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

  主持人:大家都在寻找快乐,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人,不管是学佛刚入门还是久修者,如何让自己快乐,在佛学里,佛陀给了我们答案,但我们没有遍学,都只能片面的零星地得到一些答案,还不一定对。这次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几位格西,扎西坚赞格西,提乔格西,拉然巴格西千惹坚赞,拉然巴格西索南,在当今佛教尤期是格鲁派里面应该是权威了,他们都是高级佛学院考官一级的,今天把他们请过来谈一谈佛法里是怎么看待快乐的。今天主要分为三个问题。

   一.如何让痛苦转化为快乐

   二.现在的快乐如何增上

   三.无漏大乐如何速疾证得

  

  格西索南:我主要想讲的是自他相换菩提心的修法。因为通过它我们能够得到快乐,减少痛苦。这是非常重要的修法。自他相换藏语里是dongnin,dong就是舍.舍弃。dongnin就是取。通过取的修法来增强自他相换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修自他相换的目的。简单说,菩提就是佛陀的意思,心就是愿望。菩提心就是为度化一切众生我愿证得佛的果位,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当你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想修“取舍”时,有两个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取”的修法主要的基础条件是悲心。“舍”的修法主要的基础条件是慈心。也就是在慈悲心的基础上进行“取舍”的修法。这样才会发自内心地对众生产生悲心——愿众生离苦。因为通过这种悲心的力量,也就是“取舍”的这种修法取他人的痛苦的话,发自内心的就会有一种不同的感觉,感觉一切众生都是脱离痛苦的。特别是观想一个特别严重的病人——比如自己的母亲或者一个得了特别严重的病的陌生人,将病人观想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发悲心,吸气,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种真正升起悲心的感觉,在那种修法的境界中没有自私的想法,“我怎么办啊......”的想法,刹那之间我执就停止了,相续当中那种快乐随之升起。修“取”的时候吸气,取别人的痛苦融入到自己的身体。但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怕增加自己的痛苦,增加烦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众生的自私心我执本来就很强,我执不想接受,不想面对任何痛苦,所以在修“取”的时候,在观修正确的情况下,清楚的情况下,“取”的修法打到自己的我执上,破坏自己的我执,那种自私心和恐惧感就没有了。从深刻的角度来讲,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就是自私心。因为一切快乐的来源是利他心,一切痛苦的来源是自私心。所以我执心要破它,因为一破就会转。

  

  格西:一般从痛苦的角度说有三个苦,苦苦,行苦,坏苦。行苦我们一般人都无法感受到苦苦本身有两种苦。一种是心里的苦,就是心里对一件事情不认同所带来的烦恼,痛苦。另一种是身体本身的苦。比如生病。身体的苦没法瞬间消除,因为我们借用药物的时候也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让她好起来。心里的苦却可以瞬间减少。过去有一个修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的行者,专修自他相换,同时他也是一个专门为众生可以舍弃自己的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的修行过程中能够为了利益对方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比如为了做药引......而有这样一颗舍的心,甚至身上的肾为了众生都可以摘掉。但这个过程难免会有痛苦,只要没有成为登地菩萨之前,这种痛苦就会依然纯在。但心里这种感受完全可以瞬间转化。比如说,他把身体的肉给了需要的众生,那个众生得到肉可以消除自身痛苦时,施者心中的那种喜悦就可以把那种痛苦完全抵消,减少。一般普通人顿时能够消除痛苦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因为他需要借用佛法里的修行方法。比如我们证得无上菩提后就可以彻底解决所有的痛苦。证得空性智慧后,他看到一切事物的本相以后才能脱离这些事物带来的痛苦。这种方法有,但真实得到的,比如说我自己得到的经验上面,传播方式,让对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彻底解脱,这样的可能性就小,因为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路,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所以他可能一下子达不到。那么前面说到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些苦怎么彻底脱离

  有一个能够直接达到的方法。比方说,我们首先要知道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是嗔恨心,伤害心,你对我不好我马上就伤害你的这一种伤害的心理。这种伤害的动机来源于嗔恨。这个就要先看它的过失,知道这个过失后就尽可能的去避免这样的心态的产生,这样一来真正去修行的过程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有那种喜悦心,爱心。喜悦心,爱心的建立是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培养的。因为对于一个行者来说,他肯定会发很大的愿,愿一切有情脱离轮回......但这个暂时来说显得特别远,是你没办法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你旁边的人。你发很大的愿,但对身边的人却经常发火.生气.谩骂,自己非常生气这样的情况下去修练是不可能的。所以“爱”要从身边的人做起,做到不怒.不嗔,从最旁边最近的人开始修练,慢慢地逐渐锻炼到对自己身边的人也都可以有爱的时候,那么开始往外扩展,最后能够达到爱一切众生。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真正的学佛修行还是从对待身边的人做起。从小的家庭发起爱,耐心,不怒,去爱.关心家人。这样从一个家庭培养起来的,然后到你的一个小的环境.空间。这种爱的发扬就可以发扬到邻里之间,然后就可以发展到整个村子之间。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都可以发展这样的爱。有了这样的爱以后才能消除很多的痛苦。很多人各方面都非常具足。生活条件等各方都非常好,没有任何生存方面所带来的不愉快。但却有很多痛苦,很多争执,一些细节上的事让自己忍不住去争吵。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你没有去重视这个没有真正地去爱他们,没有去忍辱,没有耐心地去对待所导致的。所以从这上可以看出来,从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发展自己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请各位格西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谈一谈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

  

  格西提乔:一切痛苦和烦恼的根源来源于自私,以自我为主所导致的特别大的自私所带来的特别大的欲望。什么都想得到,不知足。这两种原因是导致一切痛苦的根源。因为贪而不知足所导致的。怎么能够去对治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一切根本的本质是无自性,知道这一切是虚假的,不实有的,以这样的方法去对治。同时要想到一切贪心,不知足作用下带来的嗔恨心,伤害,当这些出现时会带给你很多痛苦,那么你知道这种事情后,通过前面的方式就可以对治后面的嗔恨心不知足心等等。

  

  扎西坚赞:对于自己来说,过去自己身体有疾病,这种疾病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少的烦恼。同时一起学习的师父们喇嘛们,对方获得一些赞叹好处之后,自己也难免会因生起嫉妒心而导致一些不愉悦。我们来到这个轮回以后,生病也好,烦恼也好,这样的事情暂时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如刚才提乔老师所讲到的这个是属于业所牵连的,已经注定的,目前自己的能力无法避免它。比如说生病这一块,你没办法不生病,但是生了病之后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个病,这是非常重要的。你直接接受这个病,我可以有这个病,我可以有这样一个问题,这样接受了面对了以后,那么后果完全不一样。疾病给你带来的痛苦反而变成了一种机会,一种认识自己的机会。我们平时按照菩提心的方式去学习修行,那么外面所给你带来的违缘或者不幸不是负担,反而变成了一种机会。有一种说法,一切苦是福的因,高僧大德他们也是经过了很多痛苦,很多困难,在这个困难中得到了无上菩提的果位。我们学习佛理知识为什么没有能力对治这种痛苦,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并没有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们平时所学的哪怕一点点付诸在实践中的话,这种实践就具有这种转化痛苦的力量,不可怀疑。拿自己来说过去跟现在会有小小的差异,通过学习《入行论》,虽然通过修行得到的登地证悟的功德没有,但自己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自己的耐心越来越强大,更有耐心去面对一些事情,事物。比如自己的师兄弟有很高的名望地位,很多人得到了什么大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像以前那样心里不舒服的过失就会没有。过去生病会担心紧张这个病会怎样,现在就不会担心。而且这些病带来的正面力量比负面的还会多些。这就是比较大的变化。那么总的来说,我们目前不能解决所有的痛苦,怎么解决暂时的痛苦就是要有耐心,有了耐心和面对困难的能力,承受能力这两者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

  

  格西索南:这里面包含了一个最主要的意思。对于忍耐,忍辱,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当有人伤害到你的时候才修忍辱,刚才格西扎西坚赞的意思是当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也要忍辱,为什么别人快乐的时候自己也要忍辱呢?因为那时自己会生起嫉妒心。一种忍辱是嗔恨心的对治,一种是嫉妒心的对治。嗔恨心的对治是当自己不开心,遇到痛苦,嗔恨心生起的时候,要用忍辱来对治。嫉妒心的对治是别人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的敌人,自己不喜欢的人快乐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修忍辱。比如一个家庭,父母对女孩好男孩会不高兴,儿子对媳妇好,婆婆会不高兴,婆婆一直说儿子要对媳妇好,等到儿子真的对媳妇好的时候就不高兴了,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所以,格西扎西坚赞的意思是当别人快乐的时候,尤其是自己真正的家人,真正的朋友快乐的时候自己不快乐,这是很愚痴的一件事。实际上也是有许多这样的情况,这时我们要修忍辱。在这时,忍辱是嫉妒的对治而不是嗔恨心的对治。因为这种嫉妒也跟嗔恨心有关系。有些嫉妒是嗔恨心带来的,有些嫉妒是从嗔恨心中生出来的。所以两种嫉妒,一个跟嗔恨心有关,一个跟嫉妒心有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格西提乔:《前行》里面谈到人身难得和生死无常的时候,很多人特别是藏族的…

《如何让自己快乐一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