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偏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相,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偏满彼国。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流水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於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这是第八观,联想。第七观说观想莲花宝座,上面坐的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所以说把前面一个莲花宝座观想起来了,这是基础。莲花宝座一观想起来呢,有非常大的功用,我们说现身即可以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是什么,就是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念之间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在十六观中,第一观是落日观,第二观是水观。这种琉璃宝地一观成了之后就能在念念之间灭除八十一劫生死重罪。第六观莲花宝台观要观想起来了,灭除五万亿劫生死重罪。后面的功用一个比一个增加, 因为定力逐渐地增加。我讲《净土十疑论》的时候曾经讲过,如果做了无间重罪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很艰难。谤佛谤法谤僧的人很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不能对治罪障。你不小心犯了这样的重罪,只要依于十六观经,把我们的定力,自心的定力逐渐增强,那就是我们身心世界逐渐投入,乃至全身心地投入想灭罪也很容易,关键是看我们身心世界有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如果说你没投入,那这种罪很难忏悔。你要全身心地投入了,也是可以改变的。在观经当中,主张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因为你修念佛三昧,能增加我们自己的定心,就是增加我们一心一意的修行程度。一旦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修行过程中,对于无量劫造下的生死重罪忏悔起来就非常容易。我们悔罪力量是否具足,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定心,有没有对治力。所以念佛念念之间都在修忏悔。第三观,琉璃宝地观形成了,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第六观莲花宝座观一观起来能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忏悔后所以这一生之后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六观就能达到这样的作用。
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是第七观,就叫相观。要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真身呢,想一下子观起来,我们业障凡夫还有一定的障碍。于是先观相,后观真身。所以相观了,不管是纸画的还是木头雕塑的,还是铜做的。只要你看习惯了,看熟悉了,就以我们平常所恭敬的相来修观。平常你供什么,极乐三圣你供习惯了。从早到晚,睁眼闭眼都看见,就依你所熟悉的极乐世界,西方三圣来修观,那叫一相而观。老法师那一年我把他接到圣水寺住,他专门把西安长期供奉的西方三圣像拿过来供好。平时你接触了要观起来就非常容易。所以说,这是第八观,观圣像,西方三圣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佛叫住阿难和韦提希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们。见此事已,就是前面的莲花宝座,我们依照观无量寿经来观察这种莲花宝座,当我们的心沿着这样的经去观想的时候,天长日久形成习惯了,这种莲花宝座由观想到我们见到它有一个过程。开始是想见,你又观想。念念之间想,念念之间见。开始是想见,依自己思想而见,那还是一个虚构的东西,这莲花宝座还是一个虚构的东西。你的心里念念都在这样虚构,把心的工夫用到一处了,一心不乱地去想,去思维。心慢慢地就沉静下来了。当你的心沉静下来的时候,功夫到了之后,莲花宝座就是我们不想也能见到。那就不是想见了,是现量观见。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宝座什么样的?现前显现在我们面前的莲花宝座就是一种什么样的。真实的莲花宝座我们能亲自见到,这种见法就不是想见了,而是依三昧力而见。你进入定心之后,真实的莲花宝座会显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亲自能看到。而这种真实的莲花宝座没有三昧力,没有定力是不可能见到的。
三昧力是从我们专心一意,想念当中而出生的,有这种因果。所以平时我们一观无量寿经,好好地来观想,是锻炼我们自己三昧能力的。一旦让我们的心能集中注意力,让我们自己身心所有的能量都集中在莲花宝座观中来了,天长日久就形成定力了,形成三昧力了。当三昧力形成之后,莲花宝座自然就可以见到了。所以最初是想见,依想象而见到,可以说还不是真实的。但依三昧力,依定力而见到的就是真实的。当能够在定力中能见到的时候,就是依三昧力而见到莲花宝座显现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就能灭除五万亿劫生死重罪,必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里不仅是莲花宝座为究竟,莲花宝座之上还有佛。所以说,我们这些众生从无始劫以来所见到的佛多半是形象。从我们所见到的形象当中先观相,因为这是我们平常所熟悉的缘故,自己从熟处下手。禅宗讲功夫,首先就这么两句话,最初就是从熟变生。我们最熟悉的是什么?就是世俗的男欢女爱,这种东西我们最熟悉。禅宗的功夫就是从这些地方下手,让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变得陌生起来,变得有距离起来。你平时吸大烟,对我们是很大的损伤,这里世间上的五欲就像大烟一样,我们吸成习惯了,很多时间离不开,但伤身。要想自己得到重生,要想自己脱离大烟束缚非要下大决心。所以说这个功夫非常实在。看我们今天修行的人,你们熟悉的金银财宝,男欢女爱,花前月下,这些东西你如果没有放开很难修道。想戒大烟瘾,当不吸的时候,非常不舒服,想戒掉要有大的毅力。要想办法离开它,我自己没有办法离开,要强制离开,自己不行叫周围的人把自己绑起来。
我们今天对五欲的享受就像对鸦片的享受一样。以为这是快乐,欲望深入内心之后就像鸦片,对我们有不少的一种制约能力。要凭借外面的强制力量,大善知识的影响,要熟处变生,生处变熟。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念得有距离,你多念,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就没有距离了,要把陌生的法在自己内心里修。我们今天观佛真身,我们从无始劫以来见到的就是这些像。从形象上入手,慢慢地我们来观察真佛就容易生起来了。你见佛像的时候有没有恭敬心呢?如果你见佛像都没有恭敬心,你见真佛的时候恭敬心能一下子生起来吗?一点一点地来,要知道这个过程。
为什么要观佛的像呢?这里就给我们说了道理。是观无量寿经的精华所在。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观佛的利益在哪儿?我们为什么要起观想佛的像。为什么要去想它?原因在哪儿?“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这两句话是对法身的一种解释。我们早上上早殿的时候礼三佛,在给我们说佛的法身是周遍一切处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非常普遍的。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那叫法身。平时不知道学佛学的是什么,成佛成的是什么,实际上学佛是学佛的法报化三身,成佛就是成就佛的法报化三身。这里呢就把怎么样来成就法身的道理,怎么样来显现法身的道理给我们讲来了,佛教成佛的原理就在这里给大家讲出来了。
《观无量寿经》的道理非常深奥。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佛,道理上你要明白,你要明白了成佛就容易了,你不明白就是迷茫的。所以说你要懂了这个道理,你修这种观法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念佛的时候也比较容易,修行就容易掌握诀窍。佛的法身普遍一切处,能随众生心。佛是自觉觉他,自成圆满。那种智慧,如来是如其本来,是从万物万法这种真理。应该觉悟这种万法真理实相。你要说佛悟到的是什么?从语言文字上给大家解说就是真如实相,所觉悟到的就是这种。法界的真实因果,真实不虚的因果。诸佛呢,觉悟这种法性就是从自己来开始的。觉他还是觉悟一切法,无不觉照。这种智慧充遍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这种智慧就要达到每一个时间,每一个角落,没有一个地方不觉悟的。
如来是如其本来,世间上都有它真实的道理。你能觉悟到这种真实的道理吗?我们自己智慧就有真理存在,法性就是法界之间的真理。我们把它觉悟了就是法身,是真理与事理的结合。只有理没有智慧不行。是理性上的,有智慧而不能觉悟真理,智慧不叫真智慧。要让我们的智慧与世出世间的真理结合为一,能觉与所觉合为一,不多不少,这个结合体叫法身,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不在的。我们今天认为许多的众生和诸佛是有差别的,但是差别当中无差别。能从万有差别相中看到无差别相,你就看到法性了。
无差别相是什么,不管你贫富老少男女尊卑有差别。但在差别中其间有共同的,一个是苦空无常无我涅槃,这是实在的。空相,没有自性相,也没有我相。这里面是不管你尊卑老幼贫富男女都是平等的,那叫无差别相。在一切差别相当中能觉悟到它的无差别,你就能觉悟到诸法的法性。在这个过程当中,法身就能够建立。而这种法身呢,诸佛是法界身,就是法身,这个法身入于一切众生心想中。为什么进入我们自己心想中呢,这个道理非常玄妙。当我的身体礼拜佛的时候,我身体是恭敬的,我口里念…
《观无量寿经第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