己所遭受的這些不幸是前世造惡業帶來的惡果,防止自己再去造惡業。而對方無緣無故的傷害你他也造了很大的惡業,那麼對他也會産生慈悲心。

  

  格西提喬:巴米寺的一位格西,格西在印度的時候曾經發願將來回到西藏能夠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需要的人,弘揚佛法。回到藏地後,和藏區原有的一些師父各方面觀點不太一樣,有些人可能不太提倡辯經啊,學習啊這些方面,包括我們噶舉裏面也會有這些事情。格西在那邊任教的過程中難免有些人會造謠,說他法脈不對,修行方式有問題,或者就要到政府部門說他是從“那邊”來的,有政治問題等等各種方式在背後造謠破壞。當時一般遇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因爲你的願心是非常大的,目的是利他,是要爲他們做點事情,但他們裏面的一群人不但不感恩,反而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是非常難受的一件事情。格西自己就會思考就是前面講到的,首先要想到因果不虛的道理,因爲前世自己可能在不同方面造了惡業,所以導致自己無選擇性的就遇到這樣的痛苦和困境,那麼既然這些痛苦和困境是自己造惡業所帶來的業果,那麼通過這個也就消除了業障。所以沒必要過于痛苦,同時這些無知的人這樣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對待自己,反過來他們的無知和無明是值得可憐和悲憫的對象。同過慈悲心的方式去對待他們,然後來降低自己內心的反感和煩惱,同時更加堅定地去開展弘法利生的事業。上師們的開示在生活中得以運用,這一點是非常有意義的。這裏他采用了叁種方式。一.觀想因果不虛二.通過自他交換的菩提心叁.通過祈請佛菩薩自己的上師叁寶度過了這些困境。

  

  格西索南:在我現實生活中裏最痛苦的就是離開母親的事情。第一次離開母親是十七歲去印度學習佛法。第二次就是母親去世的時候。可以說是兩種離開母親的情況。我十五歲出家在一個小寺廟裏,十六歲時就想既然已經出家了,只在寺廟裏念念經做一些超度的事情總感覺這不是我最終需要的。那時我只是個無名的孩子,沒上過學,什麼也不懂,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但總感覺我要離開家鄉到很遠的地方去學習佛法,要不然總感覺自己出家的意義不大。僅僅出家,沒有佛法的聞思對佛學學習方法的不了解,自己總感覺不滿意。聽說印度那邊有很多大師,大佛學院大法王都在那裏,因此我很想去印度,我想得到真正的佛法傳承和真正的佛的智慧和修行方法。那時我跟父親說的時候,父親說“好,你去印度很好。”但是媽媽就一直不同意,後來也同意了,但是有兩件事情要做,“第一.我自己的上師已經圓寂了,聽說他的轉世在印度,你好好照顧他,關心他,幫助他,包括洗衣服,做飯等等。”因爲我母親沒有文化,家庭條件不好,再加上身體不好,覺得這輩子再想見到自己的上師也沒有什麼希望,所以將自己的孩子供養給自己的上師,就像自己在上師身邊一樣。“第二就是希望你好好學習佛法,將來也許會成爲弘揚佛法的人。這輩子我們也沒什麼希望可以再見面,這兩件事如果你能做到的話,那麼我死也不會後悔了。”

   後來我就去了印度,去的路上也很危險,有時候還會有生命危險。到了印度以後也沒有什麼聯系。六年以後聽別人說我母親已經去世了,有人說你母親生病了,但不是很嚴重,但是當地的醫療條件不好,生活水平也很低,很多人不是病死的而是窮死的。因爲沒錢,小小的疾病也會致死。我母親就是一直拉肚子,就這樣死的。當我聽到母親離開人世的消息的時候,心裏非常難受,我就一直看著西藏那個方向。就那樣看著,一直流眼淚,嘴裏念著媽媽的名字。但這個時候光難受,痛苦,哭也沒有用,現在已經到了那麼大的佛學院。當時我已經留院了,學習了《現觀莊嚴論》,還沒有學到《中觀》,我知道慈悲心的修法,自己在家裏供了叁盞燈,點燃一支香,然後開始祈禱諸佛福薩,給我母親念經超度,心裏觀想母親在自己的前方,希望她遠離痛苦,希望她永具安樂。知母,念恩,慈心,悲心,菩提心七支因果菩提心的修法當中也有一個方法是對于一個孩子來講要對親生母親發慈悲心。如果對親生母親沒有慈悲心的話,對衆生發慈悲心其實很難。我想她的時候,心裏難受的時候馬上就觀想她在自己的面前,然後希望她遠離痛苦,希望她永具安樂。心裏想你交代我的兩件事情我一定會做到的。所以我在印度的時候一直跟著她的上師,我們一直在一起。他對我非常好,我對他也非常好。我心裏就想:母親你讓我做的這兩件事情我肯定會做好的。作爲孩子來說,你能做到父母交代的最渴望的那個事,這是最大的的報恩。報恩不僅僅指物質上的,比如給錢,按按摩什麼的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他的心相續中最渴望的是什麼,而且這是非常正確的渴望。我認爲母親交代我的這兩件事是正確的。雖然我母親嘴上說“我是個牧民,什麼都不懂。”但我一直感覺她太懂了,很寬容。這裏面包括對自己孩子真正的愛,無私的愛,有時候我們會說我愛你,可這種愛是爲了“我”,這並不是真正的愛。母親也說了“將來說不定你會成爲弘揚佛法的人”。雖然我不是一個大師,但我自己最大的願望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弘揚佛法,雖然我自己沒有什麼能力,也沒有什麼大智慧,不能爲無量無邊的衆生做什麼大事,但我相信爲你們所講的法的方向絕對不會錯。絕對是真正的佛陀的,宗喀巴大師的,印度那爛陀寺的大師們真正的觀點。因爲我學習的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是大佛學院,而且那裏有很多證悟開悟的具有大智慧的高僧大德。所以在那裏學習的人從傳承和理論來講的話肯定是清淨的,圓滿的。弟子對我的恩德也是很大的,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是弟子安排的,我所能給予你們的就是好好講法,漢地信佛的人特別多,想學習的人也特別多,所以我盡力去做。

   在這裏,從修慈悲心的角度來說,自己親愛的母親死亡的時候,作爲孩子的我真正的觀想希望她遠離痛苦,永具安樂,這樣發慈悲心觀想五分鍾,十分鍾的時候,就感覺自己的痛苦沒有了,心裏很輕松。悲傷就消失了。而且這對于我來說也是一個修慈悲心的機會。遇到這種情況時修的慈悲心是真正的在發慈悲,修過後效果馬上就會很明顯。

   對今生的父母,親戚朋友,金剛兄弟修慈悲是很重要的。比如我自己,十幾年中跟六十多個同學一個班,我對他們有與我上師的信心差不多的感情,對我來說恩德也特別大。沒有這些同學僅僅靠上師也很難學習佛法,很有可能今天聽明天就忘了,而真正的辯經最好的這些同學,辯經時經常吵架,經常謾罵的人成爲對自…

《如何讓自己快樂一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