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自己快樂一點
主持人:大家都在尋找快樂,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人,不管是學佛剛入門還是久修者,如何讓自己快樂,在佛學裏,佛陀給了我們答案,但我們沒有遍學,都只能片面的零星地得到一些答案,還不一定對。這次我們非常榮幸的請到了幾位格西,紮西堅贊格西,提喬格西,拉然巴格西千惹堅贊,拉然巴格西索南,在當今佛教尤期是格魯派裏面應該是權威了,他們都是高級佛學院考官一級的,今天把他們請過來談一談佛法裏是怎麼看待快樂的。今天主要分爲叁個問題。
一.如何讓痛苦轉化爲快樂
二.現在的快樂如何增上
叁.無漏大樂如何速疾證得
格西索南:我主要想講的是自他相換菩提心的修法。因爲通過它我們能夠得到快樂,減少痛苦。這是非常重要的修法。自他相換藏語裏是dongnin,dong就是舍.舍棄。dongnin就是取。通過取的修法來增強自他相換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修自他相換的目的。簡單說,菩提就是佛陀的意思,心就是願望。菩提心就是爲度化一切衆生我願證得佛的果位,簡單講就是這個意思。當你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想修“取舍”時,有兩個條件是非常重要的。“取”的修法主要的基礎條件是悲心。“舍”的修法主要的基礎條件是慈心。也就是在慈悲心的基礎上進行“取舍”的修法。這樣才會發自內心地對衆生産生悲心——願衆生離苦。因爲通過這種悲心的力量,也就是“取舍”的這種修法取他人的痛苦的話,發自內心的就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感覺一切衆生都是脫離痛苦的。特別是觀想一個特別嚴重的病人——比如自己的母親或者一個得了特別嚴重的病的陌生人,將病人觀想在自己的面前,然後發悲心,吸氣,這個時候就會有一種真正升起悲心的感覺,在那種修法的境界中沒有自私的想法,“我怎麼辦啊......”的想法,刹那之間我執就停止了,相續當中那種快樂隨之升起。修“取”的時候吸氣,取別人的痛苦融入到自己的身體。但這個時候大家往往會怕增加自己的痛苦,增加煩惱。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衆生的自私心我執本來就很強,我執不想接受,不想面對任何痛苦,所以在修“取”的時候,在觀修正確的情況下,清楚的情況下,“取”的修法打到自己的我執上,破壞自己的我執,那種自私心和恐懼感就沒有了。從深刻的角度來講,我們不快樂的原因就是自私心。因爲一切快樂的來源是利他心,一切痛苦的來源是自私心。所以我執心要破它,因爲一破就會轉。
格西:一般從痛苦的角度說有叁個苦,苦苦,行苦,壞苦。行苦我們一般人都無法感受到苦苦本身有兩種苦。一種是心裏的苦,就是心裏對一件事情不認同所帶來的煩惱,痛苦。另一種是身體本身的苦。比如生病。身體的苦沒法瞬間消除,因爲我們借用藥物的時候也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讓她好起來。心裏的苦卻可以瞬間減少。過去有一個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的行者,專修自他相換,同時他也是一個專門爲衆生可以舍棄自己的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的修行過程中能夠爲了利益對方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比如爲了做藥引......而有這樣一顆舍的心,甚至身上的腎爲了衆生都可以摘掉。但這個過程難免會有痛苦,只要沒有成爲登地菩薩之前,這種痛苦就會依然純在。但心裏這種感受完全可以瞬間轉化。比如說,他把身體的肉給了需要的衆生,那個衆生得到肉可以消除自身痛苦時,施者心中的那種喜悅就可以把那種痛苦完全抵消,減少。一般普通人頓時能夠消除痛苦這種可能性是比較小的,因爲他需要借用佛法裏的修行方法。比如我們證得無上菩提後就可以徹底解決所有的痛苦。證得空性智慧後,他看到一切事物的本相以後才能脫離這些事物帶來的痛苦。這種方法有,但真實得到的,比如說我自己得到的經驗上面,傳播方式,讓對方通過這樣的方式徹底解脫,這樣的可能性就小,因爲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路,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所以他可能一下子達不到。那麼前面說到叁苦——苦苦,壞苦,行苦。這些苦怎麼徹底脫離
有一個能夠直接達到的方法。比方說,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切痛苦的最根本的根源是嗔恨心,傷害心,你對我不好我馬上就傷害你的這一種傷害的心理。這種傷害的動機來源于嗔恨。這個就要先看它的過失,知道這個過失後就盡可能的去避免這樣的心態的産生,這樣一來真正去修行的過程中特別重要的是要有那種喜悅心,愛心。喜悅心,愛心的建立是從自己的身邊開始培養的。因爲對于一個行者來說,他肯定會發很大的願,願一切有情脫離輪回......但這個暫時來說顯得特別遠,是你沒辦法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你旁邊的人。你發很大的願,但對身邊的人卻經常發火.生氣.謾罵,自己非常生氣這樣的情況下去修練是不可能的。所以“愛”要從身邊的人做起,做到不怒.不嗔,從最旁邊最近的人開始修練,慢慢地逐漸鍛煉到對自己身邊的人也都可以有愛的時候,那麼開始往外擴展,最後能夠達到愛一切衆生。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真正的學佛修行還是從對待身邊的人做起。從小的家庭發起愛,耐心,不怒,去愛.關心家人。這樣從一個家庭培養起來的,然後到你的一個小的環境.空間。這種愛的發揚就可以發揚到鄰裏之間,然後就可以發展到整個村子之間。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都可以發展這樣的愛。有了這樣的愛以後才能消除很多的痛苦。很多人各方面都非常具足。生活條件等各方都非常好,沒有任何生存方面所帶來的不愉快。但卻有很多痛苦,很多爭執,一些細節上的事讓自己忍不住去爭吵。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爲你沒有去重視這個沒有真正地去愛他們,沒有去忍辱,沒有耐心地去對待所導致的。所以從這上可以看出來,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發展自己的愛心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請各位格西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談一談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
格西提喬:一切痛苦和煩惱的根源來源于自私,以自我爲主所導致的特別大的自私所帶來的特別大的欲望。什麼都想得到,不知足。這兩種原因是導致一切痛苦的根源。因爲貪而不知足所導致的。怎麼能夠去對治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要知道一切根本的本質是無自性,知道這一切是虛假的,不實有的,以這樣的方法去對治。同時要想到一切貪心,不知足作用下帶來的嗔恨心,傷害,當這些出現時會帶給你很多痛苦,那麼你知道這種事情後,通過前面的方式就可以對治後面的嗔恨心不知足心等等。
紮西堅贊:對于自己來說,過去自己身體有疾病,這種疾病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少的煩惱。同時一起學習的師父們喇嘛們,對方獲得一些贊歎好處之後,自己也難免會因生起嫉妒心而導致一些不愉悅。我們來到這個輪回以後,生病也好,煩惱也好,這樣的事情暫時是無法避免的。自然而然就會産生,如剛才提喬老師所講到的這個是屬于業所牽連的,已經注定的,目前自己的能力無法避免它。比如說生病這一塊,你沒辦法不生病,但是生了病之後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這個病,這是非常重要的。你直接接受這個病,我可以有這個病,我可以有這樣一個問題,這樣接受了面對了以後,那麼後果完全不一樣。疾病給你帶來的痛苦反而變成了一種機會,一種認識自己的機會。我們平時按照菩提心的方式去學習修行,那麼外面所給你帶來的違緣或者不幸不是負擔,反而變成了一種機會。有一種說法,一切苦是福的因,高僧大德他們也是經過了很多痛苦,很多困難,在這個困難中得到了無上菩提的果位。我們學習佛理知識爲什麼沒有能力對治這種痛苦,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只是停留在知識層面,並沒有融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我們平時所學的哪怕一點點付諸在實踐中的話,這種實踐就具有這種轉化痛苦的力量,不可懷疑。拿自己來說過去跟現在會有小小的差異,通過學習《入行論》,雖然通過修行得到的登地證悟的功德沒有,但自己最直接的變化就是自己的耐心越來越強大,更有耐心去面對一些事情,事物。比如自己的師兄弟有很高的名望地位,很多人得到了什麼大的利益,這種情況下不會對自己造成什麼影響,像以前那樣心裏不舒服的過失就會沒有。過去生病會擔心緊張這個病會怎樣,現在就不會擔心。而且這些病帶來的正面力量比負面的還會多些。這就是比較大的變化。那麼總的來說,我們目前不能解決所有的痛苦,怎麼解決暫時的痛苦就是要有耐心,有了耐心和面對困難的能力,承受能力這兩者對我們的幫助非常大。
格西索南:這裏面包含了一個最主要的意思。對于忍耐,忍辱,大部分人的理解是當有人傷害到你的時候才修忍辱,剛才格西紮西堅贊的意思是當別人快樂的時候自己也要忍辱,爲什麼別人快樂的時候自己也要忍辱呢?因爲那時自己會生起嫉妒心。一種忍辱是嗔恨心的對治,一種是嫉妒心的對治。嗔恨心的對治是當自己不開心,遇到痛苦,嗔恨心生起的時候,要用忍辱來對治。嫉妒心的對治是別人快樂的時候,尤其是自己的敵人,自己不喜歡的人快樂的時候,這時我們要修忍辱。比如一個家庭,父母對女孩好男孩會不高興,兒子對媳婦好,婆婆會不高興,婆婆一直說兒子要對媳婦好,等到兒子真的對媳婦好的時候就不高興了,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所以,格西紮西堅贊的意思是當別人快樂的時候,尤其是自己真正的家人,真正的朋友快樂的時候自己不快樂,這是很愚癡的一件事。實際上也是有許多這樣的情況,這時我們要修忍辱。在這時,忍辱是嫉妒的對治而不是嗔恨心的對治。因爲這種嫉妒也跟嗔恨心有關系。有些嫉妒是嗔恨心帶來的,有些嫉妒是從嗔恨心中生出來的。所以兩種嫉妒,一個跟嗔恨心有關,一個跟嫉妒心有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修法。
格西提喬:《前行》裏面談到人身難得和生死無常的時候,很多人特別是藏族的…
《如何讓自己快樂一點》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